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室性心动过速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的鉴别,向来存在着分歧。但自 Marriott 和 Wellens 等提出一些心电图判断标准后,约90%QRS 波宽的心动过速可根据体表12导联心电图确定其激动起源部位。本文报道体表心电图表现的一种新征象,迄今尚未见诸报道。倘若在QRS 宽的心动过速中出现,指明其心动过速是室性心动过速而不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胸前导联 QRS 波→致性是指 V_1—V_6的 QRS 波均向上(正向一致性)或均向下(负向一致性),但不论是前者  相似文献   

2.
报道 1例宽QRS波心动过速射频消融经过。心动过速的体表心电图QRS波时限为 0 .12s ,右束支阻滞型 ,心内电图逆行A波冠状窦远端电极领先。考虑左侧壁隐匿性旁道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心室内差异传导。阻断旁道逆传后 ,心动过速仍持续 ,室房分离 ,才明确室性心动过速诊断。因此 ,对宽QRS波心动过速应作仔细的电生理检查。  相似文献   

3.
通过窄 QRS心动过速的心电图 RP′间期及心内电图VA间期变化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trioventriculanodal reentrant tachycardia,AVNRT)室房传导的规律性。  资料和方法 选择对象为经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治疗证实为房室结双经路慢 -快型折返性心动过速的 46例患者 ,男性 2 0例 ,女性 2 6例 ,平均年龄 (4 4± 15 )岁。 46例患者 ,窦性心律时心电图无异常 ,心动过速时呈窄 QRS波 ,QRS时限 <0 .11s,伴 1∶ 1的室房激动关系 ,心动过速时记录体表心电图及希氏束 (HBE)及冠状静脉窦近端 (CS9~10 )心内电图来观察 RP′间…  相似文献   

4.
QRS波增宽型心动过速中,鉴别室上性心动过速(SVT)和室性心动过速(VT)甚为困难。然而诊断错误导致延误治疗,甚至危及生命。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型心动过速的鉴别诊断的资料更少,本文对鉴别SVT和VT的4项心电图标准进行评价。作者回顾分析118例CLBBB型心动过速患者的12导联心电图,各例V_1导联均以S波为主且QRS波时限>120ms。5例颈动脉窦按压后体表心电图表明为心房颤动(1例)或窦性心动过速(4例),其余  相似文献   

5.
<正>宽QRS波心动过速常由室性心动过速、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预激综合征伴心房颤动(房颤)、预激综合征逆向折返性心动过速等原因引起。体表心电图有时对诊断宽QRS心动过速较困难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44岁。因发作性心慌1年。加重1月入院。做心电图示宽QRS的心动过速(如图A)。临床拟诊:扩张型心肌病,交接区性心动过速伴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CRBBB)及左前分支传导阻滞(LAFB)?心功能Ⅱ级。入院后为明确心律失常的性质行食管心脏电生理检查;食管导联心电图示心房(A)波介于心室QRS波之间,给予S_1S_1超速、亚速、burst刺激及S_1S_2刺激均不能终止心动过速发作。本文不能区分系室性心动过速(VT),还系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差异传导。故决定用ATP来暂时阻断或减弱房室结传导,  相似文献   

7.
例1,患者女性,29岁。左房粘液瘤术后1个月,有“房扑”史。因心悸不适2d就诊。查心电图(图1A)为宽QRS波心动过速,心房波无法辨认,心室率272次/min,QRS呈完全性右束支图形伴电轴右偏,QRS时间约0.14s。心电图初步诊断为心房扑动(AF)(1:1房室传导);完全性右束支阻滞图形(RBBB)。用乙胺碘呋酮治疗1W后症状逐渐改  相似文献   

