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电刺激脑缺血后大鼠的"曲池""足三里"穴位,观察疼痛阈值和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s-3、Bax和Bcl-2表达改变,探讨穴位电刺激对大鼠臂丛神经凋亡的影响。方法 120只SD大鼠随机均分为3组(40只):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电刺激组(EA组)。I/R和EA组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再灌注造模成功后,I/R组未进行其他处理, EA组给予"曲池""足三里"穴位电刺激治疗。分别于实验前(T_0)及实验第1天(T_1)、3天(T_2)、7天(T_3)、14天(T_4),通过电子测痛仪测定足底机械缩足反射阈值(mechanical withdrawal threshold, MWT),观察并记录大鼠疼痛阈值。3组于T_1、T_2、T_3和T_4各取10只大鼠处死,取出右侧臂丛神经,采用Western blot检测大鼠臂丛神经的Caspase-3、Bax和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 3组大鼠实验前MWT无明显差异性(P0.05);S组MWT实验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与组内T_0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MWT低(P0.01);与S组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MWT更低(P0.01);与I/R组比较,T_3和T_4时EA组MWT更高(P0.05或0.01)。Western blot检测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结果:S组大鼠臂丛神经细胞Caspase-3、Bax和Bcl-2蛋白表达实验前后无差异(P0.05);与组内T_1比较,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增强(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S组比较,T_1、T_2、T_3和T_4时I/R组和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更高(P0.01),Bcl-2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I/R组比较,T_3和T_4时EA组Caspase-3和Bax蛋白表达更低(P0.01),Bcl-2蛋白表达更高(P0.01)。结论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曲池"和"足三里"穴位电刺激,可以提高疼痛阈值,缓解疼痛,促进臂丛神经修复,减少臂丛神经凋亡,可能与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epase-3、Bax、Bcl-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脑缺血预处理(CIP)对再次缺血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脑组织中神经营养因子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脑缺血耐受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ham),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组(I/R),脑缺血预处理再次损伤组(CIP+MCAO)。采用神经缺损评分(NDS)法评价行为学的改变,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评价脑组织病理形态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中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的水平,免疫组化法观察BDNF,GDNF,VEGF在皮质、海马CA1区的表达变化。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神经缺损评分明显升高,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较明显,血清中NSE水平明显升高(P0.01),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阳性表达面积和积分吸光度IA均明显降低,但仅有脑组织皮层与Sham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与I/R组比较,CIP+MCAO组可明显降低大鼠的神经缺损评分(P0.05),明显减轻脑组织病理损伤程度(P0.05),降低血清中NSE水平(P0.01),CIP+MCAO组大鼠患侧脑组织皮层、海马CA1区BDNF,VEGF阳性表达面积和IA均明显增加(P0.05,P0.01)。GDNF的阳性表达虽有增加的趋势但没有统计学差别。结论:脑缺血预处理的神经保护作用与上调BDNF,VEGF内源性保护蛋白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3.
白藜芦醇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俊伟  杨琴  陈娜  范层层 《中成药》2011,33(4):570-573
目的 研究白藜芦醇(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Res低剂量组(15 ms/kg,I/R+R1组)和Res高剂量组(30 ms/ks,I/R+R2组).缺血2 h再灌注24 h,TTC法测鼍脑梗死体积,原位末端标记(TUNEI)法检测脑细胞凋亡水平,免疫组化法及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I/R组相比,Res能明显抑制缺血区脑组织Caspase-3蛋白的表达(P<0.01),减少凋亡细胞数(P<0.01),缩小脑梗死体积(P<0.01).结论 Re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Caspase-3表达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4.
