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92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治疗组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组(简称联合治疗组),每组46例。依达拉奉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联合治疗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和丁苯酞治疗,共治疗90天。观察两组治疗效果,评估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应用NIHSS评分、改良的Rankin量表(m R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价神经功能。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联合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和斑块面积显著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联合治疗组NIHSS评分、m RS评分低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依达拉奉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显著降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改善其神经功能,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方法将84例急性脑梗死的病人随机分为单独使用依达拉奉治疗组(对照组,44例)和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组(治疗组,40例)。比较两组治疗14 d和90 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HS)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结果两组治疗后14 d9、0 d NIHSS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但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减低治疗后14 d和90 d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病人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沧州市盐山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水平,治疗前、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功能独立性量表(FIM)评分,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MMP-9、ET-1、VEG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时、随访3个月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I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可有效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ET-1水平,升高血清VEGF水平,改善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6-01~2017-06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每组40例,分别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2周为一疗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临床疗效以及脑梗死灶体积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较依达拉奉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基本治愈10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14例,无变化3例,恶化2例,依达拉奉组分别为4例、7例、13例、10例和6例,联合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脑梗死灶体积缩小(P0.05),且联合组缩小体积明显大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急性脑梗死后梗死体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丁苯酞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收集2017年12月—2018年12月间该科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依达拉奉,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丁苯酞。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2.9%,显著优于对照组81.0%(P0.05);观察组FPG、2 h PG、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采用丁苯酞治疗,可有效控制血糖,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水平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0月解放军171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初发老年脑梗死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2例,依达拉奉组42例。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巴曲酶注射液,依达拉奉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均治疗14d。比较2组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临床疗效、血清VEGF、Hcy、BDNF及NGF水平、不良反应。结果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依达拉奉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0.5%vs 71.4%,P0.05)。2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Hcy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依达拉奉组治疗后VEGF、BDNF及N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cy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巴曲酶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老年脑梗死,可促使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丁苯酞胶囊及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丁苯酞组和实验组,各40例,分别于发病后1 d、7 d及14 d测定其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的浓度,并于入院1 d和14 d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MDA浓度、升高其SOD活力,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两者有协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将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丹参、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检测。结果两组评分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第3、7、21、28天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肽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能有效改善神经功能缺失。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细胞因子、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4 d。比较两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治疗前与治疗14 d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6和IL-8]、血管内皮功能[一氧化氮(NO)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氧化应激[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美国国立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14 d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8.640,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TNF-α、IL-6和IL-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7.459、9.320、13.99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NO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VEGF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t=10.637、29.253,P<0.05)。观察组治疗14 d血清MDA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GSH-Px和SOD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10.127、9.575、22.761,P<0.05)。观察组治疗14 d NIH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13.540,P<0.05)。结论丁苯酞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疗效明显,可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氧化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5月于北京航天总医院接受治疗的144例老年脑小血管病病人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所有病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病人接受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治疗。比较2组病人的临床治疗效果及MMSE、MoCA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比较2组病人TG、LDL-C、脂蛋白a(Lpa)以及游离脂肪酸(FFA)等指标水平。结果观察组病人总体治疗有效率为90.28%,高于对照组的80.56%(P0.05)。治疗后,观察组病人的MMSE、MoCA以及AD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 TG、LDL-C、Lpa以及FF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丁苯酞氯化钠注射液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可提高老年脑小血管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病人的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附属医院急诊科2013年2月—2014年3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随机分成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均连续治疗2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0、20、3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分,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和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0、20、30 d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中有1例出现发热、皮疹,停药及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小牛血去蛋白提取物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00例,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治疗,两组均持续用药两周。治疗前后评定患者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随访3个月后测评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随访3个月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4.0%,高于对照组的44.0%(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疗效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梗塞患者60例,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以探讨其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NIHSS(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4.4±2.6)分,高于研究组的(8.2±1.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下降幅度明显较对照组大。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塞结合了两药各自的优势,配合互补,从保护脑细胞、改善脑组织供血、清除自由基等多个方面改善了患者病情,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S-100β的变化,探讨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作用机制,从而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将11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丁苯酞组和联合用药组,每组各38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7 d及14 d测定其血清NSE和S-100β浓度,并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并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均可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浓度,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联合用药组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丁苯酞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NSE和S-100β浓度,有效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神经功能、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84例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均予以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依达拉奉,观察组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丙二醛(MDA)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脑血流动力学中大脑中动脉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舒张期最低血流速率(Vd)、收缩期最高血流速率(Vs)与平均血流速率(Vm);炎症因子中白细胞介素8(IL-8)与C反应蛋白(CRP)、神经功能缺损(NIHSS)、日常生活能力(ADL)及格拉斯哥昏迷(GCS)评分。结果经过1个疗程治疗,观察组患者血清AOPP、MDA、SOD、IL-8、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大脑中动脉RI明显小于对照组(P 0. 05),PI、Vd、Vs、Vm明显大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且GCS评分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对急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予以依达拉奉联合醒脑静注射液治疗,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机体炎症与脑血流状态,促进神经功能与日常生活能力恢复。  相似文献   

16.
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将12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63例,治疗组采用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静脉滴注治疗,对照组采用银杏叶注射液治疗,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间的疗效差别。结果两组患者疗效间的差别有显著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别均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较单用银杏叶注射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奥扎格雷联合克栓酶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太和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患者60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和奥扎格雷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奥扎格雷联合克栓酶进行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及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u=2.530,P=0.011)。结论依达拉奉、奥扎格雷联合克栓酶治疗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确切,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3月—2012年3月我院收治的5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依达拉奉+血塞通注射液)和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治疗+血塞通注射液),治疗2周后对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以及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8%,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联合血塞通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佳,且能改善患者的预后,促进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对老年脑梗死患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 LDL)、血栓素(TX)B2水平及Rankin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10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应用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丁苯酞软胶囊,比较两组疗效、ox LDL、TXB2、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α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78.00%,χ~2=9.127,P=0.028)。治疗后观察组NIHSS评分和mR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10.333,P=0.000;t=3.392,P=0.001),观察组ox LDL、TXB2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6-Keto-PGF1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t=15.496,P=0.000;t=16.737,P=0.000;t=12.634,P=0.000)。结论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可以更有效地缓解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状态及氧化应激反应,从而减轻神经损伤情况,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神经节苷脂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南京市江宁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患者给予依达拉奉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神经节苷脂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AD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优于依达拉奉,能够更有效地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