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社区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社区T2DM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8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常规应用糖尿病药物治疗及糖尿病知识教育,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社区护理干预,并随访观察6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结果干预前两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并发症、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社区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6个月内入院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及自我监测血糖百分率均显著高于干预前(P<0.01),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可提高T2DM患者遵医嘱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自我监测血糖的百分率,降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及入院率,有利于T2DM患者治疗效果的改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自我管理教育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98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自我管理教育组(管理组,514例)和常规糖尿病教育组(对照组,466例)。比较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治疗依从性和血糖控制状况变化。结果干预后,管理组糖尿病知识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依从性、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自我管理教育能增强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血糖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糖尿病(DM)患者的健康教育模式,提高DM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质量。方法将228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2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每位患者持续教育1年,并进行教育效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实验组经系统的健康教育后,DM知识3次测试的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自护情况有明显改善(P<0.05);血糖控制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讨论小组的健康教育模式可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社区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影响。方法:选取某市2015年6月~2016年1月期间5个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体检筛查的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降血糖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周期为6个月的社区干预。检测两组干预前、后血糖及HbA1c水平,比较两组干预后血糖控制率,并评估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与生活质量水平。结果:两组干预前FPG、2hPG、HbA1c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FPG(5.36±1.04)mmol/L、2hPG(8.32±1.41)mmol/L、HbA1c(6.24±1.79)%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糖控制率57.50%明显高于对照组35.00%(P<0.05);两组干预前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DSQL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糖尿病知识掌握情况评分(65.60±3.79)分、DSQL评分(114.03±10.67)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社区干预,可较好的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对糖尿病的认知,并一定程度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促进生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T2DM患者CA19-9升高与血糖不稳的相关性,并对CA19-9升高与T2DM患者高胰腺癌发病率的临床意义进行总结。方法 选取201例T2DM住院患者为糖尿病组,另选取10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入组者血脂代谢指标、消化道肿瘤标志物指标、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等指标,分析CA19-9升高与T2DM患者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糖尿病组FPG、HbA1c、TG、CA19-9、CA50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中HbA1c、FPG、CA50升高是CA19-9水平升高的具有独立相关因素;以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为横坐标作图,随着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CA19-9及CA50逐渐升高,且各组间比较P<0.05。结论 在本文研究中T2DM患者肿瘤标记物CA19-9的升高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独立相关,临床医生应严格控制血糖,以降低CA19-9水平,进而降低T2DM患者发生胰腺癌的风险。  相似文献   

