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二经筋是十二经脉之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的体系,其分布范围与十二经脉大体一致。经筋的主要病候可以概括为:"其病当所过者肢痛及转筋"。经筋刺法广义上指的是所有沿经筋走行施行针刺的方法,狭义上指的是根据《灵枢·经筋》篇所提出"治在燔针劫刺,以知为数,以痛为腧"的经筋治疗理论,应用围刺、透刺、排刺等针刺方法。石学敏院士指出,经筋刺法应多采取排刺及一针多向等透  相似文献   

2.
所谓针灸 ,系指针刺与灸灼两种不同的疗法。二者并非同时发明 ,起初也没有相提并论 ,但由于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近缘学科 ,即二者都是按照中医的经络学说进行治疗 ,且数千年来 ,针刺与灸灼治疗时常配合应用 ,正如《灵枢·官能》所言 :“针所不为 ,灸之所宜” ,此即后世针与灸并称的渊源所在。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箴石。原始社会 ,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 ,生产、生活条件的落后 ,人们使用粗糙的石器进行生产与狩猎 ,无意中的碰撞与出血 ,竟使某些病痛因之减轻或痊愈 ,于是人们逐渐领悟到 :通过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 ,人为地刺压身体某处体表或…  相似文献   

3.
所谓针灸,系指针刺与灸灼两种不同的疗法。二者并非同时发明,起初也没有相提并论,但由于二者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近缘学科,即二者都是按照中医的经络学说进行治疗,且数千年来,针刺与灸灼治疗时常配合应用,正如《灵枢·官能》所言:“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此即后世针与灸并称的渊源所在。 针刺的原始工具是箴石。原始社会,由于自然条件的恶劣,生产、生活条件的落后,人们使用粗糙的石器进行生产与狩猎,无意中的碰撞与出血,竟使某些病痛因之减轻或痊愈,于是人们逐渐领悟到:通过一种锐利的楔形石块,人为地刺压身体某处体表或刺破脓肿使之出血,可收到治病疗疾的效果。这种治疗方法,是针术的发端,其渊源可上溯到数万年乃至数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由于磨制技术的进步,能够制造出较旧石器时代精致一些的石器,此时产生了最古老最原始的医疗用具——箴石。箴石被视为中医针刺疗法工具和外科手术工具的起源。先秦典籍有许多关于石器治病的记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和分析针刺治疗腰背疼痛的有效方法,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方法和思路。方法:(1)对急性腰背痛,主要采用阻力针刺加穴位放血法,1次/d,不留针,3 d为1疗程。(2)对慢性腰背痛,以压痛点、委中、昆仑为主穴,三焦俞、肾俞、腰眼等为配穴,主穴用中强刺激,平补平泻,一针多方向透刺,配穴可酌选用温针,电针,15 d为1疗程。结果:急性腰背痛46例1疗程后全治愈。慢性腰背痛一疗程后治愈37例,疼痛减轻3例,治愈率达96%。结论:针刺治疗急慢性腰背痛效果显著,但由于观察病例较少,确切疗效还需要进一步的证实。  相似文献   

5.
肩周炎是指肩关节周围肌肉、肌腱、滑囊和关节囊等软组织的慢性炎症,以肩关节疼痛和功能活动受限为主要临床表现。笔者采用肩髃穴透穴注射法治疗肩周炎,并与传统"肩三针"针刺法进行对照观察。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春季是流行病、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中医把一类有强烈传染性的病邪称为“疫疠”,又称“瘟疫”“、疠气”“、戾气”“、瘴气”等。《素问遗篇·刺法论》说“: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温疫论·原病》称:“疫者,感天地之疠气……无论老少强弱,触之者即病,邪从口鼻而入。”中医的病名分类中有“春温”一说,是指春天的“温邪”之病和其引发的机体热性疾患。传统的温病学各家学说颇多,根据发病季节和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中的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霍乱、伤寒等诸多发热性传染病有相似之处。古往今来,人类在同传染病做…  相似文献   

7.
田维军 《武警医学》2002,13(10):619-620
呕血是指血液由胃中经呕吐而出 ,血色红或紫黯 ,常夹有食物残渣 ,亦称为吐血。所谓“吐血出于胃也”(《丹溪心法》)。“吐血即呕血。旧分无声曰吐 ,有声曰呕 ,不必。”(《医编》)乃中医急证之一。依据所辑资料 ,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 ,现将呕血的治疗方法分 8个方面浅谈如下。1 清胃止血法 本法针对胃热炽盛呕血。胃热炽盛呕血者 ,“血之妄行也 ,未有不因热之所发 ,盖血得热则淖溢 ,血气俱热 ,血随气上 ,乃吐衄也。”(《济生方》)。其证呕血突然发作 ,量多 ,色鲜红或紫色 ,夹有食物残渣。呕血前多伴有烦热口渴 ,胃脘有热上冲 ,或胃脘热痛 ,…  相似文献   

