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常见的先天性畸形,是包括儿童全部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统称。由于头臼不同心,导致髋关节一系列病理形态学变化,其中髋臼的变化尤为重要。对DDH患儿髋臼病理形态学的详尽了解是其成功治疗的关键。现就有关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桦  金科  刘宏 《临床小儿外科杂志》2004,3(4):271-273,314
髋臼发育不良(acetabular dysplasia)是一种发育畸形,系发育障碍使髋臼变浅,髋臼对股骨头覆盖率下降。髋臼发育不良在幼儿时可伴发髋关节脱位,是继发性骨关节炎的主要病因之一。以往,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髋臼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诊断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认为髋关节平片诊断髋臼发育不良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前外侧入路、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在青少年髋臼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发育性髋脱位治疗后残余覆盖不良等髋关节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选择19例(22髋)患儿,平均手术年龄9岁2个月(6~12岁)。术中将Bikini切口向下部分延伸,在单一切口内,进行髋臼周围三联截骨(髂骨、耻骨上支及坐骨支截骨)。术中通过C型臂透视定位,辅助确定截骨位置及截骨方向,使髋臼围绕股骨头骺向前、外侧旋转并向内移,在没有增加股骨头压力的前提下,达到良好的头臼覆盖;使用多枚克氏针或螺钉经髂骨截骨面支撑固定,术后用髋人字石膏固定6周。结果通过比较,手术前后及随访期间X线片上的髋臼指数(或Sharp角)、中心边缘角(CEA)、髋臼与股骨头覆盖率均有明显改善。少数患儿出现坐骨支截骨不愈合,但不影响负重行走。结论采用前外侧入路、髋臼周围三联截骨,相对于其它髋臼周围三联截骨方式(如Tsnnis、Steel、LeCoeur等),具有经单一切口操作、髋臼旋转充分、截骨后内固定方便等特点,适合于Y型软骨尚未闭合,并需大角度改善头臼包容情况的患儿。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动物模型,探讨发育性髋发育不良髋臼的病理变化。方法21只新西兰兔,左膝关节伸直位管型石膏固定制作出髋臼发育不良或半脱位模型,右侧作为对照。按照石膏固定和模型出现的时间将实验动物分为A(4周)、B(6周)、C(8周)三组。测量X线片Sharp角及臼头指数,观察髋臼软骨的组织学变化,比较组间及组内各项指标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结果A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1例;B组出现髋臼发育不良6例,全脱位型2例;C组6例全部为髋臼发育不良。结果比较显示,实验侧Sharp角均比对照侧增大(P〈0.01),A、B组实验侧臼头指数均比对照侧减小,差异有统计性意义(P〈0.05),但C组间无差异。随着固定时间的延长,各组间实验侧的Sharp角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学观察显示髋发育不良的髋臼软骨厚度明显变薄,软骨细胞排列紊乱,且有局灶性软骨细胞聚集或者退化的改变。而全脱位型的髋臼软骨则表现为厚度显著增加。结论发育性髋发育不良表现为一个渐进性的病理过程。体位因素影响髋臼的发育和病理改变,但这种影响具有个体差异,且可能仅作用于髋关节发育的某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Ganz手术)治疗年长儿髋臼发育不良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2001年10月至2006年4月10例13髋髋臼发育不良患儿的临床资料,介绍经髂腹股沟入路髋臼周围截骨术的手术技术和应用要点.结果 随访时间平均31个月.术后3个月截骨全部骨性愈合.术后症状明显改善,髋关节活动度同手术前水平.臼顶倾斜角平均改善25°,髋臼角平均改善27°,中心边缘角平均改善32°,臼头指数平均增加41%.结论 此术式显露充分,直视下截骨安全准确,矫正效果可靠.适用于髋臼Y形软骨闭合的年长儿童的髋臼发育不良.手术创伤大,术中、术后管理要求高.  相似文献   

6.
