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在不同疾病中的分布和意义,以及与年龄和性别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66例患者血清中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566例食物不耐受特异性IgG抗体阳性患者中48.59%表现为皮肤症状,45.76%表现为消化道症状,5.65%表现为其他症状。皮肤、消化系统2组患者中,鸡蛋、螃蟹的不耐受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牛奶的不耐受阳性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组中,鸡蛋、螃蟹、大豆、大米的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牛奶的不耐受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年龄组中,鸡蛋、牛奶、螃蟹的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豆、大米的不耐受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食物不耐受筛查有助于某些病因不明的患者的诊断和治疗,不同性别、年龄段对食物不耐受的种类有一定差别。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本组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与UC的相关性及与p-ANCA、GAB的可能相关性。方法按照《中国炎症性肠病诊断治疗规范的共识意见》,对59例UC患者及52例对照组患者进行血清p-ANCA、GAB及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 59例UC患者中,出现食物特异性抗体IgG者51例,阳性率为86.44%。与对照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变范围的食物特异性抗体IgG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ANCA阳性时出现食物不耐受的阳性率明显高于GAB阳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不耐受与UC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关联,但与病变部位不相关。p-ANCA阳性的患者多存在食物不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在儿童慢性消化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106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患儿(观察组)和106例消化系统正常(对照组)患儿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检测阳性率以及出生后4 mo内喂养方式.结果:两组患儿14种食物特异性IgG阳性率较高的均为鸡蛋(61.32%,18.87%)和牛奶(43.40%,11.32%);观察组患儿牛奶、鸡蛋和大豆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3.40%v11.32%)、(61.32%vs 18.87%)、(11.32%v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2种食物阳性、3种及以上食物阳性以及总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34.91%v13.21%)、(15.09%vs 4.72%)、(85.85%v49.0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出生后4 mo内母乳喂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43.40%vs 76.42%),人工喂养和混合喂养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8.49%vs 1.89%)、(48.11%v s 21.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能够发现由食物不良反应所致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牛奶和鸡蛋为常见食物特异性IgG阳性食物,早期喂养方式是导致食物不耐受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食物特异性免疫球蛋白G(IgG)抗体检测在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治中的意义。方法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患者76例为试验组,69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别抽取静脉血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阳性率(42.11%)明显高于对照组(8.69%)(P0.05),但不同年龄组患者存在不同食物特异性IgG抗体阳性,且不同年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与食物特异性IgG抗体的阳性程度存在一定联系,通过检测特异性IgG抗体水平,有助于对支气管哮喘患者进行饮食干预,指导预防。  相似文献   

5.
食物不耐受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符合罗马标准Ⅱ的dIBS患者68例,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根据检测结果剔除相应食物治疗8 wk,观察其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指数的变化.结果:48例dIBS患者至少对1种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70.6%,正常对照组2例阳性反应,阳性率为10%,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29例IgG阳性达 2以上的患者完成8 wk饮食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症状频率指数(3.62±1.41 vs 1.52±0.62)和严重程度指数(3.21±1.50 vs 1.39±0.66),均有显著降低.