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在中医康复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22年9—10月134名教务与医务人员为研究对象,就中医康复学教学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中医康复学教学存在的问题。结果:中医康复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中医康复学理论基础薄弱占35.00%,中医康复学教学体系不完善占22.50%,重视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康复融合差占15.83%,中医康复临床实践时间不足占13.33%,中医康复专业学生积极性不高占7.50%,教学内容不符合实际需求占5.83%。结论: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认为教学当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用于中医康复学更注重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既有效理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教学的核心课程,教学方式决定了学生对中医内科学甚至是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的认可程度,而在西医院校中,中医教学存在氛围不足的劣势,此文从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体系以及目前线上教学带来的经验与不足等多方面进行探索,试图从中提炼出提高西医院校中医内科教学质量的要点,提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可提高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的高效途径,为中医其他学科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分析中医教学所面临的现状的基础之上,阐述了教学学术思想对中医教学的根本性促进作用.认为在教学质量提升过程中,应力倡教学学术思想,从根本上重视教学,以不断推动和促进中医教学.  相似文献   

4.
本文阐述了中医双语教学的重大意义及教学评价对中医双语教学的关键性指导作用,并据此提出中医双语教学体系的构建应以教学评价为指导,现阶段应重点做到教学定位国际化、教学目标明确化、课程设置兴趣化、评价体系多元化等几方面。  相似文献   

5.
李展 《中医教育》2009,28(2):35-37
针对西医院校中医教育的特殊性,将“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教学技巧应用于中医教学当中,提出将中医的取类比象的形象思维介绍给学生;授课时的语言、内容要生动,并要使理论与临床实践和最新研究成果相联系;运用通俗的语言去阐释中医;通过比较使西医院校的学生了解中医。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在西医院校进行中医教学的意义和目标、教学过程中中医兴趣、思维方式的培养、教材与教学手段及理论与实践结合等进行一些思考,提出中医教学改进的一些设想,以期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振兴中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认知理论的重要分支。根据高等院校对培养学生的要求和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特点,阐述了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西医院校中医教学的认识与实践,认为中医教学实践过程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实施中医教学模式时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医双语教学的思考与探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梁幼雅 《中医教育》2004,23(4):56-58
中医双语教学是中医教育事业的新兴事物,迎合了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新潮流。从当前国际形势发展的需要和前景的角度,阐述了中医课程开展双语教学的意义和必要性,同时通过作者从事中医双语教学实践的切身体会,论述了中医双语教学的特殊性、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中医课程尤其是中医基础课程双语教学模式的设想和具体做法,与同道们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医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以及中医教学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中医妇科教学的改革也势在必行。现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的随想和浅见作一回顾,以期为推动中医妇科教学改革和发展助一臂之力。  相似文献   

10.
中医教育的成败取决于对院校教育的改革和完善,而保证学生中医思维模式的建立是中医教育的首要任务。中医临床思维能力是中医在诊断疾病与施治过程中的核心能力,是中医人才不可或缺的专业技能。因此,对中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是中医人才培养的重要方面。在中医思维培养方面,许多专家也进行了大量地研究。《中医临床思维》一书中对中医临床思维的特征与特点、思维方式的分类作了全面的论述,并且列举了从古至今40位名中医对中医思维的贡献,并对中医人才思维的培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郑旭锐  董正华  李长秦 《河南中医》2012,32(11):1551-1552
《温病学》属于中医四大经典课程之一,在中医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中医创新实验区是我院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旨在创新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因此在中医创新实验区进行《温病学》教学方法改革是迫切的,笔者尝试在该区温病学教学中应用自主式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王鹏 《亚太传统医药》2013,9(4):214-215
中医是非中医专业医学生必修的医学课程之一,但由于中医基础知识理论性强,且受现代医学思维模式的影响,其教学效果并不乐观。分析非中医专业医学生中医类课程的教学过程,认为可以通过加强学生对中医现状的认识,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使命感,并通过学习中医思维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等措施来提高非中医专业医学生学习中医知识的积极性和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3.
徐萍  魏跃钢  郭顺  张恩虎 《中医杂志》2012,53(10):895-896
中医皮肤病学是中医外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皮肤病学课程建设的意义、中医皮肤病学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改革的探索、实践教学环节安排、如何保持课程的中医特色及中医皮肤病学教学面临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思考,提出以课程建设的标准来建设中医皮肤病学,进一步提高中医皮肤病学及中医外科学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4.
浅谈《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四个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教学效果,引导和培养学生热爱中医、相信中医、弘扬中医的志向,使其顺利迈入中医的大门,建议广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除对教学大纲所规定内容的讲解外,应注意加强在传统文化、临床案例、科研政策以及医德方面的渗透,对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内科学》在中医专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门临床学科,又是学习和研究中医其它临床学科的基础。《中医内科学》的教学,是在掌握中医经典著作和中医基础理论、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各门基础课程之后进行。它与今后从事的中医临床工作关系十分密切。下面是我在《中医内科学》临床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和认识。  相似文献   

16.
随着现代护理知识和新技术的不断展现,传统的中医护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中医"似乎身处"不进则退"的险境,这是我们每一个"中医"人不愿看到的。本人在多年的中医护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体会到,要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中医护理教育必须探索新的教育模式,积极寻找中医护理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使中医护理教育在竞争中得到自我完善和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祖国医学以其独特的魅力在国外享有盛誉,中医留学生已成为我国来华留学生的主体。而中医内科学作为一门临床学科,在中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学科地位。本文结合中医内科学特点,通过对留学生教学方法进行探讨,旨在提高留学生中医内科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章在分析中医双语教学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对教师教学学术能力的培养是改变中医双语教学现状、推进其良性发展的核心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专业的基础课,是中医学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中医双语教学是我国培养中医专业人才与国际接轨的有效途径。本文把Blackboard教学平台引入到《中医诊断学》双语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开辟学生课外学习自主空间,延伸了传统课堂时空,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保证了教学质量的长效提高。  相似文献   

20.
中医思维与中医教学的探索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赵瑛 《中医教育》2001,20(6):50-52
我学习中医及临床实践近20年,特别是在从事中医教学之后,更深深地感触到,人们之所以感觉到中医难学,对中医理论表示怀疑,其根本原因之一,是人们对中医思维的认识不足和不接受,它极大地影响着人们对中医的学习兴趣和信任程度.为此,我从中医思维这个角度,结合教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不妥之处,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