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髋臼软骨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研究先天性髋关节脱位骨性髋臼上缘异常形态的形成原因和髋臼软骨形态学变化对其产生的影响。方法:对60例3岁以下先天性髋脱位患儿,70髋分别行骨盆X线片和磁共振表现对比观察。结果:在70髋脱位髋关节中,发现46髋髋臼上缘不同程度的局限性凹痕、陡直及圆钝表现。经磁共振检查发现,有42髋亦有骨性缺陷(χ2=31.39,P<0.01)。有53髋髋臼软骨变形、增厚及移位。其中,相应部位的髂骨骨壁,在绝大多数病例中出现病理形态学改变:髋臼软骨与X线片骨臼上缘异常的统计学检验为,χ2=32.25,P<0.01;髋臼软骨与磁共振髂骨改变的统计学检验为,χ2=30.46,P<0.01。结论:髋臼骨性外缘发育较差的病理基础是,髋臼软骨在髋脱位时产生了一系列继发性病理改变,导致局部骨臼外缘的发育障碍。该类型病例应尽早进行治疗,否则很可能发生继发性髋臼发育不良。  相似文献   

7.
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手髋臼发育的变化,探讨髋臼发育不良的演变特点。方法:117例(161髋)平均7.4年追踪观察,采用连续X线片,观察髋臼指数、臼头指数、Sharp角、ACM角、前倾角及髋九硬化带的形态变化,同时对股骨头中心距离差进行了测定。结果:发育性髋脱位手法复位后髋臼随年龄增长逐渐恢复,以复位后1年最为明显,复位后3年趋于平稳。髋臼发育不良,复位前髋臼指数为39°以上,复位后髋臼  相似文献   

8.
髋臼发育不良的影像学评价指标的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髋臼发育不良是骨科常见病,在其诊断、治疗、预后过程中都需要分析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情况。临床上的X线检查被认为是评价其关系的主要工具。历来有许多关于其测量指标的报道:1925年Hilgenreiner首先提出了髋臼角(the acetabular angle),后来由Kleinberg和Lieberman发展成为髓臼指数(the ac-etabular index),加上Sharp角(sharp’sangle)、够臼深度比值(relate acerabulardepth)、够臼深度与宽度比值(the ac-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改良Colonna手术后髋臼发育的远期变化。方法对比120例术后5年以上的双髋X光片和随机选择的与随访时年龄相近的120例正常的双髋正位X光片,仔细测量髋臼指数、CE角、臼头指数和髋臼深度,对单侧者还进行双侧对比测量。结果改良Colonna手术组髋臼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球窝形髋臼占72.67%,无骨盆变形,无髋臼囊变。结论改良Colonna手术不会影响髋臼的生长发育,促进髋臼发育的关键是股骨头的同心圆复位及股骨头的形态。  相似文献   

10.
槽式髋臼扩大术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我院采用Staheli槽式髋臼扩大术(slotted acetabular augmentation,SAA)治疗儿童髋关节发育不良的体会。方法 1999年11月~2003年4月,对13例(14髋)6到15岁髋关节发育不良的患儿行SAA。其中轻度9髋,给予单纯sAA;重度3髋,1髋给予单纯SAA,2髋给予Salter SAA;脑瘫性2髋,给予内收肌、髂腰肌、屈膝肌松解 SAA。结果 所有病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期19个月。根据疼痛、Trendelenburg征、关节活动度、中心边缘角(center edge angle,CEA)测定及并发症行综合评价,SAA总有效率达92.9%。结论 槽式髋臼扩大术(SAA)特别适用于髋关节包容不好但仍较稳定的轻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例,通过沿关节囊铺设松质骨塑形来达到髋臼的扩大和延伸,获得一个匹配的股骨头覆盖。对重度髋关节发育不良的病例,我们试行SAA联合骨盆截骨术进一步纠正髋关节的病理变化,使稳定性增加。脑瘫性髋关节发育不良,SAA能提供髋臼的过度矫正,在平衡肌力后行SAA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1.
