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MDCT)的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诊断四肢复杂小关节外伤的价值。方法:收集50例四肢复杂小关节外伤患者,行螺旋CT薄层扫描,并在工作站上进行MPR重建。结果:50例外伤患者MPR图像全部清晰显示其骨折情况,无1例漏诊,而仅CT轴位图像有4例骨折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结论:MDCT的MPR技术能充分利用CT图像信息,在不同的方位及角度显示骨折的特征,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磁共振内耳水戍像在人工耳蜗植入术前影像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0例听觉障碍患者。在拟行人工耳蜗植入前进行内耳与内耳道的MRI水成像检查.并将原始图像传送至工作站.分别用多平面重组影像(MPR)、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和立体透视技术(VRT)3种方法进行三维重建。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检查,50例中,耳蜗与蜗神经显示正常45例,耳蜗异常1例,半规管异常2例,蜗神经变细或不显示2例。结论:磁共振内耳水成像能清晰显示内耳膜迷路与前庭蜗神经的解剖形态和发育状况。作为术前影像学评价的一种重要手段,能够为人工耳蜗植入的成功实施提供重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了MSCT多平面重建(MPR)及三维容积重建(VRT)对骨盆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MSCT行骨盆扫描64例,重建层厚1125mm,间隔016mm,将数据传至工作站,行MPR及VRT处理,并对横断面图像及重建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4例骨盆骨折患者共发现骨折118处.MPR图像可清楚显示骨折线及细小骨碎片,但不能显示三维空间关系,VRT图像可以从各个方位准确显示表面骨结构的空间改变,但对细小无移位的骨折线显示不佳.结论:多层螺旋CT多平面及三维重建相结合能够清晰立体地显示骨盆骨折的全部细节,能够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金正海 《工企医刊》2009,22(4):28-29
目的:探讨MSCT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重建(VR)技术在诊断腰椎峡部裂中的应用价值。搜集腰椎MSCT容积扫描,经后处理重建检出的腰椎峡部裂36例,分析其MPR、VR成像的CT表现,并与常规椎弓CT轴住像进行对照,评价对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MPR冠状面、经椎弓矢状面重建结合VR成像可清晰显示36例6处峡部裂;常规椎弓CT轴位像仅检出25例4处峡部裂,对并发滑脱的35例。常规椎弓轴位比较,MPR结合VR图像重建对峡部裂特征以及裂隙骨赘、椎间孔狭窄、椎体滑脱、椎间盘后突的相关继发病变征象显示均有明显优势。结论:MPR、VR重建成像对峡部裂及其相关继发病变具有良好的显示能力,是检出峡部裂及其继发病变的理想成像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后处理技术在指导骶髂关节(SIJ)穿刺活检与关节内注射中的作用。方法 对临床及影像诊断强直性脊柱炎(AS),拟行SIJ穿刺患者21例共42个关节,术前行容积螺旋CT扫描,原始数据分别作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MPR)、薄层最大密度投影(MIP thin)、容积再现技术(VRT)及表面遮盖显示(SSD)等后处理,并根据所得任意平面二维或三维立体图像选择穿刺靶点,分析各种重建图像对SIJ关节穿刺的指导意义。结果 21例穿刺均术程顺利,无并发症。结论 MSCT三维重建在指导SIJ穿刺活检及关节内注射中有较高应用价值。以c-MPR和VRT两种后处理技术最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双源CT(DSCT)在主动脉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57例经DSCT血管成像诊断的各种主动脉病变资料,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VRT)技术重组图像,判定主动脉病变情况,并与其他影像学检查对照。结果:双源CT血管成像良好的显示了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其他病变。14例主动脉夹层,MPR较好地显示夹层和血栓范围以及弓部血管受累情况;表面覆盖显示(SSD)见内膜片螺旋状剥离,可以区分真假腔,20例主动脉瘤,SSD清晰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显示壁内血栓的范围;MIP则显示了血管壁的钙化和血管内支架的位置及支架周围情况。MPR较好显示了假性动脉瘤与管腔的关系及动脉破口,主动脉壁内血肿4例,大动脉炎3例,主动脉缩窄3例,主动脉粥样硬化7例,正常6例。与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对比,结果基本相近。结论:双源CT血管成像是评价主动脉病变较好的影像检查方法,可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不同低剂量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中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CT后处理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诊断泌尿系结石的50例患者行螺旋CT低剂量平扫,低剂量扫描分为2组(150mA、50mA),2组中的图像经过最大密度投影(maximal intensity projection,MIP)、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ring technique,VRT)和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MPR)3种后处理技术重建,对2组中每一种重建技术进行比较,分析其结果。结果:管电流为150mA的3种后处理重建技术能够满足诊断需要,准确率全部为100%,而管电流为50mA的准确率分别为96%、100%、80%,且前者能够提供更为完整的影像资料。