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害与临床表现及肾组织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经临床病理诊断明确的IgA肾病患者143例,根据小管间质损害的程度进行临床和病理指标的比较。结果①143例IgA肾病患者中,83.92%出现小管间质损害,其中轻度占65.03%,中度占16.08%,重度占2.80%。②随着小管间质损害程度的加重,女性患者所占比例逐渐增大,年龄和血压呈逐渐升高的趋势,血浆白蛋白水平呈下降趋势,而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总胆固醇水平呈明显升高趋势。③随着小管间质损害的加重,患者肾小球损害和血管损害也随之加重(P〈0.05)。结论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IgA肾病预后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应将临床参数与病理参数,间质损害指标与肾小球、肾血管损害指标相结合,综合评价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192例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临床与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的临床重要性。方法:分析192例IgA肾病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IgA肾病伴有肾小管间质损害占85.4%,其中轻度损害占46.9%,中度损害占20.8%,重度损害占17.7%,无损害占14.6%。临床上血压升高、尿蛋白定量增多及肾功能减退是IgA肾病预后不良的临床因素。肾小球各项病理指标:血管损害、肾小球总体损害、系膜增殖程度及球性硬化的积分随着肾小管间质的损害程度增加,二呈平行关系。结论:肾小管间质损害在IgA肾病病理改变中广泛存在。随着其损害程度的加重,IgA肾病的病情逐渐加重,提示肾小管间质损害是决定IgA肾病预后不良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小儿肾病肾间质小管改变与激素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儿肾病肾间质小管改变与激素疗效李世军王兆全现代的观点认为,决定肾小球肾病转归的因素主要是间质病变,而不是肾小球病变。为此我们对40例肾病综合征患儿进行肾穿刺活检,重点探讨肾间质小管改变与激素疗效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病例和方法40例肾病患儿均为19...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人类IgA肾病(IgAN)间质小管中炎性细胞(CD4+、CD8+、CD25+、MAC387+、27E10+)与临床肾功能以及病理的关系。方法对36例IgAN患者肾组织石蜡切片行PAS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CD4、CD8、CD25、MAC387、27E10),利用电子图像分析系统测量间质小管面积(mm2),计算单位面积间质小管中炎性细胞数目。结合病理指数(肾小球硬化,肾小管萎缩,间质纤维化程度)及肾活检前后肾功能,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肾间质小管中,CD4+、CD8+细胞均与间质纤维化呈正相关(r=0.38、0.37,P均<0.05):CD8+细胞与肾小球硬化相关(r=0.40,P<0.05)。间质CD4+、CD8+以及MAC387+细胞数均与肾活检前Scr呈正相关(r=0.37、0.39、0.36,P均<0.0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CD8+以及MAC387+细胞数是预测肾功能的主要相关因素。4例ESRD患者27E10+细胞数明显多于非ESRD患者组。结论浸润于间质小管中的CD4+、CD8+、MAC387+在IgAN的肾功能和肾组织损伤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CD8+、MAC387+细胞数是影响IgAN预后的独立因素。间质27E10+细胞可能是预测IgAN进展的有效因子。  相似文献   