田金  王雄 《中医药研究》2010,(8):959-961
目的评价腺苷对大鼠心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及白介素-1β(IL-1β)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再灌注组(I/R)、缺血后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8只,制作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光镜下观察心肌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化检测心肌组织中NF-κB的表达,ELISA法测定心肌中IL-1β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心肌损害程度增加,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NF-κB蛋白表达显著增强且主要表达在心肌细胞核(P〈0.01),IL-1β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I/R组相比,腺苷后处理组HE染色心肌变性减轻,NF-κB表达减少(P〈0.01),IL-1β的含量降低(P〈0.01);腺苷后处理组和缺血后处理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后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腺苷后处理抑制NF-κB活性,减少IL-1β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从自噬相关蛋白P62/LC3角度探讨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160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I/R组)、清热化瘀颗粒组(QRHY组)和清开灵颗粒对照组(QKL组)。分别于再灌注后12 h、1 d、2 d、3 d取材(n=10)。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神经元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观察P62及LC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变化。结果:①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激活自噬,再灌注后12 h至3 d可见自噬小体出现,之后自噬表达逐渐下降,细胞发生迟发性神经元死亡; QRHY方能减轻上述损害; ②I/R组LC3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后其表达渐趋下降(P<0.05); 而P62 mRNA及其蛋白表达时相变化则与之相反(P<0.05或P<0.01); QKL组较I/R组P62表达明显升高,LC3表达明显降低(P<0.05); QRHY 组较QKL组进一步升高P62表达,降低LC3的表达(P<0.05或P<0.01)。结论:清热化瘀方可能通过调节P62/LC3信号通路而减轻自噬的程度,从而达到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神经元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腺苷预处理和后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初步探讨腺苷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调节机制.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腺苷后处理组,每组8只.建立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再灌注30 min内室性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免疫组化方法显示Cx43在各组中分布特征,半定量统计分析.结果 与假手术组相比,I/R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增高(P〈0.01),心室肌Cx43表达明显减少(P〈0.01),分布紊乱;与I/R组比较,腺苷预处理组和后处理组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P〈0.01),心室肌Cx43表达增加(P〈0.01),分布较规律.结论 腺苷通过抑制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Cx43表达减少和改善其分布,发挥抗再灌注心律失常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回神颗粒对缺血性卒中脑海马区不同时间点S100B蛋白表达的动态变化,研究回神颗粒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影响的可能机制。方法:取45只Wistar大鼠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模型,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脑I/R组、回神颗粒治疗组,缺血2h后开始再灌注。免疫组化法检测缺血不同时间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S100B蛋白,原位末端标记技术检测各组脑海马缺血中心和周围区神经细胞凋亡。结果:脑I/R损伤组与假手术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数明显增多(P0.05),回神颗粒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凋亡细胞数明显减少(P0.05);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显示,I/R组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5),回神颗粒治疗组与脑I/R组相比,S100B蛋白表达明显减少(P0.05)。结论:回神颗粒可能通过减少S100B蛋白表达、抗凋亡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R)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董六一  范一菲  邵旭  陈志武 《中成药》2011,33(6):1041-1044
目的 探讨牡荆素(vitexin)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CON)组,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组,牡荆素3个剂量组(VT,100、50、25 μmol/L)及葛根素阳性对照组(120μmol/L).应用Langendorff灌注技术,给予心脏30 min缺血/60 min再灌注,通过TUNEL检测和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研究细胞凋亡以及免疫组化技术检测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结果 与CON组相比,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凋亡细胞(TUNEL染色)数量、凋亡率明显增加;与I/R组相比,VT(100、50、25 μmol/L)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后心肌凋亡细胞(TUNEL染色)数量明显减少(P<0.01);I/R组心肌Bax蛋白表达明显高于VT组心肌(P<0.01),VT组心肌Bcl-2蛋白表达及Bcl-2/Bax比值明显高于I/R组心肌(P<0.05).