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授精时机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妇产科门诊行IUI患者的临床资料。共纳入2202个周期、1235对夫妇,按授精时机分为4组:排卵前单次组(476个周期)、排卵前双次组(241个周期)、排卵前后各1次组(1078个周期)和排卵后单次组(407个周期)。比较4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及妊娠率、活产率、流产率、异位妊娠率、双胎率等妊娠结局。结果 4组的妊娠率分别为13.9%、15.3%、17.6%、16.0%;活产率分别为10.9%、13.2%、15.4%、12.8%;流产率分别为15.1%、2.7%、11.6%、14.1%,以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的双胎率分别为3.0%、13.5%、18.4%、4.7%;异位妊娠率分别为6.1%、10.8%、1.0%、4.7%;对排卵日成熟卵泡进行亚组分析,提示仅有单个成熟卵泡时4组患者异位妊娠率分别为0、20%、3.9%、0,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种授精时机的妊娠率、活产率相似;双次授精的双胎率较高,原因与卵泡个数相关;排卵前行双次授精的异位妊娠率最高;进行IUI时机选择时,应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次取精在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2年8月316个夫精IUI周期,分析2次取精的各项精液指标及妊娠率;按注入宫腔内的前向运动精子总数(IMC)分为Ⅰ组(IMC10×106个,281个周期)和Ⅱ组(IMC10×106个,35个周期),比较2组的妊娠率。结果:两次取精的精液量、精子密度差异显著(P0.01),而a级、b级精子比率无显著差异(P0.05)。二次取精获得的IMC[(74.84±4.497)×106]显著高于一次[(48.60±3.105)×106](P0.01);二次的妊娠率高于一次,但无显著差异(25.4%vs 16.7%,P0.05)。Ⅰ组的妊娠率显著高于Ⅱ组(19.57%vs 8.57%,P0.05)。结论:两次取精在夫精IUI中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分析宫颈管内和宫腔内供精人工授精(AID)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548个AID治疗周期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宫颈管内人工授精(ICI)200例360个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IUI)125例188个周期,对2种授精部位的AID妊娠结局进行比较。结果 ICI组的周期妊娠率为14.74%(51/346),其中自然周期妊娠率为18.54%(33/178),促排卵周期妊娠率为10.71%(18/168),流产率为11.76%(6/51);IUI组的周期妊娠率为28.49%(51/179),其中自然周期的妊娠率为32.04%(33/103),促排卵周期妊娠率为23.68%(18/76),流产率为5.88%(3/51);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授精部位可能是影响AID成功妊娠的关键因素之一,采用IUI法可能会提高AID的妊娠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估宫腔内夫精人工授精(IUI)的临床结局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行IUI治疗的1 646对夫妇共3 178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妊娠率及其与女方年龄、不孕类型、不孕病因、是否促排卵治疗、IUI时机、IUI周期次数的关系。结果:IUI临床妊娠率为12.4%(394/3 178);对临床妊娠率有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是女方年龄、不孕病因、是否促排卵治疗;而不孕类型、IUI时机、IUI周期次数不影响临床妊娠率。结论:女方年龄、不孕病因、是否促排卵治疗均可影响妊娠率,治疗时应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分析3777个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周期,探讨促排卵周期的安全性.方法:总结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706个自然周期和3071个促排卵周期,比较两组妊娠结局.结果:①自然周期与促排卵周期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促排卵周期流产率较高(P<0.05);②促排卵周期中仅氯米芬+雌二醇+HMG方案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仅氯米芬+雌二醇方案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③不明原因不孕患者促排卵周期流产率高于自然周期(P<0.05);④非排卵障碍患者,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妊娠率、流产率和异位妊娠率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促排卵周期中排卵障碍患者妊娠率和双胎率均高于其他病因患者(P<0.05).结论:促排卵周期与自然周期相比流产率增高;促排卵周期可以提高排卵障碍患者的妊娠率但不能改善非排卵障碍患者的妊娠结局;自然周期宫腔内人工授精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单次及双次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手段,适用于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有自发或促排卵后排卵的不孕妇女。