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肿胀麻醉下顺腋纹平行双切口保留真皮血管网的顶泌汗腺切除术根治腋臭的疗效.方法:手术顺腋纹做两个平行切口,于腋浅筋膜浅层向四周锐性分离皮下组织达腋毛边缘,翻转皮瓣直视下逐一修剪顶泌汗腺组织.结果:本组68例共136侧,所有病例切口均I期愈合,无1例发生皮瓣坏死,术后经6~12个月的随访,治愈122侧,治愈率89.71%,显效14侧,显效率10.29%,总有效率100%.术后瘢痕轻微、隐蔽,腋窝皮肤活动性好,上肢功能无影响.结论:肿胀麻醉下顺腋纹平行双切口保留真皮血管网的顶泌汗腺切除术治疗腋臭总有效率高,并发症少,瘢痕小,为目前较理想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探讨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其术后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317例腋臭患者行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观察术后并发症,分析原因并及时外科处理。结果 317例患者术后血肿20例(6.3%)、皮下积液12例(3.8%),皮肤瘀斑36例(11.4%),皮肤坏死5例(1.6%),切口裂开34例(10.7%),切口感染16例(5.1%),切口延期愈合71例(22.4%),切口瘢痕23例(7.3%),瘢痕挛缩12例(3.8%),异味残留11例(3.5%),腋毛脱落317例(100%);皮肤外科适当处理后效果满意。结论深浅两层顶泌汗腺处理法治疗腋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及时恰当的处理仍可以获得满意的术后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采用"W"形切口(A组)及"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B组)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5月-2013年12月采用两种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163例,其中A组84例,B组79例,对其术后的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A组术后发生血肿5例、皮瓣坏死3例,切口裂开11例,局部瘢痕增生13例,异味残留3例;B组术后发生血肿4例,皮瓣坏死2例,切口裂开3例,局部瘢痕增生4例,异味残留4例。A、B组在切口裂开、局部瘢痕增生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字形腋窝皱襞切口较"W"形切口的顶泌汗腺修剪术在一定程度上可减轻腋臭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汗腺疾病     
20110269顶泌汗腺修剪结合电离子治疗腋臭的疗效观察/谷琪(遵义医学院附院美容医院外科),周信荣,陈康∥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0,32(4).-401、406共治疗280例腋臭患者,年龄19~45岁。均为双侧发病。对照组予皮下顶泌汗腺剪除术治疗组(112  相似文献   

5.
小切口修剪术治疗腋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小切口顶泌汗腺非暴露修剪术治疗腋臭的可行性。 方法 对58例腋臭患者施行了小切口顶泌汗腺非暴露修剪术。 结果 随访1~12个月,除1例还有轻度异味外,其余57例治愈。每例(双侧)平均手术时间为55分钟。 结论 这是一种可广泛应用的、简便的、安全的、有良好效果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术与双平行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腋臭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剥离组与修剪组,每组各48例。修剪组行双平行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剥离组行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术。观察对比腋臭清除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剥离组腋臭清除率100.00%高于修剪组(83.33%,P <0.05);剥离组并发症发生率4.17%低于修剪组(18.75%,P <0.05)。结论相较于双平行切口皮下修剪术,腋窝皱襞小切口皮下剥离术应用于腋臭患者,可显著提高腋臭清除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术治疗腋臭的疗效。方法 58例腋臭患者通过小切口皮下修剪术剪除汗腺和毛囊后,缝合伤口。在皮瓣上以1 cm为间距,沿皮肤纹理方向,用11号尖刀片戳数个3~5 mm的微引流孔,弹力绷带加压包扎。术后48 h换药观察伤口,弹力绷带包扎5~7 d,7~10 d拆线。术后3个月复查,12、24个月时电话随访。结果 50例患者痊愈,8例显效。所有患者均腋部汗臭消失,出汗明显减少,恢复正常社交。无瘢痕增生。结论小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治疗腋臭的疗效确切,多孔引流可作为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有效引流方法。  相似文献   

8.
腋臭[1]是腋窝顶泌汗腺的分泌产物经细菌分解产生不饱和脂肪酸导致难闻的气味.各类微创手术如小切口翻转修剪[2]、抽吸刮除术[3]等因为切口小恢复快而广为患者接受,成为近年来治疗腋臭的主流方法.然而,仍有部分患者术后效果不佳或短期内复发.基于探讨如何在微创切口下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疗效的目的,我科开展了在内窥镜辅助下微动力顶...  相似文献   

