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超声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伴肌腺症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单纯子宫肌瘤和伴肌腺症的子宫肌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68例子宫肌瘤和伴肌腺症的子宫肌瘤患者分别在栓塞术前一周,术后1个月,6个月,12个月运用超声观察子宫和子宫肌瘤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分布、血流动力学的改变。结果术后一月、六月、一年伴肌瘤的子宫平均体积缩小分别为43.11﹪、60.96﹪、70.64﹪;术后一月、六月、一年伴肌腺症和子宫肌瘤的子宫平均体积缩小分别为53.28﹪、65.74﹪、73.01﹪。其中以子宫伴肌腺症和子宫肌瘤的患者疗效明显,肌腺症肌层和肌瘤的血供较术前明显减少。结论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伴肌腺症和子宫肌瘤疗效的评价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射频消融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射频消融 (RFA)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32例子宫肌瘤患者 32个肌瘤结节在术前术后 3个月内定期进行彩超检查 ,观察子宫及肌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血流状况 ,测量子宫动脉、肌瘤周边与内部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Vs) ,舒张期峰值流速 (Vd) ,阻力指数 (RI)。结果  RFA术前子宫平均体积 2 2 0 .5 5 cm3,肌瘤平均体积 2 6 .2 1cm3,32个肌瘤结节中 2 4个为低回声 ,7个为等回声 ,1个为高回声 ,肌瘤周边回声有晕环 ,周边血流较丰富 ,呈环状、半环状或弓状。内部血流稀疏 ,呈点状、棒状或无血流。肌瘤周边RI值高于内部。子宫动脉 RI低于正常。RFA术后 ,子宫平均体积 135 .90 cm3,缩小 38.38% (P<0 .0 1) ,肌瘤平均体积 11.19cm3,缩小 5 7.31% (P<0 .0 1) ,术后 3个月肌瘤自行缩小或脱落。肌瘤内部从术中即刻弥漫性高回声到术后最初几天减低 ,然后逐渐增高 ,随后演变形成不均质等回声或高回声 ,有的局部有钙化伴声影 ,未见液化的囊腔。肌瘤周边术中可见闪烁流动的光点 ,术后晕环消失。子宫动脉术后即刻和最初 7d阻力比术前明显增高 ,RI:0 .87± 0 .0 9(P<0 .0 1) ,有的 RFA术后即刻甚至出现舒张期无血流或反向血流 ,随后阻力逐渐降低。肌瘤周边和内部 2 0例术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7例患者在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进行肌瘤检测,重点观察肌瘤位置、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及肌瘤体积的变化。结果(1)术后肌瘤内血流信号明显减少或消失;(2)术前应用三维血管透明成像重建子宫肌瘤供血血管对子宫动脉栓塞术能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3)子宫动脉栓塞术近期效果明显,术后1至6个月肌瘤体积逐渐缩小;(4)术后肌瘤体积的缩小程度与肌瘤位置、肌瘤内部回声、肌瘤内血供情况有关。结论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所获图像清晰,立体感强,测量瘤体体积准确,并可以显示肌瘤内外的立体血流分布情况,弥补了二维超声的不足,能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前后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 (UAE)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1 7例子宫肌瘤患者共 30个肌瘤结节 ,在UAE术前 2d和术后半年内每月定期行超声检查 ,观察子宫及肌瘤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与血供状况 ,测量子宫动脉、肌瘤周边与内部血管的收缩期峰值流速 (Vs)、舒张期峰值流速(Vd)、阻力指数 (RI)。结果 UAE术前子宫平均体积 435 .1 8cm3,肌瘤平均体积 1 0 2 .47cm3,30个肌瘤结节中2 1个为低回声 ,7个为等回声 ,2个为高回声 ,肌瘤周边回声有晕环 ,周边血流较丰富 ,呈环状、半环状或弓状 ,内部血流较多或稀疏 ,呈点状、短线状 ,或无血流。肌瘤周边RI值高于内部 ,子宫动脉RI低于正常。UAE术后 ,子宫平均体积 2 2 2 .5 1cm3,缩小 48.87% (P <0 .0 1 )。肌瘤平均体积 5 2 .1 0cm3,缩小 49.1 6% (P <0 .0 1 )。术后3个月肌瘤进行性缩小 ,随后趋于稳定。肌瘤内部从“雪片状”高回声逐渐减低 ,演变形成不匀质的稍高回声、等回声或低回声 ,未见液化的囊腔。肌瘤周边晕环消失 ,回声逐渐增高 ,演变形成环样强回声 ,有 3例子宫内可测及条带样强回声 ,走行与子宫动脉分支一致。子宫动脉未全部复通 ,复通的子宫动脉RI进一步降低。肌瘤内部无血流显示 ,肌瘤周边 3个月内无血流显示 ,随后局部出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的围术期护理方法.方法:对81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并给予精心围术期护理.