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MRI在下肢长骨骨折合并膝关节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至2008年12月收治的股骨干及胫腓骨骨折合并膝关节有症状者行膝关节MRI检查。结果:在接受膝关节MRI检查的患者中,发现韧带损伤30例,其中内侧副韧带损伤15例,外侧副韧带损伤例6,前交叉韧带损伤12例,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其它合并损伤有内侧半月板损伤6例,外侧半月板损伤13例,内外侧半月板均损伤1例。在前交叉韧带损伤组中,有6例为完全性断裂者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后交叉韧带组中有2例为完全性断裂者行手术重建。平均随访14.6个月(5~36个月),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法行手术结果评分,平均分为83分(72~93分)。结论:MRI能安全、快捷地对膝关节损伤作出全面而准确的诊断,并可为临床制订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但MRI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2.
膝关节或膝关节周围创伤容易造成膝关节强直,2003年1月 ̄2004年1月我院应用渐进松解法治疗膝关节强直29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男22例,女7例;最大56岁,最小18岁,平均34.6岁。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3例,交叉韧带合并侧副韧带损伤5例,股骨干骨折2例,股骨髁部骨折12例,胫骨平台骨折4例,浮膝损伤3例。病程4个月至1.5年,平均8个月。术前膝关节屈曲0° ̄45°,平均30°。1.2治疗方法病人仰卧位,硬膜外麻醉,气囊止血带控制下进行手术;取大腿下段外侧切口或膝关节前外侧切口,一般取原手术切口。渐进松解的手术方法分5步…  相似文献   

3.
李超  许建中 《中原医刊》2011,(18):111-114
随着我国交通事业以及体育运动的发展,交通事故和运动损伤造成膝关节损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而在膝关节损伤中前交叉韧带的损伤比较常见,前交叉韧带是膝关节的重要结构,治疗不当会造成膝关节的众多并发症,并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地影响。前交叉韧带重建是治疗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最有效的方法。而现在世界各地对前叉韧带重建的方式及内固定物的选择上存在很大的差异,移植韧带的选择,单束或双柬的选择,以及移植物固定及骨隧道的位置,术后康复等都是影响前叉韧带重建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郑灿京 《黑龙江医学》2004,28(10):730-730
本文通过 6 4例股骨骨折的回顾性总结分析 ,探讨其合并膝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病率。1 资料与方法选自 1998~ 2 0 0 2年 6 4例股骨干骨折和粗隆下骨折的病人为研究对象 ,不包括粗隆间骨折和股骨下段骨折。年龄在 10~ 80岁 ,平均 39岁。男性 4 7例 ,女性 17例。骨折部位 :粗隆下骨折 11例 ,股骨干骨折 5 3例。诊断合并同侧膝交叉韧带损伤的方法是 :经手术等方法骨折处稳定后 ,或者出院后随访期间通过体检 ,以及应力位膝关节X光片检查、MRI检查、关节镜等检查 ,确定诊断。2 结果在全部 6 4例股骨骨折病人中合并同侧膝交叉韧带损伤的病例为 1…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关节镜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00年1月~2006年2月我科在关节镜下治疗的膝关节损伤病例资料125例。男性83例,女性42例;年龄16~48岁,平均年龄32岁。其中单纯半月板损伤51例;单纯前交叉韧带损伤22例;单纯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半月板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15例;半月板合并后交叉韧带损伤7例;胫骨棘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8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损伤5例;胫骨平台骨折6例;股骨髁骨折2例。均通过关节镜进行膝关节检查,在镜下进行半月板缝合、成形、次全切除;关节镜下骨-髌腱-骨.丰腱肌,股薄肌腱结嵌入固定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关节镜下胫骨棘骨折撬拨复位内固定;关节镜监视下经皮撬拨复位内固定治疗胫骨平台骨折、股骨髁骨折。结果:术后5年随访,优80例,占64%;良35例,占28%;中10例,占8%;差0例。疗效评定标准:优,术后膝关节活动正常,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良,术后膝关节活动基本正常,偶有疼痛,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中,术后膝关节活动略受限,时有疼痛,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差,术后膝关节活动受限,持续疼痛,不能进行日常工作生活。结论:膝关节镜可有效治疗膝关节的各种损伤,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的治疗方法.方法 1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于术前行膝关节稳定试验及MRI检查,明确前交叉韧带损伤情况,撕裂或撕脱韧带于骨折手术时修复而断裂韧带于骨折愈合后(4~8个月)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结果 15例患者骨折均愈合,拆除内固定物同时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术.术后经12~24个月随访:出现1例韧带松弛,其余患者膝关节稳定性良好,抽屉试验阴性,未见创伤性关节炎发生.结论 对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在骨折愈合后于关节镜下行韧带修复术,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膝关节僵直是股骨下段及膝关节损伤的常见并发症。作者自1993年 6月至 1998年 12月收治膝关节僵直 2 4例 ,用膝关节松解术来改进纤维性僵直关节功能 ,取得较好效果。现就 2 4例的病因、病理、手术及预防进行分析。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 :男性 2 1例、女性 3例 ;年龄 2 1~ 48岁 ,平均 35岁。 2 4例中股骨下段或髁上骨折 6例 ,股骨中段骨折 4例 ;髌骨骨折 5例 ;胫骨平台骨折 3例 ;交叉韧带损伤 2例 ;髌韧带和髌上囊广泛挫裂伤 1例 ;股骨或胫骨合并髌骨骨折 3例。膝关节僵直在屈膝 0 ~ 6 0 ,平均 2 5 。2 .手术方法 :以股骨下段骨折为…  相似文献   

