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 , STZ)诱导C57BL/6小鼠糖尿病瘙痒模型的最佳剂量.[方法]24只雄性8周C57BL/6野生型小鼠,体重20~28 g,随机分为四组: A组(对照组)单次腹腔注射等剂量柠檬酸钠溶液 10 mL/kg,pH=4.5;B组STZ单次大剂量腹腔注射STZ 160 mg/kg;C组STZ腹腔注射40 mg/kg,连续注射5 d,每次给药时间间隔24 h;D组STZ两次中剂量注射,腹腔注射STZ 85 mg/kg+65 mg/kg,两次间隔时间24 h.从给药前4周开始,A组正常饮食,B、C、D组高脂饮食喂养至实验结束.注射STZ前1 d、注射STZ后1、2、3、4周测定动物的空腹血糖(FBG)、体重,采用录像记录30 min搔抓次数.[结果]与A组相比,B、C、D组造模后血糖升高并在不同时间点达到糖尿病标准(>200 mg/dL)(P<0.05),B组体重较A、C、D组下降(P<0.05),D组在STZ注射后第2、3周搔抓次数较A、B、C增多(P<0.05).[结论]腹腔分两次、间隔24 h注射STZ 85 mg/kg+65 mg/kg并配合高脂饮食是建立糖尿病并发瘙痒小鼠模型的合适方法.  相似文献   

2.
3.0T磁共振DTI诊断急性脑缺血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明确急性脑缺血扩散张量成像(DTI)平均扩散系数(DCav)、各向同性图像(Iso)、部分各向异性(FA)、相对各向异性(RA)、各向异性指数(AI)值的动态变化。方法:清洁级健康雄性SD大鼠12只,分成4组:A组脑缺血1h(3只),B组脑缺血1.5h(3只),C组脑缺血3h(3只),D组脑缺血6h(3只)。按照时间点行脑MR检查,测量病变及对侧相应区域Iso信号、DCav、FA、RA、AI值,并于24h行脑TTC染色。结果:脑缺血各观察时间点患侧脑皮质和纹状体等皮质下结构显示DCav值降低为对侧的51%~67%,Iso显示明确的患侧异常高信号。在脑缺血1h和1.5h FA和RA图无明显变化,虽然患侧FA、RA测量值偏高,但与对侧不具备统计学差异,AI图显示患侧信号降低,测量计算两侧比值分别为0.50和0.46。脑缺血3h时患侧FA、RA值降低,与对侧差别有显著意义,此种现象持续至6h,AI图表现为病变信号进一步降低,两侧比值分别为0.18和0.06。结论:急性脑缺血不同MR DTI参数随时间变化各异。  相似文献   

3.
李红英 《磁共振成像》2015,(12):937-940
目的探讨脑内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表现特征。材料与方法对8例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MRI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其MR影像学特点。结果 MRI显示8例局灶性、类似肿块样病灶,片状长T1长T2信号灶。钆喷酸葡甲胺(gadolinium diethylene triamine pentaacetic acid,GD-DTPA)增强病灶不同程度强化。2例表现为完整环形强化,4例不完整环形或开口样增强,2例片状增强。发病早期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相呈稍高信号。6例患者经类固醇保守治疗4周后,复查颅脑MR病变缩小,无明显异常强化。2例因术前误诊手术治疗确诊。结论 MRI检查对瘤样炎性脱髓鞘病的诊断有一定的特征性,能监测病变的转归情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脱髓鞘假瘤的MRI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证实及2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结果:7例患者共发现12个病灶,均伴有中轻度水肿。单发病灶4例,多发3例。局限性肿块5例,其中4例伴有囊变坏死,不规则肿块2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闭环样强化1例,开环样强化3例,斑片状轻度强化2例。共4个病灶与侧脑室垂直,其中2个病灶内侧缘可见粗线样血管影。病理学表现为病灶区髓鞘脱失,轴索大量存在,伴有星形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套袖样浸润。免疫组化所有标本CD68、GFAP均呈(+)。结论:典型的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包括开环样强化、病灶与侧脑室垂直、病灶内侧缘增粗血管均可提示脱髓鞘病变,激素治疗敏感有效,确诊须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血液再灌注对大鼠缺血肝脏MR T1WI信号的影响。方法 将20只大鼠随机分为A、B组,A组于阻断肝右叶血供3 h后放开阻断,肝右叶血液重新灌注;B组结扎肝右叶血供。术后对所有大鼠经尾静脉注射0.1 ml 0.5%依文思蓝,24 h后行MR扫描,扫描序列包括T1W、T2W、DWI,对两组大鼠结扎区域肝组织T1值进行测量和比较。结果 A组再灌注肝叶在T1WI呈等或低信号,B组坏死肝叶在T1WI呈稍高信号,两组肝叶T2WI和DWI均呈高信号;A组所测T1值高于B组(P<0.01)。结论 血液再灌注可改变大鼠肝脏缺血坏死后MR T1WI信号。  相似文献   

6.
