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丹参药性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丹参药性定量分析的实验研究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430022)薛莎指导管竞环关键词:丹参,药性,定量分析丹参药性自古多议,笔者通过检测丹参的42种无机元素含量,结合丹参功效的动物实验研究,对丹参药性进行定量判别分析。结果证实,丹参药性以性温补血为主,...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120味植物类中药无机元素含量的检测、分析,测得42种无机元素含量的均值,建立了元素区间尺表,并以此比较出不同药物中每种元素含量的高低。再以药物元素含量与均值线的偏移程度(F值)定性与传统药性比较,而判别每味中药的药性。结果120味药物中,符合者为75味,占62.5%;不符合者为45味,占37.5%。从而论证了“药物中各种无机元素含量水平,是决定植物类中药四性的主要因素之一”的假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植物类中药药性、功效和靶点之间的关联性,分析中药寒热药性效应的分子机制,为诠释中药药性的微观作用机制和科学内涵提供基础。方法整理201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关于单味药药性与功效的记载,并参考《药理学研究的新思路与新靶点》及《药理学》,选取509种植物类中药。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中记载植物类中药药性、功效、药理作用和靶点的相关文献。筛选靶点信息并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My SQL5.7.13构建数据库,运用R软件平台3.3.1中频数分析及关联规则算法,研究植物类中药药性与功效、靶点的关联性。结果 509种植物类中药中,寒性中药227种,平性中药106种,热性中药176种。数据挖掘结果表明,与寒性关联紧密的功效为止渴、清肝、通淋等,靶点为转化生长因子-β2、肝微粒体酶等;与热性关联紧密的功效为温中、散寒、散痞等,靶点为骨形态蛋白-2、类风湿因子等;与平性关联紧密的功效为敛肺、消胀、益精等,靶点为β-淀粉样蛋白、前列腺素E2受体等。结论中药药性、功效和靶点三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中药基本属性特征与中药功效之间呈现复杂的非线性不确定关系的问题,利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模糊性及其良好的非线性拟合能力,挖掘中药复方药性特征与功效间的联系,实现中药复方功效的快速预测。方法:以126种补益类中药复方为样本分析对象,依据神经网络的方法及中药复方的组方原则,构建补益类中药复方功效与其性味归经之间关系的BP神经网络模型,对模型效果进行评价分析并运用MATLAB平台设计中药复方功效预测的GUI仿真。结果: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在预测补益类中药复方的补气、补血、补阴、补阳功效准确率高达92.5%。结论:运用BP神经网络方法能够较好的模拟中药复方药性与功效之间的非线性映射,在预测补益类中药复方的功效上能达到很好的效果,为中药复方药性与功效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药性的寒热温凉是传统中药理论的核心,研究药性的物质基础和科学内涵是973计划项目“中药药性理论相关基础问题研究”的重要任务。经过两年多努力,目前该项目已确立中药寒热药性的判别函数方程和表征药性的生物热动力学方法,传统中药的寒热药性从此有了现代判别方法。  相似文献   

6.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和根茎,具有养血安神、活血祛瘀、凉血消肿之功效药理具有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心律失常、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微循环等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丹参的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进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化学成分有丹参酮、丹参酚酸类、挥发油及无机元素等。现将其主要研究作一综述,以飧同道。  相似文献   

7.
药性阴阳消长、转化与稀土元素的关系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检测105味植物类中药的42种微量元素含量,发现所有中药内均含有15个稀土元素,且含量极微.经挑选典型温热药和典型寒凉药,并运用判别分析述立了药性阴阳判别函数方程,方程的外推判别符合率达75.2%。从中发现,15个稀土元素的含量分布水平与中药的药性阴阳之间呈密切的相关关系,即中药内稀土元素含量水平的升高和降低,伴随着药性寒凉和温热2种不同性属的消长与转化过程,这与中医阴阳学说中的“重明必阳,重阳必阴”的定性概括不谋而合。  相似文献   

8.
