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运动员创伤性跟腱腱围炎多见于跑跳项目,是运动创伤中病期较长、治疗难度较大的创伤之一,严重影响运动员的训练和比赛。近两年,笔者在国家田径队采用快罐、红外线照射及冷疗等综合疗法治疗运动员创伤性跟腱腱围炎2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羽毛球运动员的髌腱腱围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调查,表明髌腱腱围炎是羽毛球运动员的常见伤病之一,文章探讨了其病因与羽毛球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其病理机制,并提出了加强局部肌肉力量训练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跟腱腱周炎是飞行员体育训练中常见的创伤病之一。这种创伤病病期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对飞行员的体育训练和飞行影响较大。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法和调整飞行员体育训练计划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封闭治疗跟腱炎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30侧10%甲醛固定的下肢标本,观察和测量跟腱外周的筋膜鞘及神经血管、跟骨后滑囊、跟下滑囊和跟腱的形态结构等。结果:1.小腿后骨筋膜鞘浅层的纤维鞘与跟腱之间有一个潜在的腔隙;2.跟腱的前面、两侧面和上下两端都分布有营养跟腱的血管,而其后面没有分布;3.跟骨后滑囊位于跟骨结节软骨面与跟腱之间,跟下滑囊位于跟骨结节下部与足底脂肪垫之间;4.跟腱由小腿三头肌的肌腱组成,其胶原纤维束呈不同程度旋转。结论:封闭治疗跟腱炎时,应将药液注入跟腱周围潜在的筋膜鞘腔隙、跟骨后滑囊或跟下滑囊。  相似文献   

5.
背景:跟腱止点性腱病是临床常见的跟腱损伤。目前临床上无论在损伤机制与病理,还是损伤的诊断、治疗及康复方面均尚无统一观点。因此,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足踝工作委员会组织在足踝及肌腱疾病领域内有代表性的专家共同编写了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专家共识。方法:34位运动医学及足踝外科领域专家共同参与本共识的编写。共识形成方式参照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进行。首先由34名专家分别组成10个小组,对跟腱止点性腱病的十个相关临床问题进行文献检索、归纳,并对所检索文献进行等级评定,之后形成草案。在之后召开的专家共识会议上对10个问题分别进行陈述,对其中存在的疑问进行讨论以及无记名投票。投票同意超过50%则共识得以通过。专家共识的推荐强度按投票同意的百分比进行区分:51%~74%,意见一致;75%~99%,强一致;100%,完全赞同。结果:在所有10条跟腱止点性腱病的临床诊疗专家共识条目中,8条达到了强一致(75%~99%),2条达到了完全赞同(100%)。结论:本专家共识聚焦于跟腱止点性腱病的概念、病因、病理和临床诊疗方案,有助于临床医生开展相关疾病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6.
正常跟腱和跟腱炎及跟腱断裂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跟腱是“肌—腱—骨系统”的典型结构,是人体执行后蹬、起跳等动作的重要受力器官。跟腱主要由腱纤维组成,每个腱纤维束含有许多小束群,每一小束都由无数胶原纤维特别致密的平行或交织成小束或薄板。这些小束或薄板并非都是平行的,而部分互相倾斜交错或交织组成腱束。所以跟腱具有强大的抗牵引能力。但在一些运动中,跟腱的负荷量很大,加上其他不良因素(如场地过硬、鞋帮磨擦等),使得跟腱损伤常有发生,主要表现为跟腱炎和跟腱断裂。关于这方面的扫描电镜研究,国内外极少报导。  相似文献   

7.
长跑运动员的胃肠道出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近年来,Blacklook(1977)提出在长跑时膀胱可受损伤或挫伤面致血尿。当我们考虑长跑引起胃肠道失血的机制时,也要联想到Blacklock提出的假说,成年男性运动员缺铁通常是胃肠道出血的结果,但这种可能性仅为近年来对长跑者才想到。1969年克莱顿在鹿特丹创造马拉松跑世界最好成绩后就曾呕吐出黑色液体和出现黑便。至今有关长跑后出现黑便已有多例报告,新近Papaioannides(1984)报告3例,其中1例诊断为出血性胃炎.Thompson(1982)报告1名进行健身跑后致死的原因为出血性胃炎。更多的是长跑者未足够重视胃肠道出血,因不少人是便潜血阳性。  相似文献   

