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罗锦绫 《中外医疗》2011,30(7):35-35
目的对不同部位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临床心电图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择来我院就诊的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各75例,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对患者心电图的影响以及脑出血和脑梗死不同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例数的关系,并进行比较。结果脑出血患者引起心脏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大、异位心动过速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P〈0.05);而脑梗死患者引起窦性心动过缓并心律不齐、房颤、期前收缩以及ST-T改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脑出血组(P〈0.05);脑梗死与脑出血病变部位不同,其心电图异常发生率也不同。结论脑出血、脑梗死的心电图异常与其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对心电图各阶段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医学》2017,(8):774-775
目的分析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06—2016-09间在郑州人民医院进行就诊的脑出血、脑梗死患者各60例,对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检查,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脑出血患者窦性心动过速、左心室肥厚、异位心动过速的发生情况要明显高于脑梗死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齐、房颤及ST-T段改变的发生情况要明显高于脑出血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出血与脑梗死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与患者的病变部位密切相关,并且在心电图各阶段呈现出的影响程度各不相同,心电图检查对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149例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进行分析,观察两者对心电图影响的情况及不同病变部位与心电图异常例数的关系方法选收住我院并经CT或MRI证实为急性脑出血、脑梗死病例,排除脑肿瘤,颅脑外伤等.结果急性脑出血与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的发生率都明显增高,尤其是左心室肥厚或左心室高电压、ST-T改变;急性脑出血组心电图异常以窦性心动过速、传导阻滞改变明显;脑梗死组以窦缓伴不齐、早搏、房颤突出.结论脑出血与脑梗死心电图异常发生率高,与病变部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出血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健康。本病患者心电图变化复杂多数缺乏特异性,熟悉脑出血病的心电图变化特点,对诊断、治疗将有很大帮助。现将我院近1年收治157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资料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6.
孙辉平 《当代医学》2011,17(11):107-108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急性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异常者200例的心电图特点及与脑出血的关系。结果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和(或)心律失常。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心电图的异常对脑出血病情的预后有一定意义,并且随脑出血病情的减轻而好转或消失。对伴有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的患者要加强监护。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不同部位脑出血、脑硬死患者心电图的异常改变及其表现形式类。方法对30例不同部位脑出血及70例脑梗死患者心电图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异常率80%,心电图异常与出血部位有关,近脑干、丘脑及基底节区心电图异常率高,多表现为心肌缺血性改变及心律失常。脑梗死患者心电图异常率81.4%,心电图改变以左室肥厚劳损及窦性心动过速多见。心电图改变与脑梗死类型及部位相关。结论脑出血及急性脑梗死患者并发心电图异常率高,对急性脑血管病要重视防治心肌缺血及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以减少心脏并发症,提高救治效果。  相似文献   

8.
脑出血与脑梗死间血脂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观察脑出血与脑梗死两组间急性期血脂的差异。选取脑出血105人,脑梗死126人,分别测定TC、TG、HDL及载脂蛋白,结果发现两组间的TC、TG及HDL差异显著,认为血脂异常对脑梗死的意义较大。  相似文献   

9.
刘秀梅 《河北医学》2014,(5):763-766
=目的: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检查情况进行临床分析,从而探讨急性脑出血与心电图改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2年10月我院住院部收治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02例,患者入院前以及治疗后采用十二导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对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注意观察心电图变化特点与脑出血之间的关系。结果:102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经心电图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或心律失常,其中心电图检测异常患者中脑出血部位主要为脑叶、壳核、丘脑以及蛛网膜下腔、小脑等。结论: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变化与出血部位以及患者的病情有关,其中急性脑出血主要集中于中、重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脑出血与心电图异常的临床关系。方法 分析141例急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41例脑出血伴发心电图异常率为65.25%,右侧脑出血组中房性早搏的发生率较高(P〈0.05),脑干及小脑出血组中窦性心动过速发生率较高(P〈0.05)。结论 脑出血急性期易导致心脏损害,应注意防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从而为防治脑血管疾病及改善预后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8年3月我院住院治疗的5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入院24 h内利用标准同步12导联心电图机进行心电图检查,同时利用B19800型便携式动态心电图机检查并记录24 h心电图的变化情况。结果 50例脑梗死患者经心电图或心电监护发现其中40例有心电图异常,以心律失常最常见。40例有心电图异常表现的脑梗死患者中,位于基底节31例(77.5%)、丘脑6例(15.0%)、小脑1例(2.5%)、蛛网膜下腔1例(2.5%)、脑叶1例(2.5%)。50例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中出现心电图异常40例,死亡12例,病死率30.0%;其余10例心电图正常患者出现心电图异常1例,病死率10.0%。心电图异常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的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P0.05)。结论分析脑梗死患者的心电图变化情况,对于急性重症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尿酸与急性脑梗死和脑出血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经头颅CT/MRI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05例,脑出血患者61例,分别于入院后48小时内检测尿酸、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作比较分析。