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特应性皮炎(AD)是最常见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反复发作且以儿童发病多见,长期管理是治疗关键,外用抗炎药物是AD发作期治疗的核心环节。经过十余年长期观察和多个大规模临床研究已经证实外用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作为首个非激素类外用抗炎药,因其抗炎治疗的有效性和用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抵抗、敏感部位、儿童患者以及长期主动间歇治疗中的安全性,被公认是对传统的外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重大突破,开启了AD治疗的新纪元。  相似文献   

2.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外用激素具有抗炎、免疫调节、血管收缩和抗有丝分裂等多重作用,使得其在AD治疗中获得疗效。尽管外用激素用于AD治疗已逾60余年,却仍然是AD局部治疗的支柱。基于循证医学证据的多国AD治疗指南均推荐外用激素为AD局部治疗的一线药物。外用激素不但可诱发多种皮肤不良反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被吸收而引起系统副作用。应避免长期持续外用激素,以限制外用激素不良反应的发生。总体而言,所报道的外用激素引发副作用的发生率并不高。皮肤科医生在治疗AD时应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外用激素。  相似文献   

3.
儿童重度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因系统用药受年龄及不良反应的限制常缺乏有效治疗方法,而湿包裹治疗(wet-wrap treatment,WWT)是对反复难治性重度AD的一种有效且相对安全的方法。WWT是指在外用药物及润肤的基础上,使用双层管状绷带或纱布包裹治疗的一种治疗模式。在国际上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瘙痒性皮肤疾病,尤其是儿童重度AD,与传统外用药物治疗比较的优势在于起效迅速、修复皮肤屏障,并显著控制瘙痒,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同时减少系统药物的应用。WWT目前报告不良反应较少,通常较轻微,且为一过性。该方法在国内尚无相关报道。  相似文献   

4.
申春平  李萍  罗晓燕  梁源  刘盈  赵牧童  王珊  田晶  焦磊  汪洋  罗珍  余时娟  方晓  王华  马琳 《中华皮肤科杂志》1990,(收录汇总):756-762
目的评价某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延缓儿童特应性皮炎(AD)维持期疾病复发的作用。方法以2021年3月至202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和深圳市儿童医院就诊的AD患儿为研究对象,进行随机、空白对照、多中心的临床研究。127例0~12岁中度AD患儿经外用糖皮质激素联合润肤霜治疗,112例达到研究者整体评分(IGA)≤1分,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试验组56例和对照组56例。试验组:润肤霜2次/d+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两组患儿分别在基线、第2周(±3 d)、4周(±5 d)、12周(±7 d)或AD复发时随访评估,观察润肤霜对儿童AD维持期缓解率和对外用糖皮质激素使用量、瘙痒、睡眠及皮肤pH值等的影响,同时观察记录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研究终点定义为维持期AD复发,随访12周结束或发生严重不良事件。采用χ2检验、Kaplan-Meier生存分析、Satterthwaite 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等比较组间疗效指标。结果全分析集数据结果显示,试验组(56例)AD维持期维持缓解45例(80.36%),对照组(56例)维持缓解30例(53.57%),两组缓解率率差(95%CI)为26.79%(10.09%,43.49%),χ^(2)=9.11,P=0.003;观察至维持期第12周,试验组AD患儿首次复发时间为(75.05±25.07)d,明显长于对照组(49.55±33.92)d,t′=4.52,P<0.001。研究终点时,试验组AD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0.00(0.00,1.20)分]、瘙痒视觉模拟尺(VAS)评分[0.00(0.00,2.00)分]、睡眠VAS评分[0.00(0.00,0.00)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0.60(0.00,4.00)分、2.00(0.00,10.00)分、1.00(0.00,4.0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77、2.43、3.48,P=0.006、=0.015、<0.001),而试验组与对照组皮损区pH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7,P=0.335)。对于0~2岁组,试验组AD患儿维持期周末日均糖皮质激素使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Z=-1.97,P=0.049);对于>2~12岁组,试验组与对照组周末日均糖皮质激素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5,P=0.802)。研究期间试验组(2/56,3.57%)与对照组(3/56,5.36%)治疗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且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儿童AD维持期,使用该润肤霜联合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与单独周末外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相比,可显著提高儿童AD维持期缓解率,延长复发时间并减轻复发时疾病的严重程度,为儿童AD维持治疗方案提供新选择。  相似文献   

5.