5.
IgA肾病小球病变与小管间质病变关系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IgA肾病是常见的肾小球疾病,肾脏病理改变是决定预后的重要因素,近期不少的研究指出:小管间质损害对预后有重要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5,15:323]。我们通过对220例IgA肾病活检时小球病变、小管间质病变之间及其与其他临床病理指标关系的多因素分析,探讨IgA肾病小球病变与小管间质病变的关系。 一、材料和方法 选择本院1985年1月~1995年12月内科住院经肾活检病理及免疫荧光检查确诊IgA肾病共220例,全部病例肾脏病理活检见7个或以上肾小球。病理评分及记录方法参考有关文献[ClinNephrol,1994,41:67]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P值小于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氯沙坦对大鼠IgA肾病模型进行干预,观察其对IgA肾病小管间质损害的影响。方法采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A组)、IgA模型组(B组)、氯沙坦治疗组(C组),每组6只,实验前后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测定,光学显微镜观察肾脏的组织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各组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方法检测TGF-β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变化。结果B组尿蛋白量增高,C组则有所降低(P〈0.05);实验前、后,B组肾功能改变显著,C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肾脏组织中存在不同程度的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空泡变及间质炎细胞浸润,而C组上述变化减轻;免疫组织化学法及RTPCR检测显示TGF-β1、α-SMA及MCP-1在A组肾小管及间质中微量表达,B组高表达,C组表达减少。结论IgA肾病存在肾小管间质的损伤;氯沙坦减少IgA肾病大鼠尿蛋白的排泄,抑制炎症及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对IgA肾病小管间质的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患儿肾小管间质损伤和肾小球损伤的关系。方法:对2006年1月~2011年12月经肾活检确诊为IgAN的84例患儿的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分析。结果:44例(52.4%)存在不同程度的肾小管间质损伤,其中肾小管间质损伤Ⅰ级20例(23.8%),Ⅱ级21例(25.0%),Ⅱ级3例(3.6%)。肾小管间质损伤与Lee分级呈正相关(r=0.605,P<0.05)。中度以上系膜增殖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Ⅰ、Ⅱ、Ⅲ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5,P<0.01,P<0.01);球囊黏连在肾小管间质损伤各组间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月体形成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Ⅰ、Ⅱ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1),Ⅲ级组新月体形成减少,与0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性硬化在肾小管间质损伤Ⅱ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组(P<0.05),Ⅲ级组的发生率明显高于0级(P<0.01)和Ⅰ、Ⅱ级组(P<0.05)。结论:多数IgAN患儿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肾小管间质损伤与肾小球损伤相关联,尤其与中度以上系膜增殖、新月体形成和球性硬化密切相关,其中系膜增殖贯穿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始终。肾小管间质损伤可能是IgAN进展的重要原因,而肾小球损伤又将进一步加重肾小管间质损伤。  相似文献   

8.
小管间质肾病(tubulointerstmal nephropathies)是一类有别于肾脏其它疾病,而又有独立形态学和病理生理学基础的一个疾病群体。在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学上,这类疾病相互之间既有着显著的共性,又有着不同于肾脏其他疾病的独立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相似文献   

9.
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患者小管间质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乙型肝炎病毒 (HBV)感染与小儿肾病之间的关系已被明确 ,其主要病理改变类型为膜性肾病[1,2 ] 。但与特发性膜性肾病相比较 ,无论在临床和病理 ,还是实验室检查方面均存在一定的差异 ,特别是肾小管间质的病理形态和功能改变上差异更为明显。本文对本院住院经肾活检诊断 38例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表现和功能改变进行研究 ,以其了解小儿乙肝相关膜性肾病小管间质改变的特点及临床意义。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选择 38例我院住院患者 ,男 2 6例 ,女12例 ;年龄 3.4岁~ 14岁 ,平均 9.6岁。所有患儿均经肾穿刺活检按HBV…  相似文献   

10.
IgA肾病肾小管间质病变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肾脏病杂志》2004,4(5):213-215
  相似文献   

11.
TGF β与糖尿病肾病 (DN)小球病变相关性的研究很多 ,但有关小管间质病变的研究很少。近年来 ,随着对肾间质改变与肾功能相关性研究的深入 ,人们开始重视DN小管间质损伤与TGF β的关系。现简述近年来这方面的进展。1 DN间质小管病变的特点早在 196 8年Risdon1便发现各种肾病中 ,进行性间质改变和GFR降低的关系远比小球改变更重要。糖尿病肾病的情况如何呢 ?1型DN间质小管病变和尿蛋白及肾功能的相关性已经被证实。重复肾活检发现 :首次活检后 5年内 ,尿蛋白增加的危险因素有 :系膜扩张、GBM增厚和间质纤维化 ,与…  相似文献   

12.
过氧化脂质体增值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PPAR)是配体激活的核转录因子超家族成员,PPARγ是其一亚型,也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其生物学功能复杂,主要通过PPARγ激动剂特异激活,且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研究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IgA肾病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经肾活检确诊的IgA肾病患者临床资料409例,按照贫血与否分为非贫血组和贫血组,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和病理资料.结果 与非贫血组比较,贫血组患者的肾小球损伤和肾小管间质萎缩程度较重、24 h尿蛋白增多和eGFR降低.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红蛋白、eGFR与肾脏病理损伤呈负相关(P<0.05),血尿酸、24h尿蛋白与肾脏病理损伤呈正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贫血是肾小管间质萎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gA肾病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和病理损伤重于IgA肾病非贫血的患者,贫血参与IgA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IgA肾病(IgA nephropathy)是我国最常见的肾小球疾病,约占原发肾小球疾病的30%~40%。自从40多年前Berger首次报道IgA肾病以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IgA肾病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组以IgA为主的免疫球蛋白颗粒状弥漫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及毛细血管袢的临床综合征。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可从无症状镜下血尿伴或不伴有蛋白尿到典型肾病综合征,或严重的急进性肾炎综合征,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曾报道紫癜性肾炎在急性肺一氧化碳弥散量(TLCO)降低,在缓解期恢复正常。般认为,IgA免疫复合物沉积,作者推测:免疫机制可能亦会导致IgA肾病患儿急性血尿期或无血悄期检测TLCO,目的是确立IgA肾病病程是否与TLCO的变化有关。 对象和方法:12例患儿:11例男,1例男,1例女,年龄在  相似文献   

