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生、熟大黄对高分子右旋糖酐所致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性的影响,以阐明大黄生泻下、熟活血的炮制机制。并考察熟大黄炮制过程中加酒与否对其活血化瘀功效的影响。方法:采用ip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大鼠血瘀模型,同时给予不同剂量生大黄、熟大黄及不加酒制熟大黄2.5,5.0 g.kg-1,ig,连续7 d,观察对实验动物的血液流变性的影响。结果:熟大黄高、低剂量组各指标检测值与等剂量生大黄组比较均有所减少,其中熟大黄低剂量组全血黏度与生大黄低剂量组比较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而无酒熟大黄高、低剂量组各指标检测值则普遍较等剂量熟大黄组高,其中全血黏度和红细胞压积均与熟大黄组有明显差异(P<0.01或P<0.05)。结论:熟大黄活血化瘀作用明显较生大黄好;加酒熟大黄活血化瘀作用明显优于无酒熟大黄。  相似文献   

2.
艾灸对寒凝血瘀证大鼠血浆内皮素及一氧化氮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研究艾灸对内皮衍生因子ET、NO的影响 ,探讨灸疗活血化瘀作用的机理。方法 :应用实验室风寒环境及持续低温受冻的方法建立大鼠“寒凝血瘀”证模型 ,观察艾灸“肾俞”穴后血浆ET、NO及ET NO比值的变化 ,分析灸疗的活血化瘀作用。结果 :造模后对照组大鼠ET含量较正常组升高 ,NO降低 ,ET NO比值增大 ,两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而经灸治后 ,艾灸组ET较对照组降低 ,NO增多 ,ET NO比值减少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0 0 1)。结论 :艾灸对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功能失衡的纠正与调控 ,可能是其活血化瘀作用机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和分析大黄四种炮制品(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的活血化瘀作用异同。方法:皮下注射大量盐酸肾上腺素附加冰水浴造成大鼠急性血瘀模型,观察大黄四种炮制品对急性血瘀模型大鼠血液流变学各指标的影响。结果:大黄四种炮制品对急性血瘀大鼠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压积、血浆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等指标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生大黄低剂量(1.75g/kg)能显著降低全血黏度低切值、血浆黏度、RBC压积、FIB和血小板聚集性,同时延长TT;生大黄高剂量(3.5g/kg)能够显著降低全血黏度高切值、RBC压积、FIB,同时延长PT和APTT。酒大黄低剂量(1.75g/kg)给药即可见血浆黏度显著降低、TT显著延长;酒大黄高剂量(3.5g/kg)可下调全血黏度低切值、RBC压积、并延长PT。熟大黄低剂量(1.75g/kg)给药可下调血浆黏度;熟大黄高剂量(3.5g/kg)能够延长PT和TT。大黄炭高低剂量组对各血瘀指标均未见显著影响。结论:除大黄炭组外,大黄各炮制品对血瘀大鼠均有一定的活血作用,但对活血化瘀各指标的作用各有不同,体现出了中药多成分通过多部位、多靶点产生多效应的作用特点;它们影响机体活血指标不尽相同,且在某些指标上表现出显著差异,也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可能通过改变大黄的物质基础形成了各炮制品的药性差异,而最终显示出不同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4.
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大黄虫丸对动脉粥样硬化(AS)作用,同时为该药的临床疗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大鼠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测定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IGF-1含量的变化;测定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剥离主动脉,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大黄虫丸组大鼠血清TG、TC、LDL、MDA含量明显降低,而SOD活性增高;HDL-C升高.大黄虫丸组血清NO较模型组明显升高、ET明显降低.模型组大鼠主动脉壁内膜显著增厚向管腔突起,可见粥样斑块形成,给大黄虫丸的大鼠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论: 大黄虫丸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凋亡, 通过降血脂、抗过氧化、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等方面,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胃脘痛血瘀证是以胃脘部疼痛为主要症状的消化系疾病。近年来 ,人们对本证发生的病理机理、诊断客观化进行了不少研究 ,研究内容涉及血液流变学、微循环、胃电图、幽门螺杆菌、胃粘膜相等方面 [1] ,而对微循环血管内皮细胞的舒缩功能改变的研究未见报道。以内皮素 (ET)和一氧化氮 (NO)为主的血管内皮细胞本身释放的内分泌因子对微循环血管的功能和结构、以及对血细胞的聚集和粘附都有显著影响 ,在血瘀证的形成过程中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笔者拟通过对胃脘痛血瘀证患者体内 ET及 NO水平的观察 ,探索血管内皮细胞的内分泌功能变化与胃脘痛血…  相似文献   

6.