8.
大寒篇大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最后一个节气,自每年1月20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300°时开始。《授时通考·天时》引《三礼义宗》云:"大寒为中者,上形于小寒,故谓之大……寒气之逆极,故谓大寒。"大寒正值"数九寒天"中的"四九"前后,北方地区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1例2010-01~2012-05本院收治的过敏性鼻炎的患者患者。随机为两组,治疗组52例,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取穴迎香、印堂、上星、白会、合谷、足三里、肺俞。操作:30号1寸毫针,先取迎香穴向鼻翼水平进针约3分,后取印堂穴,针尖向鼻柱方向平刺5分,上星穴针沿皮向下方刺二、三分,再取合谷、足三里、肺俞,诸穴留针20 min,每隔5~10 min行针1次,每天针刺1次,8次为1个疗程。治疗四个疗程。对照组49例,应用口服依巴斯汀片。结果:与对照组疗效(63.26%)比较,治疗组疗效(94.23%)明显增加,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依巴斯汀治疗过敏性鼻炎效果明显好于单纯使用依巴斯汀治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探讨针刺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检索建库至2022年2月针刺联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照纳排标准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筛选并评价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纳入相关文献20篇。Meta分析结果显示,20项研究治疗组的总有效率OR合并=4.02,其95%CI=(2.75,5.87),合并效应量的检验Z=7.22,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森林图菱形位于无效线右侧,说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 针刺联合刺络放血疗法相较于单一针刺或药物治疗偏头痛具有优势,由于纳入文献总体质量不高,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对结果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1.
李静  郝晋东  梁贵喜  高辉 《武警医学》2006,17(11):842-843
中医心理治疗又称意疗或心疗,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心理治疗,主要是以“辞”说服为基本手段,即利用语言技巧治疗疾病,解除病痛。言语疏导便是其典型的治法,《灵枢·师传篇》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所便,开之以其所苦。”广义的心理治疗,泛指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影响患者的心理而促进健康,达到治疗目的。如医生与患者交流过程中通过言语、态度和行为影响或改变人的感受、认识、情绪、态度和行为,以减轻或消除使患者痛苦的各种情绪和行为,以及由此引起的各种躯体症状等。可见言语疏导在中医心理治疗中应属于主导地位[1]。每个…  相似文献   

12.
好习惯习惯同其他事物一样,有好坏之别、美丑之分.古代养生家认为,人们的寿命长短与能否合理安排起居作息有着密切的关系.《管子·形势》篇中说:"起居时,饮食节,寒暑适,则身体利而寿命长益."前苏联百岁的长寿老人米斯尼莫大说自己长寿经验就是每天按时作息.  相似文献   

13.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骨科疑难病之一。近年来,由于外伤、饮酒、长期服用激素药物等原因,该病发病率日渐增高。其临床表现为髋痛、跛行,严重时完全不能行走,髋关节运动明显受限,不能下蹲,患侧有轻度肌肉萎缩。股骨头坏死一旦开始则不可逆转,而且周期很长,进展至退行性髋关节病变晚期大约 3~ 5年。目前,西医对股骨头坏死多采取外科手术治疗,但远期效果不理想。 股骨头坏死属于中医“骨蚀”范畴,所谓骨蚀是指骨被侵蚀之意。《灵枢·刺节真邪第七十五》说:“虚邪之入身也深,寒与热相搏,久而内著,……热盛其寒,……内伤骨为骨…  相似文献   