16.
IgA肾病是一组以系膜区IgA沉积为特征的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故又称"系膜增生性IgA肾病",为一种免疫病理诊断的肾小球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16岁-35岁的患者占总发病患者数的80%左右.临床上符合IgA肾病免疫病理诊断条件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为数众多,在我国高达35%-40%;其临床表现多样,从单纯的尿检异常乃至高血压、水肿、大量蛋白尿、肾衰竭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肾间质血管病变在IgA肾病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总结本院肾内科1999年1月~2010年6月肾活检证实210例IgA肾病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肾血管病变与患者临床表现、病理改变之间的关系.结果 210例IgA肾病中有各种肾血管病变者71例,占33.8%,139例患者无血管病变,占66.2%.两者相比,前者高血压发生率较高(73.2%vs24.5%,P<0.05),血肌酐水平较高[(132.5±20.8)μmol/L vs (86.4±15.2)μmol/L,P<0.05],肾小球滤过率较低[(59.7±9.2)ml/min vs (83.1±12.6) ml/min,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IgA肾病各亚型中血管病变发生率分别为:Ⅰ型6.0%;Ⅱ型43.9%;Ⅲ型6.9%;Ⅳ型40.8%;V型93.1%.x2检验表明其不同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提示随着IgA肾病的组织病理加重,肾间质血管病变增多.结论 肾间质血管病变在IgA肾病中较为常见,并与IgA肾病的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密切相关,提示肾间质血管病变是影响IgA肾病进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儿童IgA肾病中肾小管间质损害与其他临床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01月~2017年09月在我院肾活检确诊的119例原发性IgA肾病患者的资料,对比不同程度及类型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与其他临床及病理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肾间质损害总体程度与年龄、性别、体块指数、肉眼血尿发生率、内皮细胞增生程度、肾小球硬化分值、纤维型新月体的发生没有关系。随着肾间质损害的加重,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殖程度、细胞型及混合型新月体的发生率、尿蛋白的排出量逐渐增高同时肾小球滤过率逐渐下降。间质炎性细胞浸润与内皮细胞增生及细胞型新月体的发生关系密切,而存在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肾小球硬化。结论:IgA肾病患儿的肾小管间质损害与肾小球病变程度相平行,其与肾小球系膜细胞及基质增生程度、新月体形成、与蛋白尿及肾小球滤过率的改变密切相关。不同的小管间质病理类型与其他病理指标的关系各有区别但与各项临床指标的关系没有差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IgA肾病肾病综合征(NS)的不同病理改变特点与临床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表现为NS的IgA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治疗预后情况。结果 IgA肾病伴发NS的比例为10.01%,在14岁以下及50岁以上的患者中占有较高比例。与非NS表现的IgA肾病患者比较,病理分级(Lee分级)I级,Ⅳ级,Ⅴ级,的比例增加,Ⅱ级,Ⅲ级的比例减少,其中Ⅱ级以下患者较Ⅲ级以上患者年龄小,血压,血肌酐水平低,补体C3的沉积少见,治疗后缓解的多;与同时期表现为NS而病理诊断为微小病变(MCD)的患者比较,二者在临床指标及治疗效果上均无差异。Ⅲ级以上的IgA肾病患者,NS组较非NS组血肌酐水平明显增高,IgA,IgM的沉积多见,球囊粘体 ,新月体,间质炎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管萎缩水平明显加重。结论 同样表现为NS,病理改变程度不同,其临床指标,免疫荧光沉积形式及对治疗的反应也不一致。可能存在不同的致病机制,临档上应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0.
在与药物相关的急性小管间质肾炎(ATIN)中,通过变态反应机制引起ATIN,称为变应性小管间质肾炎,又称为急性过敏性小管间质肾炎,是常见的由免疫介导的肾脏损害。而药物所引起的非变态反应介导的急性小管间质损害不属于变应性小管间质肾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