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检测,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定160例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观察粥样斑块的发生情况,冠心病组110例,对照组50例。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存在着密切关系,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可作为预测冠心病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彩超分析颈动脉斑块,探讨其与脑梗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6年5月-2018年5月邓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梗死患者和100例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分别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的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斑块形态以及斑块发病部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92%vs31%),内中膜厚度(1.3±0.4mm)vs(0.7±0.3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率显著增高(82%vs22%),斑块类型多为不稳定型软斑,发病部位多为颈总动脉分叉处。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与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致病因素,通过彩超可以明确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通过彩超早期筛查,可以早期发现脑梗死危险患者,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徐丰  朱铁兵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2):1999-200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斑块性质与急性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经CT或MRI确诊的6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侧组和非脑梗死侧组,应用彩色超声仪对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并进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不同性质斑块发生率和狭窄程度比较。【结果】脑梗死侧组脑梗死患者颈总动脉IMT及颈动脉斑块发生率比非脑梗死侧组明显高,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及斑块的病理性质与脑梗死密切相关,超声多普勒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及斑块可预测急性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颈动脉彩超检查在老年脑梗死患者粥样斑块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对48例老年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和42例无脑梗死老年人(对照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斑块类型及斑块形态进行检测。结果梗死组37例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77.09%。对照组10例有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率为23.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斑块以脂质型为主,表面多呈不规则型。梗死组和对照组颈动脉IMT分别为(1.22±0.31)mm、(0.68±0.16)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是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方便有效方法,对预防老年脑梗死的发生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老年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78例老年患者及30例健康老人(对照组)的颈动脉,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收缩期最大流速、舒张期峰值流速及计算管径狭窄度。结果 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发生率均显著增高,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显著增高。结论 高血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颈动脉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差异,以及三者之间关系。方法选择彩超提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14 C尿素呼气检验结果分为Hp感染组和Hp阴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双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有无粥样斑块形成及斑块类型,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Hp感染组IMT及血清Hcy水平均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及不稳定性斑块发生率均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不稳定性斑块患者血清Hcy水平明显高于Hp阴性组(P0.05);Hp感染组患血清Hcy与IMT呈正相关性(r=0.558,P=0.001)。结论 Hp感染可能会加速颈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升高血清Hcy浓度,并促进斑块不稳定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130例,其中脑梗死组65例,健康对照组65例。结果在脑梗死组,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外,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的临床价值及护理配合。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2月收治住院的11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脑梗死组,再选择同期非脑梗死患者120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配合相应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结果:脑梗死组患者颈动脉内膜异常情况高于对照组(P0.05)。脑梗死组颈动脉软斑、溃疡斑检出率高于对照组,硬斑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梗死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存在相关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能为临床上预防和治疗脑梗死提供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 ,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 130例 ,其中脑梗死组 6 5例 ,健康对照组 6 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 ,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0 1)外 ,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 ,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0 1) ,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临床上应加强观察及护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及粥样斑块高频超声检测的价值。方法:用高频超声测量58例冠心病(其中4例合并脑梗死)患者和30例体检正常对照组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并对粥样斑块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颈动脉IMT心肌缺血组(0.94±0.13)mm和心肌梗死组(1.14±0.15)mm较对照组(0.67±0.12)mm明显增厚(P<0.01);冠心病组均检出不同程度的粥样硬化斑块,并随病情严重程度的加重而增多,对照组中亦有3例检出1级粥样斑块。结论: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粥样硬化斑块,有助于临床及时发现血管病变,预防心肌梗死和脑梗死的发生,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及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对198例拟诊冠心病并行冠脉造影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管腔狭窄程度分为非冠心病组(50例)和冠心病组(148例);并将冠心病组分为单支病变组(48例)、双支病变组(56例)及多支病变组(44例)并进行Gensini积分。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IMT及斑块Crouse积分情况,并对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AD组多支病变、双支病变、单支病变亚组及对照组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分别为45.06±7.27、30.83±4.50、24.83±4.94和13.75±1.74,颈动脉IMT分别为(2.13±0.32)mm、(1.68±0.14)mm、(1.12±0.13)mm和(0.93±0.17)mm,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Crouse积分分别为2.85±1.21、1.62±0.14、1.03±0.09、0.29±0.0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Crouse积分与冠状动脉Gensini积分呈正相关。结论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范围有密切相关性。颈动脉超声检查可作为筛查CAD和评价抗动脉硬化治疗疗效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颈动脉病变,探讨年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与颈动脉硬化程度的关系.方法彩超检查178例患者的颈动脉,测量管径、内中膜厚度、斑块大小、收缩期最大流速及计算管径狭窄度,观察内中膜厚度、斑块及管腔的狭窄、闭塞与年龄、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的关系.结果1.随着年龄增高,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斑块、管腔狭窄及闭塞发生率均显著增高;2.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中2种以上疾病者颈动脉斑块、管腔狭窄和闭塞发生率显著增高;3.