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内经》中有关预防情志病证发生和指导情志病证治疗的理论进行总结,认为保持心神宁静、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有助于预防情志病证的发生;用以情胜情法和转移情志法有助于情志病证的治疗。这些具有中医学特色和优势的理论,对于预防和治疗困扰当今社会的情志病证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黄帝内经》中的情志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脏腑的精、气、血、津液失常可影响情志活动,情志活动失常反过来又可影响脏腑精、气、血、津液,导致疾病的发生,应采取移精变气法、情志相胜法、劝说开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情志疗法治疗。  相似文献   

3.
略论以情胜情疗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 以情胜情疗法的基本概念   从现存的文献资料来看,中医的以情胜情疗法始载于《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五运行大论》均明确指出: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对此,王冰在注释《素问*五运行大论》时说:"怒则不思,忿而忘祸,则胜可知矣.思甚不解,以怒制之,调性之道也.”由此可见,以情胜情疗法,是一种以某种情志活动,去控制另一种情志活动,从而达到治疗心身疾病的治病方法.以情胜情疗法,用于治疗心理疾患乃至心身疾病,具有药物疗法和针灸疗法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如吴琨在《医方考》中所言:"情志过极,非药可愈,须以情胜,《内经》一言,百代宗之,是无形之药也.”  相似文献   

4.
综合历代医家对中医情志相胜疗法机理的认识,概括为五志相胜,阴阳互制,缓急相对,以情胜情,调畅气机.临床运用时详察病因,精心设计,早期治疗;谨守病机,不拘一格,灵活施治;整体调整,证病结合,心身兼治.中医情志相胜疗法简便易行,临床运用得当,可以收到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浅析朱丹溪对情志病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丹溪以《内经》情志观为指导,结合临床实践,提出了气机紊乱是情志致病的主要机制,完善了以情胜情和以情解情的治疗方法,并提出情志疗法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6.
以ICU综合征为主的急危重症并发症严重影响ICU患者的预后及生存质量。中医情志护理是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的心理护理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类疾病的预防、治疗。中医情志疗法运用于ICU综合征的方法主要有以情胜情法、移情易性法、说理开导法、释疑解惑法,其中最常用的是说理开导法和移情易性法。对近年来国内中医情志护理措施在ICU综合征预防、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同时比较国外非药物治疗ICU综合征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情志调节保健的基本法五神脏调节学说是以上述情志论为基础,其核心论点是情志相胜,更相为治,及抑情预治。情志相胜,是指有意识地诱导一种情志,并使其产生调整或抑制所存在的不良或偏离情绪效果的过程。如悲胜怒,怒胜思,思胜恐,恐胜喜,喜胜忧,“胜”体现为制约或调控的关系或作用。更相为治,是指有目的地努力改变或调整自身情志及行为,以达到养心调神、心身健康的效果。因此中医提出“十二少”,即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语、少笑、少愁、少乐、少喜、少怒、少好、少恶行,“少”即为“不要”或“不再”。抑情预治则意指顺应地保持良好的情…  相似文献   

8.
情志疗法指心理疗法,中医天人相应、形神合一,这是两千多年来一直指导中医治疗的理论支柱。就是先治其心,后治其身,包括情胜情法、劝说开导法、移情转移法、暗示疗法、宁心静志法。[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中风后郁证患者形体和情志均出现异常,脏腑功能失调和情志过极相互影响,属于形神同病,本文分别从形神两方面来分析中风后郁证的病机,并阐述运用五行音乐与五脏、五志相应理论,从形神两方面论论治此病的治疗思路。形者,从五脏辨证认识病机,运用五行音乐与五脏相应的关系及五行相生理论,补虚泻实为法治疗;神者,从情志辨证认识病机及表现,运用五行音乐与五志相应及五行相克理论,以情胜情为法。  相似文献   

10.
李明瑞 《中医杂志》2011,(20):1795-1797
论述了情志学说的理论得失、临床局限和丰富发展途径。认为重视情志变化在致病中的作用,肯定以情胜情治疗心理疾病的效果,是情志学说的理论优势。同时指出忽视诱发情志变化的社会因素和主观因素等,是情志学说的不足。多种情志综合致病高于单一情志致病,情志相胜疗法难于进行临床上的广泛推广等,是运用情志学说指导临床的局限性。借鉴佛教精神疗法的基本原理,把培养良好生活习惯,坚持身体锻炼,塑造理想人格与情志疗法结合起来,是丰富和发展情志学说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中医把心理疗法归结为情志相胜治病的原则,早在2000年前就提出“悲胜怒、喜胜悲、恐慌胜喜、思胜恐、怒胜思”这一七情相胜治病法的原则。  相似文献   

