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1日至2017年8月31日北京妇产医院收治的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病例617例,分析血小板减少的不同病因和血小板降低的不同程度对母儿结局的影响。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主要为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先兆子痫(PE)、HELLP综合征及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按照上述五种病因分为五组患者,其年龄、住院天数、分娩孕周、孕次、产次及孕前BMI、血小板最低值、首次出现血小板减少的孕周及血小板最低值出现孕周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五组患者的早产率、胎死宫内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出生5分钟Apgar评分及新生儿体重等妊娠结局存在组间差异(P<0.05)。依血小板降低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组,随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增加,三组间剖宫产率、早产率、死产率、产后出血率、贫血率、输血小板治疗率、肝功能异常发生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其余病理性血小板减少均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母婴的安全,尤其HELLP综合征及DIC。血小板计数<50×109/L对不良妊娠结局有重要的提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的围产结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2004年1月~2008年12月35例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孕妇的临床资料,选择同期50例血小板计数正常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结局。结果:研究组剖宫产率、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妊娠合并重度血小板减少多数为继发性血小板减少,对母婴有较大危害。在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应酌情予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丙种球蛋白及输血小板等治疗,从而降低母婴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分娩期处理、母婴结局。方法总结1996~2004年在我院产科住院20例妊娠合并严重血小板减少的临床资料(血小板计数均<50×109/L)。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病原因依次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再生障碍性贫血、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白血病。治疗方法: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于术前或分娩期给予输新鲜血、血小板和新鲜冰冻血浆。20例中5例阴道分娩,15例剖宫产。产后出血6例,新生儿颅内出血2例。结论在术前和分娩前若能及时补充新鲜血及血小板,使血小板计数≥50×109/L以上者;无产科手术指征可阴道分娩,否则应剖宫产,这是避免或减少母婴不良结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96例,并根据孕期血小板计数分为4组,Ⅰ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50×10~9~100×10~9/L,Ⅱ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30×10~9~50×10~9/L,Ⅲ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为10×10~9~30×10~9/L,Ⅳ组患者血小板计数低于10×10~9/L。比较各组患者的疾病病因、妊娠期并发症及母婴分娩情况。结果 96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患者中,病因主要包括血小板减少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系统性红斑狼疮,其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4组中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及产后出血在4组中的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组围生儿足月低体重儿,颅内出血以及围生儿死亡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间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母体血小板数目越少,新生儿血小板减少发生率越高。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病因复杂,且患者血小板数目越少,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产后出血及新生儿血小板减少比例越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妊娠和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2005年于我院收治的10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临床资料.结果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包括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T),妊娠期高血压综合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瘢(ITP).治疗方法为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对血小板计数<50×109/L者于分娩前后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剖宫产69例,阴道分娩35例,产后出血≥500ml者13例,产后出血发生率12.5%.胎死宫内3例,新生儿血小板减少7例.结论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是治疗妊娠和并血小板减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病因及其对分娩方式和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厦门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04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为观察组,同期在该院住院分娩的血小板计数正常孕妇100例为对照组.分析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病因,记录并比较两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妊娠期并发症及围生儿结局情况...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的主要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8月至2007年12月我院产科收治的102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血小板计数分为三组,比较它们的出血情况、分娩方式及血小板恢复情况。结果三组产后出血率和出血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越低,出血情况越严重;三组孕妇分娩方式差异显著(P〈0.05),血小板计数越低的患者,剖宫产比例较大;血小板计数较少的患者产后恢复较缓慢(P〈0.05)。结论多种原因可引起妊娠期血小板减少,应按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和病因不同,针对病因治疗的基础上,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球蛋白,及血小板制剂等。围生期处理需个体化,新生儿产后要严密随访。 相似文献
9.
