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骞  黄华  杨学信  李志明  刘建平  张敏 《陕西中医》2013,34(8):1012-1014
目的:了解宁夏回族地区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及不同地区,民族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及证型分布特征。方法:选取宁夏回族自治区内七家中医医院作为调研单位,采取多中心回顾性调查方法,抽取2010年~2011年期间在各单位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心律失常病例共计831例,填写《心律失常临床资料调查表》,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患者症状,采用系统聚类法分析,将症状条目作为变量进行聚类,根据聚类结果确定证型名称,并对证型进行分析。结果:病例资料按地区统计,其中银川地区255例,银南地区270例,银北地区306例;按民族统计,其中汉族440例,回族391例;心律失常证型按比例由高至低依次为: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阴亏虚证,水饮凌心证,各证型例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银川地区证型以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为主,银南地区证型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银北地区证型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回族地区心律失常中医证型分布情况:银川地区以心脾两虚证,心虚胆怯证为主,银南地区及银北地区均以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规律。方法对138例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型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心神肾肺肝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证虚实夹杂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脾虚痰阻证热盛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扰神证肺热壅盛证肝脾不调湿热蕴结证的趋势。结论危重病胃肠功能障碍的基本中医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素是脾、胃、心神、肾、肺、肝;证型分布为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脾肾阳虚证、脾虚痰阻证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与CHA_2DS_2-Vasc评分、Hcy(同型半胱氨酸)、hs-CRP(超敏C反应蛋白)、D-dimer(D二聚体)、心脏超声等客观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将住院1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心虚胆怯、心脾两虚、阴虚火旺、心阳不振、水饮凌心、痰火扰心、心血瘀阻7种证型,观察不同证型患者CHA_2DS_2-Vasc评分、Hcy、hs-CRP、D-dimer及心脏超声检测指标,分析各证型与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48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按比例大小依次为心血瘀阻证、心阳不振证、心虚胆怯证、痰火扰心证、阴虚火旺证、水饮凌心证、心脾两虚证。同时发现心血瘀阻证及水饮凌心证组CHA_2DS_2-Vasc评分、Hcy、hs-CRP、D-dimer水平高于对照组及其他证型组;与对照组及其他证型组比较,水饮凌心证组左室舒张末内径较高,左室射血分数偏低。结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中医辨证分型以心血瘀阻证最多,伴有Hcy、hs-CRP水平升高,其病机可能与Hcy及hs-CRP水平升高导致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从心悸的治疗方药、引起心悸的中医情志性病因病机、现代医学功能性心脏病的病理生理学与精神心理学机制、因郁致病与因病致郁的郁证形态及临床识别等多个视角和维度,论证郁证性心悸的客观存在及其临床特征。将心悸分为郁证性心悸和非郁证性心悸两类,前者主要涉及心虚胆怯证、心脾两虚证、心阴亏虚证、心阳不振证、肝肾阴虚证,以及部分痰浊阻滞证和心血瘀阻证;后者主要涉及水饮凌心证、邪毒犯心证,以及痰浊阻滞证和心血瘀阻证。区分出郁证性心悸的证治,不仅是为了中医的继承和发扬,也是为了当今临床更好地实施“精准医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广西地区壮族与汉族高血压病各证型分布规律及危险因素差异。方法对符合要求的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应用卡方检验及t检验统计方法分析壮族与汉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壮、汉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在年龄、性别分布及心血管危险因素差异性。结果壮、汉族证型分布规律:壮族各证型分布规律,382例壮族人群高血压病各证型分布规律,虚证:阴虚阳亢证﹥肾气亏虚证;实证中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气滞血瘀证。327例汉族人群高血压病证各证型分布规律,虚证:阴虚阳亢证﹥肾气亏虚证;实证中痰瘀互结证﹥肝火亢盛证﹥气滞血瘀证,壮族与汉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在壮、汉族同性别分布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壮族男性与女性高血压病各证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26),汉族男性与女性高血压病各证型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壮、汉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血管危险因素:汉族人群BMI、甘油三酯、肌酐更高(均P0.05);壮族人群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更高(均P0.05);汉族人群高血压病家族史高于壮族(P0.05);壮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吸烟史及饮酒史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痰瘀互结及肝火亢盛为壮、汉两族的高血压病主要中医证型,壮族与汉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具有差异性。