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比观察新拔针方法与旧拔针方法在临床上引起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淤血情况,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对普外科100例住院患者进行手背双侧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对比观察研究。左侧采用快速旧式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常规快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式拔针法(观察组:常规快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新式拔针方法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发生率显著低于旧式拔针方法(P〈0.01)。结论:新式拔针方法可减轻患者对肌肉的刺激,使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减轻,方法可靠。  相似文献   

2.
曾桂玉 《当代护士》2014,(8):132-133
目的探讨2种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及实验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静脉穿刺拔针法,实验组为改良静脉拔针法,比较2组患者拔针时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的情况。结果对照组拔针时疼痛40例、针眼出血20例以及皮下淤血5例;实验组疼痛5例,针眼出血3例及皮下淤血1例。实验组疼痛、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情况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改良拔针法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的静脉拔针法。  相似文献   

3.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常用的一项操作技术,但穿刺后拔针不当常增加患者的疼痛,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或淤血等不良反应。为此,许多护理工作者做了大量的探讨和改进,现综述如下。拔针手法1.拉紧皮肤拔针再按压法。韩翔等[1]主张用左手将进针部位的皮肤向下绷紧,右手迅速拔出针头,再用右手拇指按在盖针眼的小纱块上,按压针眼及其上方的皮肤,这时再松开左手。此种方法既避免了针尖损伤血管壁和真皮,又避免了针体对血管壁和真皮的牵动,从而减轻了患者的疼痛感。张灵然等[2]主张用左手拇指和示指在针尖上方约2.5cm处绷紧皮肤,快速拔针,用干棉签沿穿刺点…  相似文献   

4.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静脉输液是常用的治疗手段。拔针时压迫不当易引起针眼出血,皮下瘀斑,导致皮肤青紫,影响继续穿刺。先用棉签按压,再拔针易造成患者穿刺部位的疼痛和血管内皮的损伤。我院通过对1000例患者的对照观察,结果表明棉签与血管平行直压效果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静脉输液时由于针头及药液对血管、皮肤的刺激,拔针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现我科改进了拔针方式,经临床应用,可有效减轻或避免疼痛,现介绍如下。方法:拔针前,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分散其注意力,在患者思想放松时迅速拔针。拔针时右手拇指和示指固定针栓,防止针头转动,保持针头与皮肤呈10°~15°;左手拿棉签轻轻放在需按压部位,迅速拔出针头时,用棉签按压针眼,力量适当(力量过大易导致疼痛,过小则导致血液渗出血管)。[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两种拔针方法在小儿静脉输液和采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行静脉输液和采血的100例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实验组采用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对照组采用棉签按压拔针法。观察两组拔针效果。结果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所需的时间为30-90s,平均(56.3±1.2)s,棉签按压拔针法为180-300s,平均(203.0±26.0)s;非按压抬高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7例,出血率为14.0%,棉签按压拔针法穿刺点出血有21例,出血率为42.0%;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无1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0.0%,棉签按压拔针法有6例发生皮下出血,出血率为12.0%,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非按压抬高拔针法止血效果优于棉签按压拔针法。结论非按压抬高拔针法可明显减少穿刺部位出血,缩短按压止血时间,避免皮下血肿、淤点、淤斑的形成,有效保护患儿的血管,提高了护理工作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次性真空采血器采血拔针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临床上静脉采血广泛使用真空采血器。我院使用的是美国BD公司生产的真空采血试管,配套用针为头皮针式采血针,拔针时由于真空试管中充满负压,头皮针管内充满血液,针头拔出后易滴血,造成浪费和污染,病人也会因此而恐惧。护理人员经多次实践发现,在最后1个试管负压将要吸尽前吸入血的速度往往变慢,这时护士可提前松开止血带,以左手中指按压穿刺点上方血管(距针头2cm~3cm)并轻轻向上推皮肤,其余四指用棉签按压穿刺点;右手拇指及食指捏紧头皮针近端针管(类似关闭输液器活塞的作用)。然后拔针。拔针后慢慢松开右手拇指及食指,头皮针内的血液被试管内剩余负压吸入,避免了污染和浪费,整个操作过程干净、利落。  相似文献   