IUI的受精过程较接近自然受孕过程,操作简单,如何提高IUI的妊娠率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行单次IUI和行双次IUI的妊娠率及授精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促排卵对不同病因不孕患者人工授精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EMS)和不明原因进行人工授精患者的资料,根据患者进行自然周期或促排卵周期分组,比较不同周期组的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模型校正患者年龄、不孕年限、不同因素构成比、基础FSH、LH、E_2、子宫内膜厚度、类型、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日卵泡直径及男性前向运动精子总数。评估在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中促排卵周期与临床妊娠率的关系。结果:①促排卵组患者平均年龄、不孕年限以及不孕因素构成比(男性因素、输卵管盆腔因素、EMS和不明原因)与自然周期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临床妊娠率和活产率均高于自然周期,但无统计学差异(P=0.08);②通过多元因素回归分析校正了年龄、基础内分泌水平、不孕因素、内膜厚度和类型及前向运动精子总数等混杂因素后,促排卵周期相对于自然周期依然有显著优势(OR=1.607;95%CI=1.115~2.316);③在不同因素不孕患者中,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的活产率(OR=4.56;95%CI=1.53~13.53)。结论:促排卵周期可提高输卵管盆腔因素患者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妊娠和活产率。  相似文献   

9.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介绍了丈夫精子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技术和精液处理方法,19对不同病因的不育失妇接受治疗,结果3对弱精症,1对原因不明不育夫妇和1对诱导排卵IUI联合治疗妇女授精成功,至今已3名婴儿出生,讨论了IUI适应证和精液处理,授精技术,排卵预测在IUI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宫腔内人工授精(IUI)避免了不良宫颈因素对精子游动的影响,缩短了精子游动的距离,增加了受孕机会,IUI结合超排卵技术,Percoll法或上游法处理精液是治疗不明原因不孕,男性因素,宫颈因素,排卵功能障碍和子宫内膜异位症所致不孕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夫精人工授精与男性不育治疗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94例不育症夫妇男方患有精索静脉曲张、少精子弱精子症、畸形精子症、精液不液化、免疫不育、阳萎、逆行射精及女方宫颈因素,采取AIH或/和药物治疗,提高精液质量等方法,23例妊娠,妊娠率达24.66。研究表明洗涤精子宫腔授精对少精子弱精子症、免疫不育和精液不液化无效。  相似文献   

12.
13.
多次宫腔内人工授精对体外受精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具多次宫腔内人工授精(IUI)史者受精方式的选择。方法:比较≥3次IUI史者(A组,n=65)与无IUI史者(B组,n=65)的IVF结果及hCG注射日E2、LH值;对同期的IVF全部卵子受精失败者(C组,n=37)再按有无IUI史分为C1组(≥3次IUI史,n=8)、C2组(无IUI史,n=29),进行内分泌分析,并对他们下次的ICSI结果进行追踪、比较。结果:IUI史并不影响IVF的妊娠率,仅降低种植率;A组hCG注射日E2较低,而C组有较高的E2及LH值,C组中20例(54.1%)为继发不孕;但C1组62.5%(5/8)为原发性不孕。结论:多次IUI史并不是选择ICSI的唯一理由;原发不孕加多次IUI史有较高的受精失败风险;内分泌环境在受精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影响宫腔内人工授精(IUI)临床妊娠率的各种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生殖中心实施IUI治疗的2011个周期。对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授精时机及次数、方案、输卵管因素与妊娠结局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夫精人工授精(AIH)-IUI治疗1508个周期,临床妊娠率11.74%。供精人工授精(AID)-IUI治疗503个周期,临床妊娠率27.83%。二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女性年龄增长,不孕年限延长,IUI的妊娠率逐渐降低。单次排卵前、单次排卵后和双次授精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AIH诱导排卵的妊娠率高于自然周期。原发或继发不孕、单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间,妊娠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IUI中女方年龄、不孕年限、精子数量和用药方案是影响妊娠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供精人工授精(AID)成功的影响因素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本中心实施AID的2 467对不孕夫妇共5 470个周期的临床资料,分析影响AID临床妊娠率的相关因素及妊娠结局。结果:①年龄35岁和≥35岁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49%和12.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不孕年限≤5年和5年者比较,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22.09%vs 16.45%,P0.05);③自然周期和控制性促排卵周期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1.92%和17.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不同授精方式宫颈内授精(ICI)、宫腔内授精(IUI)及ICI/IUI组的临床妊娠率分别为20.61%、16.52%和18.