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葛听  徐嬿  黄紫蓉  李斌 《生殖与避孕》2012,32(11):760-764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出血的止血方法及其适应证。方法:对95例CSP出血患者依据止血方法不同分为4组,A组采用纱条填塞压迫宫腔下段及切口处止血;B组采用Foley导管压迫宫腔下段及切口处止血;C组采用经腹或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止血;D组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止血。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患者治疗前估计出血量、停经天数、治疗前血β-hCG值、超声显示孕囊或胚胎组织物3径线之和的平均数,超声显示妊娠物距浆膜面的组织厚度4组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出血量和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的变化值,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种止血方法在治疗中均成功止血,临床工作中依据患者病情的不同需要,可以独立应用,也可以同时或交叉应用,并结合以往的临床经验,对患者采取个性化的治疗,可达到保留患者的生育能力、减少出血等并发症效果。  相似文献   

2.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CSP可能是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而引起,为罕见的异位妊娠.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动脉造影、病灶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剖宫产术后的一种并发症.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剖宫产术一般均采用子宫下段术式,子宫下段切口瘢痕妊娠的位置相当于子宫峡部并位于子宫腔以外,严格地说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1978年Larsen报道第1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近年来发生率明显上升,目前发生率已达1/1800~1/2216,已超过宫颈妊娠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随着剖宫产率的不断上升,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作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逐渐引起重视。CSP可能是受精卵通过穿透剖宫产瘢痕处的微小裂隙着床而引起,为罕见的异位妊娠。常用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动脉造影、病灶切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能减少子宫破裂的发生,有助于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  相似文献   

5.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是产科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国内外文献对早、中期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仅有个例报道。现将本院确诊的4例患者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002年至2005年我院收治的瘢痕部位妊娠,经手术确诊者4例。例1:34岁,G7P5,因停经5个月,要求终止妊娠,于2005年7月17日收入院。入院诊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了解临床中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取得的临床效果,及其在临床中的表现特征、诊断和预后。方法:以我院在2007年6月至2010年10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手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的36例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的患者均治疗痊愈,且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MTX静脉治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和子宫病灶切除术治疗CSP,均可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即子宫切口瘢痕处妊娠,指受精卵着床于既往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处,随着妊娠的进展,孕囊与子宫切口瘢痕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造成子宫破裂,是剖宫产术后严重的远期并发症之一。CSP在所有妊娠者中发生概率为1∶2216~1∶1800,在有剖宫产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经阴式手术治疗后再次妊娠的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2月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接受阴式手术治疗且有再次妊娠计划的39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访其妊娠结局。结果:39例CSP患者的年龄30.38±3.82岁,距前次剖宫产时间6.04±3.09年,平均流产次数1.9次,停经时间54.21±10.29天;手术时间42.62±11.05分钟,中位术中出血量50 ml(40,100 ml)。术后患者月经恢复可,经期平均4.82天(3~8天)。39例患者中28例(71.8%)成功妊娠,再次妊娠距离治疗间隔22.54±8.48月;25例为宫内妊娠,2例输卵管妊娠,1例为复发CSP;20例均行剖宫产分娩正常婴儿,新生儿体质量3102.50±56.53 g; 2例自然流产,3例稽留流产;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行腹腔镜下输卵管开窗取胚术,1例复发CSP患者再次行阴式手术切除病灶。结论:对有生育要求的女性,阴式手术治疗CSP是有效和安全的,再次成功妊娠率较高,但还需要更大样本量和更长时间的随访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分析外生型剖宫产瘢痕妊娠(CSP)三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8月在四川省人民医院诊治的59例外生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的手术方法分为: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组(经阴道组)19例;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宫腹腔镜治疗组(栓塞组)22例,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组(腹腔镜组)18例。观察3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疼痛、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术后月经恢复时间。结果:经阴道组和栓塞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有2例中转开腹。腹腔镜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多于经阴道组和栓塞组(P0.05),而经阴道组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阴道组手术时间和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短于栓塞组和腹腔镜组(P0.05),而腹腔镜组与栓塞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栓塞组与经阴道组及腹腔镜组比较,术后Ⅲ级疼痛发生率高,住院时间、月经恢复时间长,住院费用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腹腔镜组与经阴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血β-HCG下降至正常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种方式均可用于治疗外生型CSP,经阴道子宫下段妊娠病灶切除术优于子宫动脉栓塞联合宫腹腔镜治疗和腹腔镜下妊娠病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
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ection scar pregnancy,CSP)是罕见的异位妊娠,是剖宫产远期并发症之一.近年随着剖宫产率的上升,其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CSP是指妊娠囊种植在原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部位的妊娠,可发生子宫破裂、大量出血,危及妊娠妇女生命或因此丧失生育能力.高度警惕CSP...  相似文献   