应用支持向量机探讨中药无机元素与药性的相关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进  邓家刚  覃洁萍 《中药材》2008,31(12):1933-1936
目的:探讨支持向量机用于中药药性识别的可行性。方法:选择K,Ca,Mg,Mn,Fe,Cu,Zn 7种无机元素在中药中的含量为指标,以支持向量机为工具,采用留一法对中药药性识别分类。结果:K、Ca、Mg、Mn、Fe元素含量对平性药药性识别影响相对较大,而Ca、Fe元素对温热药药性识别影响相对较大。结论:中药药性与中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支持向量机可根据中药中无机元素的含量对中药药性具有一定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9.
该研究旨在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利用文献挖掘、生物网络构建的技术,探讨建立丹参中2类代表性物质丹参酮类与丹酚酸类的功效系统,从中药功效系统的基本单元、基本单元间结构、关系、研究对象的边界、系统的功能展开中药功效系统研究,从而在分子层面阐释2类成分表征的整体功效。该研究运用文献挖掘收集了2类成分功效系统的元素,依据生物过程划定了功效系统的边界,依据KEGG中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了功效系统的结构,并从药理、药效和功效3个层次分析了功效系统的功能,揭示中药功效系统的科学内涵。丹参组分功效研究结果显示,丹酚酸类功效系统中作用靶点(元素)201个,靶点集(边界)划分为12类,依据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的通路网络(结构)12个;丹参酮类功效系统中作用靶点(元素)189个,靶点集(边界)划分为11类,依据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建的通路网络(结构)11个。基于丹酚酸类与丹参酮类功效系统中元素、边界、关系、结构,对功效系统的功能辨识研究发现,二者在药理、药效层次上功能不同,但在功效层次上功能相同,均产生活血祛瘀、清心除烦、安神的功效。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构建了丹参中2类组分的功效系统,建立了中药还原论与整体论的桥梁,从本质上阐释2类组分表征的整体功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探讨8种止血药的性味功效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方法: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等检测了8种止血药中的9种无机元素含量,用SPSS统计软件分析了止血药的性味功效与无机元素含量的关系。结果:止血类中药中普遍含有比较丰富的Zn、Ca、Fe元素,且微量元素的含量与止血类中药的性味存在一定关联。结论:结果表明止血药的性味功效与部分无机元素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11.
氨基酸含量与寒热药性相关性的研究与统计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初步探讨中药寒热药性与18种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建立寒热药性的Fisher判别函数。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30味中药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以18种氨基酸含量为指标,利用Fisher方法建立判别函数,研究中药药性与氨基酸含量的相关性。结果:热性中药的18种氨基酸平均含量是寒性中药的1.32倍,建立寒热药性的Fisher判别函数,组内回代一致率为90%。结论:Fisher判别函数对30种中药的寒热药性实现了较为准确的判别。18种氨基酸含量与中药寒热药性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中药药性组合及其与功效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药性是中药理论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研究主要局限于单一药性或两类药性(气、味)的研究,难以全面反映基于中药药性的用药规律。为此,本文提出气、味、归经药性组合与功效关系的研究,通过对200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性及其功效数据的统计,得到235种药性组合,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对药性组合与功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关联分析,明确了每种药性组合的主要功效。研究结果表明,药性组合有助于多角度、多层次地揭示中药的作用规律,丰富和发展中药药性理论,为中药新药的研制和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 Diels的干燥根。当归人肝、心、脾经,药性甘、辛、温,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等功效,为临床使用频率最高的中药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建  曾南  夏厚林  黄立华 《中医杂志》2013,54(2):99-102
基于古今文献资料,分析了现有药性理论研究的现状与存在问题.广义中药药性即四气、五味、归经,升、降、浮、沉等性能的认知基于功效与主治病证(应用),而功效术语表达又是药性的综合再现,可见“性—效—用”密切关联;中药的品种、质量是产生“性—效—用”的前提条件.提出按中药功效分类,依循“品—质—性—效—用”为路径的综合研究模式,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以脏腑辨证为核心,以寒热辨证为纲要,设定药性整体与效应关联的观测指标,融合多学科知识,采用多种现代技术,开展系统、深入的多维研究,探寻基于功效分类的药性理论现代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中药不同药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中药不同药性与无机元素关系的研究黎晓敏贾仁勇王健宋维平杨本登李明元(四川畜牧兽医学院荣昌632460)中药的寒凉温热药性是传统中药的核心理论之一。寒病热治,热病寒治是临床用药的基本法则。关于中药药性的研究自古有之,但决定中药药性的物质基础何在,至今仍不为人知。不少研究表明,有机物质可能是中药性能和药效的物质基础。但近年来的研究已提示,中药的元素含量及比例与中药疗效、性能有密切关系。柴立等称,用补肾益精的  相似文献   

16.