结果:本组患者术后肌瘤均不同程度缩小,术后6个月肌瘤体积平均缩小57.5%,术后12个月平均缩小74%,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子宫动脉栓塞术微创、安全、疗效显著,充分的术前、术后护理是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前后子宫肌瘤MR表现。【方法】对21 例子宫肌瘤患者行子宫动脉栓塞治疗。术前及术后3~5个月MR平扫及增强扫描,观察术后肌瘤信号、血供变化以及不同部位、类型肌瘤体积缩小率。【结果】肌瘤平均体积缩小率为(65.5±7.3)%,其中黏膜下肌瘤体积缩小率与肌壁间、浆膜下肌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细胞型肌瘤体积缩小率与普通型、退变型肌瘤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术后增强扫描显示41个(89.1%)瘤体无强化,5 个(11.9%)肌瘤有不同程度强化。【结论】MR可以监测栓塞术后肌瘤体积及血供变化。根据肌瘤术前MR特征可预测手术疗效从而指导临床病例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联合术前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 RH-a)治疗子宫体积孕12周子宫肌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09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子宫体积孕12周的46例子宫肌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术前给予亮丙瑞林皮下注射3~6针,治疗后1个月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观察药物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体积的变化、血红蛋白的变化、肌瘤相关症状的变化、用药后的副反应、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有无并发症和随访术后肌瘤是否复发等情况。结果 46例患者在Gn RH-a治疗前B超检查测定子宫平均体积(705.47±282.37)cm~3,治疗后平均体积(331.95±84.53)cm~3,缩小5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 RH-a治疗前B超检查测定子宫肌瘤平均体积(237.59±138.46)cm~3,治疗后平均体积(81.59±46.44)cm~3,缩小65.6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n RH-a治疗前血红蛋白值为(97.80±20.19)g/L,治疗后血红蛋白值为(119.63±12.06)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无1例中转开腹。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5年,均恢复良好,无明显手术并发症。结论术前应用Gn RH-a治疗子宫肌瘤,可以显著缩小肌瘤体积、提高患者血红蛋白水平,从而使子宫体积孕12周的肌瘤患者能够完成保留子宫的微创手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患者47例,观察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术后6个月观察肌瘤的体积变化,分析其与术前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的关系.结果 术后肌瘤体积的缩小程度与术前肌瘤位置、内部回声及血流有关.术前应用三维血管透明成像技术重建子宫肌瘤供血血管对子宫动脉栓塞术有一定指导作用.结论 经阴道三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图像清晰直观、空间关系明确、立体感强及测量瘤体体积准确,同时可以清晰显示肌瘤内外的立体血流分布情况,弥补二维超声的不足,能为子宫动脉栓塞术前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症状性子宫肌瘤患者20例,行双侧子宫动脉插管,经导管注入聚乙烯醇颗粒行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随访观察6~18个月,了解症状改善及子宫和肌瘤大小变化。结果UAE术后2~6个月患者症状均有明显改善或消失,术后6~18个月B超显示肌瘤体积缩小30%~85%,平均缩小60%;子宫体积缩小25%~70%,平均缩小50%。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UAE治疗子宫肌瘤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措施,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及三维彩色能量图在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HIFU治疗前及治疗后24h内分别对17例患者(21个肌瘤)行常规超声及三维彩色能量图检查,根据子宫肌瘤血供状态对血流进行分级。HIFU治疗后每个月随访1次,共随访6个月,观察子宫肌瘤体积变化及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HIFU治疗前超声显示17例(21个肌瘤)肌瘤内呈低回声或以低回声为主的不均质回声,三维彩色能量图多方位显示肌瘤血管呈球体网架结构。治疗后肌瘤回声均增强,三维彩色能量图观察9个子宫肌瘤血流完全消失,10个子宫肌瘤血流减少,2例(2个子宫肌瘤)与治疗前相比血流无明显变化,行HIFU补充治疗后超声随访显示,患者肌瘤内无血流信号显示。