8.
膝关节创伤后出现粘连是膝关节功能严重受限的疾病,它给受伤者带来巨大痛苦,我科自2009-2011年应用按摩配合中药局部熏洗治疗本病收到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83例患者,其中男53例,女30例,年龄19-64岁,平均年龄42岁.其中股骨下三分之一骨折11例;股骨髁上骨折12例;股骨髁间骨折6例;髌骨骨折13例;胫骨平台骨折15例;膝前交叉韧带断裂6例;膝后交叉韧带断裂4例;胫侧副韧带断裂6例;腓侧副韧带断裂7例;其他膝部外伤5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中行关节镜下韧带重建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骨科就诊的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将采取前叉镜下单束等长重建的10例设为观察组,10例行解剖重建的设为参照组,对比分析治疗后组间的Tengner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的Tengner评分、膝关节疼痛情况均得到改善,和治疗前比较P0.05,但治疗后组间且Tengner评分、膝关节疼痛评分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叉镜下单束等长重建技术和解剖重建技术均能成功重建患者膝关节前十字韧带,在恢复患者关节运动功能和稳定性方面无显著差异,二者安全性和临床疗效较高。  相似文献   

10.
陈刚  陈明  赵小平  韩建华 《浙江实用医学》2012,17(6):423-424,431
目的 探讨膝关节损伤中Segond骨折合并伤诊治及相关处理.方法 13例Segond骨折,其中9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2例单纯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例单纯Segond骨折.分别根据不同的损伤予以处理,术前术后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评估患膝功能.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1年,根据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术前术后评分有明显差异.其中1例前交叉韧带以及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查体直向不稳,但患者行走功能无障碍,总体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结论 Segond骨折多存地合并伤应根据损伤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外科处理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股骨下段骨折并膝关节韧带,半月板损伤临床较多见,在处理骨折的同时对膝关节韧带、半月板的治疗,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尤为重要,膝关节是人体最大的解剖最复杂的关节,主要功能是伸屈、活动和负重。膝关节韧带、半月板对维持膝关节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我院自2000年6月至2003年3月共收治20例股骨下段骨折并膝关节韧带及半月板损伤的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膝关节非骨折性损伤磁共振成像分析及其临床康复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磁共振成像分析探讨膝关节骨挫伤与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康复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急性或亚急性膝关节非骨折性损伤患者MRI检查影像学资料,探讨其与交叉韧带损伤的相关性及其临床康复价值。结果 43例膝关节骨挫伤患者中,34例伴有交叉韧带损伤,9例不伴有交叉韧带损伤。股骨、胫骨前部挫伤数目93处,占总挫伤数目的59.62%,前交叉韧带损伤46处,占交叉韧带损伤总数的68.66%。MRI检查结果均表现为长T2信号。结论 膝关节急性损伤患者如果临床表现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且X线检查为非骨折性损伤时,应行MRI检查以免漏诊骨挫伤及交叉韧带损伤而延误临床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贝红艳  王彩萍 《浙江医学》2011,33(9):1385-1386
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是维持正常膝关节活动和稳定性的重要韧带,在各种剧烈运动和车祸中,极容易产生损伤断裂。业已证实,关节镜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重建术具有损伤小、关节粘连率低、恢复快的优点。近年来我院采用关节镜下交叉韧带重建术治疗27例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效果较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膝关节交叉韧带断裂不甚多见。这是由于膝关节周围有重重迭迭肌肉筋膜束带保护,使关节内交叉韧带断裂机会很少。膝交叉韧带主要在关节内限制胫骨、股骨移动、维持关节稳定。一旦暴力作用于膝部,除造成交叉韧带断裂外,多合并关节囊、侧付韧带撕裂、股骨髁部或胫骨平台撕脱骨折,甚至合并腓总神经、腘血管的损伤等,偶有发生胫前动脉综合症引起足下垂、肌肉坏死和足坏死。今将过去12年间所遇外伤性膝交叉  相似文献   