结果:脑出血组与脑梗死组比较,尿酸水平升高,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水平可以反映脑出血的严重程度,有必要重视脑出血患者尿酸水平的监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心电图的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分析163例急性脑出血患者的心电图异常与其病情及预后关系。结果163例脑出血患者中心电图检查异常者129例,占79.1%,且与年龄、出血部位、出血量相关。心电图异常组的并发症的发生率,病死率较心电图正常组明显增高。结论急性脑出血时的心电图变化,对判断病情及评估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应加强监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动脉溶栓中静脉充盈早现征象与溶栓并发脑出血的关系。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145例行动脉溶栓治疗,并同时行脑血管造影,依据造影过程中静脉充盈早现征象的有无分为静脉充盈早现组42例和无静脉充盈早现组103例,比较2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再将静脉充盈早现组分为丘脑纹状体静脉充盈亚组18例和脑皮质静脉充盈亚组24例,比较该2个亚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结果静脉充盈早现组较无静脉充盈早现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增高(26.2%vs.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26,P<0.01);丘脑纹状体静脉充盈亚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脑皮质静脉充盈亚组(44.4%vs.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18.626,P<0.01);丘脑纹状体静脉充盈亚组并发脑出血的发生率高于脑皮质静脉充盈亚组(44.4%vs.12.5%),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x2=3.903,P<0.05)。结论动脉溶栓过程中出现静脉充盈早现征象(尤其是丘脑纹状体静脉)提示溶栓并发脑出血的风险增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预后。方法选取2010~2011年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在患者发病7 d内,对其进行全脑血管造影及脑CT、核磁共振检查,并对患者入院时及治疗后3个月的病情进行评估。结果 8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血管阻塞者54例,占62%;血管再通者28例,血管再通率为32%;随访3个月,预后良好者41例,占76%。结论在脑血管造影未见血管阻塞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中,患者入院时的病情及其脑梗死面积的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先岭  刘维洲  钱振  瞿萍 《安徽医学》2018,39(9):1068-1071
目的 探讨脑微出血(CMB)可能的影响因素及其机制。方法 选择铜陵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74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常规序列(T1WI、T2WI、FLAIR)、DWI及T2-GRE扫描,对CMB进行分区、计数、分级。根据有无CMB,分为CMB组(36例)与无CMB组(38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年龄、吸烟饮酒史、血糖、血压、低密度脂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等情况。结果 CMB组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比例高于无CM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13,P=0.010;χ2=6.121,P=0.012)。两组患者血浆生化检查结果进行比较,除了UA,Cr之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66,95% CI:1.22~17.64,P=0.010)、腔隙性脑梗死(OR=4.321,95% CI:1.19~16.75,P=0.012)是CMB的危险因素。结论 CMB与高血压、腔隙性脑梗死密切相关,其中高血压为CMB最重要的可控危险因素,腔隙性脑梗死与CMB可能具有类似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17.
杨绍容  张永 《西部医学》2006,18(3):299-300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脑梗塞的临床、CT表现。方法分析27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的临床与CT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发生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5~13天(平均9.5天),其梗塞范围大,部位多,CT以双侧对称性分布的多发病灶为特点。临床常见于Hun t-H essⅣ、Ⅴ级的患者,多有SAH再发出血、去脑强直或抽搐发作,意识障碍时间较长及迟发性脑缺血性神经功能障碍(D IND)。结论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梗塞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因本病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应高度重视,预防其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微出血的发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75例,男51例,女24例,年龄42~83(64.9±10.8)岁。行头颅CT、磁敏感成像(SWI)检查,依据脑微出血检出的结果分成阳性组(23例)与阴性组(5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探讨脑微出血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SWI检查的检出率比CT检出率高(χ2=27.17,P<0.05)。阳性组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患病率均较阴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性别、血脂异常、心房颤动、冠心病、吸烟、饮酒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增长、高血压病是脑微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合并存在脑微出血的比例高,SWI检查是检测脑微出血的敏感方法,年龄大、高血压病与脑微出血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止凝血分子标志物早期检测的意义以及脑出血后止凝血状态变化与继发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脑出血继发脑梗死患者2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抽取20例脑出血患者为脑出血对照组,20例为健康对照组。检测脑出血患者在继发脑梗死前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红细胞压积(HCT)、血浆内皮素(ET-1)、P选择素(P-S)、蛋白C(PC)、D-二聚体(D-D)值。结果脑出血继发脑梗死组与脑出血组和健康对照组相比FIB分别为3.96±1.53/2.77±0.68、2.86±0.44(均P〈0.05);P-S分别为22.4±4.07、17.98±3.69、14.96±2.93,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P-C分别为3.24±1.25、5.70±1.52、6.56±1.64(均P〈0.05)。结论脑出血患者止凝血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对早期预测和诊断继发脑梗死以及判断预后有一定意义,以FIB、P-C、P-S三个指标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0.
出血性脑梗塞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塞的病因、分型与治疗的相互关系。方法:通过病史、临床表现、CT、MRI、MRA资料、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出血性脑梗塞最主要病因为各种原因的脑动脉栓塞,特别是有心房纤颤病史者.可分为血肿型,大梗塞非血肿型和小梗塞非血肿型。通过分型分治。个体化治疗,15例患者中好转治愈13例,死亡2例。结论:对出血性脑梗塞在治疗上应分型分治,个体化治疗,不宜中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