结论:当临床医师要观察结石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时,管电流为150mA的图像能够满足诊断需要,2种低剂量组的VR图像无明显差异,而MPR图像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在泌尿系检查中的扫描方法及多层面重建(MPR)、三维容积重建(3D)、曲面重建(CPR)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运用16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重建功能强大的有利条件,对474例患者行泌尿系平扫,167例行双期、延迟期扫描.根据病变情况对72例进行了MPR、3D、CPR等重建。结果:474例患者中,占位性病变包括良恶性肿瘤、结核等297例:囊性病变包括囊肿、积水等98例;正常79例,重建后MPR、3D等均显示优秀。结论:16层螺旋CT泌尿系成像是一种安全可靠、方便快捷的技术,后处理图像优秀,将成为诊断泌尿系疾病的一种新型无创伤影像学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诊断周围型肺癌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自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我院收治的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先行常规螺旋CT扫描,而后分别以MPR、SSD,VR技术进行图像重建,并分析螺旋CT重建图像与薄层扫描周围型肺癌显示征象对比情况。结果70例周围型肺癌患者螺旋CT图像主要征象情况为:空气支气管征20例(28.6%),空泡征19例(27.1%)、磨玻璃改变37例(52.9%),钙化改变8(11.4%)、分叶枉38例(54.3%)、毛刺征45例4(64.3%),血管集束征31(44.3%)、胸凹陷征40例(57.1%);MPR显示分叶征、毛刺征、血管集束征、胸凹陷征和空泡征均有较高的敏感性,SSD显示胸膜凹陷.VR显示血管集束征敏感性较好。结论螺旋CT及其图像重建技术能够清晰、准确的显示周围型肺癌的各种征象,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血管成像在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行CTA检查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完成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积分技术(VR)处理,并对照手术或DSA结果评价其诊断价值。结果 50例患者CTA均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解剖结构,28例患者与DSA图像对比,其中24例肾动脉狭窄程度与DSA结果完全一致。各种图像后处理技术中,MPR、CPR能清晰显示肾动脉的狭窄程度及肾动脉管壁情况。MIP图像直观,对血管壁钙化情况显示清晰。VR图像立体感强,对重叠结构显示清晰。结论 MSCT对肾动脉及其周围组织器官结构显示清晰,能准确、直观的显示肾动脉狭窄程度,且可依据病变特点,分析引起肾动脉狭窄的原因,为肾动脉狭窄的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各种先天性耳部畸形的螺旋CT三维重建最佳重建平面的选择。方法:通过对40例48耳先天性耳部畸形患者行螺旋CT容积扫描,多平面重建观察其各种畸形情况。结果:横轴面诊断鼓室窦过深4耳、外耳道闭锁42耳、外耳道狭窄4耳、颈内动脉异位2耳;冠状面诊断面神经水平段低位26耳、颅中窝低位6耳、颞下颌窝及髁突畸形22耳;前斜冠状面观察测量闭锁板24耳、诊断卵圆窗缺如4耳;后斜冠状面诊断下颌窝及髁突高位6耳;矢状面诊断颈静脉球高位12耳;内斜矢状面观察面神经裸露走行于鼓室内24耳、锤砧关节融合12耳及锤骨发育不良30耳。结论:先天性耳部畸形种类多,诊断时需要多方位观察、有针对性调整特定的重建平面,以避免漏诊、误诊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螺旋CT(HRCT)多平面重组对外耳道闭锁合并其他畸形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复合耳科畸形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手术证实的资料完整的先天性外耳道闭锁患者82例,共106耳,男61例,女21例,年龄2个月~14岁,平均2.4岁。其中,24例为双侧外耳道闭锁,39例为右侧外耳道闭锁,19例为左侧外耳道闭锁。多为传导性耳聋,如伴有内耳畸形则为感音性耳聋。结果外耳道闭锁多合并复杂的中耳畸形,发生率约72%(76/106),内耳畸形发生率约8%(9/106)。其中,骨性外耳道闭锁(77耳)多合并中耳畸形,发生率约92%(71/77),内耳畸形较少见,约10%(8/77);膜性闭锁(29耳)中合并中耳及内耳的畸形均较少见,共约20%(6/29)。结论 HRCT扫描多平面重组能全程观察耳廓、外耳道及中耳、内耳的解剖结构,对诊断外耳道闭锁合并其他畸形的病变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内耳免疫反应中细胞凋亡及Caspase-3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内耳免疫反应过程中是否存在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凋亡是否与Caspasr-3信号转导有关方法选用雌性白色豚鼠16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只,以钥孔虫戚血蓝蛋白(kryhole limpet hemoryanin.KLH)全身免疫后,实验组以相同抗原进行内耳免疫,对照组内耳注射等量的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PRS),在内耳免疫5tl后处死动物,取内耳免疫侧耳蜗做石蜡切片。通过TUNEL法检测内耳凋亡细胞,免疫组化检测内耳Caspase-3的表达结果实验组Corti器,血管纹、螺旋韧带和螺旋神经节存在TUNEL染色阳性细胞,而对照组仅在支持细胞、血管纹和螺旋神经节中发现极少数TUNEL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实验组Caspase-3表达阳性,而对照组表达阴性结论内耳免疫反应可以诱导细咆凋亡的发生;内耳免疫反应诱导细胞凋亡的发生中有Caspase-3的激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中耳手术后应用耳内镜进行随访观察,以了解其术腔转归及复发情况.