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肱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经不同穿刺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优缺点。方法选自本院门诊及住院的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冠心病患者48例,肱动脉组、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16例,比较手术时间、平均住院时间、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等指标。结果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在平均术后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出血及血管损伤发生率、迷走反射发生率方面较股动脉组明显减少;但插入冠状动脉成功率较股动脉组低,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时间肱动脉组和桡动脉组较股动脉组长(P<0.05)。结论经肱动脉、经桡动脉与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一样安全可行,且并发症更低,经济实用,更易为患者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和股动脉途径冠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选择我院行冠脉造影的患者60例,均为Allen试验阴性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的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术后压迫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与股动脉组比较,肱动脉组术后平均压迫时间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患者无需卧床。而两组在穿刺成功率、造影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曝光时间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对于Allen试验阴性不能经桡动脉穿刺的患者,包括桡动脉痉挛或闭塞的患者,经肱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是安全可靠的替代方法,避免了股动脉穿刺后长时间卧床。  相似文献   

3.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STEMI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STEMI行急诊PCI患者225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123例,股动脉组102例。分析两组患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疗效、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在心肌梗死部位、血管病变位置、严重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股动脉组PCI成功率为92.3%,桡动脉组为94.3%,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6.5%)明显低于股动脉组(16.7%,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治疗STEMI与经股动脉途径PCI成功率相似,而术后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失败后经同侧尺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徐州矿山医院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失败的患者81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穿刺术,观察组患者经尺动脉穿刺术行冠状动脉介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卧床时间、住院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失败,改经尺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术的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术后血清脑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g)、前清蛋白(P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市第十人名医院2016年5月—2017年2月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73例,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36例和观察组37例。在基础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PCI,而观察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PCI。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管穿刺时间、心肌再灌注时间、卧床时间、出院时间,手术前后血清BNP、Fg、PA水平,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血管穿刺时间及心肌再灌注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血清BNP、Fg、P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血清BNP、Fg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A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可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BNP、Fg、PA水平,缩短患者卧床时间及出院时间,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6.
晋辉 《山东医药》2011,51(35):67-68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AMI的疗效。方法将80例AMI患者随机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各40例,分别桡动脉及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观察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P均〈0.05)。结论桡动脉和股动脉入径PCI术其临床疗效相当,桡动脉入径以其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损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的优势,更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桡动脉途径PCI术在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骥  郝恒剑  胡少东  李东宝  孔强 《山东医药》2009,49(34):103-104
目的观察经桡动脉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老年ST段抬高型心肌梗(STEMI)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114例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桡动脉、股动脉行PCI治疗。结果两组血管穿刺及手术成功率、穿刺时间、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造影剂用量相比,P均〉0.05;经桡动脉途径者并发症明显少于经股动脉者(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PCI治疗老年STEMI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3年在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导管室行全脑DSA的患者138例,根据手术入路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每组69例。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而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全脑DSA。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穿刺成功率、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低于股动脉组,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高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与经股动脉途径全脑DSA相比,经桡动脉途径全脑DSA手术时间较短、选择性动脉造影成功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但穿刺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经桡动脉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的患者52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患者均完成急诊PCI,其中49例经桡动脉途径完成手术,3例改行右股动脉途径手术。50例患者置入冠状动脉支架,2例患者因冠状动脉血流通畅、病变狭窄不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未置入支架。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急诊PCI具有不需长时间卧床、并发症少、易于止血、穿刺成功率高、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诊疗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并发症,并与经股动脉途径行相似病变治疗作比较。方法对本院2006年1月—2009年4月行冠脉造影术或介入治疗的384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198例冠脉病变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桡动脉组),186例冠心病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介入治疗(股动脉组),对比手术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X线曝光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96.97%,股动脉组100%,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股动脉组(P0.05)。而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05)。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成功率高,患者术后体位、活动不受限制,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造影及介入治疗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7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方法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BCA)组278例,采用经右侧肱动脉穿刺途径.经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TFCA)组144例,采用经右侧股动脉穿刺途径.观察两组手术的成功率、并发症等.结果两组穿刺插管及冠状动脉成形术成功率分别为94.2% 与100% 及92.3% 与94.3%,两组间P>0.05.两组并发症分别为5.8%与5.6%,P>0.05.术后持续卧床时间两组分别为0与(11.4±4.6)h,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经肱动脉穿刺冠状动脉成形术安全、有效,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治疗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可行性。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经肱动脉途径行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组(n=50例)和经股动脉途径行PCI组(n=50例)。对比两组手术成功率、手术和曝光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和费用。结果经肱动脉途径和股动脉的手术成功率均为98.00%。两组的透视时间分别为(7.89±3.51)min和(7.88±3.43)min,手术时间分别为(42.9±9.2)min和(42.5±9.1)min,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经股动脉途径组相比,经肱动脉组的穿刺部位并发症较低(P〈O.05),平均住院时间较短(P〈O.05),平均住院费用也较低(P〈O.01)。结论对于不适合经桡动脉途经治疗的复杂冠状动脉病变,可以首选经肱动脉途径PCI治疗。  相似文献   