丹皮酚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丹皮酚对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分别以高、中、低剂量的丹皮酚对模型鼠进行灌胃,分别采用放射免疫法和ELIZA法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前后PGI2、TXA2、ET、NO、CRP、ICAM-1、VCAM-1的变化.结果:各给药组给药前后的血糖值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大鼠的血清ET、TXA2、CRP、ICAM-1、VCAM-1均有所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或P<0.01);各给药组大鼠的NO稍有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各给药组大鼠的PGI2α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丹皮酚对糖尿病大鼠的血清PGI2、TXA2、ET、NO、CRP、ICAM-1、VCAM-1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黑蒜生姜大枣苹果醋口服液(GZ)对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及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影响,研究其行气活血功效.方法:1)实验一.SD雄性大鼠60只,随机分成6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GZ 口服液低(8.33 ml/kg)、中(16.6 ml/kg)、高(24.9 ml/kg)剂量组,芪参胶囊阳性药对照组(0.30 g/kg);通过控制饮食及强迫大鼠在凉水(15℃)中游泳3周制备气虚血瘀证模型,按剂量给药30 d.末次给药1 h后,检测大鼠耳郭微循环血流量,全血及血浆黏度,血内皮素(ET)、6-酮-前列腺素(6-keto-PGF1a)、一氧化氮(NO)含量.2)实验二.大鼠分组、给药方式和剂量均同"实验一",各组按剂量给药30 d,末次给药1h后,舌下静脉给药10%高分子右旋糖酐制备大鼠微循环障碍模型,观察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口径、微静脉口径、红细胞流速变化、血小板聚集功能、血液黏度、红细胞变形指数及大鼠胃、肠、肝微循环血流量的变化.结果:GZ 口服液可降低气虚血瘀证模型大鼠全血及血浆黏度,增加舒张血管因子NO、6-keto-PGF1a的含量,减少缩血管因子ET的含量,增加耳郭微循环血流量;亦可增加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肠系膜微动脉、微静脉口径,加快红细胞流速,增加胃、肠、肝微循环血流量.结论:GZ 口服液具有改善气虚血瘀模型大鼠的气虚血瘀症状及微循环障碍模型大鼠的微循环,表明其具有行气活血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探讨了分证与微观血瘀的相关性。方法:实验采用大肠杆菌内素毒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造成温病气分证模型,观察模型组病理学、血管内皮细胞的分泌功能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光镜下肺脏有微血栓存在,且模型组动物出现t-PA/PAI、NO/ET、TXB2/6酮-PGI1α平衡破坏。结论:温病气分证存在微观血瘀,温病气分证微观血瘀形成机理可能与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如ET/NO、t-PA/PAI、TXB2/6-酮-PGI1α之间的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参芍胶囊对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抑制物(PAI-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低、中、高剂量)和阳性对照组,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对照组给予普通饮食,治疗组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给予参芍胶囊治疗(低、中、高)3个治疗剂量,阳性对照组在给予高脂饮食的同时给予给辛伐他汀;42 d后分别测定各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ET、NO和PAI-1的含量,观察各项指标有无统计学意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动脉粥样硬化组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NO降低,ET及PAI-1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较:给予参芍胶囊治疗后血管内皮细胞NO水平升高,ET、PAI-t含量降低,其中中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低剂量和高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中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相比各项数据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参芍胶囊可以通过升高动脉粥样硬化大鼠血管内皮细胞中NO及降低ET及PAI-1水平,从而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0.
