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灵英 《护理研究》2007,21(11):1005-1006
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之一,而静脉用药中的微粒污染及一次性使用输液器和不溶性微粒含量的测量研究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1]。医疗机构是病人聚集地,人流量大,空气中细菌、病毒、支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含量较多,故污染严重。感染、输液反应、医疗纠纷时有发生。笔者依据河北省药  相似文献   

2.
静脉输液滴注药物时,输液反应已普遍引起重视,但关于静脉用药中微粒的危害,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1微粒的来源所谓微粒是指静脉给药过程中,进入人体的非代谢的颗粒杂质。直径一般为1~300um或更大,50um以上的微粒肉眼可看见。微粒污染的途径主要有环境污染、配液操作污染和输液器具污染。  相似文献   

3.
注射及注射品微粒污染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注射及注射品的微粒污染是指在静脉满注等注射操作过程中及其所需药液、器具引入了微粒所造成的污染。在注射及注射品中,微粒污染所造成的危害越来越引起国内外有关学者和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关注。但在现实工作中微粒的污染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对有关微粒污染问题的研究现状做以下综述。一、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经多方检测证实,国内用于输液的液体不论是药厂生产还是医院自制的大多已达标“-’‘。但输液器具、注射器具等的微粒污染仍较严重。这主要来自输液器具、注射器具在生产过程中带入的微粒、李氏“‘指出:输液乳胶管、输血…  相似文献   

4.
精密药液过滤器用于临床输液30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基础护理操作,也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质量对疾病的转归有直接的影响。但在输液过程中,输液反应时有发生,除了被人们所熟知的细菌污染反应、热原反应外,由不溶性微粒引起的微粒污染反应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寻找临床有效、安全、稳定的输液方法,减少微粒污染反应引起的危害,我科在输液时使用了精密药液过滤器,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詹瑞虹 《中国疗养医学》2009,18(11):998-998
静脉输液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在抢救和治疗病人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微粒污染对人体造成的危害已普遍引起人们的关注。微粒进入人体可引起静脉炎、肺部肉芽肿、血栓形成等,甚至危及生命。输液操作中如安瓿割锯、配伍加药、针头穿刺胶塞、穿刺针头斜面滞留、空气污染均可引起微粒污染。操作中如采用相应预防措施,可使微粒污染机会降至最低程度。  相似文献   

6.
输液微粒污染是指在输液过程之中,输液微粒被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1]。输液微粒直径为1~15μm,少数微粒直径可达50~300μm[2]。随着医院质量管理的发展和病人对输液质量的要求提高,如何加强对静脉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控制及逐步减少不溶性微粒对静脉输液病人的危害正愈来愈被医院和病人重视。故本文将从静脉输液微粒来源、相关因素和预防输液过程中微粒污染等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分析与防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滨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6,6(10):2021-2022
输液微粒是指输入液体中的非代谢性颗粒杂质,其直径一般为1~15 μm,少数可达50~300 μm.输液微粒污染指在输液过程中,将输液微粒带入人体,对人体造成严重危害的过程.大量微粒可引发热原样反应,微粒是引起慢性输液不良反应如肉芽肿、肺栓塞等的重要原因.现将输液微粒污染的因素分析与防范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输液中不溶性微粒是输液过程中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危险因素,可造成血管栓塞、静脉炎、肺内肉芽肿、血小板减少、过敏反应、热原反应等危害,而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来源除与护理无菌操作、配药环境、设备及用具洁净等尚未得到充分认识和重视外,配制玻璃瓶橡胶塞粉针剂时,注射器针头反复穿刺而切割下的橡胶屑是最主要的污染来源。因此,如何减少橡胶塞粉针剂橡胶屑的污染是减少输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潜在危害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常规环境下配置输液易产生大量微粒,导致药液被污染,对人体终末动脉及其供养细胞造成直接、永久的损害。而在空气洁净度达到百级的超净台配置输液,可以减少和避免微粒的产生。静脉药物配制中心(PIVA)应用以来未出现一例输液反应,说明优良的配液环境是液体不受微粒污染的保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静脉输液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溶性微粒的危害日趋为人们所认识。如何有效地防止静脉输液过程的微粒污染,这是医药界当前一个不容忽视的任务。注射器、输液器是静脉输液的工具,为探讨注射器,输液器对输液的微粒污染,笔者对本院消毒供应室的注射器,密闭式输液器中的微粒及对药液澄明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