槽状髋臼扩大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回顾性分析槽状髋臼扩大术在儿童患者中的应用 ,以丰富髋关节发育不良及大龄发育髋关节半脱位的治疗手段。方法 对 1995年 7月~ 2 0 0 0年 7月收治的发育性关节发育不良、髋关节半脱位、legg perthes病、扁平髋的患儿 45例 ,使用槽状髋臼扩大术治疗。介绍槽状髋臼扩大术的手术技巧 ,探讨其适应证、禁忌证及近期效果。结果 槽状髋臼扩大术使用交叉网状植骨方式 ,便于塑造臼形 ,术后患儿可得到一个圆滑、结构合理的髋臼 ,它适用于结构稳定、髋臼指数在 40°以内的髋臼发育不良、大龄发育性髋关节脱位、Legg perthes病、扁平髋等患儿的治疗。 结论 槽状髋臼扩大术是一种有效扩大髋臼包容面积 ,使髋关节更加稳定 ,符合解剖结构“搁板”式造盖手术 ,方法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 evelopm ental D ysplasia ofthe H ip熏D D H)是矫形外科中最常见的复杂疾病之一眼1演。它的病理解剖及病理机械学变化非常复杂、多变,主要表现在髋臼缺损、股骨头发育不良及头臼的非同心对位关系眼2演。髋臼对股骨头的不良覆盖和异常对位,造成该部位机械应力改变所导致的髋关节功能减退,在患者青少年时期就会发生骨性关节炎眼1熏3演。1对D D H骨性病理结构认识的影像学发展1925年,H ilgenreiner通过X线片对髋关节发育不良进行了诊断及描述,随后大量对髋关节发育不良的X线诊断方法陆续出现。然而这些早期的X线研…  相似文献   

13.
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形态学的MRI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通过测量MRI三维髋臼指数,探讨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病理形态改变的特点。方法。本文对1993年2月-1998年4月我院治疗的28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幼儿采用MRI扫描系统,在经过正常侧股骨头中心的MRI冠状面上测量双髋的骨性和软骨性髋臼指数,横断面上测量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软骨性前髋臼指数,后髋臼指数。结果:脱位则骨性三维髋臼指数软正常侧增大,但脱位侧冠状而软骨性髋臼指数较正常侧增大,横断面上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减小。正常侧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间存在较大相关性。脱位侧髋关节在Dunn分型后,骨性与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亦存在较大相关性。三维髋臼指数随Dunn脱位呈规律性改变。从DunnⅠ-Ⅲ型脱位,随着脱位股骨头位置的增高,骨性三维髋臼指数呈增大趋势;软骨性三维髋臼指数中冠状面软骨性髋臼指数逐渐增大,横断面软骨性前、后髋臼指数均逐渐减小,结论:(1)幼儿发育性髋脱位髋臼的开口是椭圆形改变趋势,即骨性髋臼开口增大改变,冠状面上改变的幅度明显大于横断面;软骨性髋臼开口的改变是冠状面上开口变大,横断面上开口变小。(2)股骨头在髋臼内的存在是髋臼软骨保持正常形态的决定因素,髋臼软骨的病理增生改变与脱位后股骨头的位置密切相关,尽早恢复头臼的解剖关系是保持髋臼形态和功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采用联合骨盆截骨术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45例,效果满意,尤其对年龄较大的患儿手术效果最好。经临床应用,证明这种术式具有Salter,Pemberton术各自优点之外,并能充分矫正髋臼指数,增加髋臼对股骨头的覆盖,恢复髋关节功能,手术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大龄儿童先天性髋脱位治疗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30例33个髋关节采用股骨缩短及髋臼成形术一次完成治疗。结果显示股骨缩短是克服软组织挛缩,使股骨头还纳入原臼的有效方法,它并不构成永久性肢体不等长。髋臼成形术及自制髋臼成形器的配合应用,在改善髋臼指数,稳定髋关节方面远比Salter手术为好。术后常规一次手法松解可达到克服髋关节僵硬及改善髋关节功能的目的。对治疗中易发生的前倾角矫正过大,提出了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髋脱位儿童髋臼容积的测量及意义。方法应用CT技术,测量正常组(34髋)和异常组(36髋)的髋臼容积、股骨头体积。