8.
跟腱腱病是跟腱的过度使用性损伤,其具体发病机制和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是一个多因素导致的疾病,分为内因和外因。其中,基因因素是重要的内因之一,也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已发现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细胞素-金属基质蛋白酶(MMPs)、胶原蛋白基因COL5A1等基因与跟腱腱病有关。明确跟腱腱病与易感基因的具体机制有利于该疾病的治疗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MR已成为诊断软组织损伤的重要检查手段。作者对9例患慢性髌腱炎接受手术治疗的运动员进行了MR和病理学相关研究。9例运动员,男8例,女1例,18~22岁,病程2~6年,平均3年。都有膝关节痛,局限于膝前部,活动时加重,膝关节肿胀,活动受限。7例单侧受累,2例双侧受累,共计11个膝关节。术前均行MR检查。用1.5TMR扫描机(Signa,GE Milwaukee,WI)T/R GE肢体线圈,膝关节屈曲5°~10°;横断面梯度恢复回波;TR500ms,  相似文献   

10.
一般认为,缺铁是美国等地区最为常见的营养缺乏病之一,尤其在行经期妇女中更为显著(Monsen et al,1967,Scott et al 1967)。一些学者(Hunding et al.1981,Clement etal.1982)已报告运动员存在相对低水平的铁储备,从而使人推测运动训练是否会促进体内铁储备释出的问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参加长跑锻炼,特别是妇女参加长跑的人数日趋增多。可是对女长跑运动员的铁储备水平了解甚少。本文目的是通过对业余女子长跑运动员铁储备和血液指标的检测,了解她们的铁储备状况,并与一般女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检查了118名运动员(男86,女32)的铁蛋白水平(用放射免疫法),同时测定了各项血液指标(血清铁、铁结合力、血红蛋白等)。这些男运动员每周跑73英里,女运动员每周跑62英里。其结果为32名女运动员铁蛋白浓度平均值为17.8±8.4毫微克,而对照组的平均值是69.6±8.9;男运动员的平均值为61.4±47.0  相似文献   

12.
CQD人工腱修复兔跟腱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CQD人工腱修复兔跟腱,以期研究其组织形态学的改变。方法随机选择实验兔一侧后肢作为实验侧,游离跟腱并切除中间束,CQD人工腱替代缺损部,编织缝合于正常肌腱的上下端,生物膜将CQD人工腱包好,全层缝合皮肤。另一侧后肢作为对照侧,除不用生物膜包裹人工腱体外,手术方法与实验组相同。随机分为2周、1、2、3、4个月组,每组4只,自身对照。观察指标有:一般情况、大体标本观察、组织学观察、超微结构观察。结果一般情况:术后动物活动不受限,无局部感染,10天后伤口愈合,缝线自然脱落。但从组织学、电镜的观察实验组的愈合均较对照组提前。结论CQD人工腱能够在动物体内腱化并替代肌腱,这将为临床应用提供新的人工腱采料。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与非止点腱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5例跟腱腱病患者采用体外冲击波进行治疗,将病人分成跟腱止点腱病组(A组)和非止点腱病组(B组)进行疗效比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个月及12个月时采用VISA-A跟腱腱病评分表进行评分,并在治疗后12个月时采用6点Likert评分进行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价。结果:(1)VISA-A评分:A组在治疗前、治疗后即刻、治疗后4个月及治疗后12个月分别为54.96±8.26、70.63±7.40、78.63±6.58、82.38±6.61,B组则分别为51.18±6.72、61.27±8.08、66.36±8.11、68.82±9.35。A、B两组治疗后各时间点随访时VISA-A评分与其治疗前比较存在显著差异(P<0.01)。A组治疗后各时间点与治疗前的VISA-A评分差值与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6点Likert评分:A组中6例患者极度满意,14例患者非常满意,3例患者部分满意,1例患者部分不满意,满意率达到95.8%。B组中4例患者非常满意,5例患者部分满意,2例患者部分不满意,满意率为81.8%。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和非止点腱病能够改善症状,患者满意程度高;体外冲击波治疗跟腱止点腱病的疗效优于跟腱非止点腱病。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正常髌腱与髌腱炎的MRI特征性表现,作者研究了10例无膝关节外伤史、长期膝痛史及膝关节手术史的健康志愿者的MRI,男女各5例,年龄21~35岁。再随机抽取50例膝关节病患者(男35例,女15例)作为对照组,年龄16~72岁,其中11例诊断为髌腱炎的13个膝关节做了MRI检查。作者发现,正常髌腱的前后径由近及远略增厚。髌腱近端部平均前后径是3.7±1.2mm。在SE序列图象上,伸肌髌腱从髌骨下极至胚骨结节为一均匀的低信号强度带。在T_1、T_2及质子密度加权象上发现髌腱近侧后方有一薄的信号强度带。偶在髌腱远侧中心部接近其尾部附着处信号强度轻度增加,髌腱与周围软组织边界清晰。  相似文献   

