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子宫自然杀伤(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uNK)细胞是存在子宫内膜的一种特殊类型细胞,不同于外周血的NK细胞,uNK细胞在围种植期子宫内膜和妊娠早期的蜕膜呈高表达,近年来的研究表明uNK细胞通过其细胞本身及其细胞因子参与了妊娠早期的胚胎种植和血管重建过程,并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uNK细胞在早孕蜕膜促血管生成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尧芳  黄薇 《生殖与避孕》2007,27(10):667-671
胚胎种植于子宫内膜是人类妊娠的关键步骤,血管生成/重建是胚胎种植过程中子宫内膜蜕膜化的一个重要变化,但参与调节的因素目前尚不清楚。近年来对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NK细胞)的研究表明,其通过细胞因子对血管生成/重建具有重要作用,而其本身又受到多方面因素的调节。本文就对uNK细胞的促血管生成作用及其调节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谭冬梅  何明忠  赖国旗  王立芝  谭毅 《生殖与避孕》2005,25(12):707-711,723
目的:检测TRAIL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子宫内膜的表达,探讨它在蜕膜细胞凋亡中的作 用。方法:采用RT-PCR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妊娠d 1-8小鼠子宫组织TRAILmRNA及蛋白的表 达情况。结果:妊娠d 1-8的小鼠子宫组织均有TRAIL mRNA的表达,且着床期间的表达较着床前 明显增加(P<0.05)。妊娠d 1-3,小鼠子宫内膜无TRAIL蛋白表达;妊娠d 4,TRAIL表达在小鼠胚 胎定位、黏附点的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妊娠d 5-6,TRAIL定位于胚胎着床点附近的蜕膜细胞中; 妊娠d 7-8,TRAIL表达在与子宫蜕膜邻近的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结论:在小鼠胚胎着床过程中, TRAIL诱导子宫内膜腔上皮细胞凋亡可能是胚胎跨越上皮屏障的重要机制之一,且TRAIL诱导的 蜕膜细胞和胚胎滋养层细胞的凋亡在滋养层细胞对子宫内膜的适度侵入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低剂量米非司酮对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中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数量及其亚型含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正常妇女植入窗口期的子宫内膜14份,将每份内膜组织平均分为3部分,分别用浓度为65 nmol/L米非司酮(A组)、200 nmol/L米非司酮(B组)和0 nmol/L米非司酮(对照组)进行体外培养,运用免疫组化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uNK细胞数量及CD-3CD+56CD-16亚型、CD-3CD+56CD+16亚型的百分含量.结果 (1)A、B及对照组子宫内膜中CD+56uNK细胞数量分别为(148±11)、(150±12)和(121±7)个,A、B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A组和B组子宫内膜中CD-3CD+56亚型百分含量分别为(44±5)%和(48±4)%,高于对照组[(3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子宫内膜CD-3 CD+56CD-16亚型百分含量分别为(42±5)%和(45±5)%,高于对照组[(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3CD+56CD+16亚型百分含量分别为(2.70±0.24)%、(3.26±0.37)%和(2.33±0.29)%,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低剂量米非司酮可通过增加uNK细胞数量及CD-3CD+56CD-16亚型百分含量,使植入窗口期子宫内膜局部免疫微环境失平衡,从而可能导致胚胎植入的失败.  相似文献   

5.
IGF-I和IGF-I受体在早孕期大鼠子宫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类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 I(IGF- 1 )和 IGF- I受体 (IGF- IR)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和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意义及其与孕激素 (P)的关系。方法 :收集自然交配的孕 3~ 1 0 d大鼠的血清及子宫组织 ,以动情期雌鼠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大鼠血清 P水平 ;免疫组化Ls AB法检测 IGF- I、IGF- IR及孕激素受体 (PR)在孕早期大鼠子宫内膜及胚胎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 ,计算机图像分析法进行定量。结果 :IGF- I及其受体在大鼠内膜腺、腔上皮 ,蜕膜细胞及滋养层细胞中均有表达。IGF- I在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强度随孕天逐渐升高 ,孕 5~ 7d达到最强 ,此后降到动情期水平 ,与 P及 PR无显著性相关。IGF- IR的表达强度随孕天降低 ,孕 5~ 6 d达到最小值 ,孕 8~ 1 0 d又上升到动情期水平 ,与 P及 PR均呈显著性负相关 (P<0 .0 5 )。IGF- I和 IGF-IR在孕 8~ 1 0 d大鼠滋养层细胞中的表达强度随孕天逐渐升高 ,与血 P及 PR均无显著性相关。结论 :IGF- I与 IGF- IR在围着床期大鼠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出现分离 ,既抑制了 IGF- I对子宫内膜过强的促生长作用 ,使之蜕膜化 ;同时又满足了孕早期胚胎生长发育所需的较高 IGF- I水平 ,此效应主要受 P调节。 P和 IGF- I对胚胎滋养层细胞功能的调节可能是独立进行的。  相似文献   