同型半胱氨酸浓度的增高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相关,颈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组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显著高于其它两组(P<0.01).结论年龄、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高血脂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密切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对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检测,以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发生率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B型超声测定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和斑块指数。检测130例,其中脑梗死组65例,健康对照组65例。结果 在脑梗死组,除颈动脉内中膜厚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lt;O.001)外,颈动脉管腔直径无差异。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在两组中以球部为最高,其次为颈总动脉和颈内动脉。脑梗死组颈总动脉硬化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lt;O.001)脑梗死组中颈动脉硬化斑块指数亦较对照组高(P&;lt;0.0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与脑梗死发生率呈正比.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代谢综合征(MS)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浆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物-1(PAI-1)的关系。方法根据NCEP-ATPⅢ的MS诊断标准,323例住院患者分为MS组(160例)和非MS组(163例),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PAI-1水平,应用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IMT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结果MS组的PAI-1水平为(30.52±11.02)ng/ml,颈动脉IMT为(0.92±0.21)mm,粥样斑块发生率为63.1%,而非MS组分别为(26.57±11.09)ng/ml、(0.86±0.20)mm和49.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0.01),其中颈动脉IMT及粥样斑块发生率随着MS诊断条件数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PAI-1与颈动脉IMT独立相关(标准化回归系数β=0.105,P<0.05)。结论MS患者易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PAI-1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硬化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Philips飞凡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66例脑梗死患者进行颈动脉检查。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二维声像图改变:内膜毛糙、内-中膜(IMT)增厚、斑块形成,其中内膜毛糙、IMT增厚是早期诊断颈动脉硬化的敏感指标。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检测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是预测和防止颈动脉硬化的一种简便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取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206例,根据14 C尿素呼气试验分为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同时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将Hp感染组又分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循环酶法测定血清Hcy水平,分析Hp感染和血清Hcy水平的相关性以及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 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与非Hp感染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Hp感染组和非Hp感染组颈动脉粥样硬化类型的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939,P=0.000 3)。在Hp感染组中,不稳定性斑块组、稳定性斑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组血清Hcy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Hp感染组血清Hcy水平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正相关(r=0.731,P<0.01)。结论 Hp感染可能通过影响血液Hcy水平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并导致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不稳定性增加,从而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长期吸烟的老年体检者颈动脉内膜状况进行检测,探讨长期吸烟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对122例年龄≥45岁的长期吸烟者和136例相同年龄段的健康不吸烟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和类型。结果长期吸烟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粥样斑块的检出率及斑块数量均高于不吸烟组(P0.05)。结论长期吸烟是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够直观准确地观察颈动脉内膜状况,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类型以及管腔狭窄的程度,在及早治疗和有效预防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作为颈动脉粥样斑块体检的首选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绝经期妇女雌激素水平和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治疗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及康措施介入提供依据。 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46例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和12例绝经期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壁斑块、内中膜厚度及血流参数,46例动脉粥样硬化绝经期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常规加尼尔雌醇治疗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 结果: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与绝经期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左侧颈总动脉壁斑块积分分别为(4.8±4.5),(0.6±0.7)mm,右侧颈总动脉壁斑块分别为(4.7±4.1),(0.6±0.5)mm(P<0.05),前者的斑块明显大于后者;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绝经期非动脉粥样硬化患者 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分别为(1.1±0.5),(0.7±0.3)mm(P<0.05),前者明显超过后者;应用雌激素治疗后,雌激素治疗组治疗前后的斑块积分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分别为(左)(4.8±3.6),(3.6±2.5)mm,(右)(4.7±4.1),(3.6±3.1)mm及(1.1±0.5),(0.9±0.3)mm(P<0.01)后者较前者均有减小;但血流参数在对照组和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雌激素对绝经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有消退作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无创、直观易于重复,可为临床应用雌激素替代治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析颈动脉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54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来我院接受体检的55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均对两组研究对象实施颈动脉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情况、分布情况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情况。结果:观察组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较均对照组高,组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布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分型比较,组间差异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超声能够较好的显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及内部斑块发生、分布情况及分型,对该类疾病临床诊治均具有较好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评价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CHD)的关系。方法选取于我院确诊的91例CHD患者为CHD组,另外选取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的健康者27例为健康组,给予两组研究对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不同测量位点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不同冠状动脉支数的CHD组患者与健康组患者的造影图像参数,并分析CHD患者的颈总动脉IMT与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结果CHD组LCCA、LICA、LECA、LB、RCCA、RICA、RECA、RB测量位点的IMT均大于健康组(P<0.05)。CHD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高于健康组,且两组的斑块分型有显著差异(P<0.05)。单支冠脉异常组、多支冠脉异常组及健康组的TTP、IMAX%、AUC均有显著差异(P<0.05)。91例CHD患者的平均Gensini评分与IMT呈正相关(r=0.617,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CHD相关,且CHD可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