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血液生化指标及一般情况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对解放军总医院门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脉压、动脉硬化指数的测定,并检测患者的血尿酸、血糖、血脂、肌酐、尿素氮等血液生化指标及一般情况,总计133例,按照患者的脉压分为2组。正常脉压组:102例,脉压小于60mmHg。高脉压组:31例,脉压大于或等于60mmHg。对2组患者进行对照比较。结果:(l)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年龄、病史和收缩压显著高于正常脉压者,而其舒张压显著低于正常脉压者(P均<0.01);(2)脉压增高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硬化指数(P<0.01)、血尿酸(P<0.05)水平显著增高。结论:脉压增大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为年龄大、病史长、收缩压升高、舒张压降低,动脉硬化程度较重,并伴有血尿酸水平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指数联合血尿酸水平与其冠心病患病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研究298例原发性高血压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住院病历资料,多元回归分析脉压指数、血尿酸、血胆固醇、糖尿病史、吸烟史等常见危险因素与冠心病患病率的相关性.结果:除血胆固醇、糖尿病史、吸烟史及其他传统的危险因素外,脉压指数联合血尿酸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患病率明显相关.结论:脉压指数联合血尿酸水平对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罹患冠心病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与脉压指数的相关性。方法对拟诊冠心病(CHD)的164例高血压病患者以标准Judkins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术,计算机定量分析系统(QCA)分析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并计算其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标准台式水银血压计测定外周肱动脉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并计算脉压指数(PPI)。结果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HD的发生与其PPI及PP的相关性显著。结论PPI及PP是高血压病患者CHD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独立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患者血尿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脑卒中、脂肪肝、肾结石、高血脂、肾功能及眼底动脉硬化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辽宁省金秋医院全年体检的高血压患者体检资料进行尿酸分析,按照年龄、性别、吸烟、糖尿病、脑卒中、脂肪肝、肾结石、高血脂、肾功能及眼底动脉硬化分组比较。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男性高尿酸血症发病率高于女性。高血压组各年龄组血尿酸水平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高尿酸血症与血压升高有明显关系。高尿酸血症与性别相关。高血压患者合并有糖尿病、脂肪肝、高三酰甘油血症及慢性烟草依赖患高尿酸血症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血尿酸浓度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分期的关系。方法:分别测定57例EH(EH组)患者与58例正常血压健康者(对照组)的血尿酸浓度,以血尿酸、高血压病程、TOD程度、性别进行多变量分析。结果:①EH组平均血尿酸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324.7±100.61)∶(264.52±98.62)μmol/L,t=3.239,P<0.01];②EH组血尿酸增高者多于对照组(12/57,21.1%∶3/58,5.2%,χ2=6.671,P<0.01);③在EH组中伴TOD的Ⅱ、Ⅲ期EH患者血尿酸水平高于不伴TOD者[(334.19±86.15)、(384.64±94.03)∶(276.53±77.54)μmol/L];④相关分析显示血尿酸水平与高血压分期正相关(r=0.565),而与性别、年龄、血压水平及高血压病程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血尿酸浓度增高多见于EH患者且与高血压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建民  刘振胜 《山东医药》2008,48(16):81-81
近年来,血尿酸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备受关注.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对10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尿酸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就血尿酸升高的临床意义进行了探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不同高血压类型、脉压、脉压指数与早期肾损害的关系.方法 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82例作为高血压组,另选取体检健康者3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各组清晨首次清洁中段尿,测定尿微量白蛋白(mALB)、尿足细胞标志蛋白podocalyxin (PCX),计算比较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及不同类型高血压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ISH)组,单纯舒张期高血压(IDH)组,收缩期高血压合并舒张期高血压(SDH)组]、不同脉压组(≤50 mmHg组、51 ~60 mmHg组、>60 mmHg组)、不同脉压指数组(<0.4%组、0.4% ~0.5%组、>0.5%组)mALB、PCX阳性率.结果 高血压组mALB、PCX阳性率较对照组高(P<0.05或<0.01);且高血压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0.01).高血压类型中ISH组、SDH组mALB、PCX阳性率较IDH组高(P均<0.01);且ISH组、SDH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均<0.01).脉压>60 mmHg组mALB、PCX阳性率较≤50 mmHg组高(P均<0.01),且各不同脉压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均<0.05).脉压指数0.4% ~0.5%组、>0.5%组mALB、PCX阳性率较<0.4%组高(P<0.05或<0.01);且不同脉压指数组PCX阳性率较mALB阳性率高(P<0.01).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ISH、SDH比IDH更易发生肾损害,脉压和脉压指数越大肾损害的发生率越高,所以联合检测尿中mALB、PCX有利于早期诊断高血压肾损害.  相似文献   

8.
