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低血压、出血、肾脏损害等为特征.以鼠类为主要传播媒介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其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农村发病率较高.近年来由于对本病病原学及其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促进了治疗和护理措施的改进和发展,使病死率由过去10%降止3%~5%.认真做好该期病人的病情观察及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抢救成功率起到重要作用.现将我院治疗护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人类病毒性出血热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临床以发热和出血为突出表现的一组疾病。1982年世界卫生组织将有肾脏损害的出血热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在我国则沿用流行性出血热。 相似文献
3.
4.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汉坦病毒引起的以鼠类为主要传染源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低血压休克、出血、肾脏功能损害为主要特征,心脏也常常受累。回顾了我院近年来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改变,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流行性出血热(EHF)是一组由虫媒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临床上以肾脏损害为主,但引起心律失常并不少见。本文分析我院1995—2003年诊治的流行性出血热并发心律失常8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肾综合征出血热的早期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02例肾综合征出血热入院前的诊疗情况及预后。结果肾综合症出血热早期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误诊率高达80.39%。发病早期补液量≤1000ml/d的患者肾脏损害较重,病程长,越期率低而合并其他脏器损害的发生率较高。结论强化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继续医学教育。流行季节对发热性疾病本着疑诊从宽的原则,合理补充液体并密切观察尿量,血、尿常规变化,是减少由于早期诊断困难造成治疗延误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地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合并肝损害的特点及规律。方法观察并记录465例HFRS患者各期丙氨酸转氨酶(ALT)及白蛋白(ALB)变化情况,各型HFRS患者发生肝损害及肝损害恢复情况。结果465例合并肝损害307例,其中轻型患者肝损害发生率45.6%,中型患者发生肝损害83.4%,重型HFRs患者均发生肝损害。轻型HFRS患者肝损害较中、重型者轻,重型HFRS患者肝损害最重。发热期HFRS患者有83例出现肝损害。307例合并肝损害患者除13例患者死亡外(直接死因均非肝衰)肝功能28d内均恢复正常。轻型患者肝功能恢复较快,而重型HFRS患者肝功能恢复较慢。结论HFRS早期即可以出现肝损害,HFRS患者肝损害程度与病情相关,病情越重,肝损害恢复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9.
10.
邢宝森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14,(6):666-667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HFRS除引起出血、休克和肾功能损害外,也常引起其他器官损害,如HFRS伴发肝功能损害等[1]。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HFRS伴发肝功能损害患者47例,本文就其临床特征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2009年7月至2012年11月我院收治的HFRS伴肝功能损害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9-71岁、平均(36.4±7.7)岁。 相似文献
11.
流行性出血热也称肾综合征出血热(简称出血热),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以发热、出血、休克、肾脏损害等为特征,以全身小血管损害为主要病变,故加强各期的观察及护理,对提高临床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有着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周雄平 《中华医学实践杂志》2007,6(3):255-256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以肾脏损害为主的全身性多脏器损害的急性传染病,常伴有心脏损害,临床上较常见,为了较全面、确切地了解肾综合征出血热并发心肌损伤的临床特点,笔者对66例患者进行了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心肌酶谱和心电图检测及临床观察,现将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上有发热、出血、低血压及肾脏损害等主要表现,按病情轻重分轻型、中型、重型和危重型,其中重型和危重型起病急,病情凶险,进展快,对生命威胁大。现将我院2004年收治的重型和危重型流行性出血热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严密临床观察及护理,以便及时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6月-2002年6月在我院住院的3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护理。结果:(1)有8例具有三大主症(发热、出血与能损害)及五期经过。(2)有22例临床表现五期经过不典型,中毒症状及脏器损害存在。(3)护理计划及健康指导要有针对性、及时、可行,并根据病情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让病人了解病情及该病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最佳心态配合治疗。结论:严密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对控制病情、预防并发症及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以发热、出血、休克及肾损害为临床特征的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其基本病理变化是全身性的小血管损伤,因此可引起机体多个器官的损害.其中HFRS合并心肌损害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故本文就HFRS合并心肌损害的68例患者进行了心电图(ECG)测定,现将资料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张晓慧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6,23(2):175-175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一种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由于EHFV对人体呈泛嗜性感染,因而能引起多器官损害。在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移行阶段都可并发肺损害,其发生率在60%左右一,本文对84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肺功能损害作观察,以便明确HFRS患者肺功能损害的形成原因、程度及与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本院近2年收治的肾综合征出血热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结果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以春(30%)、冬季(41.3%)为主,职业以农民(51.3%)为主,地域以农村及市郊(87.5%)为主;临床表现多脏器受损,所有病例肾、血液系统均累及,肝、心肌受损比率分别为80%、75%。结论本病发病有显著的季节性、地域性;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出现多脏器损害,要全面检查,及时采取措施,防止病情加重。 相似文献
18.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为自然疫源性疾病,临床上以发热、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典型病例病程中有发热期、低血压期、少尿期、多尿期和恢复期的5期经过,现把1例危重型HFRS合并顽固性低血糖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发热、头痛、腰痛、眼眶痛7d。无尿4d,于1999年12月10日入院。入院查体:T36.2℃,P74次/min,R18次/min,BP160/110mmHg。神清,精神不振。醉酒貌,颜面部、颈部、胸部皮肤弥漫性潮红,双腋下、背部、软腭可见出血点,睑结膜充血,球结 相似文献
19.
20.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又名流行性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役源性疾病,其传染源多为啮齿类动物如黑线姬鼠、褐家鼠,等且该病在农村发病率比较高,由于本病病情复杂,病程进展急,多伴有出血,休克,肾脏损伤等症状病死率高所以在对该病的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除了掌握基本的护理常识外,还应了解本病的各期临床表现及病情变化规律的特殊性.这样更有利于本病的治疗和诊断[1].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