结论:食物不耐受确实参与dIBS的发病,根据食物IgG水平,剔除相应食物能有效改善dIBS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FI)与炎症性肠病(IBD)的相关性,为IBD的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符合IBD诊断的患者(n=143),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n=97),克罗恩病(CD,n=46),对照组健康体检者(n=47),用ELISA半定量检测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水平.结果: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阳性率依次为:IBD(75.52%,108/143),UC(78.35%,76/97),CD(69.57%,32/46),均高于对照组(17.02%,8/47,P<0.05);而IBD、UC与CD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IBD患者对14种食物不耐受率的范围为1.39%(牛肉、蘑菇)-45.46%(蛋黄蛋白),其不耐受的食物多集中依次为蛋黄蛋白、虾、蟹、玉米、牛奶、大米及鳕鱼等.结论:FI可能是引起或诱发IBD发病的原因之一.通过检测FI特异性IgG抗体的水平,对临床IBD患者的饮食指导有一定意义,并对进一步探讨IBD的发病机制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970例健康体检者的14种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560例,阳性率57.73%.IgG抗体阳性率最高的3种食物为螃蟹(49.59%)、鸡蛋(44.12%)和海虾(40.21%),不耐受最低的是猪肉(0.52%)和小麦(0.62%);螃蟹、鸡蛋、海虾、牛奶、西红柿5种食物不耐受存在性别差异,IgG抗体水平女性高于男性(P<0.05);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分级与年龄存在相关性(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IgG抗体水平升高与BMI下降者和有过敏史呈正相关(P均<0.05).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食物不耐受及其程度与性别、年龄、过敏体质和BMI等因素有关.5种食物不耐受者中女性多于男性,41 ~60岁是峰值年龄段,保持适宜体质量和健康教育可降低食物不耐受发生的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患者食物不耐受状况,为对患者进行合理科学的饮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264例IBD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血清中14种常见食物过敏原的特异性IgG抗体,分析患者对单一食物和多种食物不耐受的状况,对IBD患者IgG抗体阳性食物进行饮食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对10种食物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克罗恩病(CD)患者对12种食物产生特异性IgG抗体,其中阳性率和食物不耐受程度最高的都是蛋黄蛋清。UC和CD患者对两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别是27.14%和39.69%,对3~5种食物不耐受率分别是15.71%和27.84%;对更多种食物同时不耐受的患者比例相对较低。对食物不耐受IBD患者进行饮食干预后,IBD患者生存质量问卷(IBDQ)得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特别是在饮食干预2个月和4个月后,患者的肠道症状、情感功能和社会功能显著提高,IBDQ总分也明显增加(P0.05)。结论根据IB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情况制定合理的饮食方案,指导患者改进饮食习惯及饮食种类,可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肠道症状、提升情感与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的检测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云  王建美  朱敬先 《山东医药》2008,48(18):103-104
采用ELISA法检测97例慢性荨麻疹患者及25例正常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结果显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为70.1%(68/98),正常人为24.0%(6/25),两者相比,P<0.01.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阳性率依次为鸡蛋41.2%、牛奶32.0%、虾30.9%、蟹19.6%、小麦15.5%、玉米11.3%、鸡肉11.3%、西红柿8.2%、大米6.2%、鳕鱼6.2%、蘑菇5.2%、牛肉5.2%、猪肉和大豆均为4.1%,其中少儿组(0~14岁)阳性率与其他年龄组相比,P<0.05.认为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食物特异性IgG升高,检测此种IgG在过敏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及指导治疗方面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食物不耐受已成为困扰人们日常生活的普遍问题。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目前普遍认为食物不耐受是由食物特异性的IgG抗体所介导的迟发型超敏反应,是许多慢性身心疾病潜在的共同病因或诱发因素。食物不耐受与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可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此文就食物不耐受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与消化系统疾病的关系以及诊断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初步分析中老年人群对14种食物不耐受情况。方法: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中老年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浓度。结果:总的食物不耐受率为76.0%,由高到低分别为:螃蟹40.8%,鸡蛋39.4%,虾29.2%,牛奶18.2%,鳕鱼8.6%,大豆4.6%,玉米4.3%,西红柿2.9%,大米2.4%,牛肉1.5%,蘑菇1.5%,鸡肉1.4%,小麦1.2%,猪肉0.2%。总体阳性率男性为79.9%,女性为74.2%,另外,玉米和虾2种食物阳性率男性高于女性(P<0.05)。