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目的研究玉屏风散对免疫抑制小鼠口咽部甲型链球菌的调节作用,揭示玉屏风散防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机制。方法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及氨苄西林钠建立免疫抑制小鼠上呼吸道菌群失调模型,灌胃给玉屏风散后,检测小鼠口咽部优势菌甲型链球菌的密集度。结果玉屏风散对免疫抑制小鼠口咽部甲型链球菌的生长有促进作用。结论玉屏风散防治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机制之一是促进口咽部优势菌甲型链球菌的生长,以维持上呼吸道微生态平衡,增强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复方余甘子含片对人口咽部甲型链球菌及唾液SIg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复方余甘子含片对人口咽部甲型链球菌(甲链)及唾液SIgA的影响,初步探讨该含片的作用机理。方法:筛选健康人群及慢性咽炎人群含服复方余甘子含片,采集含片前后咽拭子及唾液,咽拭子用于检测甲链,ELISA检测唾液中的SIgA含量。结果:含服复方余甘子含片2周后,慢性咽炎人群优势菌甲链升高(P=0.0040.05);健康人群唾液中SIgA含量升高(P=0.0120.05);且慢性咽炎的甲链升高与SIgA含量呈正相关关系(R=0.48,P=0.0070.05)。结论:复方余甘子含片不论对慢性咽炎人群还是对健康人群,均有一定的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抗原刺激小鼠的免疫药理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血清药理学实验方法,评价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抗原刺激小鼠的免疫药理学效应,初步探讨小红参治疗银屑病的作用机制。方法利用β溶血型链球菌的超声破碎抗原为刺激物,观察小红参含药血清对链球菌致敏小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增殖活性,以及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一氧化氮(NO)的影响。结果醇提物各剂量组以及水提物高剂量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对链球菌抗原致敏小鼠的T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抑制作用。醇提物高、中剂量组以及水提物高剂量组与空白血清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能抑制链球菌抗原致敏小鼠的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水平。结论小红参含药血清能够明显抑制T淋巴细胞对链球菌抗原的增殖作用;小红参含药血清可以抑制链球菌抗原诱导的小鼠腹腔巨噬细胞NO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张涵  唐惠兰  王伟明  吕圭源 《中成药》2006,28(11):1620-1622
目的:观察芩百清肺浓缩丸(黄芩.百部等)含药血清(S-QQCP)对甲型流感病毒的抑制作用。方法:应用体外细胞培养技术进行MDCK细胞培养,运用血清药理学方法制备芩百清肺浓缩丸(QQCP)低、中、高剂量含药血清,观察S-QQCP对甲型流感病毒生物合成、吸附和直接杀伤的作用。结果:与空白血清比较,QQCP各剂量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生物合成均有抑制作用(P<0.01);高剂量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吸附MDCK细胞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各剂量含药血清对甲型流感病毒未显示出直接杀伤作用(P>0.05)。结论:S-QQCP对甲型流感病毒生物合成和吸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黄金菊”抗甲型流感病毒PR8(A/PR8/34/H1N1)的活性,为药效组分中药的发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MTT掺入比色法测定药效组分中药“黄金菊”对狗肾传代细胞(MD—CK)的毒性及对PR8的有效性,同时设定阳性药物对照组及空白对照组;采用生物效价二剂量法对该药物与阳性药物的等效剂量进行比较。结果:该药物对MDCK细胞的TD50为1.9061mg·mL^-1;TD0为0.625mg·mL^-1;对流感病毒PR8的MIC为312.5μg·mL^-1,IC50为112.8694μg·mL^-1。双黄连粉针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184.91%;病毒唑与“黄金菊”等反应剂量比为46.17%。结论:“黄金菊”具有对甲型流感病毒的直接抑制作用,且存在明显的量效反应关系,作用优于市场应用较广泛的双黄连粉针,开发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中药血清药理学方法,比较含红芪与含黄芪玉屏风散含药血清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和抗衰老的影响。方法:用相同剂量的红芪替换玉屏风散中的黄芪后,观察两方高、中、低剂量对老龄小鼠脾脏、胸腺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确定最佳剂量;采用MTT法确定最佳剂量含药血清对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刺激增殖作用的最佳稀释浓度和作用时间;用最佳稀释浓度的含药血清与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作用最佳时间后观察衰老细胞的阳性率,检测细胞内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活性、丙二醛(MDA)和活性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比较,各剂量组均能提高脾脏、胸腺脏器指数和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以中剂量(0.4ml/20g)效果最佳。MTT结果表明不同稀释浓度的中等剂量含药血清均可促进体外培养的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并表现出一定的时-效和量-效关系,以终浓度为20%的含药血清培养72h刺激增殖效果最佳,且红芪玉屏风散优于黄芪玉屏风散;β-半乳糖苷酶染色结果表明含药血清作用于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后,衰老细胞减少,且红芪玉屏风散效果优于黄芪玉屏风散;红芪和黄芪玉屏风散含药血清均能调节老龄小鼠脾淋巴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活性和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且红芪玉屏风散提高T-SOD活性作用较黄芪玉屏风散好,其余二者无显著差异。结论:红芪玉屏风散与黄芪玉屏风散在抗衰老方面有相似作用,且在增强脾细胞增殖能力、提高T-SOD活性,降低衰老细胞数方面优于黄芪玉屏风散。  相似文献   

7.
