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俊  赵静  张立群 《安徽医药》2019,40(2):156-160
目的 探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与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对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阻滞效果、疼痛程度及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6月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收治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1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蛛网膜下腔组和联合阻滞组,每组各76例,其中蛛网膜下腔组采用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方案镇痛,联合阻滞组采用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镇痛,比较两组患者麻醉阻滞时间、不同时间点VAS评分、多巴胺使用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联合阻滞组阻滞时间均长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阻滞组体位摆放前1 min、体位摆放即刻及术后24 h VAS评分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开始后30 min VAS评分均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术后24 h Ramsay评分均显著低于蛛网膜下腔组,手术切皮即刻和手术结束即刻30 min Ramsay评分均显著高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联合阻滞组多巴胺使用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同时联合阻滞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蛛网膜下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髂筋膜间隙阻滞+骶丛神经阻滞方案用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可有效提高早期镇痛镇静效果,减少多巴胺使用率,并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优于单侧蛛网膜下腔麻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肛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以探讨最佳麻醉剂量。方法选择本院2012年4月~2013年12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肛周手术的患者96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各32例,A组采用0.5%布比卡因2.0ml麻醉,B组采用0.5%布比卡因1.5ml麻醉,C组采用0.5%布比卡因1.0ml麻醉,观察3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术后运动阻滞情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组患者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麻醉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C组患者运动阻滞均为0~Ⅰ级(100.0%),A、B组下肢运动阻滞0~Ⅰ级者分别占12.5%、31.2%,明显低于C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组尿潴留发生率明显低于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肛周手术中采用0.5%布比卡因1.0ml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保证麻醉效果的同时,能够有效减轻术后下肢运动神经阻滞,避免术后尿潴留,可作为肛周手术的最佳麻醉剂量。  相似文献   

3.
李谊 《中国当代医药》2009,16(18):60-60
目的:比较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各种蛛网膜下腔用药配方。寻找最简单、有效又经济实用的药物。方法:选择下腹部、下肢手术病人240例,年龄20~60岁,ASAⅠ~Ⅱ级,全部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并留置硬膜外导管,行术后自控镇痛,在行腰麻时,把240例病人随机分成3组,每组80例,Ⅰ组和Ⅱ组:蛛网膜下腔用药分别用1%罗哌卡因、0.75%布比卡因各1ml,均加入10%葡萄糖1ml和3%麻黄素1ml配成的重比重液,Ⅲ组:蛛网膜下腔单纯用药0.5%布比卡因1.5-2.5ml。比较3组麻醉操作程序、临床效果、不良反应及用药费用等情况。结果:3组在临床效果和不良反应上差异不大,其中Ⅰ组的运动恢复时间更短;Ⅲ组在操作程序上比Ⅰ组和Ⅱ组更简单;就费用而言,病人更容易接受远比Ⅰ组便宜的Ⅱ组或Ⅲ组。结论: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蛛网膜下腔.用药选择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都实用.但单纯使用0.5%布比卡因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廉。  相似文献   

