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孟英纠误医案中舌诊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大中  梁嵘 《中医研究》2008,21(1):56-58
在纠正前医误诊误治的医案中,王氏刻意记录了大量“热证”的舌象,力倡以舌诊作为辨别“寒证”与“热证”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并于临床中舌脉并参,在某些脉象未能真实反映病情的状况下,以舌诊准确地作出判断;同时王氏还将舌诊作为评价病情转归与预后的重要指标,拓宽了舌诊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舌诊是极具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和丰富的内容。但近年来受“舌诊即望舌”观点的影响,本来完整的舌诊内容逐渐被分离,部分内容如味觉诊察越来越被淡化。本文从舌诊内涵、味觉诊察与舌象诊察的统一性,以及相互参考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来论述“舌诊应包含味觉诊察”的观点,并建议今后的中医诊断学教材应将舌诊内容独立设为一章。  相似文献   

3.
舌诊,是充分体现中医诊病特色的方法之一,具有完整、系统的理论体系,长期以来,在中医临床诊病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要更好的继承古人的舌诊经验,促进舌诊理论的发展,使舌诊更好的服务于现代中医临床,就必须对舌诊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对既往研究的思路、方法进行认真的梳理,对在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认真进行总结。本文在对既往舌诊现代研究进展分析思考的基础上,对今后舌诊的现代研究提出了“六个必须”的观点,仅供同道参考,不妥之处,恳望指正。  相似文献   

4.
“舌诊”作为祖国医学望诊中重要一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有关“舌诊”机理的记载,并提出“心开窍于舌”脾脉系于舌本、  相似文献   

5.
蒙医舌诊是蒙医学“三诊”中“望诊”的主要内容,是临床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之一。它在悠久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吸收了古印度医学,藏医学及汉族医学的有关内容进而形成了诊断疾病的方法。它充分反映了蒙医诊病的传统经验和特色。要更好的继承古人的舌诊经验,促进舌诊理论的发展,使舌诊更好的服务于现代蒙医临床,就必须对舌诊开展广泛、深入的研究,并对既往研究的思路、方法进行认真的梳理,对在研究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成果,认真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6.
舌诊是蒙医诊断学中望诊的一个组成部分,随着蒙医学的发展,舌诊已逐步形成为一种较有特色的常规诊断方法。《医药月帝》记载:“望诊,即望形体、察舌验尿也”。《网部医典》:望诊,系望形体、望神色,更是察舌、验尿之法”。表明舌诊在蒙医临床上具有普遍意义。因此,整理、规范蒙医舌诊,在蒙医临床优化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基于成熟的脉诊、舌诊信息提取与识别的关键技术,集成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突出脉诊、舌诊在中医诊疗中的重要作用,并融合其他四诊信息,实现自动辨证处方的临床辅助诊疗功能。便携式辅助诊疗系统体现了“四诊合参”的中医辨证诊断理念,其便携化、智能化、人性化的特点贴合临床实际,为脉诊、舌诊研究成果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完备的条件。  相似文献   

8.
舌诊起源很早,但在中早期发展缓慢,称谓也只是“舌”或“舌上胎”。至元代出现第一部舌诊专著,并提出“舌胎”一说。至明代中期,舌诊开始受到广泛关注,然多局限于诊视伤寒。明末吴又可首引舌诊以辨温疫,清初卢之颐提出“舌苔”一词。此后清代叶天士等温病学家深入辨舌,舌诊有了较大发展。吴鞠通首作“舌胎”与“舌苔”之辨,强调舌上长苔如“土坂之阴面生苔者然”,因此舍肉从草,受到诸多医家的追随。自此“舌苔”逐渐取代了“舌胎”,以“舌苔”之“有根”与“无根”分辨虚实的方法亦被广泛用于温病临床。清中期舌诊运用还由温病扩展至中医内外科杂症,并涌现出大量舌诊专著。“舌胎”与“舌苔”是两个含义不同的舌诊术语,反映了舌诊在不同时期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9.
张仲景舌诊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伤寒论》、《金匮要略》原文,从张仲景运用舌诊的一般规律、舌诊的目的,舌诊临床评价三个方面,对张仲景舌诊规律进行了探讨,希望能较全面地反映张仲景舌诊的内容及其学术成就。张仲景舌诊的一般规律:三阳经、六腑病症,重在察舌苔;三阴经、五脏病症,主要审舌质。舌诊目的:主要用来推求鉴别病证。临床评价:舌诊不能取代其他诊法,同一舌象,机理不同,治疗各异。同一病证,舌象不同,治法有别。  相似文献   

10.
舌诊览要     
舌诊是望诊的主要内容之一,亦是辨证施治的重要依据,历代医家十分重视舌诊在诊断中的作用。本文从舌诊源流、舌的脏腑配属、舌诊规范等方面对这一独具特色的诊断方法作了较全面阐述。  相似文献   

11.
舌诊是祖国医学望诊的主要组成部分,自秦汉以来,历代医家在舌诊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医有关舌诊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如“心开窍于舌”、“脾脉系舌本”,“肾脉夹舌本”。把舌与脏腑紧密地联系起来,并阐明了其生理病理变化,认为  相似文献   

