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少见的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预后较差,属儿科临床疑难杂病之一。笔者立足实践,并结合理论探析,认为该病的病机演变与“玄府-肺络”理论联系密切,在治疗上以开玄通络为主线,提出分期辨治的方法,急性发作期首当泄肺开玄,涤痰平喘,祛除有形实邪以攻其急;慢性持续期须豁痰祛瘀,疏通肺络,以畅通气机为主;迁延恢复期应当养肺通络,扶正固本,恢复周身正气以善其后,旨在使玄府开,络脉通,及早顿挫病势,减少远期形成肺纤维化的风险,为中医药防治儿童闭塞性细支气管炎提供新思路。另附验案1则,以兹佐证。  相似文献   

2.
涤痰祛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涤痰祛瘀法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发作期患者59例,与西药治疗29例作对照,并观察了肺功能及部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中药组不仅在临床疗效方面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且较对照组能明显地改善肺通气功能和机体瘀血状态。故认为本病急性发作期的中药治疗应从涤痰祛瘀着手。  相似文献   

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属中医肺胀病范畴。中医认为, AECOPD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 本虚多为肺、脾、肾虚, 标实以痰、瘀为主要病理因素。痰瘀同治应贯穿本病治疗始终, 遵循标本同治、辨别寒热原则, 偏于寒者, 治以化痰渗湿、行气通络;偏于热者, 重视宣肺平喘、清热解毒、化痰祛瘀;同时强调中病即止, 兼顾其本虚。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络病病机演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对络病的认识,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络病范畴.肺络阻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络病病机特点,其病机演变有肺络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肺络、津凝痰结肺络、痰瘀凝结肺络、肺络失养损伤等多种不同表现.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宜调络通络.  相似文献   

5.
屈杰  付雪聪  李培 《辽宁中医杂志》2014,(12):2562-2563
文章从络病学的相关理论和脏腑病机学说的角度,探讨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认为"久病肺虚,痰瘀阻络,肺失肃降"是本病的络病学的病机关键,根据"络以通为用"的指导原则,提出了"活血通络,化痰降气"的治疗方法,同时简要介绍了自拟方"化瘀涤痰汤"治疗本病的经验和体会,以期对本病的治疗思路有所拓展。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总病机为本虚标实,其急性期病机特点为肺脾肾虚,或宗气不足,阳气虚弱,兼有六淫外袭或痰热内阻,稳定期主要为肺脾肾气虚、肺肾阴虚,或气虚、阳虚、气阴两虚、血瘀痰阻。其治疗则根据其发病阶段或病证特点不同而采用清热化痰祛瘀法、补益脏腑气血法、中药贴敷外治法,辨证应用疗效满意。参考文献29篇。  相似文献   

7.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辨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之患。正气虚弱是内因,外邪扰肺是外因,痰瘀伏肺是发病的夙根。扶正祛邪是基本治法,扶正重在健脾益肺,补肺纳肾;祛邪则以化痰祛瘀为关键。  相似文献   

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生发展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本虚标实,本虚指五脏虚,但以肺、脾、肾为主,标实主要体现在痰浊、瘀血、气滞、毒邪等痹阻于肺。基本病机为肺失宣降,脾失健运,肾气虚弱。从肺脾肾失调认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变化,从而通过宣肺平喘、健脾祛痰、补肾纳气等方法论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
用中医理论论述了干燥综合征的病因病机及辨证论治,提出干燥综合征的病机关键是痰瘀痹阻,治疗当以涤痰祛瘀为大法,并拟定涤痰祛瘀汤为治疗本病的基本方,经初步应用,取得了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呼吸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病情呈进行性发展,且易由感冒等原因引起的细菌性肺部感染致病情加重,重则危及患者生命.我们自2009年4月至2011年6月以来,采用涤痰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本病急性加重期属痰热郁肺证者50例,临床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诱发因素及其防治对策。方法:采用计算机检索和人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对近十年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文献进行收集整理分析。结果:细菌感染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本病病机是本虚标实。本虚是指肺、脾、肾三脏亏虚;标实是指外邪、痰饮、瘀血,在急性加重期,三者是主要的诱发和加重因素;急性加重期以痰(热)瘀互阻为病机关键。治疗上应该扶正固本与祛邪兼顾,而对于急性加重期则以祛邪为主。结论:文献分析结果可为下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整理总结杨道文教授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证经验.方法 经过跟师出诊学习,归纳整理杨师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临床医案资料,总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因病机以及治法方药.结果 杨师认为益气为治本之法,风邪痰浊瘀血贯穿本病始终,疏风化痰活血不伤正为原则.方选玉屏风散合苏黄止咳方加减.结论 中医辨治慢性阻塞性肺疾...  相似文献   