11.
<正>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8版《妇产科学》~([1])教材中"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有剖宫产史孕妇,胚胎着床于子宫下段剖宫产切口瘢痕处,是一种特殊部位的异位妊娠,为剖宫产的远期并发症之一。如不及时诊治,大部分CSP患者可能出现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近年以来CSP的诊治已受到妇产科同仁的一致重视,本文就CSP的诊治进展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2.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9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表现、诊断依据、治疗方法和卫生经济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96例CSP患者的临床资料,按不同治疗方法分为A组33例,行甲氨蝶呤(MTX)50 mg/m2静脉滴注,其中18例MTX静脉治疗后5~10 d内行清宫术(MTX+清宫);15例先行清宫术,术后每48小时复查1次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亚单位(β-hCG)水平,3次均下降不足30%者,再用MTX 50 mg/m2静脉滴注治疗(清宫+MTX).B组60例,行MTX双侧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治疗,每侧子宫动脉注入MTX 100 mg,术后2 d内行清宫术.C组3例,行子宫病灶切除术.比较各组出血量(M)、病灶直径(-x±s)、治疗前血β-hCG水平(M)、病灶距子宫浆膜层≤3mm的例数、病灶血流阻力指数(RI)≤0.5的例数、治疗费用(-x±s)、住院时间(-x±s)的差异,并分析出血量与病灶直径和血β-hCG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1)临床指标:出血量:A组MTX+清宫者为20 ml、清宫+MTX者为10 ml,B组为12 ml,C组为200ml,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灶直径:A组MTX+清宫者为(16±8)mm、清宫+MTX者为(23±15)mm,B组为(30±14)mm,显著高于A组MTX+清宫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为(52±7)mm,3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前血β-hCG水平:A组MTX+清宫者为21 592 U/L、清宫+MTX者为979 U/L,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11 312 U/L,C组为101 U/L,C组与A、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血流RI0.5共28例,其中A组8例(24%,8/33)、B组18例(30%,18/60),C组2例(2/3),C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灶距子宫浆膜层≤3 mm共23例:A组2例(6%,2/33),B组21例(35%,21/60),C组0例,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费用:A组MTX+清宫者为(5578±3679)元、清宫+MTX者为(5346±2765)元,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为(7860±2104)元,C组为(5004±421)元,B组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A组MTX+清宫者为(15±8)d、清宫+MTX者为(19±14)d,B组为(16±10)d,C组为(17±8)d,各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相关性:出血量与子宫病灶直径(r=0.31,P<0.05)以及治疗前血β-hCG水平(r=0.35,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MTX静脉治疗、动脉介入栓塞治疗和子宫病灶切除术用于治疗CSP,如应用恰当都能取得良好效果;病灶大、血β-hCG水平高、病灶距浆膜层近或子宫病灶血液供应丰富时,可选择MTX子宫动脉介入栓塞+清宫术治疗,但费用较高.  相似文献   

13.
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5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是指受精卵、滋养叶细胞种植于前次剖宫产术后子宫切口瘢痕的微小缝隙上,被子宫肌纤维及瘢痕纤维组织完全包绕。属于较罕见异位妊娠的一种,可导致胎盘植入、子宫破裂、大出血、甚至导致死亡。1978年首次报道此病,它是剖宫  相似文献   