12.
中医舌诊与妇科病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靖敏 《光明中医》1997,12(1):20-23
中医舌诊与妇科病的关系张靖敏河南省中医院(450002)主题词舌诊,妇科病,望舌诊治舌诊,是中医诊断学望诊中的重要环节,历代中医学者对望舌诊治均很重视。然观诸妇科书籍与临床报道,对妇科病舌象方面之记载却较为粗略。在新的检诊仪器不断涌出的今天,舌诊是否...  相似文献   

13.
者诊即医生以通过自己直接观察患者舌的异常表现诊断内脏疾病及了解龙、赤巴、培根、七大物质在体内变化情况的一种简易的检查方法。现介绍舌诊时注意事项,舌诊部位,观察内容,正常舌的情况,一些疾病对舌的变化。1舌诊时的注意事项舌诊时一般情况下必须在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检查前一定要避免能使改变舌颜色的刺激性的饮食和药物,伸舌不能用力而自然伸出。2舌诊部位及观寨内容看可分为舌尖、舌边、舌的纵形、舌的前1/3、中1/3、底1/3。舌尖是观察心肺部位、舌的两边是观察肝胆部位、舌的纵形是观察脾胃部位、舌底或舌根是观察肾脏部…  相似文献   

14.
舌诊在临床诊断上有很大的价值,尤其在急性病、热性病的诊断上,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在治疗脑血管意外急症的同时,认真学习古典医藉有关舌诊的论述,密切注视舌象变化及病情演变的规律,兹认识如下:舌诊,早在《内经》即提出“心开窍于舌”“心络系舌本”“脾脉连舌本”“肾脉挟舌本”等,说明当时已认识到舌的形态和功能与内脏反映人体气血的变化。后汉张仲景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更指出舌诊可归纳为舌质、舌胎、舌觉三类,且首创“舌胎”一词。后人发展为舌上浮垢的统称,即“舌苔”。  相似文献   

15.
第二届全国“五方”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拟定于1998年10月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五方(单方、验方、秘方、经万、协定处方)应用研究学术交流会’”。征文内容为“五方”的临床经验总结及研究,要求以临床实用为目的,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强,确为个人用药心得和体会,或家传师授。截稿日期:98年7月30日。第二届全国中医舌诊、中药不良反应学术交流会议拟定于1998年6月在湖南召开“全国中医舌诊、中药不良反应学术交流会议。征文内容:1.对中医古典医籍中关于舌诊的基础理论总结;2.舌苔、舌质基础实验研究;3.舌苦、舌质。舌体动态变化与…  相似文献   

16.
李桂菊 《辽宁中医杂志》1998,25(10):473-473
舌诊,是望诊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祖国医学诊断疾病的特点和手段。早在《内经》中已有“舌干”、“舌上黄”等记载。古人认为,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乃心之苗;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舌为脾之外候,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舌通过经络与心、...  相似文献   

17.
“舌诊”作为祖国医学望诊中重要一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早在<内经>中,就有许多有关“舌诊”机理的记载,并提出“心开窍于舌”脾脉系于舌本”、“肾脉挟舌本”之说。为后代研究舌象与脏腑功能间的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舌诊逐渐形成了一种比较客观的诊法。以此推断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存亡及病邪部位的深浅。在  相似文献   

18.
中医诊断信息数字化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中药复方配方颗粒研制的相关内容,为中药复方颗粒的研制提供参考。中医学具有先进的理念,但其特点决定了发展的局限性,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医诊断信息化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在实现中医证侯客观化过程中,四诊中舌诊、脉诊数字化是较易实现又至关重要的技术。舌脉信息获取,分析和理解结合问诊标准化信息;进行多特征、多层次融合识别;开展舌、脉、问诊信息辨证的决策层融合研究,综合进行信息取舍,实现了脉象可视化、舌诊数字化,建立基于四诊的中医证候诊断数字化、客观化平台,为中医远程医疗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不仅首次记录了二十四种脉象的临床运用,而且又从舌本、舌苔、舌觉等方面记述了舌诊的临床价值,成为后世舌诊理论的雏形和基础。为了探求舌诊学的理论和实践,以及舌诊理论的规律,谨就笔者学习所得,作一些温习性讨论。稽源溯,承古训,重视舌诊舌诊内容早在仲景之前即有论及。殷墟甲骨文中就有“疾舌”等字样。马王堆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阴阳脉死  相似文献   

20.
舌诊是中医“辨证”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论治”的主要依据。诊断小儿疾病时,由于脉诊不易,舌诊的重要性就更见突出。在党的中医政策鼓舞下,我们在学习和实践——主要是门诊病人的观察过程中,作了一些舌诊的初步分析整理,作为点滴心得向党献礼,是否恰当,还望中西同道指正。舌诊的基本概念舌的检查包括舌体(舌质)和舌苔两个部份:舌体是指舌的颜色、形状、动态和感觉;舌苔是指舌面的附着物,包括苔色、形状和性质等。中医认为舌是心的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