8.
患者女性,39岁,患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图1:为V1导联,可见电压低小,时限0.10”、波峰含糊,频率为260次/分的心动过速,在连续3次心动之后有一个更低小负波。这些表现很象室性心动过速伴3:1逆行室房传导。图2:为同一患者的12导联记录,从这帧心电图中才得以确诊心房扑动伴3:1房室传导,额面电轴右偏。V1导联中所见的微小“逆行P波”,实际上是QRS波群,而宽有切迹的波动却是心房扑动波。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性,65岁。入院行结肠肿瘤切除术。自述有“阵发性心动过速史”10余年,可自行终止,从未作心电图检查。术前常规心电图检查(图1)示: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6s,心电轴-48°,R-R间期规则,频率150次/min。因作瓦尔萨尔瓦动作未能终止心动过速,故采用Brugada四步法分析,发现V2导联呈rS型,r波宽度>30ms,自r波起始至S波最低点之间期为100ms,符合室性心动过速的诊断。且II、aVF导联每个QRS波群后均可见P-波,R-P-间期固定为0.18s,考虑为室性心动过速伴1∶1室-房传导。予利多卡因50mg静脉注射,未能终止心动过速。改用…  相似文献   

10.
患者女性,76岁。因心悸来院就诊。既往体健,自诉无心脏病史。查体:血压130/85mmHg,心率75次/分,律不齐,闻及早搏。心界不大,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清。心电图(图1)示:窦性心律,可见反复发生的宽QRS波群心动过速,频率约150次/分,节律基本匀齐,宽大QRS波群其后可见逆行P-波,R-P-间期呈现逐渐延长,为0.20s、0.22s、0.25s直至发生逆行P-波脱漏,即室房传导中图1断,完成一次莫氏Ⅰ型周期。继后R-P-间期又缩短至0.20s,上述现象反复出现,形成5∶4或3∶2比例的莫氏Ⅰ型传导现象。与此同时,室房传导的逆行P-波亦有规律变化,即P波形态随R-P-间期延长亦呈现逐渐加深,直到发生室房逆向传导中断。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律;②短阵室性心动过速伴室房传导莫氏Ⅰ型阻滞现象。讨论室房传导阻滞是指交接性或室性激动在房室结逆传入心房时发生的传导延缓或中断现象。室房逆传阻滞与房室传导阻滞相似,也可分为一至三度,二度室房逆传阻滞也可分为莫氏Ⅰ型与莫氏Ⅱ型两种,本图表现为莫氏Ⅰ型的室房逆传阻滞。室房逆向传导的莫氏Ⅰ型现象一般见于室性逸搏心律、加速的室性自搏心律或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  相似文献   

11.
患者男性,45岁。因突发心悸、胸闷30min伴黑矇来院急诊。同步12导联心电图(图1A)示:R-R间期规则,心室率136次/min,QRS波群宽大畸形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型,时间0.12s,电轴左偏-43°。且Ⅱ、Ⅲ、aVF、aVR、V1导联QRS波群后可见一P-波,Ⅱ、Ⅲ、aVF倒置,V1直立,R-P间期固定为0.14s,酷似顺向性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伴左束支传导阻滞。刺激迷走神经未能终止心动过速,故给予普鲁帕酮70mg静脉注射,也未能终止心动过速。30min后(图1B)心室率加快至188次/min,心律规则,QRS形态、时间均未发生明显改变,但室房传导比例由原来1∶1变为3∶1。由此诊断…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57岁。临床诊断:冠心病。既往有预激综合征、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史。入院心电图示心房颤动伴间歇性预激综合征。口服胺碘酮治疗第9天心电图(附图上)示:V_1导联有规整的F波,F波频率280次/min,QRS波群呈室上性,R-R间期规则,R波频率70次/min,房室传导1:1。心电图诊断:心房扑动伴4:1房室传导。第10天(附图中)心房率、心室率同附图上,QRS波群时间0.14—0.15s,QRS波群初始6波不明显,QRS波群畸形程度比附图下典型预激综合征更为显著。心电图诊断:心房  相似文献   