4.
下肢手术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琳  王国林 《天津医药》2003,31(10):636-639
目的 :观察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与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效果及芬太尼用于外周神经阻滞时对镇痛的影响。方法 :52例患者随机分为3组 ,A、B组采用罗哌卡因与利多卡因混合液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A组神经阻滞前静脉给予100μg 芬太尼 ,B组将100μg 芬太尼均分2份用于腰丛和坐骨神经阻滞。C组采用重比重布比卡因10mg行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结果 :A、B2组神经阻滞后平均动脉压 (MAP)无显著改变 ,C组阻滞15min和20min时MAP较基础值明显下降 (P<0 .01)。A、B组感觉神经阻滞范围小于C组 ,镇痛时间长于C组 (P<0 .01)。B组镇痛时间长于A组 (P<0 .01)。A、B组镇痛时间长于运动阻滞时间 (P<0 .05 ,P<0 .01) ,术中麻黄碱用量和术后24h内要求镇痛的人数少于C组 (P<0 .01)。结论 :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比单侧蛛网膜下隙阻滞对血流动力学影响小 ,镇痛时间长 ,无不良反应 ,芬太尼用于下肢外周神经阻滞 ,可使镇痛时间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是一种常用的麻醉方法,操作简单,止痛和肌松效果确切,很适宜下腹部和双下肢手术,是基层医院常用的麻醉方法之一.我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共发生腰麻后头痛35例.现对其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和处理方法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院自2002年1月至2007年1月5年,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420例,出现腰麻后头痛35例占8.33%,其中男性7例占20%;女性28例占8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用于下腹部手术的的量-效关系。方法将拟行下腹部手术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等比重液组(I组)和重比重液组(II组),ASAl~II级,两组均行蛛网膜下腔阻滞, 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06)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 II组给予0.5%罗哌卡因1.5 mL与10%葡萄糖注射液1.5 mL混合液(平均比重1.011)共3 mL注入蛛网膜下腔,注药速度均为0.2 mL/s,注药后硬膜外置管(以备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不佳时用),记录麻醉起效时间T0、运动阻滞达改良Bormage评分3级的时间T1、感觉阻滞达最高平面的时间T2、感觉阻滞消退2节段的时间TR2、运动阻滞消退至改良Bormage评分2级的时间TB2、伤口出现明显疼痛需用止痛药的时间Tp、能自行排尿的时间Tu并进行比较,统计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采用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注药后T0、T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1.116、1.561,均P>0.05);I组T2明显长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43,P<0.05),I组蛛网膜下腔阻滞注药后20 min患者出现明显“难受”感觉的例数明显低于I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850,P<0.01。 I组TR2、TB2、Tp、Tu均明显短于I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503、3.786、5.878、6.387,均P<0.05)。结论等比重局麻药蛛网膜下腔阻滞起效同样迅速,效果满意,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临床应用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硬膜外阻滞下与全麻下胆系手术中胆心反射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院在 1999~ 2 0 0 0年间行胆系手术 2 6 4例 ,其中大多数病人术中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以至呼吸变化等胆心反射症状。现就其在硬膜外阻滞下和全身麻醉下出现的情况报道如下。1 一般资料全组 2 6 4例 ,年龄 2 8~ 71岁 ,6 0岁以内者居多 ,择期手术185例 ,急诊手术 79例 ,病种以急性胆囊炎、胆囊息肉及胆石症者居多。 ASA分级 级 15 1例 , 级 74例 , 级 39例。2 麻醉方法术前肌注苯巴比妥钠 0 .1g,阿托品 0 .5 mg或东莨菪碱0 .3mg,175例选用硬膜外阻滞 ,间隙为 T9- 1 0 ,局麻药均为1.6 %或 2 %利多卡因加 1:2 0万肾上腺…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布比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大隐静脉曲张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入0·75%布比卡因1·5ml和脑脊液0·3ml的混合液;B组:蛛网膜下腔内注入0·75%布比卡因1·5ml和25%葡萄糖0·3ml的混合液1·8ml。两组均观察血压、脉搏、镇痛效果、恶心呕吐等。结果A组镇痛效果良好,未使用镇痛药等辅助药物,而且血压平稳(与麻醉前比较,P>0·05)。B组镇痛效果良好,也未使用镇痛药等辅助药物,但血压下降明显(与麻醉前比较,P<0·05)。结论布比卡因等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应用于大隐静脉曲张手术时,镇痛效果良好,对血压的影响较少,是一种安全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曾嵘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7):530-530
剖胸手术是创伤性与危险性极大的手术 ,一般采用全麻。近年来我院采用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方法应用于剖胸手术的麻醉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40例择期剖胸手术患者 ,男26例 ,女14例 ,年龄26~63岁 ,体重44~70公斤 ,术前检查无心血管疾病 ,肺、肝、肾功能正常 ,ASAⅠ~Ⅱ级 ,随机分成复合组 (硬膜外阻滞—全麻 )20例和对照组 (全麻 )20例。1 2麻醉方法 :术前1小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 1mg和阿托品0 5mg。入手术室后 ,连续监测Bp、HR、SpO2、PETCO2。复合组先于T7~8 和T8~9 间隙行硬膜外穿刺 ,向头侧置管4cm ,注…  相似文献   

10.
<正>本研究选取100例妇产科、骨科(下肢)手术,对比罗哌卡因与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对运动神经阻滞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行妇产科、骨科(下肢)手术患者1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22~64  相似文献   

11.
我院近 5年对人工流产术采用术前宫颈旁阻滞麻醉 ,取得较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选择自愿行人工流产、无禁忌症孕 7~ 1 1周的妇女共 4 0 0例 ,分为两组 ,实验组 30 0例 ,对照组 1 0 0例。实验组术前宫颈旁用 1 %的利多卡因阻滞麻醉 ,对照组不用任何镇痛剂 ,两组进行比较。1 .2 利多卡因的用法 :术前常规消毒外阴及阴道。将 2 %利多卡因稀释至 1 % ,在宫颈旁 3、 6、 9、 1 2点处各注射约 2 ml,按 4、 7、 1 0分钟以后开始手术。1 .3 疼痛评价标准 :将人工流产手术分为钳夹牵拉宫颈、扩张宫颈及吸刮宫腔 3个…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具有蛛网膜下腔麻醉和硬膜外麻醉麻醉双重优点,近年来已广泛用于临床,本研究对CSEA和硬膜外阻滞2种方法进行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3月至12月我院产科美国麻醉学会(ASA)Ⅰ~Ⅱ级,妊娠足月单胎,产前无服用镇痛、催眠药物史的初产妇240例,按住院号的单双号分为CSEA组和连续硬膜外阻滞(CEA)组,每组120例。2组初  相似文献   