8.
多选题(仔细阅读“继续医学教育园地”栏目的文章,即可找到答案)试题:1.为减轻静脉穿刺后患者拔针时的疼痛感,可采取:A.拉紧皮肤拔针再按压法 B.先拔针再按压法 C.按压皮肤穿刺点拔针法 D.轻压拔针再按压法2.静脉穿刺后缓慢拔针法的拔针速度为:A.0.5~1 s B.1~2 s C.2~3 s D.3~4 s3.静脉穿刺拔针后按压的部位最好为:A.皮肤针眼处 B.血管针眼处 C.皮肤针眼与血管针眼之间 D.皮肤针眼和血管针眼2处4.为减少静脉穿刺拔针后皮下出血或淤血的发生,可用:A.拇指纵向按压 B.大鱼际按压 C.止血按压带按压 D.凸面止血绷带按压5.对凝血机制正常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婴幼儿肢体静脉输液拔针后按压针眼的有效方法。方法选择0—3岁进行肢体静脉输液患儿16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n=80)采用传统的食指、中指按压棉签法,观察组(n=80)采用拇指按压棉球法。观察并比较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用拇指按压法按压针眼5~7min,皮下淤血发生率为8.75%,对照组为2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13,P〈0.01);拔针后观察组患儿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拇指按压棉球法能有效减少小儿拔针后针眼再次出血与皮下淤血,减轻患儿的疼痛程度,提高了患儿家属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采血后穿刺部位皮下瘀血是献血后常见的并发症 ,究其原因除静脉穿刺技术影响外 ,还有拔针时损伤血管壁以及按压针眼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目前采血拔针后常规的做法是让献血者肘部平伸 ,由献血者本人用食指、中指、无名指三指并拢 ,压迫穿刺针眼 10min以上[1] 。但献血者难于掌握其要领 ,再者机采献血者由于双手肘部穿刺更无法按上述方法进行 ,一般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或由献血者屈肘止血 ,如由工作人员帮助按压则影响采血流程及对产品的及时处理 ,而屈肘会给手臂静脉网回流心脏的血液增加一定的阻力 ,使血液从针眼处溢出而出现血肿[2 ] 。…  相似文献   

11.
托娅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3):5621-5621
儿科临床工作中,静脉输液给药是儿科工作最常用的治疗手段。拔针时压迫不当可引起针眼出血、皮下瘀血、穿刺部位皮肤外观青紫、静脉充盈度降低,直接影响以后的再穿刺;直接影响临床治疗,同时也影响护患关系[1]。且更重要的是给患儿造成更大的痛苦。2005-01~2006-09我科对静脉穿刺后拔针进行探讨,采用棉签直压法,即:棉签与血管走向平行压迫,可减轻患儿的痛苦。1对象和方法患儿1000例,均为出凝血时间正常、无血液系统疾病的患儿随机观察。分为两组:一组是在患儿输液完毕后,棉签横压在穿刺针眼上,这种压迫方法通常为习惯压法。另一组是患儿在输…  相似文献   

12.
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式动静脉内瘘穿刺技术对疼痛的影响。方法对60例患者按单双日透析顺序分为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单日患者行新式穿刺技术,左手拇指反方向拉紧穿刺血管处的皮肤,针头和皮肤呈30°~40°角,针头斜面稍倾斜约20°,快速进入皮肤后再缓慢进针,力度适中,见回血后,再平行顺血管进针少许,然后迅速旋转针柄,使针尖斜面向上。最后固定穿刺针在穿刺时的角度或与穿刺时接近的角度。拔针时用左手将无菌小纱布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以拇指固定,切忌压迫,右手拔针的角度与穿刺时的角度类似,先缓慢退出血管,再迅速拔出皮肤,同时速用左手食指、中指沿血管纵向按压穿刺点上方0.5~1.Ocm处5~10min;双日患者行传统穿刺技术。结果新式穿刺技术其疼痛程度及皮下淤血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新式穿刺技术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3.
徐宝花 《护理与康复》2011,10(5):417-418
目的 探讨双手拔针法在乙型肝炎患者静脉输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300 例乙型肝炎住院患者进行 2次穿刺输液,输液结束拔针时,第 1 次采用常规拔针法,第 2 次采用双手拔针法.观察两种拔针方法下出现回血、针头漏液、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情况.结果 两种拔针方法下出现回血、针头漏液、针眼出血及皮下淤血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14.
静脉穿刺后拔针方法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军玲 《护理研究》2005,19(15):1381-1381
静脉穿刺是临床护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之一,穿刺后拔针的方法不同对血管的损伤及疼痛反应也不同。临床上常用3种拔针法,第1种是《基础护理学》教材中介绍的静脉穿刺拔针法均为“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以下称旧法),运用此法操作,病人的血管损伤和疼痛明显[1,2];第2种方法是“迅速拔出针头,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以下称普通法),病人的血管损伤明显减轻;第3种方法是“两点连线顺式压迫止血拔针方法”,即右手迅速拔针的同时,左手中指轻推压针眼上方0.5cm~1.0cm处,并立即用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下称两点连线法),病人的血管损伤…  相似文献   