李瑞华  管永泽 《山东医药》2004,44(19):42-43
近年来,有关脉压(PP)与心脏血管疾病关系的流行病调查和临床随访结果表明,PP增大是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增高的标志之一,且24小时平均PP较偶测脉压估测心血管事件更为可靠。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我们研究了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P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脉压与细胞因子的相关性。方法:经动态血压监测将12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24 h平均脉压(24 h PP)分为3个组:24 h PP≤60 mmHg(1 mmHg=0.133 kPa)组,32例;24 h PP>60-75 mmHg组,48例;24 h PP>75 mmHg组,42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可溶性IL-2受体(sIL-2R)水平。结果: ①3个亚组IL-6、TNF-α、IFN-γ、sIL-2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24 h PP增加,IL-6、TNF-α、sIL-2R逐渐升高,IFN-γ逐渐降低。②24 h PP、白昼(d)平均脉压(dPP)、夜间(n)平均脉压(nPP)与IL-6、TNF-α、sIL-2R正相关(P<0.01),与IFN-γ负相关(P<0.01),且均以nPP相关性最好。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IL-6、TNF-α、sIL-2R与24 h PP、nPP直线相关(24 h PP:R=0.413,F=7.012,P<0.01;nPP:R=0.502,F=7.425,P< 0.01)。结论:高动态脉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存在细胞因子的变化,细胞因子可能参与高动态脉压形成和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左心室肥大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关资料表明 ,脉压 (PP)随着年龄的增长 ,呈上升趋势〔1〕。近年来不少研究指出 ,在中老年正常血压和高血压患者中 ,PP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的独立危险因子〔2〕,其危险作用甚至大于收缩压 (SBP)和舒张压 (DBP)增高。本文旨在探讨PP增大是否会引起左心室肥大的发生率增加。1 对象与方法均选自 1 999年 1 0月~ 2 0 0 1年 1 0月我院的住院或门诊患者 ,均符合WHO及国际高血压联盟 1 999年高血压诊断标准〔3〕,年龄 5 0~ 70岁。左心室肥大标准 :超声心动图 (VCG)测量左心室质量指数 (LVMI)男性超过 1 34,女性超…  相似文献   

11.
脉压的大小是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的一个指标,其较收缩压和舒张压更能反映大动脉僵硬度的变化,并与心室肥厚、冠心病、心律失常、脑卒中等心脑血管事件呈显著相关.近来研究显示脉压指数综合反映了血管的固有顺应性和动态顺应性,在评价血管硬化方面较脉压更有优越性.现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和脉压指数与靶器官损害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UA)水平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选择20lO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139例为研究对象.测量血压、身高、体重,采取禁食12h后检测血尿酸及其它生化指标,并行超声心动图测定,计算左室质量指数(LVMI).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方法,进行UA与LVMI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多元回归分析示,患者血尿酸水平(标准偏回归系数=0.247.P〈0,01)及最高收缩压水平(标准偏同归系数=0.305.P〈0.01)与LVMI呈显著正相关。结论高血压患者尿酸水平升高时发生左室肥厚的危险性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晨峰血压(MBPS)与血尿酸(UA)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11月至2015年12月住院的EH患者为研究组(n=195),另入选同期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n=88)。对研究组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将研究组分为晨峰组(n=93)、非晨峰组(n=102);禁食12 h后于动态血压监测当天早晨行UA、空腹血糖(FPG)、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氮、肌酐(SCr)检测,并记录临床数据。结果研究组UA高于正常对照组,晨峰组高于非晨峰组(P<0.05)。相关分析提示MBPS与UA呈正相关(r=0.384,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UA水平与MBPS呈独立正相关(B=0.05,P<0.01)。结论 UA与高血压密切相关,并且与MBPS呈正相关,是晨峰血压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冠心病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共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 059例,根据血尿酸水平四分位数将人群分为第1四分位数组、第2四分位数组、第3四分位数组、第4四分位数组,分析各组患者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第3、第4四分位数组冠心病发生率均高于第1四分位数组(22.6%和28.9%比15.3%,P<0.05),而第2四分位数组与第1四分位数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②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在调整影响冠心病的其他危险因素后,高血压患者血尿酸第4四分位数组患冠心病风险是第1四分位数组的1.84倍(95%可信区间:1.32~2.58,P<0.01),而第2、第3四分位数组较第1四分位数组患冠心病风险无明显增加.