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测定的两种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简化样品前处理方法,确立一种简便快速、准确的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比较《中国药典》和《香港中药材标准》(港标)中黄芪甲苷的含量测定方法.结果 港标方法测定黄芪甲苷对照品浓度在20.56~411.20 μg/mL之间呈良好线性关系,r=0.9973.平均加样回收率为102.14%,RSD为3.1%.采用SPSS 13.0软件对两种分析方法测得的3批药材黄芪甲苷含量作统计分析,T检验结果P=0.951>0.05.采用港标方法对购自清平药材市场19批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进行测定,结果含量在0.15 ~ 0.84 mg/g之间.结论 港标方法重现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且样品前处理方法简便,测得黄芪药材中黄芪甲苷含量与中国药典方法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黄芪-丹参药对干预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肾组织中上皮型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及其量效关系,分析其对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干预作用,并观察比较不同浓度黄芪丹参药对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病理变化.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正常组,模型组,黄芪丹参药对颗粒剂配伍(1∶1)低剂量组(以下简称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正常组和模型组予双蒸水灌胃,其余各治疗组予相应药物灌胃治疗14 d,检测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光镜观察肾组织病理、胶原沉积,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内E-cadherin的变化.结果 各组肾脏肾功能损害、病理损害、胶原沉积及免疫组化结果均以模型组最明显;表达最轻的为高剂量组.结论 黄芪丹参药对对UUO大鼠肾功能及肾小管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且随用药剂量的增加,其效果愈明显,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其逐步增强E-cadherin表达有关;黄芪丹参药对干预梗阻大鼠肾组织中E-cadherin的表达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以高剂量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红芪与黄芪中两个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红芪和黄芪药材进行鉴别和定量分析,为药材质量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色谱柱为TC-C18(2)柱(250 mm×4.6 mm,5 μm),TC-C18保护柱(10 mm× 4.6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为248 nm,柱温为30 ℃,进样量为10 μL。结果:15批红芪样品中芒柄花素的质量分数均高于毛蕊异黄酮,其中芒柄花素质量分数在77.51~424.94 μg·g-1,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在2.27~26.13 μg·g-1;而7批黄芪中芒柄花素的质量分数均低于毛蕊异黄酮,其中芒柄花素质量分数在4.84~29.94 μg·g-1,毛蕊异黄酮质量分数在12.95~62.98 μg·g-1。结论:毛蕊异黄酮和芒柄花素的相对质量分数可作为红芪与黄芪的定性鉴别和质量评价的主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黄芪甲苷(AST)在生物样品中的稳定性和在大鼠体外肠菌代谢转化产物及代谢途径。本实验采用体外的方法对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大鼠肝匀浆中的稳定性以及大鼠离体肠道菌群中的代谢产物进行探讨。采用HPLC法测定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含量,计算AST在生物样本中的剩余百分率。采用TLC,HPLC和LC-MS/MS相结合的分析手段,鉴定代谢产物。结果发现,AST在人工胃液、人工肠液及肝脏中均较稳定,不易代谢;AST肠道菌群的代谢是通过脱糖基逐级进行的。首先,失去3位木糖基转化成次生代谢产物环黄芪醇-6-O-β-D-吡喃葡萄糖苷(CMG)。然后,失去6位葡萄糖基得到极性更小的皂苷元环黄芪醇(CAG)。研究结果表明AST在体内主要在肠道代谢,发生糖基水解作用。即肠道菌群的水解作用是AST代谢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强茂  王晶  宫凯敏 《光明中医》2012,27(6):1119-1120
目的探讨柴胡桂枝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将235例反复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120例和对照组115例。治疗组以柴胡桂枝汤联合玉屏风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以氨咖黄敏胶囊及病毒灵片治疗。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80.0%,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柴胡桂枝汤联合玉屏风散治疗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选取益气类中药黄芪、甘草,观察其对上呼吸道菌群失调模型小鼠口咽部菌群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理。方法:制作小鼠上呼吸道菌群失调模型,灌胃给予小鼠不同剂量的黄芪、甘草后,检测小鼠口咽部菌群密集度、优势菌、多样性。结果:黄芪、甘草对小鼠上呼吸道菌群有一定的调节作用,黄芪的效果较甘草明显。结论:益气类药物黄芪对小鼠上呼吸道菌群的调节作用是其防治上呼吸道感染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3.
