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降低输血风险确保输血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梅贵 《重庆医学》2007,36(21):2135-2136,2139
输血是临床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抢救和防治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输血的安全性已成为医学界乃至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但是任何一种治疗措施都是有风险的,临床输血亦不例外.输血的风险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二是输血相关疾病的传播.输血可引起个别受血者出现程度不同的输血反应,也可能将某些疾病经输血传播.因此,预防和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相关疾病的发生,已经成为临床医师和输血医学工作者的重要工作和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
刘锴 《大家健康》2015,(2):74-75
输血是临床上重要的抢救和治疗措施,在抢救和治疗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和医药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术逐渐向输血领域渗透,在这些技术的推动下,输血医学也正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从输全血到成分输血,从替补输血发到治疗性输血,从异体输血到自体输血。本文着重对输血与成分输血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徐孝忠 《中外医疗》2008,27(24):141-141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广泛用于临床对病人的抢救、但输血也存在一定风险.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是科学用血的发展方向,是输血现代化的标志,具有高效、经济、安全、易于保存和节约血液资源等优点.也是解决血源不足,推广安全输血的有效途径.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副作用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4.
输血安全与成分输血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冷雪  王宇  齐宏欣 《吉林医学》2009,30(2):137-138
随着现代输血事业的迅速发展,传统输血的观念和手段发生了根本变革,输血作为一门独立的医学科学已进入成分输血时代。成分输血使输血治疗更加科学化,克服了过去输血不良反应大、浪费多等缺点,提高了输血水平,是现代输血学的一个新突破。  相似文献   

5.
输血是临床中治疗血液病的常见方法,是治疗血液病得以成功的重要保障,就目前而言,某些特殊血液病的治疗必须通过输血实现.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渐提高,血液分离技术的不断完善,成分输血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已经逐渐取代了以往的输全血的模式.当前,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将成分输血作为衡量某一国家和个人对运用和掌握现代医学情况的重要标准,是国家评定医院等级的前提条件,也是今后输血事业研究和发展的方向.近些年,我国输血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分输血也被广泛应用的临床治疗当中,成分输血的理念已经逐渐被广大医务人员所掌握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输血是临床上治疗和抢救病人常用的医疗措施,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安全输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输血目前已发展为临床医学的重要部分,输血治疗成为临床伤病员救治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成为必不可少、不可替代的救治病人的措施.但是和其他临床治疗方法一样,输血除能治疗病人外,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些甚至很严重.因此输血的安全性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问题.特别是80年代初确定HIV病毒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后,输血的安全性不仅成为输血界和整个医学界关注的焦点,而且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7.
病历是记录输血过程的重要载体,是确定输血医疗纠纷中治疗过失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临床输血病历的管理、制定输血病历管理措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是输血科和临床医师应高度重视的问题.我们对2005年1月至2006年9月临床住院患者输血病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以提高和保障临床输血质量,减少医疗纠纷,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齐红雁  王家仁 《中外医疗》2010,29(32):186-186
血源缺乏、血资源浪费、无效输血、安慰输血以及输血拮抗种种,甚为困扰。当前输血工作者的一项重任是—引导临床科学用血。大力倡导自体输血,杜绝目前的无效输血和安慰输血。输血理念也从以下5个方面与时俱进:(1)从细胞生物学和免疫学方面;(2)在移植免疫方面;(3)在治疗领域;(4)流行病学及感染性疾病的研究方面;(5)输血技术。因此也使得临床输血在医学科学的发展中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现代输血疗法已进入成分输血的新时代,各种血液成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临床。输血是多部门(血站、输血科、临床)、众多卫生技术人员(医、护、技),共同完成的治疗任务。护士是成分输血治疗过程巾最后一步操作者,是非常重要的。作者就成分输血的操作和护理作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0.
输血在临床上作为治疗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许多情况下作为必不可少的替代的救死扶伤的重要措施,但是和其他治疗方法一样,输血除能治疗疾病外,也可能引起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甚至危及到患者生命,造成不可挽回的过失,因此,输血安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输血科是涉及多学科、多技术的综合科室,负责用血的技术实施和技术指导,确保供血、储血、配血和科学合理用血的措施的执行,我院输血科规范管理,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措施,保障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1.
输血是治疗各种缺血性疾病的有效方法,由于疾病的临床特点和病理机制不同,其输血治疗方法也不尽相同.因此输血应针对病人所缺少的血液成分给予适当的补充.避免输全血的传统,这对合理利用血源,减少同种免疫反应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临床工作中,输血治疗是临床常用的一项重要治疗措施.输血治疗得当不仅可以挽救生命,而且在很多情况下可以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但由于人类血型系统的多样性和血液成分的复杂性,输血可能存在发生各种输血不良反应或传播病毒等潜在风险,输血不良反应已成为血液安全和有效输注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因此,在输血前严格进行不  相似文献   

