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2 毫秒
1.
图126、图127平面的主要特征为内听道显示清晰,内耳结构可以同时显示半规管、前庭、和面神经. 该平面可见上半规管,为后方的半弧管腔,上半规管与膨大的前庭相连.在前庭的外侧可见水平半规管与前庭相连.上半规管、前庭和水平半规管腔内为液体,故T1加权为低中密度阴影,T2加权为高密度影.同样内听道内为脑脊液和神经组织,T1加权时内听道内在低中密度脑脊液影中可见中等密度的索条状神经阴影.T2加权时上半规管、前庭、水平半规管形成的复合体为高密度影.高密度的内听道脑脊液中有低密度的神经阴影.  相似文献   

2.
图55上半规管后部隐约可见,水平半规管后半部显示部分管腔,向后膨大的腔隙为前庭腔.连接前庭腔的下方为耳蜗底旋,耳蜗底旋的外侧壁是鼓岬.  相似文献   

3.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主要表现为耳聋,国内外少有报道。我科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住院患者11例(22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内耳畸形的分型标准并不统一,常用的是Jackler等1987年提出的分类标准。Jackler等依据一组63例(98耳)先天性内耳畸形的X线体层摄影表现,将其分类为:内耳未发育(Michel畸形);耳蜗未发育(cochlear aplasia);耳蜗发育不全(cochlear hypoplasia);不完全分隔(incomplete partition,IP),且按照程度不同分为轻度、重度;共腔畸形(common cavity);前庭-外半规管畸形(vestibule-lateral semicircular canal dysplasia)、前庭导水管扩张(enlarged vestibular aqueduct)。  相似文献   

5.
图13、图14颈动脉管水平段全程出现,耳蜗中旋和底旋明显,在耳蜗后方有一个膨大的圆形前庭腔,在前庭腔内侧可见后半规管的膨大壶腹.  相似文献   

6.
图78、79平面颞骨占据的空间加大,颞骨岩部向内侧延伸乳突部增宽,大脑颞叶占据的空间变小.由于颞骨岩部的分割作用大脑颞叶与中脑及小脑间的距离明显增宽.小脑脚明显增宽,第4脑室略向外扩大.由于大脑颞叶占据的空间变小,颈动脉及海绵窦的位置相对外移.颈动脉仍呈圆形结构,T1加权呈中低密度海绵状阴影,其密度略高于周围的海绵窦组织.由于血管内血液流动原因,管腔在T2加权呈低密度黑色阴影.海绵窦在T1加权围绕着颈动脉外半侧呈海绵状中等密度阴影,在海绵窦及颈动脉管的内半侧紧贴着低密度黑色阴影是斜坡.  相似文献   

7.
随着高分辨超薄螺旋CT与高场强MRI的临床应用,为临床了解内耳形态学提供了可能性;人工耳蜗植入手术的蓬勃开展,术前迫切需要详细了解内耳解剖有无异常,例如:患者是否有耳蜗畸形,前庭导水管是否扩张?内听道是否狭窄等与手术难度及效果紧密相关的解剖畸形,这为临床了解内耳形态学提供了必要性,因此有必要提高对内耳畸形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本期开始介绍内耳畸形,首先介绍前庭导水管扩大。在先天性耳聋中,前庭导水管扩大是目前最常见的内耳结构畸形。 1978年,Valvassori和Clemis通过3700例颞骨连续分层摄片发现其中50例有前庭水管扩大(直径〉1.5mm),称之为大前庭水管综合征(LVAS)。又称为先天性前庭水管扩大综合征(EVAS)。双侧发生率为单侧的2倍,女性占优势(男女比例为2:3)。该研究中LVAS发生率为1.3%,另一研究显示,2683名因耳科疾患行X摄片或CT检查的患者中有26名为LVAS(1%)。有研究显示12%的聋儿为LVAS。  相似文献   

9.
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内耳畸形,主要表现为耳聋,国内外少有报道.我科2002年9月至2006年7月收治大前庭导水管综合征(large vestibular aqueduct syndrome,LVAS)住院患者11例(22耳),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图84,85随着层面降低,内听道内位听神经/面神经混合束出现,神经之间有脑脊液影,T1加权面神经为中低密度阴影,临近脑脊液池处位听神经/面神经为一混合的条索状阴影,临近内听道底部神经分叉,中间有低密度的脑脊液影,前部为面神经,后部为上前庭神经.  相似文献   