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加味银翘散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模拟剂口服,对照组采用加味银翘散模拟剂和复方盐酸伪麻黄碱缓释胶囊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降温疗效。结果:治疗组的临床有效率及降温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降温起效时间及解热时间无明显差异,治疗组痊愈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银翘散治疗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辨病、辨证论治、专方论治、多途径论治、中西医结合治疗,综述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了用中药Ⅰ号方和Ⅱ号方敷灸神阙穴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 1 42例 ,总有效率达 90 8%。将本病辨证分为两型 :邪袭肺卫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期和脾气亏虚型———急性上呼吸道症状控制后缓解期 ,分别予以辨证施治。指出神阙穴位于脐中 ,具有溢蓄经脉气血的作用 ,为阴阳之寄 ,天地之精汇聚之所 ,与诸经百脉相通。此处敷灸药物 ,易于穿透弥散而被吸收。  相似文献   

16.
黄芪制剂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近十年来的黄芪制剂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文献总结,探讨黄芪制剂对于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中药海黄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报告由海螵蛸、生大黄制成海黄散治疗上消化道出血50例,平均止血时间26.1小时,与西药治疗对比(50.6小时)有显著差异(P<0.001)。本文还对海黄散的止血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热抗感冲剂对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294例.治疗组154例,服用清热抗感冲剂;对照组140例,服用银翘解毒片.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3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9例,痊愈率为86.36%,总有效率94.16%;对照组痊愈93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31例,痊愈率为66.43%,总有效率为77.8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清热抗感冲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清热抗感冲剂对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的治疗作用.方法:共观察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患者294例.治疗组154例,服用清热抗感冲剂;对照组140例,服用银翘解毒片.两组进行对照观察,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痊愈133例,显效10例,有效2例,无效9例,痊愈率为86.36%,总有效率94.16%;对照组痊愈93例,显效15例,有效1例,无效31例,痊愈率为66.43%,总有效率为77.86%.经统计学分析,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结论:清热抗感冲剂治疗上呼吸道感染(风热证)具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银翘散最佳煎煮时间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的临床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7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以1∶1分为对照组62例和试验组65例,对照组采用煮沸后12 min的银翘散汤剂,试验组采用煮沸后6 min的银翘散汤剂,每剂煎取药液200 m L,根据病情,分别给予100 m L/次,2~4次/d,口服。两组疗程均为3 d。观察降温起效时间、解热时间;进行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评分;检测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试验组临床痊显率为69.23%,高于对照组的51.61%(P0.05);用药后3 h和6 h试验组体温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试验组咽痛、恶风、头胀痛、鼻塞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试验组CD3+CD4+和CD4+/CD8+高于对照组(P0.05),CD3+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煮沸后6 min的银翘散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风热犯卫证)解热、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免疫调节方面均优于煮沸后12 min的银翘散,因此临床建议银翘散的最佳煎煮时间为煮沸后6 min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