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本草正义》看张山雷的药学成就310009浙江中医学院忻家础《本草正义》为近代名医张山雷所著。原拟撰成一部较为完整的药物学专著,惜仅完成草部七卷。张氏学识渊博,经验宏富,论述本草注意临床实效,阐发颇多创见。现就其药学成就总结如下。学识博古通今张氏凭...  相似文献   

2.
《新修本草》中明确标明文献名的引用文献有30余种,其中引用的本草文献有《名医别录》、《李当之本草》、《药录》、《药对》、《徐仪药图》、《本草音义》和《食经》7种.《名医别录》的编定者为陶弘景;《李当之本草》在唐时仍有存留,属《神农本草经》传本之一;《药录》应非《李当之药录》;《新修本草》所引之《药对》非徐之才《雷公药对》,而可能是《旧唐书·经籍志》所录之古本《雷公药对》.  相似文献   

3.
《本草正义》系近代著名医家张山雷所撰。张氏对中药的研究 ,重视《神农本草经》和《名医别录》的文献价值 ,认为两书“言简意赅”,内涵丰富 ,故撰《本草正义》 7卷 ,收载药物 2 85种 ,列两书之论于首。张氏博众众长 ,详加考证 ,又依据其丰富的临床经验 ,融入自己独特见解 ,不仅对诸药的性味、功效和主治作了深入阐发 ,而且对本草的采集、炮制和用法也有精辟论述。笔者阅读张氏《本草正义》一书 ,现就其中有关药物加工炮制的内容浅述如下。1 博采众法 ,古为今用《本草正义》列有正义、考证、正讹等项 ,广征博采古代有关药物学著作 ,汲取先…  相似文献   

4.
<正> 《本草正义》为近代著名医家张山雷撰,初稿于1914年,经重订后,曾由浙江兰溪中医学校刊行。是书凡七卷,载药240余种,各药分正义、广义、发明、正伪、纠谬等项予以讨论,所述皆本积学心得,不拾他人牙慧,多发  相似文献   

5.
《新修本草》又称《唐本草》,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药典,由本草、药图、图经三部组成。作为第一部由政府编撰的药典,《新修本草》既总结了之前的本草学成就,又对后来的本草学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具有较高的文献研究价值。近年来,有关学者对《新修本草》药物、编撰者、体例、语言、古残卷和辑本等方面研究颇多,但缺乏系统的总结整理,笔者对1979年—2018年间有关《新修本草》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整理,希望对以后的学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6.
《江苏中医药》2009,41(1):31-31
“《中华本草》编纂”研究课题于2008年10月7日正式通过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专家组验收。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研究集二千年本草学发展之大成,是《本草纲目》以来我国本草发展史上又一本草巨著;充分吸纳了20世纪本草学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显示了本草学的发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较全面地将藏、蒙、维、傣等民族药融入了汉文本草系统,丰富了中华民族医药学体系;是我国迄今为止篇幅最大、单味药内容记载较为全面,医药结合密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实用性的本草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7.
细辛毒性与剂型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上品”中,按该书序录云,上品药是无毒的。至梁·陶宏景《名医别录》始在细辛条下明确写上“无毒”二字,此后诸家本草大多未言有毒。宋·元祐七年(1092年)陈承的《本草别说》(此书已佚,内容散见于《类证本草》、《本草纲目》等书)云;“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半钱匕,多用则气闷塞不通者死”。李时珍在《本草  相似文献   

8.
昆虫类药物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虫类中药是动物药的重要组成部份.在我国,昆虫类中药应用于临床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神农本草经》首载昆虫类药物二十一种,并有关于其药效、性味的记载,后来的《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得配本草》、《本草从新》、《名医别录》等古代医药学文献都有此类药的记述.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昆虫类中药的种类和功用得到不断补充和发展,现将药理及疗效方面的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滇南本草》是我国一部历史悠久的带有地方色彩、具有民族特色的区域性本草著作。笔者最近再读本书(云南人民出版社,1978年版),细究其附方,得到如下几点启示: 自本草学的兴起,早在梁·陶弘景撰体草经集注》;便已开始搜集验方以说明药性。以后各代本草著述皆逐渐征引方剂入药,列附方为其药效佐证。盖药固为成方的基础,而方更是以广药效之用,治本草学诸  相似文献   

10.
简述紫草在皮肤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简述紫草在皮肤病中的应用胡英胜利石油管理局中心医院,山东东营257034紫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为治痘疹之要药。《本草正义》称其“气味苦寒,而色赤入血,故清理血分之热”。《本草纲目》云:“其功长于凉血活血。”清代医家张璐《张氏医通》所载紫草快斑汤...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原植物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本草考证,证实《吴普本草》所载的山茱萸应为蔷薇科植物毛樱桃Prunus tomentosaThunb。《名医别录》、《本草图经》、《本草衍义》、《救荒本草》等文献所载的山茱萸与现今药用的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 Sieb.et Zucc.完全相符。  相似文献   