方法 对447例(483耳)施行中耳手术的病例,术后定期耳内镜复查,了解其干耳情况、术腔病变情况以及是否有复发.施行中耳手术的483耳中,单纯鼓室成形术172耳,鼓室成形加改良乳突根治术211耳,完壁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26耳,乳突根治术15耳,乳突术腔修理59耳.结果 耳内镜发现继发性鼓膜穿孔12耳,鼓膜穿孔愈合不良9耳,鼓膜或乳突肉芽36耳,胆脂瘤复发23耳,中耳积液11耳,外耳道口瘢痕狭窄5耳,术腔真菌感染16耳,人工听骨脱出2耳,乳突术腔皮瓣坏死3耳.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后干耳时间为(2.1±0.4)个月.结论 中耳手术后定期应用耳内镜进行随访观察,有利于清除残余病变,防止复发,促进早期干耳.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DSA对照。结果:100例患者中,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在心率<70次/min时,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79.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做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ransien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TEOAE)听力筛查通过的正常新生儿(2~7天龄)678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的特点,获得外耳道容积、峰声导纳值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方法:采用AccuScreen Pro型TEOAE听力筛查仪对135例新生儿进行筛查;然后,采用GSI-33型中耳分析仪对首次双耳通过TEOAE听力筛查的新生儿进行678 Hz探测音下的鼓室导抗测试,并获取鼓室导抗图、声导纳值和外耳道容积等相关数据。结果:135例新生儿中有96例新生儿首次双耳通过TEOAE听力筛查;在测得的鼓室导抗图中,单峰型87耳(占45.31%)、渐降型61耳(占31.77%),其他型44耳(占22.92%)。单峰型鼓室导抗图峰声导纳值为(1.42±0.24)mmho,峰声导纳值处外耳道压力为(34.14±64.22)dapa,外耳道容积(0.50±0.08)ml。结论:听力筛查通过的新生儿678 Hz探测音鼓室导抗图以单峰型为主,相应的峰声导纳值、峰声导纳值处外耳道压力、外耳道容积等指标的正常值可以用于初步评估新生儿中耳功能状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二维和三维重建技术在骨关节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57例骨关节疾病患者进行多层螺旋CT扫描,并进行二维多平面重建(MPR)和容积再现重建(VRT),分析病变的情况。结果MPR对骨关节疾病细节显示满意,可以多平面观察骨的密度、形态、大小变化及发现邻近软组织改变;而VRT三维重建对病变的定位和空间关系理解更直观、立体、准确,简化了思维。结论多层螺旋CT对骨关节疾病诊断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作为轴位图像的重要补充,2D-MPR和3D-VRT重建能更直观和立体地显示病变,两者结合使用,对临床治疗方案和手术方案的制订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多层螺旋CT三维后处理技术在脊柱侧弯外科矫形术前的应用价值探讨。方法:选取18例脊柱侧弯的患者,数据采集后进行多平面重建(MPR)、容积再现(VRT)等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重建出能显示各个椎体解剖结构的横断面、冠状面、失状面的图像进行各种测量。结果:通过上述各种方法对18例患者进行数据测量,所测值均能较准确反映实际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强大的三维后处理技术弥补了普通X线的不足,一次数据采集即可进行任意回顾性重建。既避免了患者多体位的反复投照,又减少了放射剂量,同时通过测量能准确提供脊柱侧弯患者脊柱、椎体、椎弓根、椎管等各种参数,为临床术前提供更多的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9.
刘志奇  刘立思  杨琨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7):2620-2622
目的:探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在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患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9月~2010年3月间49例患儿,对患儿行颞骨螺旋CT扫描和高频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以CT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的诊断结果与CT检测结果的一致性,计算Kappa值(κ值)。结果:49名患儿98耳中,CT检查显示中耳正常44耳,有中耳积液54耳。CT检查显示,正常的44耳中,43耳鼓室导抗图为单峰型(97.67%),1耳为平坦无峰型(2.33%);在CT检查显示有中耳积液54耳中,53耳为平坦无峰型(98.15%),1耳为单峰型(1.85%);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CT测试结果的诊断符合率较高,κ=0.945。CT检查显示正常的44耳中,其1 000 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结果分别为:外耳道容积(Vec)(0.58±0.11)ml;峰声导纳值(Y)(0.60±0.25)mmho;鼓室导抗图宽度(TW)(132.48±31.36)dapa;峰声导纳值时外耳道压力(TPP)(20.47±35.01)dapa。结论: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与颞骨螺旋CT测试结果有较高的诊断一致性。在临床实践中,可以用1 000Hz探测音鼓室导抗测试的正常值作为标准来判断婴幼儿分泌性中耳炎有无鼓室积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