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每周期授精次数对AID的妊娠率有显著影响,1次和2次授精的成功率分别为10.64%和21.26%(P0.05);⑥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总数40~60×106和60×106的妊娠率有统计学差异(19.32%vs26.07%,P0.05);⑦第1、第2、第3、第4周期的累计妊娠率分别为20.02%、33.40%、41.06%、43.70%,随着授精次数的增加,累计妊娠率显著升高(P0.05);⑧1 110例妊娠者中33例(11.98%)流产,13例(1.17%)发生宫外孕,多胎率为3.15%,出生缺陷发生率为0.67%。结论:①在AID治疗中女方年龄、不孕年限、治疗方案、授精次数及注入前向运动精子总数均是影响成功妊娠的相关因素;②AID技术安全有效,患者至少应进行3~4个周期的AID治疗,未成功者应及时求助于试管婴儿等其他辅助生殖技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不孕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对宫腔内人工授精(IUI)术后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空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于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行IUI治疗的685例(1046个周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丈夫精液人工授精(AIH)554例。根据HPV感染分为HPV阳性组和HPV阴性组,对IUI治疗及其中的AIH治疗患者按照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1∶2),分别比较匹配后IUI治疗(HPV阳性组80例,HPV阴性组158例)及AIH治疗(HPV阳性组65例,HPV阴性组129例)患者中两组的助孕及妊娠结局。结果:IUI治疗患者匹配后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及低体质量儿出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IH治疗患者匹配后HPV阳性组与HPV阴性组的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异位妊娠率、流产率、巨大儿出生率及低体质量儿出生率的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孕女性HPV感染可能并不影响IUI患者的助孕及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超排卵对人工授精结局的影响,探讨超排卵对不同人群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生殖科2000年3月-2007年12月期间女方有自发排卵的739个人工授精周期,比较不孕原因、女方年龄、有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下超排卵与自然周期妊娠率。结果739个人工授精周期中,超排卵周期233个,自然周期506个,妊娠率分别为21.6%和13.5%(P〈0.05),不孕因素中,宫颈因素为378个,男性因素为100个,盆腔输卵管因素44个,子宫内膜异位症85个,不明原因132个,其中宫颈因素和不明原因不孕周期超排卵周期妊娠率明显高于自然周期(22.40%,14.62%;27.03%,12.63% P〈0.05);男性因素、输卵管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女方年龄大于37岁周期,超排卵与自然周期妊娠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超排卵周期中,氯米芬与促性腺素周期临床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因宫颈因素、不明原因不孕行人工授精夫妇超排卵周期妊娠率高,而男性因素、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输卵管因素或年龄大于37岁妇女进行人工授精时慎重选择排卵诱导。  相似文献   

18.
究竟节欲多长时间可使精子质量达到最佳状况尚未见到一致的报道。低频率的性交,可能会导致错过排卵期及成精子质量下降.从而使妊娠机会减少。而禁欲时间延长可增加精子的数量,但活力下降。回顾性分析不孕患者行促排卵(SO)及宫腔内人工授精(IUI)的妊娠率与节欲间隔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促性腺激素高反应性者宫腔内人工授精转行体外授精可提高妊娠率@康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处理后前向运动的精子总数(post-wash total mobile sperm count,PTMC)对夫精宫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妊娠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因男方因素行IUI治疗的不孕夫妇的数据,并比较了PTMC(3.0~9.9)×10~6(研究组)及PTMC≥10×10~6(对照组)患者的IUI妊娠率。结果:共纳入139例(274个周期)患者。其中研究组87个周期,平均PTMC为(6.2±1.7)×10~6,对照组187个周期,平均PTMC为(25.6±13.7)×10~6,组间周期妊娠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39例患者中,有32例患者(55个周期)PTMC始终10×10~6,83例患者(149个周期)PTMC始终≥10×10~6,在4个周期后患者的累积妊娠率(cumulative pregnancy rate,CPR)分别为15.6%(5/32)和25.3%(21/83),组间比较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PTMC始终10×10~6组,在第4周期没有妊娠发生。结论:对于因男方因素行辅助生殖技术助孕治疗的患者,即使PTMC10×10~6也可以尝试IUI,并能获得较好的妊娠率,但对于反复PTMC10×10~6患者,不建议患者多次反复尝试,在经过3次IUI后仍未孕者,可考虑行IVF助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