15.
静脉输液后拔针技术,能直接影响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现将实践中摸索出的一种减少患者拔针时不适的拔针方法报告如下。传统拔针法输液完毕,嘱患者自行按紧进针部位的吸收垫,由护士迅速将针头拔出。但是,穿刺针眼并不一定在吸收垫的下面,有时甚至会出现皮肤与血管针眼相差达1cm的情况,造成拔针后出血。另外,由于患者用力按压针梗,使针梗与血管壁紧紧相贴,易导致血管壁划伤而引起疼痛。改良后的操作方法首先要将粘贴在患者手上的胶布撕掉,掀开吸收垫,右手在针梗后1.5cm左右处将连接管折叠,左手拇指与食指分开1~2cm放在穿入皮肤处的针眼两旁,轻…  相似文献   

16.
静脉输液拔针技巧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使用一次性输液器,拔针时间是莫非式管内液体滴完、输液管中液面下降速度明显减慢或停止时,拔针前先以左手食指压住针柄,右手将胶布逐一撕开,只留压针眼棉签一条胶布不分离,同时使患者身心放松,分散其注意力.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200例静脉拔针血肿形成的观察,发现血肿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静脉拨针后盲目压迫,以棉签压迫范围大小,压迫时间太短,松止血带时间不适宜及病人体位不利于穿刺部位血液回流等。并进行了分析,旨在探讨正确的静脉拔针、压迫等方法,减少血肿形成。  相似文献   

18.
静脉输液病人拔针时间观察与无创拔针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在静脉输液即将完毕时,液面停留位置的规律性、拔针的最佳时间及其无创拔针方法.方法 选择输液治疗病人225例,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112例,对照组113例.固定操作人员,统一输液架高度、病人卧位、输液部位、器具、方法,待液体将要输完时,测量液面与过滤器的距离并记录;在确定拔针时,用左手食指在针尖的上方约2 cm处绷紧病人手背皮肤,拇指虚按穿刺部位上方,右手反折输液管并持针柄,将针柄抬高10~15°,快速拔针后立即用左手拇指沿血管纵向按压,并对病人的疼痛反应进行了观察、统计.结果 液面停留高度有一定的规律性,无创拔针法比传统拔针法的痛感反应明显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输液管内残留液体的压力与静脉压相当时,液面呈相对静止状态,液体不能完全进入血管,从而就不会有发生空气栓塞,无创拔针法减轻疼痛效果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穿刺两种进针与拔针方法的优缺点。方法 我们对120例语言表达能力和感触觉正常的成年男性病人,在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时,分别用两种不同的穿刺方法和两种拔针方法交替操作进行对照:从一次穿刺成功率、病人的痛觉程度以及拔针后局部出现皮下瘀血情况等方面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用直刺法进行静脉穿刺比用旁刺法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高、病人自觉疼痛程度轻。用改良拔针法比传统拔针法痛觉程度轻、局部发生皮下瘀血情况少。结论 静脉输液穿刺时,直刺法优于旁刺法。拔针时,改良拔针法优于传统拔针法。  相似文献   

20.
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外周浅静脉穿刺拔针方法,保护患者静脉、减轻患者痛苦。方法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拔针后采用左手大拇指顺血管方向以干棉球按压2个穿刺点法,与传统拔针法进行观察对比。分手背静脉、肘静脉、头皮静脉3组分别对2种穿刺拔针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拔针后疼痛和出血情况(组内比较):手背静脉组“值分别为4.93和6.43,P〈0.01;肘静脉组“值分别为3.09和2.76,P〈0.01;头皮静脉组值分别为3.93和3.91,P〈0.01。不同静脉穿刺组间比较无差异。结论采用顺进针角度中速拔针法有利于保护静脉,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