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了解及掌握深圳市宝安区女性人群乳腺癌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以便确定高危人群,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07年累积观察的7518名女性乳腺病人中乳腺癌患者的数量、年龄进行了统计分析。将232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患者同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其妇科史、肿瘤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史及饮酒史等。结果本地区该病的多发年龄为40-60岁,20-29岁妇女中也发现乳腺癌病患者。提示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避孕药及被动吸烟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哺乳是保护因素。月经初潮年龄、第一胎生育年龄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发生无相关性。结论深圳宝安区女性乳腺癌流行出现年轻化倾向,重要危险因素为良性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建德地区30~70岁女性乳腺癌发病影响因素,为女性乳腺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9年4月在该院就诊且经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乳腺癌的166例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在该院健康体检的正常健康女性166例为对照组。调查两组研究对象基本资料,包括乳腺癌家族史、生育史、既往月经状况、服药情况及乳腺疾病状况等。结果两组研究对象在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流产史、初潮年龄、自然绝经年龄、行经时间、家族史、使用激素类药物、既往乳腺疾病史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经调整年龄和绝经状态等因素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乳腺癌家族史、服用激素类药物、既往存在乳腺疾病史及初潮初产间隔时间长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高危因素(均P0. 05);而生育史、哺乳史及初潮年龄晚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均P0. 05)。以绝经状态进行分析,绝经女性中,初潮年龄晚、有生育史及无流产史是女性发生乳腺癌的保护性因素(均P0. 05);未绝经女性中,初潮初产间隔时间超过17年是发生乳腺癌的高危因素(P0. 05)。结论女性发生乳腺癌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乳腺癌家族史、既往存在乳腺疾病史和初潮年龄等,生育史和哺乳史是有效保护女性的重要因素,因此可加强宣教,鼓励女性尽早母乳喂养,降低乳腺癌发病率,同时做好健康体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3.
女性乳腺癌疾病状况及乳腺癌发生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以及掌握某地区女性乳腺癌疾病的发病情况和危险因素,对高危人群及时确定,为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某院自2002年6月~2010年10月积累观察的546名女性乳腺病患者的确诊数量、年龄进行统计分析,同时将148例经病理学证实的乳腺癌患者与非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配比病例对照性研究。研究包括妇科史、肿瘤家族史、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服用避孕药物史、吸烟、饮酒史等。[结果]该地区乳腺癌的多发年龄为38~58岁,20~29岁妇女中亦发现乳腺癌患者,该病的流行出现年轻化趋势。哺乳是降低乳腺癌患病几率的保护因素;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流产次数多、服用避孕药物以及被动的吸烟是患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月经初潮年龄、生育第一胎的年龄以及饮酒嗜好与乳腺癌的发生无相关性。[结论]该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有逐渐年轻化的趋向,重要危险因素为患有乳腺疾病史、肿瘤家族史以及流产次数多。  相似文献   

4.
李敏  王莉 《职业与健康》2010,26(22):2651-2653
目的调查滕州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择滕州市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及哺乳史,其OR值分别为3.411,2.479,1.751,0.725和0.282。结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小的人群易患乳腺癌,母乳喂养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滕州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为确定高危人群、制定干预对策与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滕州市2007年1月-2009年5月期间,经病理学证实的102例乳腺癌患者,进行1:1的病例对照研究,用SPSS12.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入模型的因素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及哺乳史,其OR值分别为3.411、2.479、1.751、0.725和0.282。结论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流产史、月经初潮年龄小的人群易患乳腺癌,母乳喂养是乳腺癌发病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6.
正乳腺癌发病率越来越高,而且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是名副其实的"红颜杀手"。怎样才能预防乳腺癌?想要预防乳腺癌,先要知晓乳腺癌发病的风险因素。目前比较得到认可的乳腺癌危险因素主要包括:不育或未育、生育次数少、第一胎足月产年龄晚(大于30岁)、月经初潮年龄小、绝经年龄晚、有良性乳腺疾病(乳腺囊性增生病等)、乳腺癌家族史、一  相似文献   

7.