中老年人对其中13种食物的不耐受强度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均以轻度不耐受为主,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牛奶、玉米的不耐受增加(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普遍存在食物不耐受,男性高于女性。以螃蟹、鸡蛋、虾、牛奶等动物性食物不耐受为主,轻度不耐受比例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物不耐受与慢性腹泻发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半定量法检测82例慢性腹泻患者血清中14种食物的水平。结果慢性腹泻患者所测食物中以蟹的IgG抗体阳性率(48.8%)最高,其次为虾(41.5%)、蛋清/蛋黄(35.4%)和牛奶(23.2%),再次为鳕鱼(19.5%)和小麦(17.1%);≤50岁年龄组腹泻患者食物IgG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年龄组(P〈0.05);慢性腹泻患者食物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89.0%(73/82),其中1种食物IgG抗体阳性率为30.5%(25/82),2种以上者为58.5%(48/82)。结论食物不耐受是慢性腹泻的致病因素之一,检测食物特异性IgG抗体对于了解慢性腹泻的发病机制和指导临床治疗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健康体检人群食物不耐受情况,并分析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ELISA法对健康体检者970例的血清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进行检测,并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不耐受的相关因素.结果 14种食物不耐受检测阳性率为57.73%(560/970),前3位是螃蟹(49.59%)、鸡蛋(44.12%)和海虾(40.21%),不耐受最低的是猪肉(0.52%)和小麦(0.62%).5种食物不耐受(螃蟹、鸡蛋、海虾、牛奶、西红柿等)存在性别差异,IgG抗体水平女性高于男性(x2=18.978,P<0.05).食物不耐受IgG抗体水平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分级与各年龄段间存在相关性(x2=13.597,P=0.004).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正常体质量与体质量过轻或肥胖比较存在差异,OR值分别为1.897(95%CI:1.215~2.578)和1.087(95%CI:0.976~1.198).无过敏史者与有过敏史者比较存在明显差异,OR值为0.780(95% CI:0.648 ~0.912).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食物不耐受及其程度与性别、年龄、过敏体质和BMI等因素有关,5种不耐受食物中女性多于男性,41 ~ 60岁是峰值年龄段.  相似文献   

14.
背景: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不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既往研究发现食物不耐受可能与其发病有关。目的:调查我国苏州地区克罗恩病(CD)患者的食物不耐受发生情况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2007年3月—2015年8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确诊IBD患者100例,其中CD 50例,溃疡性结肠炎(UC)50例。以食物过敏原IgG抗体检测试剂盒(ELISA法)检测14种食物的血清特异性IgG,据此评价食物不耐受情况,分析食物不耐受与CD疾病特点的关系。结果:与UC患者相比,CD患者更易发生食物不耐受(98.0%对72.0%)且敏感度更高(P=0.000 1)。CD患者糖类和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发生率较高,统计学分析显示一种或多种食物不耐受与患者确诊年龄、病变部位、疾病行为、合并肛周病变、瘘管和疾病活动有关(P0.05);对糖类、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者,病变部位多为末端回肠(LI);疾病处于活动期时,可表现为对多种食物不耐受。结论:苏州地区CD患者较UC患者更易发生食物不耐受,尤其是末端回肠型CD患者,以糖类、蛋白质类食物不耐受为主。食物不耐受与CD病情活动、进展和肛周病变、瘘管有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精神分裂症患者与情感障碍患者、正常对照组及躯体疾病对照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析弓形虫感染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精神分裂症患者和情感障碍患者(各600例)、健康人和躯体疾病患者(各200名)血清弓形虫抗体水平,以透射比浊法检测血清总免疫球蛋白G(总IgG)的含量。结果(1)精神分裂症患者IgG抗体阳性率(13.7%),高于健康人(3.0%)、躯体疾病患者(4.5%)和情感障碍患者(6.7%),弓形虫IgG抗体阳性与精神分裂症的联系强度为中等(OR=2.22~5.13);而精神分裂症患者IgM抗体阳性率与其它三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情感障碍患者IgG和IgM抗体阳性率与健康人和躯体疾病患者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3)精神分裂症组和情感障碍组、躯体疾病对照组之间血清总IgG含量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弓形虫血清IgG抗体阳性率高于情感障碍和躯体疾病患者及健康人,弓形虫隐性感染可能与部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合评价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的饮食指导对溃疡性结肠炎疗效的影响,量化该类饮食指导的效果。[方法]检索中外数据库中公开发表的基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的饮食指导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应用的文献资料。