肖华蓉 《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17,(9):32-35
目的分析血小板减少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2016年广元市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收治的妊娠合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患者60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60例妊娠期血小板减少症(gestational thrombocytopenia,GT)患者作为对照组,根据血小板计数(platelet count,PLT)将60例ITP孕妇分为3组,甲组PLT≤20×10~9/L,乙组(20~50)×10~9/L,丙组≥50×10~9/L,观察3组ITP孕妇的妊娠结局。结果孕期首次PLT减少发生在孕24周内和PLT首次减少50×10~9/L是ITP独立预测指标;3组孕妇剖宫产率、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产妇产后出血率、早产、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小板首次减少发生时间及减少计数可早期诊断妊娠合并ITP,但对围生儿结局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 ITP)是一种常见的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疾病,因自身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过多致外周血中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ITP并非罕见。为总结和探讨妊娠合并ITP的治疗和预后,提高诊疗水平,我们回顾性分析我院产科住院分娩的56例妊娠合并ITP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的病因及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79例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患者的病因及分娩方式。结果:79例病例中因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28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8例,再生障碍性贫血15例,巨幼细胞性贫血8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7例,其他血液或免疫性疾病13例。血小板水平减少至20×109/L以下者26例(32.91%),主要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血小板水平减少在(20~50)×109/L之间33例,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为主。血小板水平在(50~100)×109/L之间20例,仍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为主。79例病例中,妊娠晚期终止59例,剖宫产51例,自然分娩8例;其中血小板水平减少至20×109/L以下者19例,剖宫产分娩者18例,血小板水平减少在(20~50)×109/L之间者23例,剖宫产分娩者22例(95.65%),血小板水平在(50~100)×109/L之间17例,剖宫产11例。结论: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发病率为6.04%,其中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PAT)为主要病因,其他病因还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ITP引起、其他血液或免疫性疾病、肝硬化、脾功能亢进等。血小板降低水平不同,其病因构成不同,重度血小板减少以再生障碍性贫血为主,轻、中度血小板减少以PAT为主,剖宫产为主要分娩方式。随着血小板的增加,自然产的比例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2.
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母儿结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的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总结湖州市妇幼保健院2005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66例双胎妊娠和451例单胎妊娠并发重度子痫前期孕妇的妊娠结局,以单、双胎分两组比较其发病情况、母儿并发症及结局。结果:双胎妊娠比单胎妊娠发病孕周早、期待治疗时间短(P<0.05)、早产和产后出血发生率高(P<0.01);两组孕妇并发子痫、胎盘早剥、HELLP综合征及围产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胎妊娠胎龄不同对围生儿结局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结论:双胎妊娠孕妇须注重孕期保健,减少重度子痫前期的发生;对发生重度子痫前期者应积极控制病情、延长孕周、减少低龄早产儿出生;胎龄36周终止妊娠围生儿结局最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对分娩期孕妇及围生儿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的287例孕妇为研究对象,并纳入羊水过少组。随机抽取同期在该院分娩的300例足月妊娠且羊水量正常孕妇纳入对照组。统计学比较两组孕妇胎儿畸形、过期妊娠、胎儿生长受限(FGR)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差异,分别比较两组孕妇在不同分娩方式下,其围生儿结局差异。 结果①羊水过少组胎儿畸形、过期妊娠、FGR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率和剖宫产率均较羊水正常组高,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7% vs 0.3%,χ2=2.83,P<0.01;13.2% vs 3.0%,χ2=20.88,P<0.05;3.8% vs 0.6%,χ2=6.70,P<0.01;7.0% vs 1.6%,χ2=10.11,P<0.05;82.9% vs 30.7%,χ2=162.76,P<0.01)。②羊水过少组中,阴道分娩孕妇的新生儿平均体质量较剖宫产孕妇分娩新生儿重,阴道分娩孕妇新生儿宫内窘迫、吸入性肺炎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较剖宫产孕妇分娩新生儿高,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 308±346) g vs (3 194±373) g,t=2.03,P<0.05;36.7% vs 18.1%,χ2=8.46,P<0.05;32.6% vs 17.6%,χ2=5.52,P<0.01;30.6% vs 15.6%,χ2=6.22,P<0.01]。 结论足月妊娠合并羊水过少孕妇,分娩期阴道分娩的风险高于羊水正常孕妇。对羊水过少孕妇应加强围生期保健,定期做好产前检查,以改善围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垂体泌乳素腺瘤患者在妊娠期间的安全性及孕期治疗此病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988~2008年间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垂体泌乳素腺瘤(垂体微腺瘤9例,大腺瘤2例)患者孕前、孕期、分娩及分娩后的母儿预后情况。结果:垂体腺瘤在孕期体积增大出现压迫症状2例(大腺瘤与微腺瘤各1例),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轻度)1例,妊娠期糖耐量异常1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3例,巨大儿1例,早产1例。分娩方式均为剖宫产。新生儿及随访未见异常。结论:垂体微腺瘤在孕期停药是相对安全的,而腺瘤孕期发生体积增大的风险性较高。垂体泌乳素腺瘤并不增加妊娠的并发症,亦未发现新生儿出生缺陷。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总结94例双胎妊娠的分娩方式及妊娠结局。 方法 对94例双胎妊娠和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双胎妊娠妊娠期、产时和产后并发症多于单胎妊娠,胎位是决定分娩方式的主要因素。 结论 对双胎妊娠应加强孕期管理,掌握适宜的分娩时机和正确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6.