结论 牡荆素可通过增加Bcl-2蛋白表达,减少Bax蛋白表达而减少I/R诱导的大鼠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脑缺血预处理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生长停滞与DNA损害可诱导基因34(GADD34)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缺血预处理组、清热化瘀方组,每组按照再缺血后12 h、1 d、2 d、3 d 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采用二次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预处理模型,用原位杂交法和Western blot法观察再缺血后各个时间点GADD34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组12 h GADD34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达高峰,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P0.05,P0.01);缺血预处理组GADD34mRNA及其蛋白表达较缺血再灌注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清热化瘀方组较脑缺血预处理组进一步升高其表达(P0.05,P0.01)。结论脑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诱导GADD34表达发挥其神经的保护作用,清热化瘀方可进一步促进其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马小晴  郎丰龙  赵爽  张强 《中医药导报》2021,27(11):30-34,40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7)、血塞通组(n=17)、补阳还五汤组(n=17)、联合组(n=18),另设假手术组(n=17)和空白组(n=17).各组大鼠给予相应干预.比较各组大鼠1、3、7d神经缺损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检测脑组织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3a(Wnt3a)、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β-连环蛋白(β-catenin)、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Bax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血塞通组、补阳还五汤组和联合组大鼠1、3、7d神经缺损评分、大脑组织含水量、脑梗死体积百分比、脑组织GSK-3β 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降低(P<0.05),脑组织Wnt3a、β-catenin、CyclinD1的mRNA及蛋白相对表达量,以及Bcl-2/Bax均升高(P<0.05);联合组上述指标改善情况均优于血塞通组和补阳还五汤组(P<0.05).结论:益气活血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具有脑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激活Wnt3a/β-catenin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冬虫夏草对肾缺血再灌注损伤(I/R)大鼠血清和肺泡TNF-α和IL-1β、肾和肺组织水通道蛋白1(AQP-1)表达的影响。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低剂量冬虫夏草(CS1)组和高剂量冬虫夏草(CS2)组4组,每组15只。采用摘除右肾夹闭左肾蒂60 min的方法建立I/R大鼠模型,Sham组和I/R组大鼠再灌注后灌服生理盐水(2 m L/d);CS1和CS2组再灌注后分别灌服冬虫夏草提取液(5 g/kg·d)和(10 g/kg·d),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和肺脏病理,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血清和肺泡TNF-α和IL-1β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法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肾和肺组织AQP-1表达。结果 Sham组肾小球、肾小管以及肺组织结构基本正常,而I/R组大鼠可见肾小管坏死、肺间质炎症和肺水肿等改变。与Sham组再灌注后24、48、72 h各相同时间点相比较,I/R组肾和肺组织半定量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增高,肾和肺组织AQP-1表达均下调(P0.01);与I/R组再灌注后24、48、72 h各相同时间点比较,CS1和CS2组大鼠肾小管和肺组织病理改善,肾和肺组织半定量评分、血清TNF-α和IL-1β水平降低,肾和肺组织AQP-1蛋白的表达均上调(P0.05,P0.01)。结论肾I/R可诱发急性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炎症及肾和肺组织AQP-1蛋白下调有关;冬虫夏草对肾I/R导致的肾和肺发挥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炎及上调肾和肺组织AQP-1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穴位敷贴治疗脑缺血为"靳三针"特色疗法,本实验在前期研究证实穴位敷贴对脑缺血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基础上,探讨Wnt/β-catenin通路基因参与其修复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制备安宫牛黄贴(药物组成以郁金、黄芩、栀子、冰片、麝香等为主),实验动物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穴位敷贴(高、中、低剂量)组,制备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MCAO),每组分为3个亚组(脑缺血后6 h、3 d、7 d)。采用RT-qPCR检测Wnt3、Dishevelled、Caspase-3、Survivin mRNA;Western-bolt检测β-catenin、GSK-3β蛋白表达。结果:穴位敷贴治疗后,穴位敷贴中剂量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降低(P0.05),大鼠缺血侧脑组织Wnt3、Dishevelled、Survivin mRNA、β-catenin蛋白表达不同程度增加,Caspase-3mRNA、GSK-3β蛋白不断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以穴位敷贴中剂量组上述变化较为显著。结论:Wnt/β-catenin通路参与穴位敷贴防治缺血性脑损伤的可能机制为上调核心分子Wnt3、Dishevelled、β-catenin,激活靶基因Survivin,下调抑制因子GSK-3β、Caspase-3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脑梗死(CI)大鼠脑组织Wnt信号蛋白中7a(Wnt7a)、淋巴增强因子1(LEF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GSK-3β)、Wnt信号通路内源性抑制剂Dickkopf-1(DKK1)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I的作用机制。方法:将28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电针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空白组,前3组每组90只,并按照术后1 h、3 h、6 h、9 h、12 h、24 h、3 d、7 d、12 d分为9个时相组,每组10只,空白组10只。