金葡菌很易寄生于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皮肤,且常存在于湿疹性皮损上。曾证明,皮疹的严重程度与金葡菌的寄生密切相关,细菌的粘附是寄生的重要因素之一。 外用皮质类固醇疗法常用于治疗AD。一些研究表明,这些治疗对皮肤菌丛有一定影响。作者在初步研究中发现,用丙缩羟强龙(三级皮质类固醇)治疗1周后,金葡菌寄生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炎症性皮肤病,患者往往有剧烈瘙痒,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在过去,AD的治疗主要是外用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以上药物在治疗的同时常有一些显著的不良反应和局限性。因此,需开发一种更加安全有效且副作用小的药物。环核苷酸磷酸二酯酶4(phosphodiesterase 4, PDE4)是炎症细胞和免疫细胞中水解环磷腺苷(cAMP)的关键细胞内酶。AD患者白细胞中PDE4活性增加可使cAMP降解,导致促炎症因子的激活。因此,靶向抑制PDE4可以下调促炎症因子的产生,实现AD的治疗。PDE4外用制剂可以避免口服药物及传统外用药引起的不良反应,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本文就目前已发表的相关文献对外用PDE4抑制剂治疗特应性皮炎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他克莫司软膏治疗特应性皮炎的共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特应性皮炎(AD)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常可伴有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其发病率正逐步上升,瘙痒是AD的主要症状。目前对AD处理的共识是综合治疗,根据皮损范围和严重程度的不同,选用包括润肤剂、糖皮质激素制剂(外用和口服)、抗组胺药、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又称免疫调节剂)、免疫抑制剂、紫外线照射、避免触发因素以及心理疗法等方法治疗。由于该病不仅对患者的心身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而且还严重影响患者及其家人的生活质量。目前治疗仍以缓解症状和减少复发为主。长期以来,外用糖皮质激素是控制AD急性发作或治疗慢性期苔藓样皮损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轻、中度特应性皮炎(AD)的疗效和安全性及依从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平行对照方法将入选的60例AD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试验组患儿外用0.03%他克莫司软膏,对照组患儿外用凡士林乳膏、夫西地酸软膏,两组均连续治疗3周,采用AD评分评价疗效。结果试验组患儿瘙痒、症状积分下降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症状控制时间和临床治愈用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3.3%和69.5%,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依从率分别为100%和7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儿童轻、中度AD安全而有效,患儿依从性良好。  相似文献   

9.
异位性皮炎患者外用多虑平霜治疗后瘙痒减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异位性皮炎(AD)患者常伴有剧烈瘙痒,虽然其原因不明,但有证据表明可能与组胺存在有关。多虑于是一种有效的H_1、H_2受体拮抗剂,且在非AD患者中,已证实其可减轻由组胺引起的瘙痒。为评价5%多虑平霜对AD瘙痒的疗效及其安全性,作者对270例AD患者进行了双盲、随机、多中心研究。 根据随机表确定治疗组(外用多虑平霜)和对照组(外用赋形剂)。治疗组132例,男28例,女104例,平均病期15.1±1.2年,平均皮损面积占体表13.8%;对照组138例,男47例,女91例,干均病期15.4±1.2年,皮损面积为11.8%。两组患者平均年龄33岁。所有患者均有  相似文献   

10.