15.
跟腱开放性断裂多为直接暴力所致 ,常伴有腱周组织的损伤 ,有的还会有创面 ,甚至跟腱的外露 ,用传统的方法治疗 ,并发症多 ,效果不太理想[1 4 ] 。自1995年起 ,笔者用腱皮减张缝合法治疗跟腱开放性断裂 2 8例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临 床 资 料1.一般资料 :本组男 19例 ,女 9例 ;年龄 18~ 5 4岁 ,平均 31岁。损伤原因 :锐器割伤 11例 ,钝器击伤 8例 ,交通伤 5例 ,局部碾轧伤 4例。跟腱损伤情况 :4例跟腱为不完全断裂 ,断裂平面在止点上方 2~ 10cm范围 ,断裂部分稍有回缩 ,间隙不大 ;2 4例为完全断裂 ,断裂的肌腱回缩 ,间隙…  相似文献   

16.
作者对24名长跑运动员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20名(年龄24~59岁,平均36岁),女性4名(年龄25~36岁,平均28岁),并以20名年龄、性别相同的未跑步者作为对照组。研究期间运动员参加了一  相似文献   

17.
高原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血液流变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研究观察了 10名世居平原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进行 4周高原 (1917米 )训练前后血粘度 (ηP)、红细胞压积 (Hct)、红细胞数 (RBC)、网织红细胞 (RC) ,血沉 (ESR)和纤维蛋白原 (Fib)、总蛋白 (TP)、血浆白蛋白 (ALB)的变化 ,并与 12名世居高原运动员 (高原对照组 )的血流变指标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 :(1)高原训练期间机体血液流变性可得到改善 ;(2 )高原训练对血流变性产生的有利影响 ,至少能维持到下高原 3周后  相似文献   

18.
爱维治对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能力的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名业余中长跑运动员运动试验测试结果显示,使用爱维治对运动能力的效应表现在:多数人出现乳酸-速度曲线右移,表明运动时速度增快和血乳酸相对偏低,有氧能力提高;多数人肌肉收缩作功能力及肌肉耐力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研究目的是观察中跑和长跑运动员跑步中的有氧无氧代谢效率。所谓有氧代谢效率就是在亚极限标准跑速条件的氧耗水平,而无氧代谢效率系标准跑速的血浆乳酸浓度。七名长跑运动员(22.9±0.9岁,73.0±2.1mL·kg~(-1)·min~(-1))和七名中跑运动员(19.6±0.3岁;70.0±1.7 mL·Kg~(-1)·min~(-1))在固定跑台以8、9、10、11和  相似文献   

20.
补充复合抗氧化剂对中长跑运动员身体机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观察运用复合抗氧化剂对耐力项目运动员促进体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15名男性省级中长跑运动员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进行为期 3周的大强度训练 ,实验组每天早晚各补充 10ml复合抗氧化剂“升态口服液”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分别测试受试对象实验前、后的乳酸无氧阈功率、心率恢复和血液生化指标。结果 :服用“升态口服液”后实验组的乳酸无氧阈功率明显提高 (P <0 0 1) ,而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服用口服液 2周和 3周后实验组血清BUN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5 ) ;两组间及其组内不同时间的血清T水平无显著变化。对照组的CK活性实验后比实验前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实验组则无明显差异。实验组的LDH活性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血清MDA浓度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同时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对照组的血清SOD水平 ,实验后明显低于实验前 (P <0 0 5 ) ,而实验组无明显变化。提示服用“升态口服液”可降低运动后血清CK水平 ,促进中长跑运动员有氧能力提高 ,有效清除运动中产生的自由基 ,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