目的提高T2 mapping技术动态定量监测兔腰椎间盘退变模型的认识。材料与方法 18只新西兰大白兔,从脊柱侧后方手术入路暴露腰椎间盘,18 G穿刺针抽吸12只L2~3、L3~4、L4~5髓核,各约5 mg,正常L1~2、L5~6和另6只L2~5间椎间盘分别为组内和组间对照。术后第4、8、12周行MR矢状面T2WI和T2-mapping序列检查,取正中矢状面观察各椎间盘的信号,测量T2弛豫时间并与正常组比较。相应各时间点取2只L1~6间椎间盘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纤维环形态、髓核细胞及基质的变化并与正常组比较。结果 18 G穿刺针经脊柱旁路于横突根部可成功穿刺抽吸髓核。6只正常兔及12只实验兔组内对照椎间盘T2WI序列为均匀高信号,12只实验兔椎间盘随术后时间延长信号逐渐降低,第4周呈稍低信号,第8周明显降低,第12周完全呈低信号。正常对照组及术后第4、8、12周组T2弛豫时间的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F=38.82,P0.05),造模术后第8周T2弛豫时间有显著差异(P0.05)。术后随时间进展,HE和Masson染色示椎间盘细胞和胶原逐渐减少,纤维环和髓核分界不清;第8周髓核基质退变纤维化,几乎被纤维组织取代;第12周椎间盘纤维软骨化,局部形成软骨。结论 T2mapping技术可实时定量监测腰椎间盘的退变进程。  相似文献   

7.
瘤样脱髓鞘是一种特殊的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病变,临床常被误诊为颅内胶质瘤、淋巴瘤等,故建立对该病的正确诊断可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放射治疗的损伤。作者就瘤样脱髓鞘病变的影像学进展作一综述,以提高对此病变影像学特征的认识,从而实现对其影像学的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视野T2WI对直肠癌T分期的应用价值以及肿瘤体积与其T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材料与方法搜集经肠镜证实为直肠癌的患者90例,于术前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小视野、薄层T2WI序列扫描,由2名医师同时对其进行T分期,并逐层勾画肿瘤边界,获得每层肿瘤面积,计算并记录肿瘤体积。比较磁共振小视野T2WI对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T分期的一致性,分析小视野T2WI测得的肿瘤体积与病理T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应用小视野T2WI诊断直肠癌T分期与病理T分期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71),诊断准确率为84.44%,其中T1期肿瘤诊断的准确度、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67%、80.00%、97.65%;T2期分别为88.89%、80.00%、92.31%;T3期分别为86.67%、82.05%、90.20%;T4a期分别为96.67%、95.24%、97.10%。磁共振上测量的肿瘤体积与病理T分期呈中度相关(r=0.657,P0.05)。结论小视野T2WI在直肠癌T分期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术前肿瘤T分期的评估及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一定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雌激素对C57BL/6同种系和异种系妊娠小鼠肝脏的影响,探讨妊娠期肝损伤小鼠模型选择C57BL/6异种系妊娠小鼠的可能性。方法选择健康C57BL/6雄鼠、BALB/c雄鼠分别和C57BL/6雌鼠交配,得到C57BL/6同/异种系妊娠小鼠,并分为对照组、溶剂组和不同剂量给药组。给药组从怀孕10 d起连续4 d分别每天皮下注射不同剂量17-α-乙炔雌二醇。结果给药的异种系孕鼠血清中除碱性磷酸酶(ALP)指标外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甘胆酸(CG)升高水平与同种系孕鼠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肝脏组织病理学结果也不同,且剂量为1.0μg/g体重的异种系孕鼠肝脏NK细胞出现集聚和活化现象。结论雌激素对C57BL/6同种系和异种系妊娠小鼠肝脏作用不同,选择雌激素诱导C57BL/6异种系妊娠小鼠建立妊娠期肝损伤模型能够反映该病的肝脏免疫学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估基于MR T2WI影像组学模型产前预测胎盘植入性病变(PAS)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41例孕妇及胎儿MRI,其中116例PAS、125例无PAS。按7:3比例将其分为训练集(n=168)和验证集(n=73),于训练集提取并筛选半傅立叶采集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HASTE)及真实稳态进动快速成像(TrueFISP)序列图像的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PAS的影像组学模型,并以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临床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临床-影像组学模型。