13.
李乃鱼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8):2493-2493
输血疗法作为临床治疗方法之一,应用较广泛。输血医学的发展也逐渐受到医学界的关注。输血工作质量对医院的医疗质量影响也越来越大。临床输血是血站及医院医疗、医技、护理众多人员先后参与共同完成的一项治疗任务,任何一个环节的疏忽,或不规范的操作都可能影响输血治疗,甚至产生严重后果,而输血科工作人员是第一直接责任人,因此基层输血科面临着挑战,笔者结合工作实地,对其管理工作提出些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输血方法是全血输往,这是一种落后的错误的认识,与现代输血理论格格不入,但全血输往目前仍被许多临床医生所采用,甚至个别医生拒绝使用成分血,一是对现代输血认识不足,更重要的还是旧的输血观念根深蒂固输血知识老化所造成的。现代医学发展至今,衡量一个医院、一个医生的技术水平高低的一个标准就是看其成分输血在输血治疗中所占的比例。成分输血纯度高、体积小、疗效好、价格低,已被国际医学界所广泛接受。可见更新观念、更新知识非常必要。1.现代输血不主张全血输注库存全血中不含具有活性的白细胞、血小板和不稳定凝血因…  相似文献   

15.
成分输血是本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最为科学的输血方式,它改变了输血就是输用全血的传统观念。输血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治疗各种疾病,特别是在挽救大量失血患者的生命中起着别的治疗尚不能代替的作用。但传统的输用全血由于其成分不纯、不浓,不能满...  相似文献   

16.
临床输血是治疗疾病、抢救生命的重要医疗手段,而输血安全是临床医学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为此,应加强医院输血科规范化的管理,加强输血质量的管理,科学合理地执行输血措施,确保临床输血安全,提高输血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17.
医院输血科建设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输血作为医院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临床抢救和治疗疾病无法替代的一个重要治疗手段。而医院输血科多是在原来血库的基础上成立的。以前 ,血库作为检验科的一部分 ,只有几根试管、一瓶盐水、一个显微镜而已。因此现在输血科 ,特别是中小医院的输血科都有成立时间短、底子薄等特点。如何把输血科建设好 ,确保输血工作的质量 ,推动输血工作快速持续发展 ,最终达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双丰收 ,是摆在输血科工作人员面前最现实的问题。我院是山东省一所大型三级甲等综合性教学医院 ,输血科成立于1991年 ,12年来各方面都取得了一定成绩 ,现…  相似文献   

18.
杨珊  李聚林 《当代医学》2010,16(3):23-24
提到输血安全,大多数人想到的是防止因输血传播的各种疾病。输血安全不仅仅只是血液的安全,在过去的三十年中,人们主要关注血液制品的安全,其结果是输血传播疾病的风险大大减少。尽管取得这一成就,但输血总体的安全(输血治疗的整个过程的安全)仍取决于血液采集到输血的许多环节的合作和联系。  相似文献   

19.
输血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一定的风险。输血失误的危险率是输血感染发生率的3倍。因此增强各个环节人员的责任心,提高其操作技能,对于输血安全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输血是临床急救和治疗的一种有效手段,护士在输血治疗过程中作用不可忽视,护士在输血工作中起到非常重要的最后把关作用.执行输血的护士,必须经过认真严格的培训,除有熟练的业务技术外,必须掌握输血的一般知识,必须具有很强的责任意识,应自觉地、一丝不苟地按安全输血常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