壮、汉民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在同性别分布具有差异性,壮族男女性别高血压病中医分布证型无差异性,汉族男女性别之间具有差异性。壮、汉民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段分布具有差异性。壮族与汉族人群高血压病家族史、BMI、甘油三酯、肌酐、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等具有差异性;壮族人群与汉族人群空腹血糖、C反应蛋白、吸烟史及饮酒史无显著性差异。研究显示壮族地区壮、汉两族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及心血管危险因素有一定的规律和特殊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梗死急性期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108例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痰浊血瘀热盛气虚阳虚气滞阴虚血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神(脑)心脾肾大肠肝的趋势。证型分布中实证呈现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里实热结证的趋势;虚实夹杂证呈痰热炽盛,气阴耗伤证气虚血瘀证气虚痰阻证的趋势;虚证呈阳气亏虚证血虚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结论脑梗死急性期中医病性证素是痰浊、血瘀、热盛、气虚等;病位证素是神(脑)、心、脾、肾等;证候分布是痰热瘀滞证、痰瘀互阻证、热盛血瘀证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宁夏地区回族人群冠心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特点,为临床治疗和中医药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方法,选取宁夏区内不同地域的503例回族冠心病确诊患者,从证候分布规律、证型与性别、合并症、年龄等方面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从证候要素看,宁夏地区503例回族人群冠心病患者以血瘀最常见,占77.5%,其次为痰浊、气虚、毒热、阴虚、气滞、寒凝;各证型中,毒热痰瘀证最多,占34.2%,其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阴寒凝滞证。中医证型在不同年龄上的分布及有无合并症方面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不同性别上的分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宁夏地区回族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是血瘀、痰浊、气虚,毒热痰瘀证是主要证型。随着年龄增长,回族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8.
潘光明  邹旭  姚耿圳 《新中医》2018,50(8):43-45
目的: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收集广东省中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中医院收治的3 3 3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中医诊断、中医证型、合并症等的分布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各项合并症所占比例,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糖尿病心脏瓣膜病高脂血症。慢性心力衰竭中医病性证素先后顺序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血虚气滞。慢性心力衰竭病位心脾=肺肾肝。中医证型最多为气虚痰瘀证,占19.82%,而后依次为气阴两虚痰瘀(占13.81%),气虚血瘀(占11.4 1%),气阴两虚血瘀(占10.21%),阳虚水泛兼瘀血阻络(8.11%),其他证候较为分散。证候虚实中,单纯性虚证占6.9 1%,单纯实证占6.3 1%,本虚标实证占86.7 9%。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性本虚以气虚、阴虚、阳虚为主,标实以瘀血、痰浊、水饮为主,本病病位主要涉及心、脾、肾,中医证型以气虚痰瘀、气阴两虚痰瘀、气虚血瘀、气阴两虚血瘀证为主。  相似文献   

9.
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特点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根据相关标准制定临床观察表,采纳广东省中医院住院并确诊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病人292例,记录其性别、年龄、病程、冠心病类型、合并危险因素、冠状动脉病变情况以及主要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判别其中医证型。结果:中医辨证分型从多至少排列如下:痰浊阻滞(32.5%)>血瘀气滞(27.4%)>心脾两虚(13.4%)>肝肾亏虚(11.6%)>水饮凌心(8.2%)>心阳不振(6.8%)。结论: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病因是以痰邪为主,痰浊、血瘀、气滞是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0.
杨志旭  范铁兵  李洁  戎光  易亮  陈姝  肖宁 《中国中医急症》2012,21(11):1745-1746
目的探讨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56例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患者中医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中医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心脾肺肾的趋势;病性分布呈虚实夹杂证虚证实证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阳气亏虚,痰饮内停证邪热炽盛,阴血亏虚证心阳衰微,肺热炽盛证的趋势;虚证呈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气阴两虚证的趋势;实证呈痰热壅肺证痰饮内停证。结论危重病非心源性心肌损伤的基本中医病性要素是气虚、阳虚、痰饮、血虚、热盛、阴虚;病位证素是心、脾、肺、肾;证候分布为阳虚饮停证、心脾两虚证、心阳衰微证、热盛阴虚证、痰热壅肺证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特征为慢性脑缺血的中医辨证论治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慢性脑缺血患者中医证候学资料制定中医证候学观察量表,采用频数分析、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一般资料、各证型分布规律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中医证候进行挖掘。