采用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模型的效能,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估其临床实用性。结果 对各序列图像分别提取1 130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回归等处理后,各筛选出9个影像组学特征,用于构建预测PAS的HASTE及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ROC曲线显示,临床模型、HASTE影像组学模型及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在验证集中诊断PAS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82、0.968和0.930(P均>0.05);HASTE联合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为0.990,高于临床(Z=-2.36,P=0.02)、HASTE影像组学(Z=-2.48,P=0.02)及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Z=-2.43,P=0.02);临床-HASTE-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的AUC为0.995,与HASTE联合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5,P=0.40),高于HASTE或TrueFISP影像组学模型(Z=-2.64、-2.47,P均<0.05)。临床模型之外,各模型在验证集数据中的校准度均较好;阈值取0~0.6时,其在验证集的临床净获益均大于临床模型。结论 基于产前HASTE及TrueFISP序列图像的联合影像组学模型有助于准确预测PAS。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脑内脱髓鞘性假瘤(DPT)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经临床或病理学证实的DPT患者的MRI影像资料,并与其临床和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5例中共检出20个病灶,呈单发(12例)或多发(3例)肿块样病变。19个病灶呈均匀或不均匀长T1长T2信号,其中8个病灶中心可见囊变、坏死区。DWI像上12个病灶呈不均匀高或略高信号。16个病灶呈不同形态明显强化,4个病灶未见强化。3个病灶呈闭环状强化,6个呈典型开环状强化,5个呈“爆裂样”强化,2个呈垂直于侧脑室的“火焰状”强化。结论 DPT的影像学表现与肿瘤相似,但仍具一定特征性,如“开环状”、“爆裂样”或“火焰状”强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采用7.0 T MR扩散张量成像(DT-MRI)技术从心肌纤维水分子扩散、心肌纤维微结构及心肌力学单元角度综合定量研究心肌肥厚模型大鼠的心肌纤维特性。材料与方法 2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0)与心肌肥厚组(n=10),正常组大鼠离体心脏并固定,心肌肥厚组大鼠行胸主动脉缩窄手术12周后离体心脏并固定,采用扩散张量成像技术获取图像,并使用Diffusion Toolkit、Trackvis及Matlab软件进行图像后处理。观察两组大鼠心脏三维整体观、乳头肌层面心肌纤维和张量图以及心肌组织HE染色的特点,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统计分析两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纤维平均ADC值、FA值及螺旋角的差异。结果心脏三维整体观显示,两组大鼠心肌纤维由心外膜向心内膜均呈致密、规则的螺旋排布。乳头肌层面心肌纤维示踪图以及张量图显示正常组心肌纤维走行规则、排布均匀,心肌肥厚组左心室壁较正常组增厚,像素内的张量显示较正常组增加,心外膜向心内膜过渡的三层结构较正常组更明显;心肌肥厚组大鼠较正常组大鼠左心室心肌纤维平均ADC值下降(P0.01),FA值上升(P0.05),两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心肌肥厚组大鼠左心室由心外膜至心内膜的平均螺旋角透壁范围较正常组增大(P0.01),两组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扩散张量成像及图像后处理技术可三维可视化定量综合评价大鼠心肌肥厚模型心肌纤维特性较正常大鼠的变化,为将来实现心肌纤维结构、力学、电生理特性的在体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ADEM)的临床与影像学表现特点。方法分析22例ADEM患儿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对ADEM的临床表现进行归类,观察ADEM患儿的脑MRI表现,包括病灶位置(皮层、皮层下白质、中央白质、脑室旁白质、深部灰质核团以及脑干和小脑)、大小、形态。结果 22例ADEM患儿的发病年龄平均(6.0±3.2)岁。前驱症状中以发热常见,占77.27%(17/22)。临床表现以脑病及抽搐最多见,各占45.45%(10/22);运动障碍次之,占36.36%(8/22)。影像学上,22例患儿中均可见中央白质病变;13例(13/22,59.09%)可见脑室旁病灶;9例(9/22,40.91%)可见皮层病灶;6例(6/22,27.27%)累及深部灰质核团。18例患儿急性期后1个月复查MRI,8例可见脑萎缩。