6.
于莹 《中国医药指南》2013,(22):349-350
目的对健康教育在糖尿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分析,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临床患者病例98例,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接受系统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而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糖尿病知识知晓情况、相关技能掌握情况以及血糖控制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糖尿病知识知晓率、技能掌握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改组患者的血糖控制率较对照组发生明显升高(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合理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血糖控制效果,全面系统的健康教育对于改善护理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脂肪细胞脂肪酸结合蛋白(A-FABP)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方法选取门诊体检和住院患者63例,根据呼吸紊乱指数(AHI)分为正常对照组15例、单纯T2DM组16例、2型糖尿病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T2DM+OSAS)组32例。测定A-FABP,血糖,空腹胰岛素及相关生化指标,观察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对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三组之间的A-FABP,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HOAM抵抗指数(HOAM-IR)相比,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DM并OSAS组中血清A-FABP与TC,LDL,FINS,2h PG,HBA1C呈正相关,与AHI,TG,FPG,HOAM-IR呈明显正相关,与HDL呈负相关;多元回归分析示:在T2DM组中TG,FPG进入方程,P<0.05,在T2DM并OSAS组中AHI,TG进入方程,P<0.01。结论在T2DM+OSAS患者中血清A-FABP显著高于单纯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FPG,TG可能是T2DM人群中血清A-FABP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在T2DM+OSAS患者中血清A-FABP与AHI和TG呈正相关,AHI,TG可能是血清A-FABP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罗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罗格列酮应用于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02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单用胰岛素治疗组(DM+INS组)50例,联合治疗组(DM+INS+RSG组)治疗组52例,在继续应用胰岛素治疗的基础上加服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RSG)4mg/d,共三个月。观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血糖(PPG)、糖化血红蛋白(Hg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体重指数(BMI)的改变。结果DM+INS+RSG组与DM+INS组治疗前FPG、PPG、HbA1C、TC、TG、HDLC、LDLC和胰岛素用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DM+INS+RSG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FPG、PPG、HbA1C均有明显的下降(P<0.05,P<0.01)。结论对单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可加用胰岛素增敏剂罗格列酮治疗,可使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得以良好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与2型糖尿病(T2DM)的相关性。方法对138例T2DM患者和46例健康患者(对照组)的WBC、糖、脂肪代谢的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T2DM患者的年龄、体质指数(BMI)、WBC、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HOMA-IR均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WBC与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LDL、HOMA-IR呈正相关(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以WBC为因变量,仅有年龄、病程、BMI、hs-CRP、HBA1C、HOMA-IR、LDL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WBC的升高(虽然在正常范围内)可能参与了T2DM的发生,也可能成为T2DM的危险性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程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DM)患者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月~2017年8月期间我院收治的50例DM患者,分为(对照组、试验组)两组,分别给予一般健康教育模式与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试验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程健康教育模式有助于改善DM患者血糖指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范莲英  张文  周莹 《上海医药》2013,(16):43-45
目的:观察健康教育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作用。方法:随机选取小昆山社区秦安街道6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期随机选取60例平原街道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实验组患者在接受规范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糖尿病健康教育,对照组仅进行规范化治疗。16周后观察两组空腹血浆血糖(FPG)、餐后2h血浆血糖(2h-P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控制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FPG、2h-PPG、HbA1c均控制在良好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明显改善了患者的血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糖尿病诊断中应用空腹血糖(FPG),糖化血清白蛋白(GA)及糖化血红蛋白(HbA_1c)三者联合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对70例糖尿病患者和56例健康体检者进行FPG、HbA_1c及GA的测定,再用SPSS17.0对结果进行计量资料统计学分析。结果糖尿病患者较正常对照组的空腹血糖、糖化血清白蛋白、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要高(P<0.05),且糖尿病组空腹血糖与糖化血清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呈正相关,3组结果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白蛋白三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糖尿病,判断治疗效果,对控制和减少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联合DPP-Ⅳ抑制剂(西格列汀)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入住我院应用降糖药疗效欠佳的40例T2DM患者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加用西格列汀治疗后,40例患者的FPG、2hPG、HbA1c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无明显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加用DPP-Ⅳ抑制剂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和分析健康教育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进行健康教育,6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B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指标变化和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组各临床指标变化、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糖尿病治疗中进行健康教育能明显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血脂及依从性影响。方法 220例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1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性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及干预前后血糖、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干预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蛋白(LDL-C)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蛋白(HDL-C)水平则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遵医用药、运动锻炼、自我监测、饮食控制的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提高社区T2DM患者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血脂、血糖水平,有利于控制及稳定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DM)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脂蛋白(a)[Lp(a)]的水平及其与糖化血红蛋白(HbA 1c)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胶乳凝集抑制法检测HbA 1c,采用免疫比浊法对30例HbA 1c高于正常的2型糖尿病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的脂蛋白(a)进行测定。结果:2型DM糖化血红蛋白(GHb)升高组和正常对照组的血浆Lp(a)分布均呈偏态;2型DM GHb升高组Lp(a)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根据HbA 1c水平将2型DM GHb升高组分成三组,三组间脂蛋白(a)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型DM GHb升高组Lp(a)与HbA 1c无相关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欠佳时脂蛋白(a)的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无关。  相似文献   

17.
陈华  王尧  施广德  黄文龙  郭晓珍 《江苏医药》2012,38(20):2418-2420
目的 评估1,5-脱水葡萄糖醇(1,5-AG)在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监测中的价值.方法 选择初发T2DM患者192例,通过糖尿病教育、营养指导、调整口服药物或胰岛素剂量使血糖达标;比较治疗前和开始治疗后第2、4、8周患者的空腹静脉血糖(FPG),1,5-AG,果糖胺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变化.结果 治疗2、4周时的1,5-AG为(5.40±2.81)μmol/L、(9.05±3.07)μmol/L,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1.86±1.30)μmol/L(P<0.05);HbA1c于治疗4周时开始下降.治疗8周时,血清1,5-AG与HbA1c、果糖胺、FPG水平呈负相关(r分别为-0.576、-0.594、-0.663,P<0.01).结论 1,5-AG比HbA1c反应灵敏,能快速反应血糖变化,可用于T2DM患者早期的血糖监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行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相关性分析,探讨其在糖尿病(DM)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同时测定150例门诊就诊者FPG、HbA1c、2hPG,将HbA1c按不同切点分组计算各自对DM诊断的灵敏性及特异性。结果:150例就诊患者中确诊109例DM患者,其FPG、HbA1c、2hPG与非DM患者组比较显著增高(P〈0.01);DM组中,HbA1c与FPG、2hPG正相关;HbA1c对DM诊断的灵敏性较FPG好;HbA1c对DM诊断的最佳切点为6.5%。结论:FBG的波动性较大,2hPG检查繁琐,HbA1c测定对DM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及优势。  相似文献   

19.
金毅  樊荣  蔡金桂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85-185,188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氨甲酰甲基苯甲酸,CMBA,瑞格列奈)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设计把65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二甲双胍联合诺和龙组)和对照组(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FPG、2hPG水平显著下降(P<0.05),HbA1c水平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控制HbA1c优于对照组组(P<0.05)。结论二甲双胍与诺和龙联合治疗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可产生协同的降糖作用,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胰岛素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将111例初诊2型糖尿病(T2DM)患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为期1年的治疗,63例患者进行胰岛素治疗,48例患者进行口服药物治疗。结果两组均能显著的控制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降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血脂,改善胰岛素抵抗(IR),且胰岛素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初诊的2型糖尿病(T2DM),胰岛素疗效明显优于口服药物,且达标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