12.
喜怒忧思悲恐惊等情志的异常波动,对人体极为有害,它不仅是引起疾病的主要因素,而且又是加重病情,导致疾病恶化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医把调摄情志列为重要的养生防病之道,也是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医情志疗养具有悠久历史,强调清静养神、悦乐养神,注重调畅情志,运用节制法、疏泄法、转移法和以情胜情法来消除或减少不良情绪对心理和生理产生的影响,从而恢复心理平衡,达到治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现代社会,精神情志类疾病日益增多,医家多从镇静类药物或心理疏通进行治疗,收效甚微,中医对情志类疾病的治疗自古就有,张从正则将以情胜情的情志疗法与攻补相合、以攻为主的药物治疗相结合,灵活配合使用行为疗法、诱导疗法、综合疗法等方法,并首创了"痰迷心窍"致情志病学说,将中医情志理论进一步发展,提出情志病的"九气感惑论"、"七情更相为治",倡导共感疗法,构建和谐医患关系,对现代的精神情志类疾病的治疗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励新  陈雪莲  江月卿 《光明中医》2012,27(12):2462-2463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相胜法对中风后偏瘫患者焦虑状态的护理效果。方法将86例中风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治疗组实施情志相胜法进行干预,干预前后分别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量表(SDS)进行测评并比较。结果治疗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相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干预后治疗组标准分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1)。结论中医的特色护理"情志相胜法",对中风偏瘫患者的情志有很好的调节作用,可改善焦虑状态,减轻患者抑郁情绪,提高其接受康复治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改善肢体功能,减轻残疾程度。  相似文献   

15.
祖国医学中的以情胜情疗法,是用五行制胜规律,治疗五志太过所致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属于心理治疗的范畴。在祖国医学典籍中,论述丰富,见解精辟,疗效确切,值得深入探讨。一以情胜情疗法在典籍中早有记载,如《吕氏春秋》就有“宋文挚以怒而愈齐闵王之疮”的记述。但其形成系统的理论却始于《内经》。在《内经》中较系统地提出了情志活动的生理,异常情志活动的致病机理及其治疗法则。  相似文献   

16.
<正>食管癌是常见的恶性消化系统肿瘤之一,手术是其重要的治疗措施。但在手术治疗前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我们依据中医情志理论,采用以情胜情法护理,对食管癌患者术前心理障碍进行护理干预,收效显著,现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入选的60例食管癌患者均为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期间择期手术患者,根据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7.
中医心理疗法是中医治法学的主要手段之一,属中医情志医学的范畴。《黄帝内经》中即有一些论述,后经历代医家不断发展和完善已经形成一整套系统而有效的治疗体系。大体可分为情志相胜法和以情治情法,两法之中有包含诸多小法分别适用于各种不同病证。本文简要介绍各种中医心理疗法的含义、适应证及注意事项,有些疗法还举例说明,以期读者通过本文对中医心理疗法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中医情志护理在针灸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中医情志护理应用于针灸治疗中。方法通过情志护理原则中的诚挚体贴、因人施护、避免刺激和情志护理方法中的关心体贴、言语开导、移情易性、情志相胜、顺情解郁与针灸治疗中相结合。结果通过情志护理能调动病人的主观能动性,使之在心理、生理上处于接受针灸治疗的最佳状态,这对针灸治疗的成败和针灸治疗后的康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9.
<正>情志疗法是在五行学说指导下创立的一种心理疗法。常用的情志疗法有移精变气法、情志相胜法、劝说开导法、顺情从欲法、暗示法等~([1])。现将以情志疗法治愈食管支架植入术后发作顽固性呃逆的病案一则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患者王某,男,74岁,主因"吞咽困难7天"入院,患者既往有食管癌病史2年,行食管癌放疗术。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综合评估后行内镜下食管支架植入术,手术过程顺利,术后病情平稳。术后第2天患者诉胸骨后有异物感,随后发作呃逆,呃声连连不绝,进食后加重。中医治疗呃逆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何军  贺君  林涵 《新中医》2014,46(2):82-83
目的:根据中医脏腑相关理论,通过随机对照方法研究以情胜情配合养生六字诀等中医情志疏导法对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120例大学生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疏导组和对照组,疏导组采用以六字诀为基础的中医情志疏导法,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指导治疗,在1疗程(30天)后,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疏导组为95.00%,对照组为78.33%,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根据大学生进行具有中医特色的中医情志疏导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