结果正常组儿童的髋臼容积较脱位组明显增大,二者直线回归方程的截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髋关节脱位的患儿髋臼发育差,与股骨头呈现明显的不匹配;早期手法复位时髋臼容积可以作为测量指标。手术复位前也应了解髋臼容积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髋臼方向的三维改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发育性髋脱位髋臼方向的三维改变,为术前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30例单侧发育性髋脱位(DDH)进行髋臼方向的对比性研究。男8例,女22例,年龄2~9岁,平均4.5岁。其中21例行Salter术。采用多层螺旋CT扫描,然后进行髋臼三维重建,并通过旋转进行多方向观察。X线平片测量髋臼指数(AI)。结果 髋关节脱位时,髋臼指数(AI)增大(16.22±6.07)°;前外侧臼唇角(ALAL)增大(7.65±4.63)°、后外侧臼唇角(PLAL)增大(10.49±4.94)°,髋臼在冠状面上呈外展改变;髋臼横向旋转(TR)增大(5.78±3.88)°,髋臼在横断面上前倾增加;髋臼外侧倾斜度(LAI)增大(7.11±3.85)°,髋臼在矢状面上呈后伸改变。术后AI下降(16.45±5.55)°、ALAL下降(14.76±3.95)°、PLAL下降(15.49±4.94)°、TR下降(6.57±3.60)°、LAI下降(9.53±4.66)°。结论 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时髋臼方向呈现显著的三维改变,表现为外展、屈曲、前倾;Salter术能够通过纠正髋臼方向的变化使头臼恢复正常解剖关系,其选择原则:①单纯髋臼指数(AI)增大而前倾和屈曲不明显时,截骨远端单纯向外、向后旋转即可,不必向前旋转,以免引起截骨间隙增加导致骨不连和降低后覆盖;②根据髋臼方向的变化确定髋臼旋转程度,避免矫枉过正或不足;③Sater术可使后覆盖减少,髋臼后缺损  相似文献   

18.
有限元分析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的应力变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 建立构成及形态接近实际的髋关节模型对髋关节进行有限元分析。从力学角度对关节发育、关节稳定性、骨关节炎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收集7~14岁正常儿童9例及先天性髋关节半脱位及髋臼发育不良病例16例(男8例、女17例)的X线片,建立二维有限元网格,分析各组的生物力学特点。结果 髋臼合力各组平均值为:正常组210.1N/cm^2;髋关节半脱位组745.4N/cm^2;髋臼发育不良组539.6N/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患儿48例,男12例,女36例,平均年龄5.4岁(2.6岁-8.5岁)。采用S-P切口,切开关节囊,清理真臼内软组织,复位股骨头;股骨近端旋转截骨,纠正前倾角;髋臼缘上方沿关节囊附着点行弧形截骨,髂骨块植入截骨处,增加股骨头的包容。结果48例患儿经1.6 ̄5.6年的随访,疗效评定为优32例,良16例,可3例,差4例,手术优良率为86.8%。结论髋臼成形术并股骨近端旋转截骨是治疗小儿发育性髋关节脱位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脑瘫髋关节X线观察指标的测量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对脑瘫髋关节X线观察指标进行测量, 了解患儿髋关节骨结构状况, 提出发现此类患儿髋关节发育异常的便利方法及客观依据.方法: 测量3.5~13岁74名脑瘫148个髋关节骨结构X线指标, 测量项目有: 髋臼指数、Sharp角、CE角、颈干角、头臼指数, 并观察股骨头骺形态.结果: 髋臼指数7°~34°(18.96°±6.13°).Sharp角33°~65°(48.63°±4.59°), CE角-17°~43°(15.25°±8.21°), 颈干角127°~173°(149.50°±9.25°), 头臼指数42~110(76.67±10.37), 骺点位值-11~4(-2.19±2.32).显示髋臼指数异常的病例占15%, Sharp角大于50°占35%, CE角小于20°的为33%, 头臼指数异常为68%, 骺点位值小于-2的为48.65%, 头骺形态发育好的圆型或椭圆型为61%, 发育差的扁平型或三角型为39%.结论: 部分脑瘫患儿存在髋关节发育异常, 骺点位值方法较客观地反映股骨头骺中心点与髋臼相对位置关系, 有实际应用价值.脑瘫髋关节发育特别是骨性发育异常包括髋臼发育不良和股骨头骺发育不良.髋臼和股骨头的相容性值得重视.具有行走能力患儿更要注意髋关节发育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