HIFU治疗前21个子宫肌瘤平均体积为(100.4±62.1)cm^3,随访6个月,末次随访子宫肌瘤平均体积明显缩小为(45.3±35.8)cm^3,缩小率为14%~95%。17例中6例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失,11例症状有不同程度改善。不良反应:治疗后17例中3例治疗部位皮肤出现小水泡,l例治疗后手术瘢痕处肿胀,经临床对症治疗后症状消失,其余13例无不良反应。结论三维彩色能量图是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评价的简捷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曼月乐)治疗子宫肌瘤并月经过多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子宫肌瘤并月经过多患者70例,34例行宫腔镜下电切术者于术后第1个月经周期的第5~7天放置曼月乐,36例未行宫腔镜电切术者即时放置曼月乐,观察放置前及放置后1、3、6、12个月患者月经量、子宫肌瘤直径、子宫体积变化。结果与放置前((160±47)mL)比较,放置曼月乐后第1个月月经量开始减少((80±20)mL),至第12个月后月经量明显减少((40±1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置曼月乐后第12个月子宫体积((113±25)cm3)及子宫肌瘤直径(2.9±0.7)cm较放置前((160±57)cm3、(3.6±0.4)cm)缩小(P〈0.05)。结论宫内放置曼月乐可有效减少子宫肌瘤并月经过多患者月经量,缩小子宫肌瘤直径及子宫体积。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子宫动脉阻断下子宫肌瘤剔除术6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湘  龚颖萍  许海南  李博 《医学临床研究》2010,27(11):2120-2123
[目的]探讨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术后脑水肿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至2009年12月本院经手术治疗的112例急性硬膜外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术后脑水肿与年龄、原发昏迷、血肿部位、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瞳孔大小、血肿量及脑中线移位程度的关系.[结果]112例患者中有37例术后出现脑水肿,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前GCS评分、受伤至手术时间、瞳孔大小、血肿量、脑中线结构移位程度是术后脑水肿相关因素,而年龄、是否有原发昏迷及血肿部位与术后脑水肿无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GCS和术前瞳孔大小是术后脑水肿相对危险度较高的独立因素.[结论]急性硬膜外血肿术后脑水肿主要是急性脑受压造成的,脑受压程度越重、时间越长,术后脑水肿越严重,早期手术是避免或减轻术后脑水肿的有效措施,对术后发生较大范围的脑水肿病例应及时去骨瓣减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效果.方法 9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应用曼月乐治疗,随访观察并比较患者放置前及放置后1、3、6、9个月后痛经程度、月经量及经期变化.结果 98例患者放置曼月乐1、3个月后痛经评分分别为(1.20±0.15)、(0.10±0.02)分,比放置前(2.20±0.35)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痛经消失.放置曼月乐1个月后月经量[(78±30)mL]较放置前[(112±52)mL]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6、9个月后月经量持续下降,其中16例9个月后闭经.放置曼月乐后1个月平均经期[(11.5±3.1)d]较放置前[(6.1±2.8)d]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6.9±2.0)d]恢复到放置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3.9±1.1)d]明显短于放置前(P<0.05).结论 宫内放置曼月乐能有效缓解子宫腺肌病患者的痛经症状、保留子宫.是治疗子宫腺肌病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治疗子宫多发肌瘤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36例子宫多发肌瘤患者均行双侧UAE治疗.术后3个月复查MRI,对手术前及术后3个月肌瘤大小及血供的变化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3个月MRI检查示,子宫肌瘤最大径(6.24±0.78)cm较术前(8.36±0.92)cm明显缩小(P<0.05).子宫肌瘤血液供应减少,69.4%(25/36)患者瘤体内部血流消失.25.0%(6/24)的患者月经量减少,经期较术前规律,75.0%(18/24)的患者月经恢复正常,87.5%(14/16)的患者下腹部坠胀症状缓解,58.3%(7/12)的患者尿频尿急症状好转,60.0%(6/10)的患者贫血症状改善.