煤矿区居民女性乳腺癌发病危险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煤矿区居民女性乳腺癌的发病危险因素,1991年至1994年间,在河南省平顶山矿区开展一次1:2配比的病例对照病因研究。对研究因素进行了单因素与多因素的统计分析。多元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该人群主要的发病危险因素为:乳腺良性疾病史、生育胎数少、月经紊乱及乳腺癌家族史。它们相应的调整人群归因危险度分别为0.1487、0.4781、0.1282、0.0791,四因素综合人群归因危险度为0.6952.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证实乳腺癌的危险因素。方法对上海市134名乳腺癌患者进行了1∶1配对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月经初潮年龄、是否怀孕、初产年龄、是否哺乳、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教育年限、行经期等危险因素与乳腺癌的发生有关。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乳腺癌家族史等因素最终进入模型。进一步对乳腺癌病人进行绝经前后的分组分析,绝经前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包括月经初潮年龄、初产年龄、良性乳腺病,而绝经后危险因素则包括初产年龄、行经期和体重。因素之间经检验无两两交互作用。结论提示绝经前与绝经后乳腺癌在发病上存在一定差异,但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加以证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建立有效的预防及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上海市某区随机抽取1家三甲医院,通过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2013年3—6月确诊的95例乳腺癌患者,按1∶3比例进行病例对照试验设计,并综合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进行乳腺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表明,主要危险因素为被动吸烟、乳腺良性疾病史、BMI≥24 kg/m2、绝经、初产年龄和精神创伤,而豆制品(≥3次/周)、大蒜类(≥3次/周)、生育史、哺乳史和生育子女数则为保护因素;多因素分析表明,主要危险因素有BMI≥24 kg/m2、绝经、乳腺良性疾病史、初产年龄和精神创伤,而仅大蒜类为保护因素。结论乳腺癌发病是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行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要有效地控制乳腺癌,应针对不同类别的患者进行差异化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上海市某区女性乳腺癌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方法采用年龄1∶1匹配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0-2014年该区疾病预防控中心肿瘤报告系统中的乳腺癌患者89例,选择离病例最近的邻居中无血缘关系,经查体健的人群79例;病例和对照均为本区常住居民。采用统一设计的调查表,收集人口学特征、女性生理生育因素等信息。采用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女性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影响因素。结果χ2检验分析结果显示,病例和对照两组间在BMI、流产数、参加公益活动、曾患多种乳腺疾病、乳腺癌家族史,吃红肉、玉米和生活负性事件多等8个因素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MI、乳腺癌家族史和生活负性事件多等3个因素为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参加公益活动为乳腺癌发病的保护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辖区妇女的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偏低,总体知晓率为36.3%。结论乳腺癌的发病与BMI、乳腺癌家族史和精神因素相关。乳腺癌防治知识知晓率较低,建议加强相关宣传,并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1.
北京市城区女性乳腺癌某些危险因素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北京四城区435例女性乳腺癌进行了1:1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不生育、初产年龄 ≥ 30岁、行经年数 ≥ 35年、月经紊乱、乳腺良性病史、乳腺肿瘤家族史、青春发育期胸部X线照射史、不幸的生活遭遇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婚龄、哺乳期长、末次产龄、文化教育水平为混淆因素。在几个因素结合分析中看出初产龄 ≥ 30岁加月经紊乱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本研究提出了在类似北京城区情况下选择乳腺癌高危险人群的四项指标:①初产龄 ≥ 30岁并有月经紊乱者;②不生育者;③有乳腺癌家族史者;④有乳腺组织增生或其它良性肿瘤病史者。应该定期对这些高危险人群进行防乳腺癌的普查。  相似文献   

12.
