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介绍CT引导下眶上下孔阻滞治疗三叉神经I、II支疼痛的临床技术与效果。方法:择原发性三叉神经I、II支疼痛的患者23例, CT定位引导下向眶上和/或眶下孔穿剌,针尖入孔后注入含造影剂2%利多卡因0.5ml,再次CT扫瞄发现所注药物覆盖眶上和/或眶下孔,5min后针刺相应神经支配区麻木,则注入0.5ml无水酒精。术后24h、72h、7d、1m、1y随访镇痛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结果:23例三叉神经I、II支疼痛患者接受了本法治疗,均于CT引导下穿刺进入相应眶上和/或眶下孔,注药后相应支配区均感麻木,疼痛症状消失,随访1y无复发。结论:CT引导下眶上、下孔阻滞治疗三叉神经I、II支疼痛可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发作的阵发性短暂剧烈疼痛,不伴三叉神经功能破坏表现。目前病因尚不明确,常采用镇痛剂、神经阻滞等治疗方法,严重者施行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或三叉神经脊束切断术,虽能解除疼痛,但术后出现的面部感觉缺失,患者不易接受。笔者自1999年以来,自拟麻石葛根汤治疗三叉神经痛20例,疗效满意,兹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应用阿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三叉神经疼痛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浓度为1%的阿霉素进行治疗,归纳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疼痛有了显著缓解,出现有面部肿胀、麻木等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或自动消失或接受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阿霉素进行治疗,不但有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不良反应轻微,在能够耐受的范围内,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应用阿霉素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自我院2010年-2012年收治的三叉神经疼痛患者30例,对其临床资料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浓度为1%的阿霉素进行治疗,归纳阿霉素对三叉神经疼痛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接受治疗后其疼痛有了显著缓解,出现有面部肿胀、麻木等不良反应,相关症状或自动消失或接受对症治疗后消失。结论:对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阿霉素进行治疗,不但有突出的临床治疗效果,且治疗后不良反应轻微,在能够耐受的范围内,具有高效安全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揭示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37例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且行颅内段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梳理术组)和37例行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治疗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射频术组)进行3年随访,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治疗有效率、复发率和颜面部麻木发生率。结果 梳理术组和射频术组术后3年有效率分别为78.4%(29/37)和73.0%(27/37),术后3年复发率分别是21.6%(8/37)和27.0%(10/37),术后颜面部麻木发生率分别为91.9%(34/37)和100%(37/3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三叉神经感觉根梳理术和半月节射频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较为理想的手段,考虑到开颅手术的风险,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术可能更合适于治疗没有明显血管压迫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是指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的短暂的阵发性剧痛.根据病因分原发性、继发性两种,后者除三叉神经疼痛症状外,还表现为三叉神经损害的体征或其邻近组织病损的症状.目的讨论三叉神经痛患者急诊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 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针对病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还缺乏绝对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止痛为治疗的目的,首选抗癫痫类药物治疗,无效时可用神经阻滞疗法或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7.
<正>随着显微外科的出现及颅底手术技术的发展,三叉神经功能损伤发生率仍较高,永久性颅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为13%86%[1]。伽玛刀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手段,在颅内良性肿瘤的治疗中已取得良好疗效。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三叉神经鞘瘤放射外科治疗。现就伽玛刀治疗三叉神经鞘瘤的护理情况  相似文献   

8.
<正>三叉神经痛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瞭的三叉神经分布区内短暂反复发作的剧痛。其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在分布区内,骤然发生闪电式剧烈疼痛,疼痛多为撕裂样、触电样、针刺样、刀割样或烧灼样。以三叉神经第二、第三支发生率最高。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久留针,配合复方丹参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9.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的皮肤病,成簇的水疱沿一侧的周围神经或三叉神经的分支分布。以胸部肋间神经分布区、腹部和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多见,多伴有烧灼、针刺样神经痛。笔者自2002—2007年以来观察了36例患者,现将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繁多,近年来,国内外耳科界采用“经迷路后三叉神经根切断术”,取得优良效果,是该病治疗中一大进展,但鉴于此术式难度较大,在基层单位尚未得到普及运用。因此,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或切断术)治疗三叉神经痛,仍被广泛采用。这一古典手术方法的疗效价值、手术适应症等问题,仍有进一步探讨之必要。本文报道我院1977年10月~1983年10月,收治的三叉  相似文献   

11.
正1、病毒感染:如带状疱疹易累及三叉神经第一支引起疼痛。三叉神经疼的原因之其它:遗传学说、颈神经学说、变态反应学说等等。2、神经短路:认为神经髓鞘崩解可能引起相邻两纤维之间发生"短路",轻微的触觉刺激即可通过"短路"传入中枢,而中枢传出冲动也可再通过"短路"成为传出冲动,达到痛觉神经元的阈值而引起疼痛。3、脱髓鞘形变:三叉神经感觉根或半月节或三叉神经周围支受到压迫或损害发生脱髓鞘性变;部分神经髓鞘脱离使原来神经束的抑制作用减弱或消失,增加了三叉神经背核反向的自我激发及重复发放,使受损的神经变得敏感,产生疼痛。早注意早治疗,尽量避免出现严重的后果出现。  相似文献   