13.
罗军 《中国基层医药》2013,(23):3625-3626
目的探讨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收治的60例老年手术患者,在8号穿刺针引导下,从针孔置人细针(25GWhitacre腰穿针)行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观察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6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均未发生手术意外和麻醉意外,未并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等。一次性穿刺成功59例(98.3%),下肢运动阻滞程度Bromage评分3分患者57例,平均(2.8±0.1)分;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3±0.5)min,运动阻滞起效时间平均(24.7±0.8)min;手术中平均动脉压变化幅度为(6.7±1.3)mmHg,心率变化幅度为(5.3±1.7)次/min,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为(3.1±0.6)%,围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基本稳定,各项指标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针穿刺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可降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提高穿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我院 1996年 3月至 2 0 0 2年 3月年行颅内动脉瘤手术 2 9例 ,现将麻醉处理情况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ASAⅠ~Ⅱ级 2 9例 ,男 11例 ,女 18例 ;年龄 3 1~ 72岁 ,平均 (4 8.8± 12 .7)岁。其中前交通动脉瘤 12例 ,后交通动脉瘤 6例 ,颈内动脉瘤 9例 ,大脑中、后动脉瘤各 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因蛛网膜下腔出血就医。其中 6例入院时呈昏迷状态而行急诊手术 ,余 2 3例经保守治疗 1~ 4周后行动脉瘤夹闭术。2 麻醉方法2 9例均采用静吸复合全麻插管。术前 1h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2~ 3mg·kg- 1 ,阿托品 0 .0 1~ 0 .0 2mg·kg- 1 …  相似文献   

15.
我院开展断指再植术一年 ,行再植术 2 8例、 4 5指 ,由于再植手术时间冗长 ,工作精细 ,麻醉要求相应高 ,现将麻醉体会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男 2 4例 ,女 4例 ;年龄 17~ 36岁 ,青年多见。以机械损伤为主 ,1指 18例 ,2指 5例 ,4指 3例 ,双手5指 2例 ;手术时间 4~ 2 6 h。1.2 麻醉与处理 :术前常规肌肉注射鲁米那钠 2 m g/kg、阿托品 0 .0 1mg/kg,留置导尿管。局麻药 1%利多卡因 +0 .2 5 %布比卡因 +1∶ 2 0万肾上腺素。选用连续臂丛麻醉 10例 (多指 ) ,4例加辅助用药 ;肌间沟臂丛阻滞 15例 (单指 ) ,6例加辅助用药 ;臂丛…  相似文献   

16.
0.5%罗哌卡因与0.5%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在下肢手术的麻醉效能及相关不良反应。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60例下肢手术患者分为2组:A组0.5%罗哌卡因,B组0.5%布比卡因。记录蛛网膜下腔阻滞后感觉和运动的起效和持续时间、心率、血压等变化。结果A和B组比较,A组起效慢、感觉阻滞好、运动阻滞稍差、阻滞平面低,平面固定时间长,循环变化小,不良反应少,术中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0.5%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行下肢手术时,其效能优于0.5%布比卡因,循环稳定,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重比重布比卡因药液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的效果及特点.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2组均做好术前准备,对照组注药后保持麻醉体位10min,观察组注药后改平卧位,保持l0min后改手术体位.观察2组感觉、运动阻滞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感觉阻滞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感觉平面固定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最大运动阻滞时间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运动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重比重布比卡因在施行单侧蛛网膜下腔阻滞时,可以为单侧肢体提供满意的麻醉效果,较双侧的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好.  相似文献   

18.
郭雪林  孙红梅 《江苏医药》1999,25(10):797-797
我院1992年4月~1997年12月,应用骶管阻滞麻醉于新生儿手术6O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对象:全组60例,男50例,女10例,日龄4h~28天,体重2.8~4.5kg。先天性无肛10例,脐迹6例,腹裂4例,肥厚性幽门狭窄18例,肠梗阻22例。均采用单次骰管阻滞,并辅助基础氯胶酮和安定,本组手术时间为3O分~2小时3O分,平均1小时ZO分。方法:术前常规肌注阿托品O.ling,氯胺酮lins/ks或安定0.Zing/kg静脉注射。取左侧B啦,用7号针尖经能裂孔行能管穿刺,进入能管腔后,注气无阻力,回抽无血液或脑积液,注入O.l%地卡因,剂量为1~l.sing…  相似文献   

19.
无痛分娩在临床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元庆 《江苏医药》2003,29(5):386-386
为了提高分娩期质量 ,减少产妇分娩疼痛 ,降低剖宫产率 ,我院自 2 0 0 1年以来开展无痛分娩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对象 选自 2 0 0 2年 1~ 2月在我院分娩单胎头位的产妇 80 9例 ,其中 335例行无痛分娩 ,为观察组。 4 74例未行无痛分娩 ,为对照组。分析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后出血、新生儿情况、以及手术指征。两组产科情况相似 ,无显著差异。二、方法 对 335例无明显头盆不称和麻醉禁忌证要求无痛分娩者 ,在宫口开大 2~ 3cm时 ,给予蛛网膜下腔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麻醉 (CSEA)镇痛 ,取L2~ 3 或L3~ 4间隙穿…  相似文献   

20.
蛛网膜下腔阻滞时使用较细的穿刺针,可以减少损伤,降低并发症,但细针也可能增加穿刺的难度。本研究比较了22G与25G穿刺针在蛛网膜下腔阻滞中的临床应用,探讨25G穿刺针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可行性。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下肢手术患者400例,其中包括: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76例,骨折内固定装置取出术137例,腘窝囊肿切除术20例,膝关节清理术26例,下肢清创术41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