唐山市女性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用病例对照研究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了唐山市女性乳腺癌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现精神创伤、乳腺良性疾病史、不良性格、肿瘤家族史、吸烟为乳腺癌的危险因素,并对不同病理类型进行了分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防治乳腺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1∶1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经病理确诊的190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与190例对照女性进行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利用决策树模型筛选其危险因素。结果:决策树模型为5层9分类模型,筛选出4个女性乳腺癌高危因素:经历负性事件、有良性乳腺疾病、有流产史和缺乏求医意识是乳腺癌的危险因素,而初潮年龄晚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结论:放松心情、增强求医意识以及努力提高自身的健康状况对预防乳腺癌的发病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我国女性乳腺增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为今后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运用Meta分析方法对我国2000—2014年公开发表的有关乳腺增生危险因素的18篇文献进行定量综合分析。结果母乳喂养、月经紊乱、流产次数、不规律饮食、痛经、初产年龄、怀孕次数的合并OR值(95%CI)分别为0.57(0.40~0.80),1.62(1.23~2.14),1.25(1.07~1.47),2.48(1.16~5.31),1.74(1.00~3.02),1.28(1.16~1.42),1.55(1.08~2.21)。结论月经紊乱、流产次数、不规律饮食、痛经、初产年龄、怀孕次数是我国女性乳腺增生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母乳喂养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民勤县地区农村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为乳腺癌防治提供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方法选取2017—2019年民勤县地区农村妇女268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行乳腺视诊、触诊等,并进行乳腺彩超检查,彩超阳性者进行乳腺钼靶X线检查,以病理组织学为金标准诊断是否为乳腺癌。参照临床经验和文献资料将患者的年龄、初潮初产年龄、婚育年龄、身高、体重、家庭组成情况、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家庭总收入、年累积接触农药剂量、饮食爱好、乳腺癌家族史、乳腺良性疾病史和生活行为等进行分层,对比各指标不同层级受试者之间乳腺癌发生率,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指标不同层级间乳腺癌发生率,对不同分层间乳腺癌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年龄、肥胖、未生育、初潮年龄、月经、乳腺癌家族史、饮食偏好和年累积接触农药剂量是农村妇女乳腺癌的相关因素(P=0.017、0.016、0.001、0.012、0.015、0.001、0.001和0.001),而与职业、学历、母乳喂养、家庭年收入、婚姻、流产次数和生活行为无关(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35~55岁)、未生育、肥胖(BMI25 kg/m~2)、初潮年龄早(12岁)、有乳腺癌家族史和有饮食偏好是民勤县地区农村妇女乳腺癌危险因素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农村妇女要控制体重,均衡饮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可能避免乳腺癌的相关因素和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梅州市梅县区妇女乳腺癌及乳腺疾病的检出情况,为进一步优化乳腺癌筛查防控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12月,对在梅州市梅县区乳腺癌免费筛查机构接受乳腺检查的35岁以上妇女进行视诊、触诊和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乳腺彩超检查结果采用乳腺影像报告及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 BI-RADS)标准分级,乳腺彩超结果BI-RADS分级为0级和3级以上者建议到指定机构进行乳腺X线检查,乳腺X线检查结果同样采用BI-RADS分级标准报告结果。将BI-RADS 1级定义为正常乳腺,将BI-RADS 2~3级定义为良性乳腺疾病,将BI-RADS 4~5级定义为乳腺癌高风险。 结果 2017—2020年梅州市梅县区共对18 355名35岁以上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共检出良性乳腺疾病3 498例,检出率为19.06%,乳腺癌高风险140例,检出率为0.76%。良性乳腺疾病检出率(χ2趋势=280.087,P<0.001)和乳腺高风险检出率(χ2趋势=34.566,P<0.001)均呈逐年上升趋势。40~<50岁妇女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高风险检出率均最高,检出率分别为25.43%和0.93%。生育年龄≥30岁,无母乳喂养史、未绝经、有乳腺癌家族史的其良性乳腺疾病的检出率较高(均P<0.05)。无母乳喂养史和有乳腺癌家族史的研究对象乳腺高风险检出率较高(均 P<0.05)。此外,随着学历的升高,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高风险的检出率均增高(P<0.05)。 结论 2017—2020年梅州市梅县区35岁以上妇女良性乳腺疾病、乳腺癌高危风险的检出率相对较低,但呈上升趋势,应将围绝经期女性、高学历女性、晚育女性和有乳腺癌家族史女性作为乳腺癌筛查的重点人群,以提高乳腺疾病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天津市城乡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发生的影响因素和城乡分布差异,为乳腺疾病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0年天津市河西区、津南区50 868名适龄妇女进行乳腺检查和问卷调查,对乳腺疾病发生的城乡差异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天津市城乡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检出率为25.94%,市区妇女乳腺弥漫性增生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母乳喂养、流产、肥胖及乳腺疾病家族史的OR值分别为0.54(95%CI:0.52~0.56),2.23(95% CI:2.14~2.33),1.60(95% CI:1.50~1.70)和2.49 (95% CI:2.33~2.65).