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分析宝鸡市近10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3年全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年间共报告职业病8大类18种175例,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尘肺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化学中毒发病数居前4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36.0%、22.3%、20.0%、17.7%。职业性耳鼻喉疾病全部为职业性噪声聋;矽肺病例占尘肺病例数的71.8%;职业性传染病均为职业性布鲁氏菌病。职业性化学中毒中,急性中毒29例(93.5%),慢性中毒2例(6.5%)。引起急性中毒的化学物有9种,其中CO占64.5%。全市12个县区均有职业病报告,渭滨区、眉县、凤县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占42.9%、25.7%、11.4%。病例分布在12个行业,机械、农业和有色金属行业病例数居前3位,分别占38.3%、21.7%和13.7%。职业病发生于国有经济的占81.1%,集体经济的占2.3%,私有经济的占16.6%。职业病发病例数最多的为大型企业,占68.6%;其次为中型企业,占17.1%;小型企业占14.3%。结论宝鸡市2004—2013年职业病发病呈逐年增加趋势,噪声聋、矽肺、布鲁氏菌病、CO中毒是宝鸡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全面掌握通州区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发病规律,预测今后的发病趋势,为制定职业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1964-2010年间通州区322例职业病的信息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322例职业病病例中,尘肺占69.25%,其次是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中毒,分别占19.25%和7.45%。职业病发病存在行业及企业聚集现象,62例噪声聋病例中有52例属于6家机械制造企业,占总病例数的83.87%;24例职业中毒病例中有3起共9例职业中毒是在同一家企业中发生,占总病例的37.50%;8例职业性皮肤病中6例属于同一家单位,占总病例数的75.00%。结论通州区职业病形势仍然严峻,且主要职业病病种处于变化状态,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预防职业病危害。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的全国职业病报告显示,职业性噪声聋(occupational noise-induced deafness, ONID)已经成为我国第二大职业病[1, 2]。2009—2018年上海市共报告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474例,占职业病发病总数的21.25%,其中噪声聋466例[3]。有报道显示各省市噪声作业体检人次数占职业体检总人次的40%左右[4]。某医疗机构报道2011—2016年共接诊疑似噪声聋109人次(106人),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镇江市2006—2013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当地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3年镇江市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13年镇江市共确诊职业病7大类31种659例,尘肺病、职业中毒和职业性皮肤病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病例总数的79.97%、6.07%和5.61%。尘肺病以矽肺为主(占尘肺病例数的59.20%)。急性职业中毒病例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32.5%,其中氯甲烷中毒病例数居首位,占53.85%;慢性职业中毒占职业中毒病例数的67.5%,其中以正己烷和苯中毒引起的病例数为主,分别占慢性中毒病例数的62.96%和25.93%。职业性皮肤病中主要是化学性皮肤灼伤,占职业性皮肤病例数的54.05%。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病例均为噪声聋病例。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并以男性为主。[结论]尘肺病、氯甲烷、正己烷和苯引起的职业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和噪声聋为镇江市重点职业病。职业病病例主要集中在中小型企业,集中分布于建筑、电力、非金属矿采选业、水泥制造、煤炭行业,应把这些重点企业、重点行业作为职业卫生工作的重点监控对象。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鞍钢职业病发病情况有所认识,对鞍钢1990 ̄199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990 ̄1998年鞍钢职业病新发病例共707例,其中尘肺病567例,占总病例数的80.19%;慢性职业中毒49例;急性职业中毒39例;职业性噪声聋52例。