牡丹皮对糖尿病大鼠PGI2、TXA2、ET、NO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闵存云  刘和强  詹锋  丘伟钟 《中药材》2007,30(6):687-690
目的:观察牡丹皮对糖尿病大鼠前列环素(PGI2)、血栓素A2(TXA2)、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0 mg/kg的方法制备糖尿病动物模型,然后分别以高、中、低等不同的剂量的牡丹皮对模型鼠进行灌胃,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用药前后PGI、TXA2、ET、NO的变化。结果:结果显示,各用药组用药前后的血糖值无明显变化,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用药组大鼠的ET值有所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最明显,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各用药组大鼠的NO值稍有升高,但与对照组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各用药组大鼠的TXB2值有所降低,其中以高剂量组最明显。6-Keto-PGF1α值升高,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提示牡丹皮对糖尿病大鼠的ET、PGI2、TXA2均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6,(1)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KK/Upj-Ay小鼠血管生成的影响。方法 KK/Upj-Ay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通心络高剂量组、通心络中剂量组和通心络低剂量组,另设C57BL/6小鼠为对照组。灌胃给药12周,测定热痛觉阈值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NCV);放免法测定血液中内皮素(ET)、血栓素A2(TXA2)和前列环素(PGI2)含有量;Real Time PCR(q 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坐骨神经造血祖细胞抗原(CD3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热痛觉阈值明显降低,MNCV明显减慢(P0.01);ET和TXA2含有量显著升高(P0.01);小鼠坐骨神经CD34、VWF、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通心络组小鼠痛觉阈值升高,MNCV明显增快(P0.05,P0.01);ET和TXA2含有量明显降低,PGI2含有量上升(P0.05,P0.01);CD34、VWF、VEGF m RNA和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通心络胶囊可调节血管活性因子、升高CD34、VWF、VEGF表达,改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阐明生、熟大黄饮片及其活性组分的双向调节作用特征,为大黄饮片的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将ICR雄性小鼠随机分为空白组(蒸馏水,10 m L·kg~(-1)),生大黄组(1.62 g·kg~(-1)),熟大黄组(0.972 g·kg~(-1)),生大黄蒽醌组(0.22 g·kg~(-1)),熟大黄蒽醌组(0.19 g·kg~(-1)),生大黄鞣质组(0.17 g·kg~(-1)),熟大黄鞣质组(0.027 g·kg~(-1)),每组分为3批,每批10只。各组按相应剂量连续灌胃给药7 d,每天记录各组小鼠的泻下指数(EI),并于给药第1,3,7天采取血清检测胃动素(MTL),血管活性肠肽(VIP)和肾上腺素(EPI)的水平。结果:与空白组相比,生大黄组第3天的EI明显增加(P0.05),熟大黄组在7 d的给药过程中EI较为稳定;生、熟大黄蒽醌组在给药第7天的EI明显降低(P0.01);生大黄鞣质组第3天的EI明显增高(P0.01),熟大黄鞣质组第7天的EI明显降低(P0.01)。与空白组相比,给药第1天,生、熟大黄蒽醌、鞣质组的MTL,VIP,EPI水平均降低;给药第3天,熟大黄蒽醌组的MTL水平明显增高(P0.05),熟大黄蒽醌组及生、熟大黄鞣质组的VIP水平均明显增高(P0.01),熟大黄蒽醌组的EPI水平明显增高(P0.01);给药第7天,生、熟大黄鞣质组的MTL水平增加至空白组水平,生大黄蒽醌组的VIP水平明显增高(P0.01),生、熟大黄蒽醌、鞣质组的EPI水平均进一步明显降低(P0.01)。结论:大黄中结合蒽醌及可水解鞣质具有促进胃肠运动及泻下的作用,产生涩肠作用的是缩合鞣质经胃肠道消化分解产生的单体鞣质导致的,这可能大黄饮片双向调节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大黄庶虫动脉粥样硬化大鼠模型MDA、SOD、ET、NO及核因子-KB表达的影响,旨在从抗氧化损伤、内皮细胞功能、生物因子表达等各方面探讨保护血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喂养加vitD3建立大鼠AS模型,用大黄庶虫虫丸混悬液高(1.4g生药/kg)、低(0.7g生药/kg)剂量分别饲喂8周后,处死大鼠,观察各组大鼠丙二醛(MDA),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NF-kappaB蛋白表达。结果:大黄庶虫虫丸高剂量组(1.4g生药/kg)与模型组对比NO显著升高,ET水平明显降低;大黄庶虫虫丸低剂量组(0.7g生药/kg)与模型组对比血清SOD活力升高,大黄庶虫虫丸高剂量组(1.4g生药/kg)与模型组对比血清SOD活力显著升高,MDA含量降低;大黄庶虫虫丸高低剂量组与模型组相比血管壁NF-kappaB蛋白表达明显减弱。结论:大黄庶虫虫丸通过改善内皮细胞功能,减轻氧化损伤,抑制动脉血管NF-kappaB的表达,起到保护血管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16,(5)