结果 本研究共收集病例478例,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51~70岁之间,对其四诊信息进行频数分析得出头晕、视物模糊、颈部强直、双目干涩、肩背部沉重、失眠、胸闷、憋气(气短)、心慌心悸、颈部疼痛、头痛、记忆力减退等症状最为常见,舌象以舌质红、舌质暗、白苔为主,脉象多为弦脉、滑脉、细脉等;通过因子分析得出病性要素主要有肾虚、气虚、痰浊、血瘀、阴虚、火热、阳虚、气滞等,病位要素主要与肾、心、肝、脾有关;利用因子分析得到的19个公因子得分作为变量对其进行K-means聚类分析,发现聚成4类时分布最为合理,其中气虚血瘀型占34.31%,肾虚血瘀型占29.71%,阴虚火旺型占27.62%,痰浊瘀阻型占8.37%。结论 慢性脑缺血是以瘀血、气虚、痰浊、肾虚为主的一类虚实夹杂的疾病,主要病位在肝、肾、脾,常见证型为气虚血瘀、肾虚血瘀、阴虚火旺、痰...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近10年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以期能为中医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对数据库中慢性心衰相关文献进行检索及规范处理,得到文献中辨证分型等相关原始数据并进行描述性的统计分析,最终得到各类型数据的分布规律。结果:①中医证型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气阴两虚阳虚水泛心肺气虚心肾阳虚血瘀水停。②病性类证候要素分布前六位为气虚血瘀痰浊阴虚阳虚水饮。③心功能等级Ⅱ级、Ⅲ级、Ⅳ级的患者中证型分布最多是心肺气虚、气虚血瘀、气阴两虚。病性类证候要素则以气虚和血瘀为主。结论:慢性心力衰竭病机以本虚标实为主,病位以心为主,证型以气虚血瘀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证候要素以气虚和血瘀为主。初步反映出了慢性心衰常见证型和证候要素的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采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观察其不同年龄阶段的中医证候要素特征,以期为不同年龄阶段冠心病患者的中医诊疗提供客观化依据。方法 运用课题组研制的《冠心病中医四诊信息采集量表》收集冠心病患者的中医四诊信息,依据辨证标准对其进行证候要素提取以观察不同年龄阶段的证素分布规律。结果 冠心病病位在心,常兼见肝、肾、胃、肺等脏腑,病性证候要素以气虚较多见,其次为痰浊、阴虚、血瘀、气滞。病位证候要素中,青年组以心兼肝最多见,中年组和老年组均多见心兼肾。病性证候要素中,青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气滞多见,以气虚兼痰浊同现频次最高;中年组虚证以气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老年组虚证以气虚、阴虚多见,实证以痰浊、血瘀多见,以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同现频次最高。结论 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组合有各自的特征,青、中、老年组均可见于虚实夹杂,而青年组以气虚兼痰浊最多见,中年组以气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老年组气阴两虚兼痰浊血瘀最多见,随着年龄的增长,其证候要素组合复杂度越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新疆地区维吾尔族与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候类型分布特点,为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中医药防治提供依据。方法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喀什地区第一人民医院诊治的高尿酸血症患者中筛选出当地维吾尔族患者303例和汉族患者30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及中医症状信息调查,比较维汉两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证候特点差异。结果维吾尔组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排名前3位证型依次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维吾尔族痰浊阻滞证、血瘀证构成比均明显低于汉族(P均0. 05),脾虚证、肾虚证、湿热证构成比均明显高于汉族(P均0. 05)。维吾尔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形体肥胖、神疲乏力、腰酸等,汉族患者症状出现较多的依次为神疲乏力、失眠、眩晕等。结论新疆地区维吾尔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脾虚证,中医治疗可从脾肾入手,以健脾补肾、化痰泄浊为治则;汉族高尿酸血症患者中医证型主要为痰浊阻滞证、肾虚证、血瘀证,中医治疗可着重从肾入手,以补益肾气、化痰逐瘀为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临床调研南京市鼓楼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探讨该病的中医证候分布规律。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在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确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的376例患者,分析各证候的分布规律,并对中医证候与年龄、性别、病程、甲状腺功能及结节最大直径之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376例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的中医证候以气滞痰凝证最多见(40.4%),其次分别为肝郁脾虚证(18.6%)、气阴两虚证(16.7%)、痰瘀互结证(16.1%)、脾肾阳虚证(8.2%)。病机主要以气滞、痰凝、血瘀为特征。男女性别比为1:4.9,年龄分布为46~55岁最多见,占28.7%,其次为36~45岁,占24.5%。脾肾阳虚证的病程较气滞痰凝、痰瘀互结证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功能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但气阴两虚证的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较低,脾肾阳虚证的TSH水平较高,与其他证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的结节直径均值较女性大,但各证型的结节直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结节性甲状腺肿以气滞痰凝、肝郁脾虚、气阴两虚证最为多见,气滞、痰凝、血瘀为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17.