12.
《中医研究》2014,(8):F0004-F0004
《本草蒙筌》亦名《撮要本草蒙筌》《图象本草蒙荃》,乃明代医家陈嘉谟撰著,成书于公元1565年。书凡十二卷,卷首载历代名医图说及药物总论(其中名医图说为后人所增)。卷一至卷十二,分述诸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挖掘《本草纲目》草部中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相关信息,为研究药食同源药用植物提供本草学依据。方法:详细梳理《本草纲目》草部中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药食记载、服食方法、饮食宜忌等相关内容,并与《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中药材物质目录》(以下简称《药食同源目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以下简称《中国药典》)等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本草纲目》草部共记载了151个药食同源药用植物,占草部药物总数的33.78%;《本草纲目》草部有126个品种尚未被《药食同源目录》收载,提示《本草纲目》对挖掘药食同源品种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本草纲目》记载了同一品种的多个药用部位均可食用,所载药食部位与《中国药典》相同的药用植物共41个,不同的共40个;《本草纲目》记载了非常丰富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部位,可以分为根及根状茎类、嫩苗类、叶类、花类、果实及种子五大类型;此外,《本草纲目》还详细记载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食用方法,以及个人体质、用法用量、饮食宜忌以及炮制减毒等相关的内容。结论:《本草纲目》草部记载了丰富的药食同源信息,为挖掘药食同源新资源、拓宽药食部位、开展传统特色食用方法以及建立完备的药食同源药用植物的利用体系提供了翔实的本草学史料。  相似文献   

14.
对细辛毒性和用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辛,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按该书序录云,上品药是无毒的。至梁·陶弘景《名医别录》始在细辛条下明确写上“无毒”二字,此后诸家本草大多亦未言有毒。但南宋·陈承的《本草别说》(此书已佚,内容散见于《证类本草》、《本草纲目》等书)载有:“细辛若单用末,不可过  相似文献   

15.
黄精的保健治疗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窦钦鸿 《陕西中医》1998,19(3):139-139
<正> 黄精,首载于晋代《名医别录》,又名鹿竹、重楼。亦有葳蕤、马箭(《本草图经》)、笔管菜(《救荒本草》)、生姜(《滇南本草》)、野生姜(《本草蒙筌》)等异名。  相似文献   

16.
中药堪为医苑奇葩.其历史源远流长,其芳名琳琅满目,枚不胜收.《神农本草》收药365种,《名医别录》收药730种,《新修本草》收药884种,《嘉祐本草》收药1082种,《证类本草》收药1746种,而《本草纲目》共收药1892种,可谓药物集大成者.明·王世贞在《本草纲目.原序》中这样评价这部“昭代之典”:“……上自坟典,下及传奇,凡有相关,靡不备采.如入金谷之园,种色夺目;如登龙君之宫,宝藏悉陈;如对冰壶玉鉴,毛发可指数也  相似文献   

17.
谢宗万 《新中医》2002,34(2):77-78
由宁夏秦杨风湿病医院院长杨仓良和齐英杰先生共同主编,李遇春、李军德、程方、郭兰忠先生为副主编的《动物本草》,已于2001年1月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全书200余万字。这是我国中药史上第一部专门论述动物药的本草。  相似文献   

18.
孙晓生 《新中医》2011,(3):118-119
概述陶弘景的医学贡献与成就,以及药物在《名医别录》中的收录、分类、应用等六大特点,重点阐述其中记载的沿用至今的药食同源本草的性味功效以及现代应用研究,对现代食疗养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唐末五代时在民族医药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书籍首推李珣《海药本草经》,它补充了《神农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等不足,纠正了前著的一些错记,是重要的医学基础与典籍。李珣的穆斯林背景、唐朝开放政策、中国与穆斯林文化习俗共同点等是促成《海药本草》的根基,从而促使大批香药从阿拉伯地域传入,不仅为中医药物学增添了许多新品种,药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扩充了方剂的内容,丰富了中医急救方术。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创立的"温开三宝"(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广泛运用于医学临床,使许多过去认为无法救治的高热神昏痉厥的急危病人得以及时抢救,促使了后世温病学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20.
唐末五代时在民族医药史上有突出贡献的书籍首推李殉《海药本草经》,它补充了《神农本草》、《名医别录》、《唐本草》《食疗本草》《本草拾遗》等不足,纠正了前著的一些错记,是重要的医学基础与典籍。李殉的穆斯林背景、唐朝开放政策、中国与穆斯林文化习俗共同点等是促成《海药本草》的根基,从而促使大批香药从阿拉伯地域传入,不仅为中医药物学增添了许多新品种,药用范围也更加广泛,扩充了方剂的内容,丰富了中医急救方术。以芳香开窍药物为主创立的“温开三宝”(安宫牛黄丸、苏合香丸、至宝丹)广泛运用于医学临床,使许多过去认为无法救治的高热神昏痉厥的急危病人得以及时抢救,促使了后世温病学的形成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