13.
经桡动脉穿刺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经桡动脉穿刺途径行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和并发症。方法  184例复杂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中 ,经桡动脉穿刺组 4 6例 ,对照组为经股动脉穿刺者 138例 ,观察两组手术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经桡动脉组手术成功率为 92 .2 % ,与经股动脉组 (94 .9% )相比无明显差异 (P>0 .0 5 )。但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 ,经桡动脉组明显少于经股动脉组 (10 .8% vs 2 8.3% ,P<0 .0 5 ) ;术后卧床时间也明显短于经股动脉穿刺组 (P<0 .0 1)。而经桡动脉组从穿刺开始至指引导管放置成功所需的时间长于经股动脉组(P<0 .0 5 )。结论 经选择的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较高的成功率。经桡动脉途径术后与穿刺有关的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内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00例,根据PCI路径分为股动脉组(n=44)和桡动脉组(n=56)。股动脉组患者经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桡动脉组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择期PCI,术后随访15~27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穿刺时间,X线暴露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PCI前后心功能指标、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期间和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患者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后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P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前两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PCI后桡动脉组患者HAMD评分、HAMA评分低于股动脉组(P0.05)。桡动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末次随访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桡动脉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均能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手术成功率均较高,但与经股动脉途径择期PCI相比,经桡动脉途径择期PCI可有效缩短患者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焦虑、抑郁程度。  相似文献   

15.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618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通过对比桡动脉、股动脉2种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探讨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连续入选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在北京丰台医院心内科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1236例,随机分为桡动脉组618例,股动脉组618例,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成功率、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不同指引导管的使用率、术中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痉挛、夹层及穿孔和闭塞)、术后不良事件(包括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侧肢体假性动脉瘤及血肿)及总住院时间等。结果: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成功率为95.8%,与股动脉组比较,桡动脉组穿刺成功率、血管开通时间、X线透视时间、手术总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股动脉组相比较,桡动脉组术后血肿的发生率、住院时间显著减少。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减少了患者住院时间,但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术中宜直接选择支撑力较好的指引导管,以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的优缺点。方法将我院2004年7月到2006年8月住院期间冠状动脉造影患者436例,按股动脉途径和桡动脉途径分为两组,比较其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照射时间、制动时间、穿刺部位并发症。结果股动脉血管穿刺成功率高于桡动脉组,穿刺时间小于桡动脉组,股动脉组术后并发症高于桡动脉组。结论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安全可行,并发症少,适合于择期造影者及老年人。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穿刺时间短,成功率高,适用于急诊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经同侧肱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冠状动脉复杂病变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我院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16 153例介入手术中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用经股动脉、肱动脉入路行冠状动脉复杂病变介入治疗患者141例,其中股动脉组83例,肱动脉组58例,比较2组患者介入治疗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住院时间。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依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Wilcoxon秩和检验和χ~2检验对2组间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肱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手术时长与手术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8.35±40.55)vs(104.33±43.57)min, 95.2%(79/83)vs 91.3%(53/58);P0.05]。但肱动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更低[(5.17%(3/58)vs 10.84%(9/83),P0.05]、生活质量改善[(46.15±15.34)vs(33.00±18.01)分,P0.05]、焦虑程度更低[(51.22±30.11)vs(35.00±27.18)分,P0.05]、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缩短[(4.74±1.25)vs(2.52±1.09)d,P0.05]。结论桡动脉穿刺失败后,改经肱动脉较股动脉入路更有利于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的改善,不影响复杂介入手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两种途径行肾动脉造影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5年7月至2008年7月收住院血压控制不良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不同的途径分为2组:经肱动脉造影组50例,经股动脉造影组50例,均在冠状动脉造影结束即刻同途径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对比观察两组在肾动脉造影期间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手术成功率、卧床时间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共检出肾动脉狭窄患者25例,其中6例双侧肾动脉狭窄.两组造影所用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成功率股动脉组略高,经肱动脉造影组卧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低于经股动脉造影组(P<0.05).结论 经肱动脉行选择性肾动脉造影具有穿刺部位血管并发症少、止血容易、术后即刻可以活动的特点,可以考虑作为股动脉途径的替代途径加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开展经桡动脉途径介入诊疗的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经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患者389例的临床和手术情况,根据Allen试验结果分为桡动脉组和股动脉组,记录手术成功率和并发症。结果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手术成功率为95.4%,经桡动脉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成功率为92.6%,2例经桡动脉手术失败患者改股动脉入路手术成功,1例因病变复杂,需要较大支持力而改股动脉途径。术后局部出血2例,桡动脉痉挛2例,桡动脉闭塞1例又自发再通,无其他并发症。结论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不影响术后患者活动,降低住院费用,可在基层医院开展。但手术医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手术技巧和预防处理血管痉挛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380例70岁以上的老年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按动脉穿刺途径随机分成桡动脉组(n=190)和股动脉组(n=190),观察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手术操作时间、造影剂用量、局部及全身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82例,经股动脉穿刺途径成功共188例。两组间动脉穿刺成功率、介入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差异无显著性。局部出血并发症迷走反射桡动脉组明显少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高龄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穿刺行介入治疗方法可行、治疗有效,较股动脉并发症发生少,是高龄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可选择的穿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