结论 行双侧UAE治疗子宫多发肌瘤具有良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预处理后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2005年5月~2010年5月拟行子宫肌瘤剔除术98例(肌瘤直径均〉5 cm),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52例纳入研究组,46例未用药者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肌瘤直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观察研究组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预处理前肌瘤平均直径(6.3±1.1)cm,预处理后(4.2±1.0)cm,预处理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术前肌瘤平均直径(5.8±1.3)cm。研究组预处理后肌瘤直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研究组用药期间全部闭经,8例出现轻微不良反应,停药后1个月恢复月经。结论对于直径〉5 cm的子宫肌瘤,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前应用米非司酮预处理,可缩小肌瘤直径,从而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子宫肌瘤类型、大小及数目对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剥除术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30~240 min,平均(111.84±31.13)min;术中出血量30~600 ml,平均(88.28±81.01)ml;肌壁间及浆膜下肌瘤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随肌瘤增大而延长或增加.术后无不良反应.术后病理检查均为子宫平滑肌瘤,所有病例术后1、3个月复诊,子宫恢复正常大小,月经正常.结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剥除术是理想的、安全有效的子宫肌瘤保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评价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的超声指标.方法 分析HIFU术后子宫超声图像特点,利用灰度处理软件对图像进行数字化处理.对比术前、术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缩小率、肌瘤灰度值,以及内部均匀度的变化,寻找可用于评价HIFU疗效的客观指标.结果 HIFU治疗前后,子宫及肌瘤的体积均有较大变化(P〈0.05),肌瘤灰度值变化除术后6个月与术前无差异外,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瘤内部均匀度的变化在术后1、3个月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声是评价HIFU治疗子宫肌瘤疗效最方便,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其声像图反映的子宫及肌瘤体积缩小、肌瘤内部灰度值的变化可以作为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疗效的评估价值。方法 52例乳腺癌患者分别于NAC前、后行CDU检查,比较NAC前、后病灶大小、血流分级、血流阻力指数等指标,评估化疗疗效。结果 CDU提示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32例,维持11例,进展1例,总有效率为76.92%;NAC前病灶长、宽、厚、面积、体积分别为(3.42±0.42)cm、(2.70±0.63)cm、(1.87±0.40)cm、(9.01±2.13)cm2、(16.23±4.21)cm3,治疗后分别为(2.30±0.38)cm、(2.14±0.53)cm、(1.53±0.40)cm、(5.00±1.83)cm2、(7.88±3.27)cm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AC前边界清晰38例、有周边声带21例、内部回声强11例、后方回声异常14例、形态不规则8例、血流分级Ⅱ-Ⅲ级49例,NAC后分别为23、10、34、40、32、3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效组NAC后血流阻力指数(0.62±0.14)明显低于无效组(0.77±0.13)与本组NAC治疗前(0.77±0.23)(P〈0.05)。结论 CDU可发现乳腺癌NAC化疗前、后相关参数的明显变化,对评估NAC疗效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再通和成形术在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中应用价值。方法18例肝静脉阻塞型布-加综合征患者采用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再通和成形术治疗,随访2a,观察治疗后近、中期疗效。结果治疗成功15例,成功率83.33%;术后6个月患者平均肝静脉压(11.26±3.74)cmH2O明显低于术前(54.11±15.40)cmH2O(P〈0.05),门静脉血流量(868±168)mL/min和血容量(14.23±3.26)cm/s明显高于术前(792±189)mL/min和(10.18±3.23)cm/s(P〈0.05);术后6个月、1a和2a受干预血管的初始再通分别为14,12和11例。结论经皮肝穿刺肝静脉再通和成形术治疗布一加综合征安全可行,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