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东莞市近10年新发职业性噪声聋发病分布特征,为制定有效的预防职业性噪声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东莞市2012—2021年新发职业性噪声聋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病例基本情况、企业性质、行业分布和经济类型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东莞市2012—2021年共报告职业性噪声聋病例458例,占新发职业病的32.99%(458/1 388),发病总体呈波浪形上升趋势,其中以轻度噪声聋为主365例(占79.69%)。发病年龄中位数(P25~P75)为47.0(41.0~51.0)岁,发病工龄中位数(P25~P75)为8.0 (5.3~12.0)年。病例具有企业聚集的特点,企业规模分布以大中型企业为主,占70.52%(323/458);企业行业分布以制造业(422例),占病例总数的92.14%(422/458)。结论 东莞市职业性噪声聋发病总体呈上升趋势,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加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与重点人群的职业病危害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2016—2021年长沙市新诊断的职业病,确定主要的职业病病种、重点职业病危害因素和职业病高发行业,为制定职业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国家职业病与职业卫生信息监测系统2016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长沙市职业病新病例信息,对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16—2021年长沙市新诊断职业病231例,其中职业性尘肺病为117例,占50.6%、职业性噪声聋为63例,占27.3%、职业中毒为33例,占14.3%;2016—2018年诊断病例数相当,分别为43(18.6%)、46(19.9%)和42例(18.2%),2019—2020年诊断病例数下降,分别为30(13.0%)和28例(18.2%),2021年诊断病例数上升至42例(18.2%),变化趋势为U字形;男性为224,占70%,女性为7例,占30%;以40~<50、50~<60岁病例最多,分别为77(33.3%)和101例(43.7%);职业性尘肺病、噪声聋发病高峰为接害工龄5~<10年,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化学中毒、职业性皮肤病发病高峰为接害工龄0~<5年,苯...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扬州市近8年职业病发病情况,以便更好地做好该市职业病防治工作。 方法 对全市2006-2013年的职业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8年间共报告新诊断职业病7大类32种246例,尘肺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和职业中毒发病数位居前3位,分别占42.3%、26.4%和19.5%。尘肺病以电焊工尘肺、矽肺、煤工尘肺为主,主要分布于机械、煤炭和石油行业。65例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中有59例(90.8%)为职业性噪声聋,主要集中于化纤、机械和煤炭等行业。急性中毒10起13例,职业性中毒性肝病、苯中毒以及铅及其化合物中毒(不包括四乙基铅)为慢性中毒病例的主要类型,病例主要分布于机械和轻工行业。 结论 尘肺病、噪声聋和苯、铅等毒物引起的职业中毒为扬州市的主要职业病危害,机械、化纤、煤炭等行业应列为重点监管行业。  相似文献   

9.
彭秀苗  李新伟  王静 《实用预防医学》2018,25(12):1517-1519
目的 对济南市2013-2017年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济南市近5年新发职业病谱及流行特征。 方法 收集2013-2017年济南市报告职业病资料,进行统计描述和分析。 结果 2013-2017年济南市新发职业病病例1 201例,尘肺病居济南市辖区职业病之首,为1 053例,占总职业病病例数的87.68%;其次是噪声聋100例,占总数的8.33%。职业病报告病例来自于11个行业,76.85%的病例来源于采矿业;来源于公有经济企业的病例数为744例,占总病例数的61.94%;来源于大中型企业的共计907例,占总病例数的75.72%。 结论 济南市职业病病谱以尘肺病、噪声聋为主,应加强重点行业和企业的综合治理,积极开展职业健康教育工作,有效保护职业人群的健康。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2005~2013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情况。方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网站公布的数据,对2005~2013年的职业病的发病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5~2013年全国职业病发病成上升的趋势,其中尘肺占84.22%。苯所致白血病占职业性肿瘤的49.50%,2009~2013年噪声聋年均发病例数为490.2例。2005~2009年5年间全国职业病发病病例数为1.1~1.8万例,2010~2013年为2.6~3.0万例。结论职业病发病情况依然严重。应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行业、工种)职业病的发病特点进行综合防治,尤其要加强尘肺病、噪声聋等疾病的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11.