进一步分析发现,男性患者第4四分位数组冠心病患病风险是第1四分位数组的1.90倍(优势比=1.90,95%可信区间:1.30~2.79,P<0.01),而第2、第3四分位数组较第1四分位数组之间无明显差异,同样的趋势发生在女性患者(优势比=1.76,95%可信区间:1.05~2.97,P=0.03).结论:高血压患者血尿酸水平明显升高与冠心病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与血尿酸水平的相关性。方法比较高血压组和对照组血尿酸水平及不同血压分级下的血尿酸水平,分析血尿酸水平高低是否为原发性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果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为(365.4±129.2)μmol/L,对照组血尿酸水平为(315.6±101.8)μmol/L,高血压组血尿酸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3级高血压病人与2级高血压病人及1级高血压病人相比,血尿酸值明显增高(P0.05);对高血压的危险因素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示,血尿酸水平为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OR=1.544,95%CI 1.068~1.951)。结论高血压病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靶器官损害相关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原发性高血压(EH)的治疗过程中,脉压(PP)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无论是主动脉PP、肱动脉PP,还是24 h动态PP,均是致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预测价值甚至大于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1-3].PP对其他靶器官的损害作用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樊民  丁茹  任雨笙  黄佐 《心脏杂志》2008,20(4):432-435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PP)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5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平均脉压大小分为PP≥60mmHg组(27例)、PP<60mmHg组(29例),分别予以氯沙坦50100mg/d口服治疗24周,采用高分辨率超声系统检测肱动脉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MD)评价血管内皮功能,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脉压、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结果PP≥60mmHg组患者FMD受损程度较PP<60mmHg组更为显著(P<0.05);氯沙坦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脉压均有所降低(P<0.01)、FMD均有所改善(P<0.01),而较之PP<60mmHg组,PP≥60mmHg组患者脉压的降低及FMD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脉压增大可能加重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氯沙坦在降低血压的同时可以降低脉压,改善血管内皮功能,脉压大的患者获益更多。  相似文献   

18.
何卫华 《山东医药》2004,44(19):53-53
大量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测定的肱动脉脉压与高血压晚期器官损害诸如动脉壁变化、左室肥厚及心肌梗死的发生明显相关,脉压增大是预测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子。脉压增大是否会引起心电图的异常情况增加,国内外少有报道。2002年5月至2003年5月,我们对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脉压测量及心电图的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脉压与心电图异常的关系。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詹莉  陆士娟  林德洪 《山东医药》2008,48(37):52-53
对183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行24 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A组(脉压<60 mmHg)61例、B组(脉压60~80眦Hg)75例、C组(脉压>80mmHg)47例,分别行血肌酐、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颈动脉超声检查.发现C组患者左心室重量指数、颈动脉斑块指数、左心室舒张末径均高于其他两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最高.认为脉压增大是左心室肥厚和颈动脉内膜增厚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高血压发病率呈井喷式增加,延缓其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影响是我们最重要的治疗目的。胱抑素C及微量白蛋白尿作为早期反应肾脏损害的指标,其与高血压脉压水平的关系如何,受到关注。本文通过对初诊断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进一步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