结论 天津市城乡部分地区女性乳腺疾病的发生与母乳喂养、流产、肥胖以及乳腺疾病家族史有关,其中母乳喂养为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湖北省襄阳市适龄妇女良性乳腺疾病和乳腺癌的流行情况及影响因素,为乳腺相关疾病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襄阳市于2017年对辖区12个市县区的适龄妇女进行乳腺癌筛查并收集了筛查人群的流行病学资料,计算良性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检出率,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良性乳腺疾病及乳腺癌的因素。结果共有316524名妇女参与了乳腺癌筛查,检出良性乳腺疾病44097例(13.93%),乳腺癌80例(25.27/10万)。良性乳腺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是:年龄30~49岁,以49岁以上妇女为参照,OR=1.26,95%CI:1.21~1.30;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上,以初中及以下为参照,OR=2.15,95%CI:2.10~2.20;有乳腺癌家族史,OR=1.72,95%CI:1.51~1.96;其他女性生殖系统肿瘤家族史,OR=2.05,95%CI:1.77~2.37;初潮年龄<12岁,OR=1.42,95%CI:1.37~1.48;月经持续时间<4天,OR=1.32,95%CI:1.26~1.39;月经周期<21天,OR=1.21,95%CI:1.01~1.45;月经周期>35天,OR=1.35,95%CI:1.18~1.54;绝经,OR=2.02,95%CI:1.88~2.17;绝经后使用雌激素治疗,OR=1.40,95%CI:1.12~1.75;孕次>3次,OR=1.16,95%CI:1.13~1.19;初产年龄>29岁,OR=1.11,95%CI:1.05~1.18。乳腺癌的主要危险因素:有乳腺癌家族史,OR=10.17,95%CI:3.67~28.17;年龄,随着年龄的增加,乳腺癌的发病风险增高,OR=1.39,95%CI:1.20~1.61;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以初中及以下为参照,OR=1.83,95%CI:1.11~3.01;而初产年龄<25岁则是乳腺癌的保护因素,OR=0.53,95%CI:0.33~0.84。结论襄阳市乳腺癌和良性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居于中等水平。积极控制高危因素、定期筛查并及时治疗乳腺相关疾病,有助于降低乳腺癌的疾病负担,提升妇女的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9.
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评价江苏地区女性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经病理确诊的488例乳腺癌病例和482例对照进行月经、生殖因素与乳腺癌关系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潮年龄大、活产数多能降低乳腺癌的发病危险性;首胎活产年龄大患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有流产史和无母乳喂养史者患乳腺癌的危险性亦增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较为一致。结论月经、生殖因素在江苏地区女性乳腺癌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现状并探讨患病影响因素,为乳腺增生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2020年9月在诸暨市第四人民医院就诊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843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分析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现状,收集其人口学特征(年龄、体质指数、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及收入情况)、月经情况(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及经量)、生育情况(流产史、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及累计哺乳时间)、疾病史(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及其他病史)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资料,将所有研究对象按照以上各类进行分组并比较组间乳腺增生患病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843例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为37.8%(319/843),无症状167例(52.3%)、乳房疼痛65例(20.4%)、乳房肿块49例(15.4%)及其他38例(11.9%);乳腺超声检出253例(79.3%)、乳腺钼靶检出46例(14.4%)及其他方法检出20例(6.3%)。不同体质指数、收入情况、月经周期、经量、流产史、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累计哺乳时间、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SAS评分及SDS评分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初潮年龄及其他病史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月经周期、经量、流产史、生育史、初产年龄、哺乳史、累计哺乳时间、乳腺疾病史、乳腺癌家族史、SAS评分及SDS评分为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乳腺增生患病率较高,并且患病影响因素复杂多样,涉及月经情况、生育情况、疾病史及心理状态多方面,应该加强对具有以上影响因素的青壮年女性流动人口的关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以提高乳腺增生预防与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