杨春  温妍  陈庆良 《职业与健康》2014,(14):1901-1903
目的分析广州市黄埔区职业病发病特点,为科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流行病学特征。结果①2010—2012年广州市黄埔区新发职业病37例,其中男性36例(97.3%)。②以青壮年为主,〈45岁病人占75.7%。③诊断病种包括尘肺、噪声聋和苯中毒;其中尘肺占78.4%(29例),噪声聋占13.5%(5例);苯中毒占8.1%(3例)。④平均发病工龄为(17.2±5.6)a,其中噪声聋为(17.2±5.6)a,苯中毒为(3.3±1.1)a,尘肺为(9.8±4.2)a;工龄〈10 a的占54.1%。⑤行业分布以船舶修造、石油加工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占全部病例的94.6%(35/37)。⑥企业性质与规模:私营(27例,73.0%),中小型企业(28人,75.7%)发病为多。⑦多数企业3年新发尘肺病超过2人,个别企业一年内新发4例尘肺。结论黄埔区职业病防治形势严峻,预防尘肺病、噪声聋和苯中毒是工作重点,应建立合理有效的管理机制,做好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状况,为制定职业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及防治电焊工职业病提供依据。方法选择9家机械制造企业500名电焊工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将调查结果输入EpiData数据库,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偏低,不同工龄、不同文化程度工人职业卫生知识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工龄电焊工的相关态度和行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96.56%的电焊工希望从用人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获得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结论宝鸡市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知晓率偏低,应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电焊工职业卫生防护知识的培训教育,提高其职业卫生防护知识水平,增强其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更加良好的职业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和分析"十一五"期间深圳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及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策略、实施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以2006~2010年深圳市新诊断的职业病病例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职业病种类、地区、行业分布等特征。[结果]"十一五"期间深圳市共发生504例职业病,自2007年开始有逐年上升趋势。新发职业病以正己烷、苯等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为主(153例,占30.36%);其次为尘肺(128例,占25.40%)、三氯乙烯药疹样皮炎(45例,占8.93%)、职业性噪声聋(36例,占7.14%)。新发职业病多分布在宝安、龙岗两个工业区,且以中小型私有企业为主,轻工业、电子行业病例数最多。[结论]正己烷、苯、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引起的职业性慢性中毒及药疹样皮炎、尘肺、职业性噪声聋等是深圳市常见职业病,应重点开展对这些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的预防控制,尤其要加强对中小型私有企业的监管,遏制职业病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湾瑞文  古艳卿  梁炼华  刘治萍 《职业与健康》2014,(8):1038-1039,1043
目的对鹤山市的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作出分析,为制定防治工作计划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统计分析方法,对鹤山市2007--2012年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发病情况作出分析。结果该市职业健康检查人次日益增长,从2011年开始发现疑似职业病病例,2012年疑似职业病病例检出率高于2011年(χ2=4.45,P〈0.05);疑似职业病病例在五金机械制造业和电子业发现,五金机械制造业的检出率高于电子业(χ2=10.12,P〈0.01)。疑似职业性噪声聋为本市新发疑似职业病种。确诊的职业病病例均为散发,仅有1例为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结论职业健康检查的预防作用未能显现,今后用人单位、职防机构和监管部门三方共同努力才能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刘清香  张献兴  刘松 《职业与健康》2014,(13):1748-1750
目的通过了解深圳市光明新区职业病发病情况,了解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因素,掌握其发病特点和规律,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2013年该区职业病诊断和调查处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年间诊断各类职业病和职业中毒48例,无死亡病例,平均发病年龄34.29岁;尘肺17例,占病例总数35.42%,有机溶剂职业中毒17例,占病例总数35.42%;噪声聋6例,占病例总数12.50%。主要集中在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行业。结论混合性粉尘、噪声、正己烷、三氯乙烯和苯为该区高风险职业病危害因素,五金塑胶、电子、新能源材料和家具企业为该区职业病高风险行业。  相似文献   

16.
刘红英  杨海峰  路建超 《职业与健康》2012,28(17):2056-2058
目的了解1963—2010年宝鸡市尘肺发病情况,探讨发病规律及原因,为宝鸡市尘肺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宝鸡市1963—2010年所有确诊的尘肺病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从1963—2010年,宝鸡市共诊断尘肺病病例328例,其中,死亡100例,病死率为30.49%。1980—1995年出现尘肺病发病的高峰(213例),1984—1993年出现尘肺病病例死亡高峰,累积死亡50例。尘肺病病例分布最多的行业依次是机械行业和有色金属行业;工种以掘进工、采煤工、铸造工、电焊工、喷砂工为主。结论宝鸡市的尘肺病以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和煤炭行业高发,以矽肺为主,加强职业健康监护,有利于早期发现尘肺病患者。  相似文献   

17.