目的探讨四种临床常用活血化瘀类中药注射液的寒热药性差异。方法将88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8)、寒凝血瘀证实验组(SCCBS,n=40)和瘀热互结证实验组(SHBS,n=40)。两实验组各自再分为5小组(红花黄色素组、大株红景天组、丹参川芎嗪组、血塞通组、对照组)。各给药组大鼠在造模同时给药,每天1次,持续14 d,对照组大鼠给予等量的生理盐水。结果大株红景天注射液在寒凝血瘀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内皮素(ET)、一氧化氮(NO)改善(P0.05,P0.01),肾上腺素(ADR)、促甲状腺素(TSH)升高(P0.01);而在瘀热互结证中,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注射用红花黄色素在寒凝血瘀证及瘀热互结证中,均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但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ADR、TSH下降(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改善(P0.05)。注射用血塞通(冻干)在瘀热互结证中,可使大鼠的部分血流变学指标、ET、NO改善(P0.05,P0.01);而在寒凝血瘀证中,仅血流变学中红细胞聚集指数可见改善(P0.05),两证中ADR、TSH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大株红景天注射液药性偏温,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药性偏寒,注射用红花黄色素、注射用血塞通药性相对较平和。  相似文献   

15.
血瘀证冠心病的GMP-140、VWF和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0,9(19):1855-1856
目的 :探讨血瘀证冠心病的血小板α颗粒 14 0 (GMP-14 0 ) ,血浆假血友病因子 (VWF )和一氧化氮 (NO)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GMP-14 0用 EL ISA法测定 ,VWF用酶联吸附双抗体夹心法 ,一氧化氮测定用硝酸还原酶法 ,结果 :对照组 GMP-14 0 (12 .86± 3.0 7) NG/m L,VWF(115 .42± 14 .78) % ,NO(6 0 .5 8± 12 .7) μm ol/L;气滞血瘀组 GMP(2 2 .70±7.2 ) N G/m L,VWF (14 0 .6± 11.8) % ,NO(110 .8± 8.9) μm ol/L;气虚血瘀组 GMP-14 0 (17.9± 4.8) NG/ml,VWF (118±12 .2 0 ) % ,NO(90 .7± 10 .5 )μm ol/L。气滞血瘀组 GMP-14 0 ,VWF,NO较对照组 P<0 .0 1。结论 :GMP-14 0参与炎症与血栓形成 ,瘀血症冠心病存在 GMP-14 0表达的增强 ,可作为血栓形成的一个标志。 VWF是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核细胞合成的一种糖蛋白 ,其可与胶原等结合发生构形改变 ,导致血小板粘附。NO可抑制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和聚集 ,起到保护血管的内皮作用。GMP-14 0 ,VWF,N O的变化可作为血瘀症冠心病的病情变化的指标 ,对中医辨证和治疗建立一种定量变化指标 ,对中医心血管病变诊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黄炮制品各组分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分析比较大黄不同炮制品各组分的泻下作用及机制.方法: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大黄各炮制品组.除对照组外,各给药组均给与相应组分生药剂量10 g·kg-1,观察5h内各组泻下只数、各小鼠首次泻下时间、5h内泻下次数和总排便次数;采用炭末推进法,研究各大黄炮制品对小鼠炭末推进的影响;大鼠随机分成13组,除对照组外,其余按生药剂量7 g·kg-1连续给药5d,取结肠组织测定Na+-K+-ATP酶的活性.结果:生大黄组分2和生大黄组分3产生泻下作用,其余组别未见泻下作用;从总排便次数来看,除熟大黄组分2、组分3以及生大黄组分4和大黄炭组分4外,其他各组分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 <0.05或P<0.01);与生大黄组分2相比,熟大黄组分2的总排便次数显著减少(P<0.05);与生大黄组分3比较,熟大黄组分3和大黄炭组分3两组的总排便次数明显减少(P<0.01);大黄炮制品各组分除熟大黄组分2外,均有提高小鼠小肠炭末推进率的作用趋势,生大黄组分2和组分3小鼠小肠推进率与空白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炮制品组分之间比较,生大黄组分2炭末推进率显著高于熟大黄组分2(P<0.05);生大黄组分3炭末推进率显著高于熟大黄组分3(P<0.05);大黄炮制品各组分均对大鼠结肠Na+-K+-ATP酶的活性有抑制作用,其中生大黄组分2,生大黄组分3,大黄炭组分3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 <0.05或P<0.01).组分2各炮制品之间,生大黄组分2抑制作用最强,与熟大黄和大黄炭相比差异显著(P <0.05或P<0.01);组分3各炮制品之间,生大黄组分3的活性低于其他两组,其中与熟大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所有大黄各炮制品组分中,生大黄组分2和组分3的泻下作用最强,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a+-K+-ATP酶活性、促进小鼠肠推进有关.  相似文献   

17.