6.
反复种植失败(RIF)是影响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成功率的重要因素,胚胎种植成功与否与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容受性相关。在月经周期增殖期,子宫内膜细胞功能层有少量自然杀伤(NK)细胞,排卵后NK细胞显著增加,胚胎着床后NK细胞将维持高水平至妊娠早期。蜕膜NK细胞是母-胎界面含量最多的免疫细胞,对胚胎种植、蜕膜血管重铸、胎盘形成、滋养细胞侵袭和妊娠结局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蜕膜NK细胞在胚胎种植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道RU 486对离体人绒毛膜滋养层、蜕膜细胞的影响。并在小鼠胚胎与子宫内膜“共培养”模型上,观察不同浓度的RU 486对着床前、后胚胎及子宫内膜的作用。实验结果发现:当RU 486浓度为10~60μg/ml时,对绒毛滋养层细胞无直接影响;仅在浓度60μg/ml时,对蜕膜有轻度抑制作用。RU 486对小鼠胚胎及子宫内膜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而作用增强。当浓度达10μg/ml时,几乎完全抑制胚胎的发育,并发生萎缩及退行性变化,同时子宫内膜也遭严重破坏。  相似文献   

8.
自然杀伤细胞(NK cell)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NK细胞在正常未孕子宫内膜存在,妊娠时显著增加,孕中期逐渐减少。NK细胞是妊娠母体子宫蜕膜最主要的免疫功能细胞,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在母胎界面免疫调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参与滋养细胞侵袭、血管重塑及早期胎盘形成等调节。子宫自然杀伤(uNK)细胞数量或功能失调可能打破母-胎界面细胞因子的平衡,使其内分泌紊乱,激活免疫细胞,杀伤胚胎,引发流产、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本文就此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妊娠期胎盘滋养层细胞、子宫蜕膜细胞、肌层细胞及羊水中均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TGFβ对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及浸润,对子宫内膜功能、子宫前列腺素E2(PGE2)分泌,对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内分泌、免疫及黏附分子表达功能及胚胎发育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表达失调可能与宫内发育迟缓、先兆子痫、习惯性流产、滋养层细胞恶性肿瘤等妊娠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0.
<正>妊娠的发生要求子宫内膜允许囊胚定位、黏附和侵入,这需要通过多种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的共同协调来实现,胚胎植入的关键是子宫内膜容受性(endometrial receptivity,ER)的建立。影响胚胎种植成功的关键因素有胚胎质量、子宫内膜因素等,提高胚胎质量和改善ER是治疗的两大关键问题。ER是指子宫内膜对胚胎的接受能力,与胚胎种植窗开放关系密切。正常生理状态下,胚胎于排卵后6~8天着床于子宫内膜,着床子宫内膜仅在较短暂的一段时间内  相似文献   

11.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位内膜酶分子表达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影响囊胚种植的3个因素包括:卵母细胞/胚胎的质量、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和子宫内膜与胚胎间的应答。近年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酶分子表达有别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对EMs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酶分子的表达进行比较,并就其与胚胎容受性的相互关系作一研讨。  相似文献   

12.
影响囊胚种植的3个因素包括:卵母细胞/胚胎的质量、子宫内膜的容受性和子宫内膜与胚胎间的应答.近年研究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EMs)患者在位子宫内膜酶分子表达有别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对EMs在位子宫内膜与正常妇女子宫内膜酶分子的表达进行比较,并就其与胚胎容受性的相互关系作一研讨.  相似文献   