12.
向卡莉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14):2558-2558
三叉神经痛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自2004年以来,我科对于98例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呼其图  赵刚  姚兴军  别黎  许海洋 《吉林医学》2006,27(9):1102-1103
目的:总结三叉神经鞘瘤的诊断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经验。方法:回顾分析1992年1月-2005年1月经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的27例三叉神经鞘瘤资料。结果:本组肿瘤中后颅窝型13例,哑铃型9例,中颅,窝型5例。肿瘤全切除20例,近全切除7例,无死亡病例。结论:三叉神经瘤的术前诊断主要靠影像学检查结果。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三叉神经鞘瘤的最佳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信照亮 《陕西医学杂志》1992,21(11):676-678
<正> 三叉神经痛是面部发作性剧痛的一组疾病,有原发和继发之分。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易产生抗药性和副作用,多因疗效不佳而选用手术疗法。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应以治疗病因为主,并根据情况对三叉神经作相应处理。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因病因尚不明确,治疗方法亦多种多样。当前,三叉神经痛的外科处理趋向于采用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并发症少,且能保留患侧面部感觉或触觉的治疗方法,有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选择性三叉神经节热凝术,经皮半月节甘油注射疗法及三叉神经感觉根切断术。本文对上述治疗方法作一回顾与评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阻滞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患者仰卧位,在C-臂机引导下,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局麻下经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穿刺成功后向半月节内注入甘油0.4~0.5 ml。结果 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阻滞术治疗31例患者,一次性治疗疼痛消失24例,部分缓解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3.5%。随访28例,随访时间平均为7个月~3.3年,9例复发,总复发率为32.1%。结论 采用C-臂机引导下经皮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甘油阻滞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创伤小、安全性高,是高龄或不能耐受开颅手术病人的首选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07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行微血管减压术,观察患者术后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总有效率为98.8%;患者均有血管压迫,但将压迫血管与三叉神经垫隔开后疼痛即消失;所有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出院时好转或痊愈.结论 微血管减压术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病理想的根治性手术.  相似文献   

17.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的手术疗效。方法自2001年3月至2006年3月,35例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前均经MRTA证实颅内段三叉神经根部存在血管压迫,在我科接受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术中所见和临床疗效。结果本组中累及三叉神经单支者3例(占8.6%),两支或三支者32例(占91.4%)。67.0%的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存在多支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根部上内侧血管压迫占52.6%,上外侧占28.3%,下侧占19.1%。35例患者中有52.5%术后疼痛完全缓解,31.4%部分缓解,而有16.1%的非典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无明显缓解或疼痛复发。结论颅内段三叉神经根部全程充分减压是影响微血管减压术治疗非典型三叉神经痛疗效的重要因素;采用磁共振断层血管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tomographicangiography,MRTA)方法进行术前评估有助于提高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眼睑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的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或第二支所致,以沿单侧神经分布的簇集性小水疱,伴明显神经痛为特征[1],早期及时治疗可以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不同程度血管关联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15年9月—2020年11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包括32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无关联患者(A组),40例三叉神经与周围血管密切相关患者(B组)和29例血管压迫三叉神经患者(C组)。3组均行CT引导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观察并比较3组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的VAS评分、生活质量、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治疗优良率。结果 3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5.402,261.255,20.994;均P<0.05);3组患者卡马西平使用剂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点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组间/时间/交互=126.065,266.616,15.125;均P<0.05)。A组VAS评分和卡马西平使用剂量低于B组、C组(均P<0.05),B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在显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的价值及对三又神经痛病因诊断的}临床意义。材料与方法收集2011年10月一2012年10月在我院诊断为三叉神经痛患者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检查(包括T2一SPC序列和T1-VIBE序列)。由两位神经系统影像学专家一同分析三叉神经成像中三叉神经和邻近血管的走行关系,并分析其与临床症状相关性,使用SPss16.0软件包进行X2检验,P〈0.05被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朵35例三叉神经痛(均为单侧疼痛)患者中,三叉神经成像显示症状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压迫或毗邻者31例,与周围血管无关者4例,无症状侧三叉神经存在血管接触或毗邻者6例,与周围血管无关者29例;经统计学分析,三叉神经成像显示周围血管压迫或毗邻与三又神经痛症状存在密切关系,有统计学差异。结论3.0T磁共振三叉神经成像可清晰显示三叉神经血管压迫情况,诊断阳性率高,并且与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对于三叉神经痛病因诊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