采用改良的Longa法建立永久性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刺激"水沟"穴,疏密波,2 Hz/15 Hz,2 mA,留针20 min,1、3、6、9、12、24 h时相组大鼠电针治疗1次,其余时相每日电针1次。采用神经损伤严重程度(NSS)评分于术前、术后及取材前对各组大鼠进行评价。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右侧缺血区脑组织Wnt7a、LEF1、GSK-3β及DKK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MCAO后,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NSS评分随缺血时间延长呈逐渐下降趋势;取材前,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各时相NSS评分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NSS评分在3、7、12 d时明显降低(P0.05,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Wnt7a和LEF1 mRNA表达水平在3 h~12 d时均明显升高(P0.01,P0.05),GSK-3β和DKK1 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9~24 h和24 h~3 d时明显降低(P0.05,P0.01);模型组Wnt7a和LEF1蛋白表达水平在6 h~12 d均明显升高(P0.05,P0.01),GSK-3β和DKK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24 h~3 d和3 d时明显降低(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Wnt7a和LEF1 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12 h~3 d和24 h~12 d时明显升高(P0.01,P0.05),GSK-3β和DKK1 mRNA表达水平分别在9 h、3~12 d和12 h~3 d时明显降低(P0.01,P0.05);电针组Wnt7a和LEF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24 h~12 d和3~12 d明显升高(P0.05,P0.01),GSK-3β和DKK1蛋白表达水平分别在12 h、7~12 d和24 h~12 d明显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干预能明显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症状,可能与上调Wnt7a、LEF1及下调GSK-3β、DKK1的表达,进一步激活Wnt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防己黄芪汤(FJHQT)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为其临床防治脑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1 d后。将神经行为评分合格的大鼠随机分为FJHQT高、低剂量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和阳性对照尼莫地平组。连续口服给予FJHQT(按生药量计,1,2 g·kg-1)或尼莫地平(2 mg·kg-1)7 d后,观察脑组织的梗死面积,测定脑组织Na+-K+-三磷酸腺苷(Na+-K+-ATP),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炎症因子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采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法测定脑组织中细胞凋亡,并采用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测定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脑组织中Na+-K+-ATP,GSH,CAT活性显著降低(P0.01),IL-6,IL-1β和TNF-α水平显著提升(P0.01),凋亡程度及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提升(P0.01)。与模型组相比,FJHQT各剂量组均能提高缺血脑组织中Na+-K+-ATP,GSH,CAT活性;降低炎症因子IL-6和TNF-α含量(P0.05,P0.01);减轻细胞凋亡程度并降低Caspase-3蛋白表达(P0.05,P0.01)。结论:FJHQT能明显减轻缺血脑组织脑梗死面积,减少细胞凋亡、氧化损伤、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模型组(MCAO组)和清热化瘀组(QRHY组),每组按照缺血再灌注后12 h、1 d、2 d、3 d 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个亚组10只(n=10)。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检测大鼠神经功能变化,用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观察缺血再灌注后各个时间点Nr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①QRHY组可以减轻大鼠再灌注12h和1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P0.05);②MCAO组Nrf2 mRNA及其蛋白表达均于缺血再灌注后12 h开始明显上升,24 h达高峰(P0.01),随再灌注时间延长其表达逐渐下降,但仍保持较高表达水平(P0.05);QRHY组较MCAO组各时间点其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能诱导Nrf2 mRNA及其蛋白的表达,清热化瘀方可进一步促进其表达达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H9c2心肌细胞凋亡和糖原合成酶激酶3(GSK-3)表达及其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利用缺血台氏液对体外培养的H9c2心肌细胞模拟I/R处理,同时随机分为模型组(模拟缺血90min,再灌注30min)、姜黄素组(再灌注同时加入7.5μmol/L姜黄素)和对照组(正常台氏液培养120min代替模拟I/R),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采用Western blot检测GSK-3、酪氨酸磷酸化GSK-3(pTyr-GSK-3)和丝氨酸磷酸化GSK-3(pSer-GSK-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H9c2细胞凋亡率明显提高(t=10.439,P=0.000),模型组pTyr-GSK-3和pSer-GSK-3表达均显著增加(t=5.208,P=0.006;t=5.854,P=0.004)。与模型组比较,姜黄素组凋亡率及pTyr-GSK-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8.325,P=0.001;t=-3.607,P=0.023),存活率及pSer-GSK-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9.165,P=0.001;t=3.747,P=0.02)。结论 GSK-3的酪氨酸和丝氨酸磷酸化可能参与心肌细胞I/R损伤,姜黄素减少I/R心肌细胞凋亡可能与其通过减少酪氨酸磷酸化、增加丝氨酸磷酸化抑制GSK-3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7.