信息动态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一类常见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性皮肤疾病,可见于任何年龄阶段,通常在儿童早期发病,婴幼儿较为常见[1].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1~7岁儿童的发病率已达12.94%[2].目前多数国家临床治疗AD的一线药物仍是外用糖皮质激素(topic corticosteroid,TCS)辅以润肤剂.但长期使用可以引起不可逆性的皮肤萎缩、毛细血管扩张等不良反应[3-4].2001年12月,吡美莫司(pimecrolimus)获得美国食品和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作为二线药物用于治疗AD.吡美莫司是一种新型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其核心的药理学机制是通过巨菲蛋白(macrophilin)-12与胞质内的钙调磷酸酶结合并有效抑制其活性,从而抑制活化T细胞核因子(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 cells,NFAT)的激活,阻断T细胞的信号转导通路,并抑制炎症细胞因子尤其是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合成[5-6].目前因缺乏长期的安全性研究,吡美莫司的使用限定于治疗≥2岁的患者群体.随着吡美莫司在皮肤科的临床应用日益增加,较多的学者将其拓展应用至2岁以下幼儿AD的临床研究,获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本文对2002-2016年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2岁AD患儿的临床研究进行文献综述,分析吡美莫司治疗婴幼儿AD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特应性皮炎皮损微生物与外用药对比治疗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研究特应性皮炎(AD)皮损微生物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耐药与外用药的疗效.方法 2001年11月至2002年3月在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及北京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按照Hanifin-Rajka诊断标准,共诊断AD患者71例.治疗前后于皮损处取材进行真菌直接镜检、真菌培养、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SCORAD方法计分,将其中6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采用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对比治疗AD患者.结果 AD患者以婴幼儿、儿童为主(≤12岁者占73.24%);皮损细菌培养阳性率为53.51%(金葡菌阳性率为35.21%),真菌阳性率为1.41%;药敏结果显示金葡菌对利福平、万古霉素、丁胺卡那霉素、环丙沙星、头孢唑啉、头孢呋辛等敏感性好;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外用治疗AD4周时,前者疗效优于后者(P<0.05),细菌阴转率前者高于后者(P<0.01).两组外用药治疗的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具有抗感染与抗炎双重作用的1%硝酸益康唑+0.1%曲安奈德霜治疗AD的疗效优于0.1%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HSP)70在特应性皮炎(AD)中的表达及外用他克莫司对HSP70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8例中至重度AD患者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HSP70表达及外用0.1%或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AD3周后HSP70表达的变化。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HSP70在AD急性发作期炎性皮损角质形成细胞(KC)的胞核,胞浆及胞膜外过度表达,其中在3例大面积泛发或红皮病型急性AD皮损KC中,HSP70以弥漫性细胞核表达伴胞浆表达为特征,主要定位于基底层至颗粒层;外用他克莫司软膏治疗3周后特应性皮炎皮损KCHSP70的核表达消失,胞浆及膜(表面)表达信号减弱。结论:急性期AD皮肤KC的HSP70过度表达;他克莫司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抑制KC的HSP70诱导性或过度表达,从而可抑制或下调与内源性HSP70危险信号有关的AD皮肤天然自身免疫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湿疹和特应性皮炎(AD)皮损处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及其他细菌的定植情况,评价抗菌药物与糖皮质激素联合用药的疗效。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试验,在筛选日及治疗后第7、14和28天对皮损评分,并在皮损和非皮损处分离细菌。试验组外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对照组外用基质和糖皮质激素。结果 共入选患者327例,湿疹208例,AD119例。湿疹皮损处细菌的阳性率为70.19%,金葡菌占47.26%;非皮损部位细菌阳性率为32.69%,金葡菌占27.94%。AD皮损处细菌阳性率为74.79%,金葡菌占79.78%;非皮损部位细菌阳性率为34.45%,金葡菌占80.49%。湿疹和AD皮损部位金葡菌的定植量均高于非皮损部位(P<0.01,P<0.05),细菌的定植量与皮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两组患者治疗后总体疗效无明显差异(P>0.05),但湿疹临床症状评分指数>8分者及AD评分指数>7分者,在治疗的第7天,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症状评分指数改善率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治疗的第14天和第28天,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 湿疹和AD患者皮损部位细菌的检出率和金葡菌的带菌率均明显增高,说明金葡菌与湿疹皮炎的关系密切,早期联用抗菌药物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2岁以下婴幼儿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效果。