2004-2008年莱芜市职业病发病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燕 《职业与健康》2009,25(10):1030-1031
目的了解莱芜市近年来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4-2008年莱芜市持有职业病诊断证明书和未出具诊断证明书但由具有诊断资格的医生已集体诊断为职业病的住院病历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4-2008年所报告病例中,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分别占病例总数的61.42%、21.54%、13.15%。病例分布在27个行业,煤炭、冶金行业病例数居前2位,分别占61.5%、17.4%;工人、农民占病例数的71.6%、25.3%;男女病例性别比为12.4:1;50岁及以下年龄人数占63.5%。结论近年来,莱芜市新诊断报告病例数增多,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职业中毒及尘肺是主要职业病,尘肺发病趋势比较平稳,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噪声聋)和职业中毒呈上升态势,职业病发生在每个地区和多个行业,呈现发病年龄轻、接触工龄短的趋势,已成为今后该市职业病预防控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上海市松江区存在的主要职业危害和疑似职业病病例的检出情况,为职业病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用流行病学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松江区乐都医院检出的疑似职业病例,特别是相关资料齐全的第5年度检出的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①5年共检出疑似职业病例376人,接触苯及苯系化合物、噪声、铅、硫酸二甲酯、汞、铬的例数分别是290、63、13、5、4、1。②第5年度130疑似职业病例中,男71人,女59人,96.15%年龄在20~49岁;分属71家企业。接触苯及苯系化合物的疑似职业病例73人中71.23%为血白细胞计数下降。结论松江区的主要职业危害,以苯及苯系化合物、噪声为主,疑似职业病例比例按年度波动,提示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宣传、管理、监督力度。疑似职业病的转诊反馈机制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浙江省湖州市近5年职业病发病规律和特征,为制定职业病防治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2008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职业病信息网络报告和职业病报告卡数据,以浙江省湖州市确诊的职业病报告病例为分析对象,将数据库的数据逐年导入Excel 2003软件进行汇总统计与分析。[结果]2008至2012年全市共报告职业病5大类10种共计301例,其中尘肺病282例,位居职业病首位。矽肺、煤工尘肺、电焊工尘肺位居尘肺病的前三位,分别为84.0%、10.3%、3.5%;分布在10个行业,其中建材、煤炭行业位居前两位,分别为72.0%和12.8%,其他行业均在5.0%以下。急、慢性中毒的毒物主要为铅及其化合物和苯。其他职业病主要为职业性皮肤病(10例)、噪声聋(3例)和职业性中暑(1例)。[结论]浙江省湖州市2008—2012年职业病报告病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尘肺病为主要职业病危害。有关部门应加强监管,特别是对小型私营企业进行监管,以有效预防和控制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1995-2012年汉中市职业病发病情况,为有效预防职业病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方法对1995--2012年汉中市职业病档案资料进行分析,重点对尘肺病进行分析。结果1995--2012年汉中市累计在档职业病447例,其中尘肺病412例,职业性慢性中毒22例,职业性皮肤病9例,职业性噪声聋3例,职业性肿瘤1例;尘肺病中煤工尘肺190例,矽肺162例,石棉尘肺46例,水泥尘肺10例、电焊工尘肺4例;分布在煤矿行业153例,石棉行业46例,建材行业37例,非煤矿山39例,钢铁行业28例,机械行业28例,石英砂314例,化工3例,其他64例。其中农民工215例,国有用人单位165例,集体用工单位32例。结论汉中市职业病主要为尘肺病,尘肺病病种主要为煤工尘肺,其次为矽肺,主要分布在煤矿行业,以农民工为主。尘肺病应做为职业病预防的重点,煤矿行业为预防职业病的重点单位,农民工为重点预防人群。卫生部门、安监部门及用人单位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加强防护措施,有针对性地对接触有毒有害作业工人进行防护及健康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