15.
孙富 《吉林医学》2012,33(18):3950
目的:通过对15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关节镜下治疗,探讨高效率、创伤小、疗效佳的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膝关节镜微创技术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进行有针对性、局限化的手术治疗。结果:根据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进行评分,优9例,良5例,可和差1例。结论:膝关节镜下韧带重建治疗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创伤小,疗效好,康复迅速,而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Segond骨折的诊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Segond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9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断裂,1例合并内侧副韧带断裂,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1例单纯Segond骨折.根据不同的损伤予以处理.结果 13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2个月,所有患者术后无膝关节感染,无伸膝受限,屈膝活动度为0~120°.2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术后随访12个月,骨折均骨性愈合;9例前交叉韧带损伤患者术后复查MRI显示前交叉韧带张力良好;1例前交叉韧带以及内侧副韧带断裂患者,术后10个月出现直向不稳定,MRI检查显示前交叉韧带张力尚失、内侧副韧带张力良好.结论 Segond骨折强烈提示韧带及半月板损伤,根据损伤的情况可选择不同的外科处理方法,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断裂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2月~2010年12月收治交叉韧带断裂患者16例,其中男12例,女4例,前交叉韧带断裂14例,后交叉韧带断裂1例,前后交叉韧带同时断裂1例,5例伴外侧半月板损伤,2例伴内侧半月板损伤,2例内外侧半月板同时损伤.本组患者均有明显外伤史.关节疼痛12例,行走不稳13例,关节交锁3例,不能慢跑14例,术前MRI检查均提示ACL/PCL断裂.治疗时间在伤后2~20周,采用关节镜下自体腘绳肌肌腱单束四股移植重建前后交叉韧带.术前Lysholm评分为46~62分,平均50分,详细记录术后1个月、6个月、1年、2年的患者状况.结果:术后均随访2~24个月,平均16个月,术前Lysholm评分平均50分,术后提高到92分,优良率达87.5%.结论:关节镜下治疗交叉韧带断裂,创伤小,疗效理想,稳定好,并发症少,早期功能训练预后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egond骨折的相关膝关节损伤影像学表现,提高对各种相关性膝关节损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关节镜检查或手术证实的16例Segond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对Segond骨折中相关性的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内、外侧副韧带损伤、胫骨平台骨折及后交叉韧带损伤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结果:16例Segond骨折患者中4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5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半月板损伤,3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胫骨平台髁间棘撕脱性骨折,2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及内、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合并前交叉韧带损伤、半月板损伤及外侧副韧带损伤,1例为单纯的Segond骨折.结论:Segond骨折与前交叉韧带损伤紧密相关,常合并半月板损伤,少数合并内、外侧副韧带损伤及胫骨平台撕脱性骨折;认识Segond骨折的各种相关膝关节损伤,可提高影像学诊断水平,减少漏诊.  相似文献   

19.
骨骺未闭合的青少年发生前交叉韧带(ACL)损伤时对膝关节功能的影响很大,以往认为青少年膝关节损伤通常会导致ACL的胫骨及股骨附着点撕脱骨折或骨骺损伤,而非ACL断裂;但随着高能量交通事故的日益增多及体育运动的普及,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Segond骨折的临床特点和诊疗方法 .方法 2007年6月-2008年4月收治6例Segond骨折,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38岁.所有病例均行关节镜探查.其中中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1例.前交叉韧带不全断裂3例,前交叉韧带挫伤2例,合并半月板损伤4例,合并腓骨头骨折与外侧副韧带损伤4例.其中1例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4例行外侧副韧带修补,4例行半月板成型术.结果 6例患者术后均随访6~11个月,平均8个月.Lysholm术后评分平均为42分,所有病例均获得满意效果.结论 Segond骨折常合并有膝关节内组织结构损伤,早期治疗应早期发现,避免关节失稳的出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