王博  张晓明  吴松  黄伟  卢威  李丹  谢俊 《辽宁中医杂志》2020,47(1):172-174,后插2
目的从SIRT1/NF-κB炎性通路途径,探讨电针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组(I/R组)和电针预处理组(EA组),每组各20只。I/R组采用改良的MCAO线栓法缺血2 h后行再灌注3 h,制备大鼠右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组仅分离右侧颈总动脉,不给予其它处理。EA组造模前取"百会""肾俞""三阴交"电针仪预处理,疏密波,频率2/100 Hz,强度1 m A,每15 min为一刺激单元(通电10 min,留针5 min),连续重复4次,共计1 h。各组再灌注3 h后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 HE染色法观察海马神经元形态; ELISA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等炎性因子浓度; Western-blot方法检测SIRT1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电针预处理后,EA组行为学评分、IL-1β、IL-6、TNF-α炎性因子浓度和NF-κB蛋白表达均较模型组降低(P <0. 01),SIRT1蛋白表达较模型组升高(P <0. 01),神经元形态结构损伤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电针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内源性脑SIRT1表达,进而抑制NF-κB表达,减轻炎性反应,从而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adenosine A1 receptor,A1R)是否介导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建立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60只模型制备成功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参麦组、参麦加A1R拮抗剂(1,3-dipropyl-8-cyclopentylxanthine,DPCPX)组、A1R拮抗剂对照组和二甲亚砜溶剂对照组,每组12只,另设假手术组12只。在大鼠脑缺血即刻时,参麦组大鼠腹腔注射参麦注射液15 mL/kg,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腹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参麦加A1R拮抗剂组大鼠在注射参麦注射液前30 min腹腔注射DPCPX1 mg/mL;A1R拮抗剂对照组、二甲亚砜溶剂对照组大鼠分别在脑缺血即刻前30 min给予腹腔注射DPCPX(1 mg/kg)和二甲亚砜(1 mL/kg)。再灌注24 h时评估大鼠的神经行为学评分,检测脑梗死体积以及脑梗死半暗带区Bcl-2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梗死体积和Bcl-2蛋白表达量均增加(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麦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和梗死体积明显减少,Bcl-2蛋白表达量增加(均P0.05);与参麦组比较,参麦加A1R拮抗剂组大鼠行为评分升高,梗死体积明显增加,Bcl-2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 A1R拮抗剂能部分逆转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行为学评分,梗死体积和Bcl-2蛋白表达的改善作用,A1R可能介导了参麦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头穴丛刺法对脑缺血再灌注(MCAO/R)模型大鼠脑组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和神经营养素受体p75(p75NTR)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方法:采用SD大鼠线栓法复制MCAO/R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每组各12只。针刺组大鼠采用头穴丛刺法进行针刺干预,在再灌注后2 h即开始针刺,每12 h针1次,连续针刺10次。各组大鼠在末次针刺干预后30 min,取出脑组织,分别采用免疫组化法、WB法和Realtime-PCR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及p75NTR蛋白与基因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内BDNF及p75NTR基因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针刺组大鼠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均明显升高(P0.01),而p75NTR蛋白和基因的表达均明显著降低(P0.01)。结论:头穴丛刺法可能通过上调缺血区脑组织中BDNF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下调p75NTR的蛋白与基因表达水平从而起到对脑组织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川芎嗪(TMP)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将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Sham组、I/R组和L/R+ TMP组.用夹闭双侧肾蒂45 min再灌注24h方法制备肾I/R模型.L/R+ TMP组在手术前1h按20 mg/kg腹腔注射TMP液,余操作同I/R组.检测血清尿素氮(BUN)和肌酐(Cr);光镜和电镜观察肾小管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检测GRP78、Caspase-12、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与Sham组比较,I/R组大鼠血BUN,Cr水平显著增高,肾组织结构损伤严重,GRP78、Caspase-12、Caspase-3蛋白表达显著增高(P<0.01);与I/R组比较,I/R+TMP组血BUN,Cr水平及GRP78、Caspase-12、Caspase-3蛋白表达均有显著性下降(P<0.01),肾组织结构损伤明显较轻.结论 川芎嗪对大鼠肾I/R损伤有较好的拮抗作用,其机制可能是下调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表达及其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