方法:2010年4—2016年5月确诊AD患儿68例,根据月龄不同分为3~12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8例;12~24月龄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6例。疗程为4周,随访8周。试验组1%吡美莫司乳膏,每日2次外用,疗程结束后均以每周2次维持治疗,直至随访期结束;对照组0.1%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每日2次外用。结果:3~12月龄与12~24月龄的试验组1、2、4周与基线相比,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EASI)、瘙痒严重程度评分均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降低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4组均未见反跳发生,不良反应率低。结论:外用1%吡美莫司乳膏治疗2岁以下AD患儿效果佳,疗效较为持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是儿童最常见的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临床上皮损多样,常伴有严重瘙痒和睡眠缺失,严重影响患儿及家庭生活质量。我国1~7岁儿童AD发病率2002年为2.78%,2015年为12.94%[1-2],呈逐年上升趋势。国内外研究表明,皮肤屏障功能受损及炎症反应是AD发生的重要因素,用于AD患儿的功效性护肤品指具有安全性高,又有修复皮肤屏障功能、保湿、滋润、抗炎等功效的护肤品(以下简称:功效性护肤品),能减少AD的复发频率和严重程度,延长AD的缓解期,减少外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单一外用与外用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NB-UVB)光疗治疗轻度斑块状银屑病的疗效、安全性、复发情况及治疗经济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共纳入123例轻度斑块状银屑病患者,随机分为单一外用治疗组和外用联合光疗组,患者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PASI)积分下降达90%(PASI 90)时即进入维持治疗,分别于第6、12、24周评价疗效,并于第24周评价治疗经济学。结果:共86例患者完成24周治疗。在第6周时,单一外用治疗组22.50%患者达到PASI 75,外用联合光疗组为23.91%(P0.05)。单一外用治疗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分值较基线下降57.89%,外用联合光疗组下降52.39%(P0.05)。在第12周时,单一外用治疗组40.00%的患者达到PASI 75,外用联合光疗组为45.70%(P0.05)。第24周时,单一外用治疗组50%的患者达到PASI 75,外用联合光疗组为63.04%(P0.05)。单一外用治疗组DLQI分值较基线下降64.60%,外用联合光疗组下降65.31%(P0.05)。在24周的研究中,单一外用治疗组2例复发,外用联合光疗组3例复发。单一外用治疗组24周总费用平均为835.4元,外用联合光疗组为1894.23元。结论:单一外用疗法与外用药联合NB-UVB光疗均安全、有效、复发率低,且疗效相当。单一外用疗法更经济,适用于轻度斑块状银屑病的长期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幼儿湿热型特应性皮炎(AD)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血清总免疫球蛋白E(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的影响。方法 选择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2020年1月—12月收治的92例AD患儿按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口服盐酸西替利嗪滴剂,外用院内制剂湿毒洗剂和硼酸氧化锌软膏;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服金银花口服液,均连续治疗2周。比较2组AD严重程度评分指数(SCORAD)评分、血清总IgE、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及临床疗效变化,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SCORAD评分和总IgE、嗜酸粒细胞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71.74%高于对照组的47.83%(χ2=5.47,P=0.02),2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9,P=0.66)。结论 金银花口服液治疗幼儿湿热型AD疗效明显,可以有效降低血清总IgE和外周血嗜酸粒细胞水平,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剧烈瘙痒是异位性皮炎(AD)患者的特征。作者通过开放试验,观察了外用辣椒辣素治疗10例AD患者瘙痒的疗效。 10例AD患者(女9例,男1例,年龄15~50岁)皮损对称分布。7例患者仅有肢体屈侧受累,3例为泛发性AD,其平均AD积分分别为29和73。每例患者在前臂屈侧12.0cm×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医学多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应性皮炎(AD),而严重性或难治性AD可用紫外线疗法或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同时维持治疗应长期外用保湿剂等.近年来中药复方及单体的实验和临床等研究也备受关注,现将近5年来中医药治疗A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外用皮质类固醇(CS)是治疗儿童异位性皮炎(AD)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但其主要副作用是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作者用小剂量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500ng/1.73m~2体表面积)试验,对14例使用CS治疗的AD患儿进行了检查,以了解肾上腺功能,并与身材矮小的正常儿童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