川芎嗪对家兔再植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讨川芎嗪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川芎嗪组,生理盐水组,每组各8只动物。分离股动脉,切断,显微镜下吻合血管,川芎嗪组用药量为5mg.kg^-1,肝素组用药量为60u.kg^-1,均加入0.9%生理盐水320ml,生理盐水组用等量生理盐水,各组分别于术后静脉注射给药,每天1次,连用14天,分别于术后1,3,7,14天从股静脉抽血检测ET,NO,PGI2/TXA2,结果川芎嗪组和肝素组的ET值低于生理盐水组;而川芎嗪组和肝素组的NO值则高于生理盐水组,川芎组的NO值高于肝素组,川芎嗪组和肝素组的PGI2/TXA2值高于重量盐水组,认为川芎嗪具有保护再植血管内皮细胞,防止血检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大黄活血化瘀作用的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指纹图谱特征。方法:通过大鼠实验分析大黄不同提取部位(系统溶剂法提取)对"血瘀"大鼠血流动力学的影响;通过HPLC分析大黄活血化瘀作用部位的指纹图谱,对照品为大黄素、大黄酚及大黄酸。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率均显著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大黄正丁醇部位高、低剂量组、大黄50%乙醇部位高、低剂量组大鼠全血粘度、红细胞聚集率均显著低(P0.05);稳定性实验显示主要色谱峰相对保留时间与相对峰面积一致性的相对标准偏差2%,精密度实验显示相对标准偏差1%,重复性实验显示相对标准偏差2%;大黄药材相似度分别为0.978、0.995、0.980、0.956、0.975、0.991、0.970、0.974、0.966与0.993。结论:大黄活血化瘀作用部位包括正丁醇与乙醇,所建立方法较稳定、重复性良好,可用于大黄活血化瘀功效特征指纹图谱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对用血瘀证兔模型血清损伤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阐明该方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内分泌功能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正常组、血瘀模型组、血瘀 中药组和高脂血症组兔血清加入同批培养的正常兔主动脉内皮细胞中 ,作用2 4h后 ,观察细胞液中ET、NO的含量和t PA、PAI及AT Ⅲ活性的变化。结果 :与正常血清组相比 ,血瘀血清组细胞液中的ET和NO含量都明显升高 ,PAI活性也明显升高 ,AT Ⅲ活性则明显降低 ,t PA活性虽有下降趋势 ,但无显著性意义 ;而血瘀 中药血清组细胞液中的ET和NO含量以及t PA、PAI和AT Ⅲ活性都未有明显改变。结论 :血府逐瘀汤能调节血瘀证兔模型血清对内皮细胞ET/NO的释放平衡作用和降低其对抗凝、纤溶功能的影响 ,对内皮细胞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颅痛安颗粒(LTA)对大鼠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大鼠复制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动物模型后治疗5天,取血测t-PA活性、PAI-1活性、NO和ET含量,求活性t-PA百分率.结果:模型组较正常对照组大鼠t-PA、活性型t-PA百分率、NO均显著降低,PAI-1、ET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用药组t-PA、活性型t-PA百分率、NO均升高,PAI-1、ET降低.结论:LTA可能是通过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而发挥治疗血管性头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