神经衰弱是由于某些精神因素所引起的内脏功能失调以及高级神经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的全身性疾病,属中医“不寐”、“虚证”、“郁证”等范畴。本病临床常见心脾两虚、阴虚火旺、肝胃不和、心虚胆怯等4种比较典型的证型。笔者采用灵芝糖浆治疗心脾两虚型神经衰弱160例,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心力衰竭住院患者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及其与左室功能的关系。方法:调查2006年1月1日-2006年12月31日北京地区的3所三级甲等中医院心力衰竭(CHF)住院患者。建立临床调查表(CRF)及ACCESS数据库;组织课题研究人员进行填表培训,经一致性检验通过,查阅病历填写CRF,应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收集有效病例155例,证素分布规律研究显示,CHF患者中证素出现频率较高的前4位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其中气虚证出现在82.5%的CHF患者中。临床实际证型分布规律研究显示,155例CHF患者中共出现63种证型,其中只出现一次的有47种证型,而出现频次超过10次的仅有4种证型,重复率均较低。分类证型分布规律特征研究显示:心衰患者以虚实夹杂居多。从水饮证、气虚证、血虚证、血瘀证、阴虚证、痰阻证、阳虚证到气滞证,LVEF值呈现依次升高的趋势;从水饮证、气滞证、气虚证、阳虚证、痰阻证、血瘀证、阴虚证到血虚证,LVDd呈现依次减小的趋势,水饮证和气虚证在LVEF和LVDd都列于左室功能较差的位置。按分类证型研究,有气虚证与无气虚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有水饮证与无水饮证相比,LVDd更大、LVEF更小。研究显示临床实际证型复杂多样,分布趋于分散,缺乏规律性。结论:CHF常见证素依次为气虚证、血瘀证、痰阻证、阴虚证;分类证型以虚实夹杂居多;临床实际证型缺乏规律性。中医证候与左室功能存在一定的相关性,气虚证与水饮证是反映左室功能下降的重要证素。中医证候诊断亟待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DHF中医证候要素及应证组合分布规律,阐明DHF中医证候分布与患者基础疾病、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以及相关理化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研究方法,通过对200例DHF患者中医四诊信息的收集与分析,阐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常见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组成;通过对患者中医证候要素、脏腑虚症分布与年龄、E/E的相关性分析,阐明不同年龄、不同严重程度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分布特点结果:患者中医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以气虚(94.5%)、阴虚(39.5%)、血瘀(43.5%)为主。中医脏腑虚证分布提示舒张性心力衰竭患者脏腑虚证多见于心虚(96%)、肾虚(67%)、肺虚(21%)三脏。分析发现,不同年龄组中医症候气虚,阴虚,血瘀,气滞(P>0.05)无统计学意义。阳虚、水饮、痰浊在不同年龄组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具有明显相关性。不同年龄组脏腑虚证在心、脾、胃、肝(P>0.05)无统计学意义,肺虚,肾虚(P<0.05)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与年龄具有相关性。不同E/E值在中医证候要素中,气虚、阴虚、血瘀、痰浊、气滞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虚、水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而说明,阳虚、水饮与E/E具有相关性。结论:舒张性心力衰竭以气虚为本,气虚血瘀,气阴两虚为其主要证候特点,且心气虚应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始动因素,且伴随该病的整个过程,研究结果为舒张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规范化诊断提供一定理论依据,同时可以此证侯特点为依据为研制院内制剂提供方向,将中医学介入到舒张性心力衰竭治疗当中,以治本为出发点延缓甚至阻止病情发展,因此对于舒张性心力衰竭的研究具有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选择106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按照胸痹的中医辨证标准进行证型归纳.结果: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证型分布依次为: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痰瘀证>气滞血瘀证=阴虚痰瘀证>阳虚痰瘀证=痰瘀交阻证>单纯血瘀证>单纯痰浊证=单纯阴虚证>单纯阳虚证>单纯气滞证>单纯气虚证;进一步归纳:阳虚及其各兼证组(单纯阳虚证 阳虚痰瘀证 阳虚寒凝血瘀证)>气虚及其兼证组(单纯气虚证 气虚痰瘀证)>阴虚及其兼证组(单纯阴虚证 阴虚痰瘀证)>气滞血瘀组>痰瘀交阻组>单纯血瘀组>单纯痰浊组>单纯气滞组.阳虚兼证组内出现率超过50%的症状依次为: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畏寒、肢冷、乏力、腰膝酸软、夜尿频多,常见舌象有:舌质紫暗、淡紫、暗红、淡红,舌体胖大、齿痕、嫩,苔多白腻、白滑,脉象常见沉弦、沉弱、沉涩.结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机复杂,虚实相兼;阳虚寒凝血瘀是本病的主要病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