活血化瘀中药在临床上应用广泛,然而由于中药成分的多样性与人体相互作用的复杂性,难以应用传统质控成分表征其整体功效。系统中药学是研究中药功效的有效手段,体现了整体论与还原论的辨证统一。丹参为活血化瘀的常用中药,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的理论,构建了"功效-药理药效-靶点-成分"多维网络,探讨了丹参活血化瘀功效标志物的发现。首先,对活血化瘀功效系统进行研究,基于中药功效-药理数据库获得了活血化瘀功效(功能)相关性最大的药理药效(边界),然后应用DrugBank数据库获得相应药理作用的药物靶标集(结构),运用STRING数据库构建活血化瘀相关靶标的蛋白-蛋白互作网络(关系),通过评价靶点拓扑参数筛选网络中的关键靶点(元素)。最后基于分子对接进行丹参酚酸类及丹参酮类成分辨识,预测丹参活血化瘀功效标志物。该研究结果表明丹参活血化瘀功效的潜在标志物为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Ⅱ_A、丹参酮Ⅰ,其中,丹酚酸B、丹酚酸A、丹参酮Ⅱ_A已有文献报道其具有活血化瘀功效相关的抗血小板聚集、抗血栓、保护心脑血管等药理药效。该研究基于系统中药学,初步探讨了丹参活血化瘀功效标志物,为功效标志物的发现提供了研究方法,为中药整体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揭示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规则。方法:以中药性效为主线,结合中医中药基础理论,探究分析2005年版《中国药典》所载525味中药药性与功效的关联性,归纳分析药性组合群与功效群。结果:发现单味中药大部分药性组合与功效相统一,部分药性组合没有相对应的功效,部分功效没有相对应的药性组合;不同中药相同的药性组合与功效的关联符合一定的规则;不同中药同一功效对应的药性组合也符合一定的规则。结论:以中药"四气-五味-归经-功效"为主线开展中药性效关联的研究,全面阐述中药药性、功效的关联性,构建中药"药性组合群"和"功效群",方能揭示中药药性、功效关联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8.
随机选取药性属寒凉、平、温热的植物类中药饮片45味,利用直读光谱仪测其无机元素含量,按药物四气分性平、性温热、性寒凉3组测定,统计处理结果可知:性平与性温热药物两者间有6种元素有显著性差异;而性寒凉药物却与性平药物无机元素含量间无显著性差异;性温热药物与性寒凉药物二者间有4种元素存在较显著性差异,而其它元素则无明显差异。可见植物类药材中无机元素的含量与中医理论中的四气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中药入药部位与药性、功效关系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发现,入药部位的形、质特征与其药性和药效密切相关,如根类药主下行、皮类药主走表、藤类药通经络、种子类药能种嗣等,为中药药性理论的研究及发现新药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土壤养分和无机元素不仅影响药用植物的生长发育,同时也对中药活性成分的形成和积累具有较大影响。该研究对来自6个省18个主要产地的丹参药材的丹参酮类成分及28种无机元素进行定量分析,并测定对应土壤的35种理化因子,对丹参药材无机元素的富集特征进行分析。通过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筛选出影响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主要土壤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丹参酮成分含量具有显著差异,其中山东丹参的总丹参酮含量最高,其次为河南丹参,山西、四川产丹参药材的该类成分含量相对较低。不同产地丹参药材中无机元素钾(K)、镁(Mg)、钙(Ca)、钠(Na)的含量比较丰富,其中对Na、K的富集能力最强。根据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土壤K、Na、钛(Ti)、全氮为影响丹参药材中丹参酮类成分的主要土壤因子,其与土壤Ti呈正相关,与Na、K、全氮呈负相关。因此,在丹参种植过程中,选地时应当充分考虑其含盐量,避免盐碱地种植。其次,在肥料的使用上,可适量减少氮肥、钾肥的施用,并进一步针对性开发丹参水溶性元素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