孕期微量元素变化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孕期微量元素变化及与妊娠不良结局相关性。方法:选择研究组:早期先兆流产组64例,晚期先兆流产组70例,胎膜早破组31例,早产组35例。另选对照组:早孕组72例,中孕组96例,晚孕组126例,未孕组47例,测各组Se、Mn、Fe、Cu、Zn水平。结果:①与未孕组比较,早、中孕组血清Se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晚孕组明显降低。与相应对照组相比,所有研究组血清Se含量均明显降低。②与未孕组比较,早、中孕组血清Mn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晚孕组明显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组血清Mn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③与未孕组比较,早孕组血清Fe水平显著升高,晚孕组血清Fe水平显著减低。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早期先兆流产、晚期先兆流产组血清Fe显著降低。④与未孕组比较,早孕组、中孕组、晚孕组血清Cu显著升高。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早期先兆流产、晚期先兆流产组血清Cu显著降低。⑤与未孕组比较,早,中,晚孕组血清Zn显著下降。与相应对照组比较,所有研究组血清Zn含量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硒、铁、铜是关键性微量元素,在围产期严重缺乏可致流产、胎膜早破,孕妇应注意摄入含硒、铁、铜丰富的食物,避免流产的发生,尤其是补充硒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CP)糖脂代谢与围产结局。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5年2月本院收治的85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妇,根据发病孕周分为早发型(〈28周)和晚发型(≥28周)ICP分别34例和51例。另外选择同期在本院常规产检并分娩的62例健康孕妇为对照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糖脂代谢水平,分析围产结局。结果:3组研究对象的剖宫产指征比较无差异(P〉0.05),早发型组的胎心监护异常率高于晚发型组和对照组(P〈0.05)。3组研究对象的HbAlc比较无差异(P〉0.05),早发型组和晚发型组FPG、FINS、TG、TC、LDL-C、ApoB水平高于对照组(均P〈0.05),HDL-C、ApoA、ApoA/ApoB低于对照组(P〈0.05)。3组研究对象中均未发生胎死宫内现象,早发型组、晚发型组的分娩孕周、新生儿出生体重低于对照组,产后出血量、剖宫产率、早产率、羊水II度以上污染率、新生儿窒息率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早发型ICP发生糖脂代谢异常与不良围产结局的可能性更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 PT)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处理方法。方法对90例P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水平血小板减少与剖宫产和产后出血的关系。结果导致PT的主要原因是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67例,占74.44%,其次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14例,占15.56%。轻度和重度PT以妊娠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最为多见,重度PT主要见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随着血小板减少程度的增加,剖宫产发生率和产后出血发生率增加(趋势χ2值分别为15.61,371.01,均P<0.01)。结论 PT导致的产后出血与患者自身血小板减少有关。对于产妇分娩方式的选择,临床应结合产妇的血小板计数水平和产科指征进行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