11.
图120、图121仍处于内耳平面,后半规管弧度在T2加权可见,显示比较清楚的是后半规管的二个末端.T1加权后半规管成低密度影,仅可见二个末端呈点状阴影,弧度未显示.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41岁.主诉双耳听力下降30余年于2004年11月入院.患者自幼双耳流脓,伴听力下降,药物治疗无改善.20多年前曾在外院行"右耳乳突根治术",术后右耳听力完全丧失.1年前又在外院行"左耳鼓膜修补术",术后即发现左耳听力完全丧失.发病以来无眩晕、耳鸣和面瘫等症状.查体:左鼓膜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少量分泌物.右耳道宽大,乳突腔引流通畅,未见异常分泌物.纯音测听检查示双耳全聋.ABR检查示双耳100dB均无反应.耳部轴位和冠状位放大CT示右侧乳突术腔周围软组织增厚,半规管和前庭缺失.左耳听骨外侧少许软组织密度影,内耳未见明显异常.内耳三维重建MRI示右侧半规管和前庭未显影,左侧内耳形态完好,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建立快速、简便地培养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方法,为脉络膜新生血管疾病的研究提供细胞模型.方法 显微分离牛脉络膜微血管,采用1 g·L-1胶原酶一步法消化,并采用免疫磁珠分选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使用内皮细胞培养基进行原代培养.利用光学和电子显微镜进行形态学观察,利用Von Willebrand因子免疫荧光染色及Dil-Ac-LDL吞噬实验进行细胞学鉴定,利用管腔形成实验观察内皮细胞形成管腔能力.结果 采用本研究改良的方法可以获得纯度高达95%的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外观呈细长形,融合后呈典型铺路石样外观.电子显微镜观察可见胞浆内靠近核膜外的Weibel-Palade小体(棒状小体);免疫荧光显示Von Willebrand因子表达阳性,Dil-Ac-LDL吞噬实验阳性;在凝胶中可以形成明显管腔结构.结论 本研究改良的方法成功地分离并纯化了牛脉络膜微血管内皮细胞,可在短期内快速简便地获得足够数量的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14.
图96、97该平面无鼓室,外耳道全程出现,软骨部为水平状,骨性部向后倾斜.乳突腔变大,腔内隐约可见气房黏膜影,在T2加权相较清楚.在近耳道底内侧可见面神经乳突段,为一孤立的类圆形阴影,1加权由于周围无显影,比周围有软组织阴影的T2加权相更清晰.  相似文献   

15.
目前国内一些医院开展了鼻窦炎"三联"治疗,即窦腔内置管术后,进行局部药物冲洗,冲洗后窦腔内充氧30 min.冲洗期间患者俯首弯腰时间久,易疲劳、头晕、颈背酸痛.  相似文献   

16.
图228是一位男性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患者因听力下降而就诊。上图为水平位CT扫描影像,可见上鼓室和鼓窦入口扩大,边缘骨质硬化;上鼓室和鼓窦入口充满软组织灶,胆脂瘤腔的内上缘是紧贴耳蜗的面神经水平段,面神经骨管完整;耳蜗下方是前庭,与前庭相连的水平半规管骨管部分缺失,水平半规管与胆脂瘤相贴,形成水平半规管瘘。下图为冠状位CT扫描影像,可见上鼓室扩大,鼓膜嵴变钝;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梅尼埃病的实验研究提供可靠的动物模型.方法以豚鼠为实验对象,介绍应用枕后硬脑膜外径路阻塞内淋巴囊制备内淋巴积水动物模型的方法.结果术后4周可见耳蜗各回前庭膜不同程度向前庭阶膨出.结论枕后硬脑膜外径路阻塞内淋巴囊是一种能造成内淋巴积水的造模方法.  相似文献   

18.
明胶海绵在泪囊鼻腔吻合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泪囊鼻腔吻合术中,当后瓣黏膜吻合后,在鼻腔黏膜前瓣翻转后吻合腔内,多数手术者都填塞支撑物.支撑物有:凡士林纱条、橡胶条(管)、硅胶条(管)等.  相似文献   

19.
外周前庭系统由前庭迷路及其向脑干发出的神经组成。前庭迷路由外、上、后3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组成,其中骨迷路藏于颞骨中,内有膜迷路。前庭系统对于感觉整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当头部运动时,  相似文献   

20.
泪道植管出鼻泪管后多向后进入咽部。经作者施行的63例泪道植管4例植管进入鼻前庭,仅占6.3%,其余93.7%的植管患者均需将植管引出鼻前庭。枪状镊、斜视钩或软管导出均操作繁琐,费时费力,易损伤鼻粘膜,增加患者痛苦。近年来,我们用自制植管钩从鼻前庭钩出植管,操作方便,痛苦少,不易损伤鼻粘膜,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