14.
21例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临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剖宫产子宫切口瘢痕部位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方法 收集1995年11月至2005年11月共十年间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收治的所有病例的临床资料,共21例.根据超声检查,血hCG的水平确诊,分析其发病年龄、孕周、症状、治疗方式及预后. 结果 患者平均年龄33岁(26~44岁),均为1次剖宫产术史,此次妊娠距离前次剖宫产的时间为8个月~18年,平均孕龄为47 d(36~70 d).16例(76.2%)患者主诉阴道流血,其中6例(28.6%)伴有腹痛.治疗方式包括单独或联合应用氨甲蝶呤(methotrexate,MTX)全身或局部给药、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化疗、宫腔镜下病灶切除术、开腹子宫病灶切除术、刮宫术等.所有病例均保守治疗成功,保留了生育功能.平均住院天数为22 d(9~39 d). 结论 CSP的发病呈上升趋势,早期发现多可保守治疗.MTX能有效终止妊娠,介入化疗和子宫动脉栓塞术联合刮宫术是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是提高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对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提高广大妇产科医生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6例子宫瘢痕部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观察进行总结和分析。结果子宫瘢痕部位妊娠病情发展凶险,6例患者中有3例切除子宫,失去生育功能,占50%,3例行子宫动脉栓塞后杀胚治疗,占33.3%。结论子宫瘢痕部位妊娠容易误诊,对有剖宫产史再次妊娠患者常规B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治疗极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刘洪雪  夏一丹  王滟   《实用妇产科杂志》2022,38(10):785-789
目的:研究复发性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RCSP)发病影响因素和临床治疗结局。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20年7月四川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150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为研究对象,随访18~108个月,追踪患者术后再次妊娠RCSP的发生率和治疗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RCSP的发病影响因素。结果:1150例CSP患者失访166例,失访率14.43%,术后妊娠141例,最终纳入研究分组的135例,根据再次妊娠是否发生CSP分为正常妊娠组114例和RCSP组21例,21例RCSP患者均成功清除妊娠病灶,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失血量约1000 ml,术中结扎双侧子宫动脉,预后良好。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多次人工流产(≥3次)为RCSP的独立危险因素(OR=11.34,P<0.05),子宫切口憩室修复术是RCSP的保护性因素(OR=0.44,P<0.05)。结论:RCSP总体治疗结局较好,无生育需求的育龄期女性均应落实高效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对于CSP术中发现子宫切口肌层菲薄且有再生育需求的患者建议行子宫切口憩室修复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刮宫术和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及子宫修补术两种手术方式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收治的104例剖宫产瘢痕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再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分为A组:刮宫术,B组: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及子宫修补术。分析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血β-hCG下降幅度及疗效。结果 B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血β-hCG下降幅度大,较A组有显著差异(P0.05),B组较A组手术时间稍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无明显差别(P0.05)。B组治疗均成功,A组有两例失败,治疗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宫动脉灌注栓塞治疗后行经阴道子宫瘢痕妊娠病灶切除术及子宫修补术安全有效,具有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基于分型的微创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共收治CSP 36例,在基于分型的基础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结果 36例CSP患者,Ⅰ型CSP 11例,Ⅱ型CSP 7例,Ⅲ型CSP 12例,Ⅲ型包块型6例,采用基于分型的手术均成功。手术时间分别为Ⅰ型21±8 min,Ⅱ型及Ⅲ型94±25 min,Ⅲ型包块型136±29 min,术中出血分别为Ⅰ型35.4±31.5 mL,Ⅱ型38.2±14.8 mL,Ⅲ型233.3±147.1 ml。所有病例术后3 d血β-hCG水平降低均50%。36例术后3个月超声下子宫下段肌层连续无缺损,术后下段厚度Ⅰ型:3.6±0.4 mm,Ⅱ型及Ⅲ型4.6±0.3 mm,Ⅲ型包块型6.1±2.0 mm,术后3个月超声下均未诊断子宫瘢痕憩室。结论基于分型诊断的基础上可以更加精准的选择不同的微创手术方法治疗CSP,术后恢复快,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正>1 病历摘要患者,39岁,因“停经72天,发现宫内妊娠合并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26天”于2023年7月6日入我院。平素月经规律,周期30天,经期7天,量少,无痛经,末次月经2023年4月25日。38天前患者自测尿妊娠试验阳性,35天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少量阴道褐色分泌物,当地医院给予黄体酮针40 mg肌内注射治疗3天后好转。现无阴道流血,偶有下腹部坠胀感。26天前于当地人民医院首次超声检查提示:宫内早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孕囊型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失败及失败后宫腔填塞压迫止血再失败的相关因素。方法:总结2006年7月至2016年7月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超声监视下清宫术治疗的291例孕囊型CSP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失败及失败后宫腔填塞压迫止血再失败的相关因素。结果: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失败率为15.8%(46/291),清宫失败后28.3%(13/46)患者通过宫腔填塞压迫止血失败。经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超声监视下清宫术失败的相关因素是超声分型(OR 7.773,95%CI 3.038~19.885)、头臀长(OR5.561,95%CI 2.974~10.400)、血流分级(OR 2.420,95%CI 1.400~4.183)和术前血β-HCG水平(OR 1.914,95%CI 1.113~3.293)。宫腔填塞压迫止血失败的相关因素是血流分级(OR 19.738,95%CI 2.596~150.058)。结论:超声分型中级别越高、头臀长越长、孕囊及其周围血流越丰富、术前血β-HCG水平越高,清宫失败的可能性越大。清宫术失败后,孕囊及其周围血流越丰富,宫腔填塞压迫止血失败的风险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