9.
汗腺疾病     
20080302 直视下顶泌汗腺修除法治疗腋臭65例;20080303 小切口刮除术治疗腋臭224例分析;20080304 肿胀麻醉小切口除腋臭746例报告;20080305 局部注射复方硫酸铝钾液治疗腋臭185例;20080306 当归六黄汤治疗小儿汗症52例;20080307 红汗症1例;20080308 小汗腺汗孔瘤误诊为化脓性肉芽肿一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三种不同切口下大汗腺修剪术治疗腋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入选的182例腋臭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腋后壁V形切口皮下修剪法、腋后壁W形切口皮下修剪法和腋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法下行大汗腺清除术。结果腋后壁V形切口皮下修剪法、腋后壁W形切口皮下修剪法和腋皱襞切口皮下修剪法下行大汗腺清除术的有效率依次为98.33%,96.72%,85.08%,复发率依次为1.67%,3.28%,4.9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其并发症发生率(依次为8.33%,22.95%和37.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腋后壁V形切口皮下修剪法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其他两种方法的并发症发生率。结论该三种不同切口下大汗腺清除术治疗腋臭的疗效相当,但腋后壁V形切口皮下修剪法治疗腋臭具有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正>腋臭多认为与大汗腺分泌异常有关,影响患者的日常社交,并造成心理压力。患者希望接受疗效好、瘢痕小、不良反应少的微创治疗方法。我科于2010年9月—2012年9月对103例腋臭患者采用小切口顶泌汗腺切除术和光纤激光法进行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年9月—2012年9月来我科门诊要求治疗的腋臭患者103例,其中男44例,女59例,年龄16~38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检测腋臭患者腋区顶泌汗腺在深度、广度的分布,探讨其范围内的分布差异性。 方法 2010年9 - 12月间的15例腋臭患者,行直视下顶泌汗腺剪除术,切取切口处宽约2 mm的全层皮肤,深度达腋浅筋膜浅层,用于判明顶泌汗腺分布的深度。留取腋中心(点1)、距腋中心1 cm(点2)、距腋毛边缘内1 cm(点3)、腋毛边缘(点4)、距腋毛边缘外1 cm(点5)共5个标记点对应的皮下暗红色粗大的颗粒状组织,用于判明顶泌汗腺的分布范围及分布规律。 结果 顶泌汗腺分泌部主要分布于真皮网状层和皮下脂肪浅层,表皮层、真皮乳头层及腋浅筋膜浅层均无顶泌汗腺分布。顶泌汗腺广度分布与腋毛范围基本一致,腋中心部可见大量顶泌汗腺组织,腋毛边缘处仍有少量顶泌汗腺分布,腋毛边缘外1.0 cm处已无顶泌汗腺分布。5个点顶泌汗腺面积占整块组织面积的百分比平均值分别为74.1%、46.6%、25.3%、2.1%和0,相邻两点进行t检验,点1、2之间t = 29.78,P < 0.01;点2、3之间t = 9.76,P < 0.01;点3、4之间t = 20.83,P < 0.01;点4、5之间t = 1.96,P > 0.05。 结论 手术治疗腋臭时,清除范围深度达真皮网状层和浅层脂肪层,广度到腋毛范围即可,没有必要过度扩大清除范围。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W”或“M”形切口在腋臭外科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先沿腋窝腋毛分布区与正常皮肤交界处划线,再在上臂和侧胸腋毛分布区接近正常皮肤处做上下对称的“W”或“M”形切口设计手术切口线,切开皮肤后,剪除腋毛区域及周围约1CHI皮肤上的脂肪组织、顶泌汗腺及毛囊,修剪成仅含皮肤全层和真皮下血管网的超薄皮瓣,最后缝合切口。结果:2006~2008年5月笔者应用改良“W”或“M”形切口治疗23例腋臭患者(女17例,男6例),所有患者均获随访,最短时间为6个月,23例患者获得满意效果,无一例出现皮肤边缘坏死。结论:改良“W”或“M”形切口手术切口小,手术在直视下破坏顶泌汗腺,手术彻底,操作简单,术后切口瘢痕不明显,术区皮肤柔软,可达到患者美容要求。由于手术并不切除腋窝皮肤,术后患者上肢功能不受影响。本法缺点是术区部分毛囊破坏,腋毛脱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更有效、复发率更低、皮瓣坏死率更低的去除腋臭手术治疗新方法.方法 2008年1月~ 2012年1月间选择178例腋臭患者,分别采用改良双“M”形切口、腋中线大切口手术剪除顶泌汗腺两种术式,随访1年.对复发率、瘢痕长度、和皮瓣坏死率等进行对比.结果 治疗组改良双“M”形切口组的复发率和坏死率均低于腋中线大切口治疗组,瘢痕长度改良双“M”形切口组短于腋中线大切口治疗组.结论 改良双“M”形切口法治疗腋臭复发率和皮瓣坏死率均低,是治疗腋臭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的效果及并发症。方法:236例腋臭患者采用"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从腋窝后壁中央腋毛边缘行"V"形切口,向上及两侧分离腋毛区,剪除大汗腺层,闭合切口,弹力绷带包扎压迫。结果:切口愈合时间平均为(11±2.6)d,一期愈合211例(89.41%),二期愈合25例(10.59%)。局限性皮下血肿17例(7.20%),局限性切口感染13例(5.51%),轻度切口糜烂裂开12例(5.08%)。有效率96.71%,复发率3.29%;局部瘢痕不明显,上肢活动均不受影响。结论:"V"形切口皮下修剪术治疗腋臭效果良好,并发症少,是较为理想的根治腋臭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腋臭的三种治疗方法回顾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腋臭俗称狐臭,它的患病率为4.56%,是皮肤科门诊常见病之一^[1]。病因以顶泌汗腺异常分泌增多及细菌繁殖有关^[2]。目前针对其病因治疗已有多种方法,我科自1997年至2007年分别运用微波辐射、梭形手术切除、直视下顶泌汗腺修剪术进行治疗,并对临床疗效进行了随访比较,现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7.
对30例腋臭患者沿腋后线腋毛后缘中部作纵向小切口,真皮与皮下组织间分离,范围至腋毛区外约1.0~2.0 cm,刮匙搔刮皮瓣内侧,再用眼科小剪刀修剪残存脂肪组织、腺体及毛囊组织,术后包扎.随访,本组30例腋臭患者,治愈率93.3%,切口瘢痕不易辨认,双上肢活动均正常.小切口剥离修剪法治疗腋臭,疗效确切,一次性治愈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对腋臭患者近期疗效、切口愈合时间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依据自愿接受治疗方案的不同将2018年1月—2019年1月期间到本院就诊且在本院接受相关治疗的62例腋臭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31例接受切口皮下修剪治疗,研究组31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多孔引流。进行近期疗效评价、切口愈合效果评估,统计切口愈合时间与疼痛情况,观察不良反应与并发症情况,并对复发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甲级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切口乙级愈合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切口愈合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复发率0.00%明显低于对照组复发率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皮下修剪联合多孔引流应用于腋臭临床治疗,近期疗效提高明显,切口愈合效果甚是理想,切口愈合时间较短,疼痛程度较为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维持在较低水平。  相似文献   