14.
刘思赤  留文武  顾瑛 《人民军医》2001,44(8):490-491
偏头痛为临床常见疾病。我们近年来应用针刺后溪透合谷穴治疗偏头痛 4 2岁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2 8例 ,女 14例 ;年龄 2 5~ 5 3岁 ,平均 3 6岁。病程 3个月~ 6年。主要临床表现 :搏动性或钻痛性半侧头痛 ,常伴有恶心、呕吐、精神不振、畏光 ,视野中多伴有暗点或亮光等。1 2 治疗方法 患者握拳 ,但不要用力。取同侧后溪穴 ,常规消毒后 ,用 2 8号 3寸毫针刺入穴位 ,再徐徐向合谷穴方向进针 2寸左右 ,使之得气 ,留针 3 0min ,治疗中运针 3~ 4次。每日 1次 ,5d为 1个疗程。1 3 结果1 3 1 疗效标准  ( 1)治愈 …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太冲穴得气及针刺疼痛时所激发的脑功能网络效应异同。方法:47例初次接受针刺的志愿者参加手针右侧太冲穴fMRI实验。针刺时脑fMRI扫描10min,共2次捻针,各2min,间隔3min。其中17例接受体表触觉刺激作为针刺对照,分为3组:①针刺得气组;②针刺得气合并尖锐性疼痛组(简称针刺疼痛组);③触觉对照组。采用Fisher’s精确检验和t检验分析感觉频率及强度;用AFNI处理fMRI数据,得到激活、负激活脑区;用种子相关分析法,以前扣带回膝部为种子点,分析其与全脑的功能网络联系图谱,并比较得气与疼痛组之间的差异。结果:针刺2组的酸痛、酸感、压感、麻感、钝痛等得气感觉的频率和强度均明显强于触觉刺激组;针刺2组间除尖锐性疼痛及酸痛外,各种感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针刺得气及疼痛2组均激活了体感及丘脑岛叶皮层,重要的是,针刺得气时在大脑边缘叶-旁边缘叶-新皮层系统(LPNN)产生了较强而广泛的负激活区,加强了负激活区之间的脑功能网络联系。此网络包括杏仁核、海马、旁海马、颞极、前额叶腹内侧回、前扣带回膝及下部、前楔叶内侧回和后扣带回(BA31,23_腹侧核,29,30),另外,小脑蚓部、导水管周围灰质及脑干网状结构也见负激活现象。然而,在针刺疼痛时,这些脑区负激活程度减低且区域缩小,大部分脑区fMRI信号逆转为激活信号,被疼痛激活的脑区之间功能网络明显增强。这些脑区参与了疼痛、镇痛(如感觉、情感、认知、自主性、内源性镇痛)功能调制环路。结合既往研究表明,负激活与脑血氧消耗及血流量下降呈正相关。本结果支持针刺通过调制LPNN和疼痛中枢网络的活动,产生其镇痛、抗焦虑和其他调节效应的假说。结论:针刺得气及针刺得气伴随疼痛产生了相对抗的脑功能网络效应。针刺得气对LPNN及疼痛脑中枢网络(Pain matrix)的负激活效应,可能与针刺镇痛脑中枢机制相关。LPNN和静息态默认网络(Default mode)之间的相似性,提示针刺需通过这一内在脑功能网络系统发挥其广泛的调制作用。  相似文献   

16.
阴阳跷脉是奇经八脉中的两条经脉,调节一身之阴阳,对其针灸临床方面的研究较多,而少有论述跷脉病症的证候及辨证论治特点,笔者从湿入跷脉的角度分析了跷脉的病候特点,以及经络循行部位的病变。1跷脉的循行路线及生理功能1.1跷脉的循行路线《灵枢.脉度》篇有曰:  相似文献   

17.
偏头痛也称为血管神经性头痛,是一种周期性发作的神经、血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头痛,以头痛暴作、疼痛剧烈、或左或右、反复发作为特征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属中医学的"首风"、"头风"、"偏头风"等病症范畴,关于偏头痛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厥病篇》,此病可有家族史。  相似文献   

18.
“衡络之脉令人腰痛”源于《黄帝内经素问·刺腰痛论》篇。历代医家在论腰痛时,多注重足太阳、足少阳、足阳明及足少阴等经脉的腰痛,对“衡络之脉”腰痛则无详细论述。仅在《素问》的有关注解文献中有所论及,然而几种注本也有出入,现谈一点个人体会。《素问·刺腰痛论》中说:“衡络之脉令人腰痛,  相似文献   

19.
针刺同一经络不同穴位的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磁共振脑功能成像技术比较针刺同一经络不同穴位所引起的不同中枢反应.材料和方法利用BOLD技术观察分别针刺12例志愿者右侧足三里和丰隆穴时脑信号的改变,用SPM2软件分析比较激活脑区的差异.结果针刺足三里时激活的脑区位于左侧海马回、颞中回、颞上回和右侧颞上回、缘上回.针刺丰隆穴激活的脑区位于左侧颞上回、颞中回和右侧颞上回、扣带回、额内侧回、中央旁小叶.结论相同经络的不同穴位针刺后引起的脑激活区不完全相同,两侧颞上回和左侧颞中回可能是针刺右侧足三里和丰隆穴作用的共同神经通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针刺对运动性骨骼肌损伤大鼠细胞自噬及Omi/HtrA2通路的影响,为探讨针刺改善运动性骨骼肌损伤的机理提供依据。方法:将128只8周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n=8)、针刺组(A组,n=40)、运动组(E组,n=40)、运动针刺组(EA组,n=40)。E组进行一次持续性下坡跑,跑台坡度为-16°,速度为16 m/min,运动时间为90 min;A组斜刺大鼠比目鱼肌,进针角度约30°,留针2 min;EA组在运动后斜刺比目鱼肌留针干预。分别于运动、针刺或运动针刺干预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取材。透射电镜观察比目鱼肌细胞内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比目鱼肌丝氨酸蛋白酶Omi/HtrA2、HS1相关蛋白X-1(Hax-1)和自噬蛋白Beclin1的蛋白表达。结果:E组运动后比目鱼肌细胞内出现明显的肌小节撕裂以及细胞器肿胀、异常聚集等超微结构变化,并伴有大量的自噬体形成,同时Omi/HtrA2和Beclin1的蛋白表达量在0 h、12 h、24 h、48 h时间点均较C组升高(P<0.05或P<0.01),前者在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