采用Cochrane Handbook(5.1.0)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价,RevMan5.3软件对资料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文献7篇,共计51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基于食物不耐受检测血清特异性IgG结果的饮食指导临床有效率(RR=1.41,95%CI:1.16、1.72,P0.05)优于常规饮食指导,疾病活动指数(WMD=-1.24,95%CI:-1.66、-0.83,P0.01)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基于食物不耐受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检测结果的饮食指导,可以提高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是由于纳入文献数量及质量限制,可能影响本次Meta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论证强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丝虫抗体及抗体亚型的免疫学特性.方法用马来丝虫成虫和微丝蚴抗原,以ELISA法检测120份血清标本抗丝虫特异性抗体和抗体亚型,FPT方法进行丝虫皮内试验.结果病原学检查120份受试者均为非微丝蚴血症.80例晚期丝虫病患者FPT试验阳性率为95%(76/80),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微丝蚴和成虫特异性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2.5%(66/80)和80%(64/80).流行区对照抗体阳性率为10%(2/20),非流行区正常人则均为阴性.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抗体亚型以IgG2为主,阳性率92.5%,其它亚型分别为IgG11.25%、IgG322.5%、IgG46.25%.结论晚期丝虫病患者血清中存在抗丝虫特异性抗体,抗体亚型主要是IgG2,它也可能是晚期丝虫病患者特异的抗体亚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贵州省抑郁症患者弓形虫感染状况及弓形虫基因型。方法 ELISA检测141例抑郁症患者和150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弓形虫特异性抗体(IgG、IgM)和循环抗原(CAg),PCR扩增血样弓形虫高重复DNA片段(529 bp),多重-巢式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Mn-PCR-RFLP)方法鉴定弓形虫529 bp阳性样本的基因型。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组和健康对照组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分别为21.3%(30/141)和7.3%(11/150),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74,P0.05);抑郁症患者组的IgG、IgM、CAg阳性率分别为18.4%(26/141)、1.4%(2/141)、1.4%(2/141);健康对照组IgG阳性率为7.3%(11/150),与抑郁症患者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检测到IgM和CAg。PCR结果显示,抑郁症患者组检测出1例弓形虫核酸阳性,经Mn-PCR-RFLP方法鉴定其基因型,结果为非典型Toxo DB#9(Chinese 1型)。结论贵州省抑郁症患者弓形虫抗体阳性率高于健康人群,1例抑郁症患者感染的弓形虫基因型为Chinese 1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中猪囊尾蚴(Cysticercus cellulosae)、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IgG、IgM抗体阳性情况,为临床诊断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的病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4年8月至2015年12月,采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和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用猪囊尾蚴和刚地弓形虫IgG、IgM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血清中抗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的抗体,计算抗体阳性率,分析其性别分布、急性感染季节分布、年龄分布和职业分布情况。结果 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中,猪囊尾蚴Ig G和Ig M抗体阳性分别为17例、22例,阳性率为13.9%(17/122)和18.0%(22/122);刚地弓形虫IgG和IgM抗体阳性分别为29例和8例,阳性率为23.8%(29/122)和6.6%(8/122)。男性猪囊尾蚴和刚地弓形虫阳性率为30.6%(22/72)和31.9%(23/72),女性为26.0%(13/50)和24.0%(12/50)。猪囊尾蚴Ig M抗体阳性率季节分布分别为12.0%(3/25)、27.0%(17/63)、6.9%(2/29)和0/5;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出现在13~25岁组,为45.0%(9/20);工人组阳性率最高,为7/14。刚地弓形虫Ig M抗体阳性率季节分布为4.0%(1/25)、11.1%(7/63)、0(0/29)和0/5;阳性率最高出现在65岁组,为44.0%(11/25);不同职业中其他组的阳性率最高,为4/10。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在性别、季节、年龄和职业分布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2例脑炎脑膜炎症候群患者血清猪囊尾蚴、刚地弓形虫抗体阳性率较高,临床诊断该症候群病原时应结合其寄生虫血清学检测结果,考虑感染寄生虫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食物不耐受与相关性疾病   总被引:82,自引:0,他引:82  
食物不耐受是一种复杂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它的发生是免疫系统把进入人体内的某种或多种食物当成有害物质,从而针对这些物质产生过度的保护性免疫反应,产生食物特异性IgG抗体,IgG抗体与食物颗粒形成免疫复合物,可能引起所有组织发生炎症反应,并表现为全身各系统的症状与疾病。食物不耐受是当前各国的研究热点,其应用正在世界范围内迅速普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