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阿司匹林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的药物之一,临床上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但阿司匹林抵抗(AR)却使得部分个体对阿司匹林反应不良,限制了其疗效。笔者对阿司匹林抵抗的概念、分型、发生机制、发生率、检测方法、临床意义和应对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尹钊  郭小梅  明章银 《医药导报》2013,32(8):981-984
阿司匹林被临床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阿司匹林抵抗(AR)现象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关于AR的研究越来越多。该文综述AR的临床检测方法、发生机制及防治策略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常用药物,但并不是所有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均能获得满意的疗效,这一现象称之为阿司匹林抵抗。对于它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方法说法众多,该文根据已有文献报道,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阿司匹林抵抗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阿司匹林1897年问世,最初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自20世纪70年代发现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之后,开始作为抗血小板药物广泛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抗血小板聚集实验者协会回顾分析了超过10万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者和未接受治疗者的资料,证实了阿司匹林能使高危血管性疾病患者的病死率、心肌梗死和脑卒中的发生率降低25%,血管移植、动脉阻塞发生率减少48%,肺栓塞发生率减少67%,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减少23%。然而不幸的是,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获得一致  相似文献   

5.
阿司匹林是临床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冠脉综合征、缺血性脑卒中和外周动脉闭塞性疾病等血管疾病的基础用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用药,其疗效已获得广泛肯定.但临床上,部分按照推荐剂量常规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称为阿司匹林抵抗.本文就阿司匹林抵抗的定义、发生机理及处理措施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阿司匹林抵抗现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司匹林的问世已有 10 0余年 ,最初阿司匹林在临床中主要用于疼痛或炎症的治疗。近些年 ,尤其是上世纪 70年代发现其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之后 ,人们对阿司匹林的血小板功能抑制机制及其临床应用展开了广泛研究。目前它在心血管系统疾病 ,尤其是缺血性心脏病治疗中已得到普遍关注与广泛应用。业已证明阿司匹林在冠心病的二级预防以及某些选择性患者的一级预防中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临床观察中仍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 (Aspirinresistance) ,使得已用阿司匹林治疗的患者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1 …  相似文献   

7.
<正>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阿司匹林,在临床上应用已有上百年应用历史,早期是作为抗炎、解热药物,数十年来小剂量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挥抗栓作用。阿司匹林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它的研究发现,尽管一些患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仍然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的血栓事件,目前它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现将阿司匹林抵抗的机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现象并分析其原因。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00例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每天给予100mg的小剂量阿司匹林,在连续服用两周后,对血小板的凝聚情况进行检测,观察患者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情况。结果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有5例(5.0%),影响因素分析为高血压、糖尿病和不吸烟。结论针对高血压、糖尿病和不吸烟的患者应选用合适、有效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
阿司匹林抵抗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可能机制及其临床治疗策略。方法:查阅国内外大量文献,并进行归纳、分析。结果:阿司匹林抵抗的可能与用药剂量,药动学,环氧化酶,血小板糖蛋白基因多态性,旁路激活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等因素有关。结论:阿司匹林抵抗的相关因素以及临床治疗策略等问题都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银杏叶制剂对阿司匹林抵抗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均服用阿司匹林100 mg&#8226;d 1,连续服用14 d;治疗组加用银杏叶制剂,连续14 d。治疗2周后采静脉血,测定经花生四烯酸(AA)、二磷酸腺苷(ADP)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3种不同途径的血小板聚集率均下降,PAF途径的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下降,阿司匹林抵抗和阿司匹林半抵抗总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银杏叶制剂与低剂量阿司匹林联用能明显降低阿司匹林抵抗,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正>目前,阿司匹林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最普遍药物。但研究发现~[1],阿司匹林并非能使所有患者同等受益,一部分患者长期规律服用阿司匹林却仍然发生血栓-栓塞事件。由此,提出了"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 resistance,AR)或"阿司匹林无反应性"等概念。既往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抵抗的发生率为5.5%~45%。ACC/AHA指南指出,不  相似文献   

12.
王林 《华夏医药》2009,(5):342-345
1 阿司匹林的历史 1934年,德国费利克斯·霍夫曼在其上司阿图尔·艾兴格林的指导下第一次合成了构成阿司匹林的主要物质,宣布了阿司匹林的问世。  相似文献   

13.
阿司匹林最早用于止痛抗炎治疗,历史悠久,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其主要副作用是胃肠道及脑出血。服用过程中出现心脑血管事件称为临床阿司匹林抵抗。笔者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阿司匹林抵抗心肌梗死1例,予以报告。  相似文献   

14.
阿司匹林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淑萍 《江西医药》2007,42(1):85-87
阿司匹林在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方面,已经作为常规药物被广泛应用.然而患者服用阿司匹林后并不能获得均一的抗血小板效果,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有部分患者对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存在抵抗现象(aspirin resistance,AR),仍会发生心血管血栓事件[1].  相似文献   

15.
阿司匹林抵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晓鸿  张明生 《安徽医药》2006,10(7):535-536
阿司匹林(aspirin,ASR)即乙酰水杨酸,因能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历经百年之久。自上世纪70年代起,又因其能抑制血小板聚积,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中。然而在抑制血小板治疗中,有部分患者尽管长期服用常规剂量的ASR,仍有血管事件发生,而且实  相似文献   

16.
杨勇 《世界临床药物》2008,29(10):591-594
阿司匹林防治血栓栓塞性血管疾病临床应用广泛.阿司匹林抗血小板作用的个体差异、阿司匹林抵抗(AR)对心血管疾病高危患者预防用阿司匹林疗效的不利影响等临床面临的问题亟需解决.本文综述AR的机制及其对各类心血管疾病高危惠者预防用阿司匹林疗效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任淑萍  史卫忠 《中国药师》2008,11(3):349-352
阿司匹林(aspirin,acetylsalicylic acid,ASA)用于临床已有100余年的历史。1897年问世,最初主要用于镇痛、解热、消炎及抗风湿治疗。1994年抗血小板试验联合报告(Antiplatelet Trialists’Collaboration)第一、二、三报告的结论认为ASA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高危患者可以降低25%心脑血管病事件如死亡、心肌梗死、卒中;降低48%的血管搭桥及动脉栓塞事件;减少肺栓塞事件67%,减少深静脉血栓事件23%。  相似文献   

18.
阿司匹林可通过抑制血栓素A2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发挥抗血小板疗效,是临床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然而,临床上部分患者规范服用阿司匹林达不到对血小板的显著抑制,仍有动脉血栓事件发生,称为阿司匹林抵抗.  相似文献   

19.
阿司匹林作为抗血小板聚集治疗的“金标准”,在预防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服用阿司匹林后,并非所有的患者均能获得一致的抗血小板聚集效益。临床上,服用治疗剂量的阿司匹林后仍出现心血管事件的现象被称为“阿司匹林抵抗(aspirinresistance,AR)”。发生阿司匹林抵抗的患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糖尿病患者。尽管很多糖尿病患者服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但获益很低。对于非糖尿病患者,阿司匹林可以降低41%的心血管事件。而在糖尿病患者中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仅降低了10%。虽然研究显示糖尿病同阿司匹林抵抗高度相关,然而糖尿病患者中高阿司匹林抵抗发生率的原因还不清楚。本文拟就糖尿病患者的阿司匹林抵抗机制及其逆转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阿司匹林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尽管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已有百余年,但有关其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的研究一直在进行。阿司匹林由最初的被用于解热、镇痛、抗炎等逐渐转变到用于抗血栓,尤其在心血管事件的二级预防中应用最广,减少了大约25%的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