13.
室性心动过速 (VT)是一种严重的心律失常 ,与并发室内差传的室上速 (SVT)同为宽大畸形 QRS心动过速 ,发作时心率极快 ,均可反复发作。本文作者报道两者的心电图表现特点。1 材料与方法 从我院 1995 - 0 1~ 1999- 0 8门诊与住院患者的 94例 (VT)与 80例 (SVT)心电图 (ECG) ,观测两组心动过速发作时、发作前后的 QRS波形态、宽度、心电轴有无偏移及有无房室分离等。2 结果  VT组男 5 4例 ,女 40例 ,阵发性 VT 5 2例 ,非阵发性 VT 16例 ,特发性 VT 18例 ,双向尖扭转型 8例 ,QRS呈右束支传导阻滞 (RBBB) 2 8例 ,呈左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4.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分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是指体表心电图QRS波群时限≥0.12s,心室率>100bpm的心动过速。它包含了病因、发生机制及治疗原则均不相同的心动过速。主要见于室上性心动过速伴室内差异性传导和室性心动过速(室速)。宽QRS波群心动过速最常见为室性心动过速,约占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70%~80%。近年来,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们对其机制的认识不断拓展,对其分类和鉴别诊断的认识更加深入。目前常用以下方法进行分类。一.根据宽QRS波群心动过速的发生机制分类1.室上性心动过速合并束支阻滞或室内差异性传导(1)房性快速性…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6.
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特点(附二例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两例特发性束支折返性室性心动过速 (BBR VT)的临床、心电图及电生理特性进行分析 ,提出该类病人的临床特点。两例病人均无器质性心脏病的证据。例 1男性 ,VT发作最长持续达 2 7h ,体表心电图呈近似心室扑动的图形 ,心内电生理检查证实为类左束支阻滞图形 ,QRS波宽 2 6 0ms。平时体表心电图QRS波正常 ,心内电图提示HV间期延长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存在V3 现象 ,右束支消融成功。例 2女性 ,VT发作病史 7年 ,呈无休止性VT发作 ,平时体表心电图为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T可稳定诱发和终止 ,发作时其QRS波宽为 14 0ms ,呈类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伴左前分支阻滞图形 ,V波前有稳定的H波 ,消融左后分支后可导致Ⅲ度房室阻滞而终止VT。结论 :束支折返性VT可见于无器质性心脏病病人 ,有独特的电生理特性 ;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特发性VT  相似文献   

17.
室性心动过速是一种严重且常导致死亡的心脏电紊乱,体表心电图对之很难作出诊断。室性心动过速的典型心电图标准是房室分离及快速室率伴畸形 QRS 波;虽然统计学上有力支持这是室性心动过速,然而也见于阵发性房室连接处性心动过速伴束支传导  相似文献   

18.
HaroldBix曾提出:“当室上性心动过速发作时,如果在2个QRS波中间看到1个P(或F)波,就应该考虑到可能有另一个P(或F)隐藏在QRS波内”。近日我们应用Bix法则鉴别诊断房扑2∶1传导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心电图资料患者男性,79岁。临床诊断:冠心病,心律失常(室上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见图1):示规则的窄QRS心动过速,频率136次/min,V1导联呈Rs型;在每2个QRS之间可见P波(以正向为主,终末负向),符合房性心动过速。但依Bix法则想到房扑2∶1传导的可能,即QRS中可能重叠有一个F波。临床经用胺碘酮治疗控制心室率后,心电图(见图2)房室传导比例…  相似文献   

19.
<正>心动过速是常见心脏科急症,通常根据QRS波时限将心动过速分为窄QRS波心动过速(QRS时限0.12s)和宽QRS波心动过速(QRS时限≥0.12 s)。窄QRS波心动过速大多数为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极少数情况下也可能是起源于希浦系统近端的室性心动过速;而宽QRS波心动过速中80%为室性心动过速(VT),20%可能是室上性心动过速伴束支阻滞或差异性传导、伴旁道前传或逆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  相似文献   

20.
宽QRS波心动过速(wide QRS complex tachycardia,WCT)系指以QRS波时限≥120 ms、心室率>100次/min为基本特点的一类快速性心律失常[1-3]。它的类型、电生理机制与心电图(ECG)表现各不相同,主要包括室性心动过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VT)、室上性心动过速(supraventricular tachycardia,SVT)伴功能性或固定性束支阻滞及逆传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trioventricular reentrant tachycardia,AVRT)等[1-4]。由于WCT,尤其是VT易合并血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