结论儿童ADEM的MRI表现多样,可表现为中央白质病变,还可出现脑室旁病灶及灰质受累。影像学动态观察有助于了解疾病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肝脏恶性肿瘤扩散加权成像与T2加权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比较肝脏扩散加权成像(DWI)和T2WI反映肝脏恶性肿瘤扩散特征、病理特征及肿瘤范围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肝脏恶性肿瘤44例48灶(肝细胞癌30例30灶,肝转移瘤10例14灶,胆管细胞癌4例4灶),比较DWI与T2WI图像液体(脑脊液,胆囊胆汁)和肝脏恶性肿瘤的信号,肿瘤/肝脏信号强度比(SIR),对比噪声比(CNR)以及肿瘤范围,测量肿瘤表观扩散系数(ADC)值.结果在b=600 s/mm2的图像中,所有病例的脑脊液均显示为低信号.肝脏恶性肿瘤多表现为高信号,其信号分布特征与T2WI不同;肿瘤的信号强度和瘤/肝SIR,DWI与T2WI不相关;DWI信号强度与ADC值呈负相关.DWI的病灶对比噪声比高于T2WI,二者差异有显著性.DWI显示病灶范围与T2WI差异无显著性.结论b=600 s/mm2的肝脏DWI图像受T2穿透效应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反映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DWI肿瘤对比噪声比更高,有助于病灶边界的确定.DWI反映的肝脏恶性肿瘤的扩散特征,可作为其影像学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MR首过灌注剂量及延迟扫描最佳成像时间,以获得较好心肌灌注图像及最佳延迟增强图像。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行不同剂量(0.05mmol/kg组与0.1mmol/kg组)的首过灌注及不同延迟增强时间扫描,并对结果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首过灌注剂量0.05mmol/kg组与0.1mmol/kg组,两组显示的心肌灌注降低或缺损区节段数有统计学差别(P<0.05)。不同延迟增强扫描时间数据显示:①在10min与5min时、40min与30min时的信号值有统计学意义;②5~10min是心肌缺损区信号值不断上升的一个阶段,10~30min信号值相对较平稳,30~40min心肌缺损区的信号值较前呈明显下降趋势。结论:首过灌注剂量0.1mmol/kg较0.05mmol/kg更利于检出缺血心肌;延迟增强扫描时间以10~30min之间的图像质量为最佳;有助于MRI更好的应用及心肌活性评价。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3.0T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分别评价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MCI)和正常对照志愿者(Normal controls,NC)不同脑白质区的各向异性分数(Fractional anisotrophy,FA)的差异。方法:分别对通过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简易智能状态检测(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筛查的28例aMCI、28例NC行常规MRI扫描及DTI扫描,应用FiberTrak软件包处理后测定DTI图像上不同脑白质区的FA值,并分析两组间各相同部位FA值的差异。结果:aMCI组右侧额叶、双侧海马旁白质、胼胝体膝部及胼胝体压部FA值较NC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MCI患者脑白质纤维微观结构发生变化,提示DTI检查对aMCI的早期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17.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索高场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对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评价价值.方法脑外伤病人12例及正常对照组13例,分别应用常规MR扫描及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在FA图上分别测量创伤组及对照组双侧半球白质感兴趣区镜像部位FA值,将两组相应感兴趣区FA值均值进行比较,观察有无明显差异.并将创伤组FA值均值与临床GCS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创伤组与对照组FA值有明显差异,创伤组双侧内囊后肢FA值与GCS评分有较好相关性.结论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技术对白质损伤敏感,并能反映其损伤程度,是目前活体诊断弥漫性轴索损伤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8.
胶质瘤是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脑内肿瘤,其中多数为恶性。肿瘤表观遗传学和浸润性生长的异质性是造成脑胶质瘤缺乏有效治疗、预后较差的主要原因。近年来应用DTI技术定量研究胶质瘤的病理学分级、浸润程度以及表观遗传学均有较多进展,作者就其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