13.
转化生长因子β与妊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胎盘滋养层细胞、子宫蜕膜细胞、肌层细胞及羊水中均有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达,TGFβ对滋养层细胞增殖、分化及浸润,对子宫内膜功能、子宫前列腺素E2(PG E2)分泌,对滋养层细胞和蜕膜细胞内分泌、免疫及黏附分子表达功能及胚胎发育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TGFβ表达失调可能与宫内发育迟缓、先兆子痫、习惯性流产、滋养层细胞恶性肿瘤等妊娠疾病的发病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降钙素对人类胚胎着床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降钙素(calcitonin,CT)对人类胚胎着床调节的影响。方法 用不同浓度(2、5、10nmol/L)的CT,刺激体外培养的人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应用粘附细胞仪观察细胞内钙离子(Ca^2 )浓度变化;再用不同浓度(2、5、10nmol/L)的CT分别作用于人种植前2细胞期、4细胞期、8细胞期胚胎,通过粘附细胞仪检测种植前胚胎荧光相对强度,观察细胞内Ca^2 浓度的动态变化。结果 各种浓度CT对子宫内膜腺上皮细胞内Ca^2 浓度均无影响,而CT可以快速增加间质细胞和种植前胚胎细胞内Ca^2 浓度,并且呈剂量依赖性,CT浓度为10nmol/L时,作用3min,细胞内Ca^2 浓度开始增加,6min达到高峰,4细胞期胚胎开始出现对CT刺激的反应,8细胞期胚胎效应最强,CT对细胞内Ca^2 浓度的影响可以持续2h。结论 种植前胚胎表面和子宫内膜间质细胞上,可能存在CT功能性受体,CT可能通过加速子宫内膜蜕膜化、促进胚胎生长、分化,而促进胚胎着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肝素结合表皮生长因子样生长因子(HB-EGF)对小鼠胚胎黏附和扩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小鼠胚胎与小鼠子宫内膜细胞共培养模型,分A、B、C、D、E共5组,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HB-EGF(0μg/L、20μg/L、50μg/L、100μg/L、200μg/L),于倒置显微镜下统计各组胚胎黏附率及扩展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子宫内膜细胞骨桥蛋白(OPN)的表达及定位,Western blotting法测定各浓度HB-EGF对子宫内膜细胞OPN表达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与HB-EGF的关联。结果:OPN在小鼠子宫内膜细胞高表达,主要分布于胞质中,随HB-EGF浓度升高,小鼠子宫内膜细胞中OPN的表达增强,小鼠胚胎对子宫内膜的黏附和扩展率也逐渐增高。结论:HBEGF可能通过上调小鼠子宫内膜细胞OPN的表达,促进小鼠胚胎对子宫内膜的黏附和扩展。  相似文献   

16.
至2002年,文献报道92例子宫胎盘部位滋养层细胞肿瘤,澄清了以往各种错误命名,明确属种植部位中间滋养层细胞来源的肿瘤,瘤细胞浸润子宫内膜或蜕膜、肌层,常伴纤维素样物质沉着及侵犯小动脉为特征,免疫组化测定以胎盘泌乳激素(hPL)、黑素瘤细胞粘连分子(Mel-cAM)呈强阳性表达为其特征,现分别阐述其临床、病理、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  相似文献   

17.
在胚胎种植过程中,需要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相互平衡,才能保证成功妊娠的建立与维持。子宫内膜炎或亚临床子宫内膜感染破坏了各因子之间的平衡状态,形成具有细胞和胚胎毒性的子宫内膜微环境,不利于精子成活和胚胎着床;引起炎症的病原体还可激发机体的免疫反应,产生大量致敏的活性细胞及多种细胞因子、炎性细胞,杀灭和吞噬精子;免疫抗体可干扰正常胚胎和内膜间的组织相容性,影响胚胎着床和胚胎发育;导致胚胎种植失败、自然流产、早产等不良妊娠结局。临床上应给予重视并积极治疗,以提高IVF-ET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18.
良好的子宫内膜容受性是胚胎植入的重要因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与胚胎植入最为密切的物质分子信号之一,hCG对子宫内膜容受性具有调控作用,可以刺激子宫内膜细胞生长成熟、促进子宫内膜血管形成、调节子宫内膜对胚胎的免疫耐受和调控子宫内膜细胞因子的分泌。本文回顾总结了hCG及其受体对子宫内膜的作用机理及临床研究,旨在对hCG与子宫内膜容受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胚胎质量和子宫内膜的容受性是影响胚胎种植以及种植后发育的决定因素。子宫内膜容受性及胚胎种植后发育均受到子宫内膜类型、厚度、血液供应、是否存在子宫发育异常、子宫腔及子宫壁的器质性疾病以及局部免疫学状态等因素影响。1子宫疾病对女性生育力的影响1.1子宫发育异常1988年,美国生育学会(American fertility society,AFS)将子宫发育异常分为发育不良、单角子宫、双角子宫、双子宫、中隔子宫、弓状子宫  相似文献   

20.
田玄玄  翁静 《生殖与避孕》2010,30(4):223-229
目的:探讨小鼠子宫自然杀伤细胞(uterine natural killer cells,uNK细胞)与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之间的相互影响。方法:①妊娠12~13d昆明小鼠子宫腺细胞区组织块培养后,分离出uNK细胞,单独培养(uNK组);②从小鼠骨髓分离得到未成熟DC,单独培养(DC组);③DC和uNK细胞直接接触共培养(共培养组)。观察各组细胞的生长状况,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L-12、IL-15及IFN-γ的浓度,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CD40、CD86和CD83的表达。结果:与uNK组和DC组比,共培养组DC和uNK细胞生长聚集现象减少,2种细胞间相互接触,DC细胞表面CD40和CD86表达增高,但是CD83表达仍很低;培养上清液中IL-4、IL-10、IL-12、IL-15及IFN-γ的浓度均增加,尤以IL-4和IL-10增加显著。结论:uNK细胞和DC两者相互作用,DC参与介导uNK细胞的激活,促进其增殖,同时uNK细胞诱导DC呈部分激活状态,使其具有更好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