13.
《辽宁中医杂志》2016,(8):1609-16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中医药的尽早参与可明显减少西药的不良反应,缩短病程,增强体质,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出现及复发,其病机特点表现为表里同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首重在解表,兼以扶正祛邪;顽痰与瘀血互结者治之当分虚实、攻补各异;出现呼吸衰竭时,治疗以豁痰开窍为主,并注重固护元气。  相似文献   

14.
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中医病机及治疗2方面入手探讨清热化痰联合活血利水法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指出该病的急性加重与其预后及死亡有密切关系,其中医病机常为虚实夹杂,急性发作期常以邪实为主,痰瘀为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本着急则治其标的原则,采用清热化痰,活血利水法可以减轻患者急性加重的程度,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疾病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肺胀”的范畴,病机多数为标实而本虚,本虚是指脾、肺、肾三脏的气虚,标实是指气滞、瘀血、浊痰、水饮等实邪,而稳定期大多呈虚证表现,治疗以补虚为主。该文介绍刘建秋教授基于圆运动理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经验缬菁。中气为轴,四维为轮,刘师认为一切外感病和内伤病皆是中气不足、四维升降紊乱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亦是如此,其病机为脾虚、金逆、肾寒,治疗以健脾、敛肺、温肾为主。现将其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的临症经验加以总结提炼,望为本病中医辨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的中医病因病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以持久性气道阻塞性或气道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特征的疾病,急性加重期时咳、痰、喘加重.中国传统医学认为本病属肺胀、喘证等范畴,究其病因病机,本虚标实、上盛下虚为内在之因,外邪引动为重要外因.从中医学角度探讨其病因病机,对于统一辨证、指导治疗、提高临床疗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根据《神农本草经》的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的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中医病因病机,饮食指导的分类,类别有痰浊壅肺、痰热郁肺、痰蒙神窍、肺肾气虚、阳虚水泛等。认为参照《神农本草经》理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进行饮食护理,辨证施膳,有助于减轻患者症状,缩短病程,减少患者疾病的复发。  相似文献   

18.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近年,由于生态改变导致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导致生活紧张等原因,其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已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中医学没有COPD这一病名,但根据其发病症状及特点,应归属于中医学肺胀、咳嗽、喘病、痰饮等范畴.笔者通过对本病的深入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认为阳虚痰瘀、壅塞气机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基本病机.现就其发病机理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孙文武 《河北中医》2001,23(6):476-478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以下简称肺心病 ) ,多继发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咳、痰、喘迁延不愈 ,患者劳动力下降 ,生活质量受到影响。肺心病急性发作期 ,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心力衰竭与呼吸衰竭 ,病情危重甚至可危及患者生命。近年来对肺心病的认识有了一定进展 ,疗效亦逐渐提高。现概述如下。1 病因病机肺心病病机错杂 ,多由本虚标实两者错杂而致。本虚以肺、脾、肾虚为主 ,标实以痰浊为主。内伤与外感夹杂 ,本虚与标实互患 ,痰浊与瘀血交阻 ,然虚、痰、瘀为其关键[1]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2 ]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呼吸衰竭以标实…  相似文献   

20.
《国医论坛》2021,36(3):48-49
曲妮妮教授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于中医"喘病""肺胀"范畴,气阳两虚、痰浊瘀血是贯穿疾病始终的两个主要方面。故得出肺、脾、肾三脏虚弱,痰瘀内阻为本病的主要病机,治疗以益气温阳,兼以活血,佐以化痰为法。常以补肺汤、苏子降气汤等为基本方加减施治,同时配合中药贴敷,温阳化痰,补虚泻实,标本兼顾,最大程度上降低了该病急性发作的次数,提高了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