19.
汗腺疾病     
20100622两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的疗效比较/蒋屏东(无锡市第二医院皮肤科),翟建新,郑渊…∥临床皮肤科杂志.-2009,38(11).-74171例患者分成2组,A组35例,其中男13例,女22例,A组应用皮下搔刮术。B组(应用小切口皮下大汗腺修剪术)36例,其中男15例,女21例,结果,经随访6月~1年:痊愈率为A组72.56%、B组90.2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率A组92.85%、B组95.8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参3(孙泑秦)20100623改良小切口汗腺层搔刮术治疗腋臭的手术技巧/朱礼昆(昆明医学院二附院整形外科),谢华,肖鸿…∥云南医药  相似文献   

20.
汗腺疾病     
20062158不同术式治疗腋臭的临床分析/陈静(郑州大学一附院整形外科),刘林,陈言汤…/∥中国美容医学.-2006,15(2).-145~14650例患者均为双侧腋臭,根据患者各自情况采用不同术式,其中19例腋臭轻,汗腺发育异常区较窄长者采用梭形切除加多Z改形术;20例腋臭较重,汗腺异常发育区较宽大者采用腋窝区汗腺切除全厚或中厚皮片回植术;11例腋臭中度,汗腺发育异常区较宽短者采用腋窝皱襞横行双蒂切口削除汗腺组织。结果除5例外,其余患者均一期愈合,疗效满意。参4(董妍)20062159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腋臭的临床比较/王文俊(河北石家庄市第四医院整形美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