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5种中药注射液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俊玲  余道敏  姚琰 《医药导报》2004,23(9):0698-0700
目的: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不同时间内的外观、pH值、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数及紫外吸收光谱均无显著变化。结论:5种中药注射液可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应用。  相似文献   

2.
六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鼎盛 《中国药师》2005,8(5):419-420
随着医药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药注射剂应用于临床.目前,抗菌药的应用比较普遍.在临床上,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出现配伍禁忌屡见不鲜.现综述6种中药注射液与抗菌药的配伍情况.  相似文献   

3.
4种中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目的:考察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4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外观,pH值变化不大,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紫外吸收光谱有少量变化。结论: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可在急救情况下配伍作用;刺五加注射液,丹参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最好不要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为糖尿病病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应用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5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的变化。结果:配伍后外观,pH值变化不大,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有少量变化,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的配伍混合液微粒变化显著。结论:参麦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与生理盐水可在急救情况下配伍使用;生脉注射液,红花注射液,茵栀黄注射液与生理盐水最好不要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5.
中药注射液与4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7种中药注射液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配伍后的各中药注射液的含量,观察配伍后输液的外观、紫外吸收及pH值的变化。结果在室温下4h内,香丹注射液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均无显著变化;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输液显著变黄。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与4种输液混合后,含量基本稳定。黄芪注射液的配伍液颜色逐渐加深、各中药注射液配伍后的微粒,均在合适范围内。结论香丹注射液可与葡萄糖注射液、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但能与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应用;灯盏花素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生脉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黄芪注射液可以和4种输液配伍至少4h,但黄芪注射液宜新鲜配制。  相似文献   

6.
7种中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7种中药注射液在生理盐水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注射液微粒分析仪分别考察7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的外观、pH值、微粒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7种中药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4h内溶液澄明,未见沉淀生成及变色,pH值略有变化。香丹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与生理盐水配伍后,不溶性微粒增加,且紫外吸收最大峰值有显著变化。结论香丹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不能与生理盐水配伍,其它注射液在必要情况下可在4h内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7.
三种含丹参中药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庆德  刘向荣  徐卉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2):179-180,183
目的:考察含丹参的中药注射液与说明书规定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参考药品说明书、质量标准和相关文献、中国药典相关检查方法,分别考察3种含丹参药材的中药注射液与说明书中规定的输液配伍后的外观性状、pH值、不溶性微粒、丹参酮ⅡA、丹参素钠、原儿茶醛含量的变化。结果:配伍4 h内外观、pH值、不溶性微粒变化不大,主成分变化不大,但6 h后不溶性微粒不合格,丹参酮ⅡA含量下降明显,其他成分基本上稳定。结论:这3种含丹参药材的中药注射液宜在4 h内使用。  相似文献   

8.
汪怡 《北方药学》2014,(11):106-107
目的:考察果糖注射液与5种中药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方法:按照临床常用浓度和配制方法,对5种常用中药注射剂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外观、pH值和紫外分光光谱及吸收峰吸收度变化进行观察。结果:24h内配伍液的颜色、pH值、澄明度均未有明显变化,热毒宁注射液配伍后吸收峰吸光度变化较大,应在2h内立即使用,丹参注射液配伍后个别吸收峰吸光度有较大变化,其他中药注射剂紫外光谱都较为稳定。结论:热毒宁注射液与果糖注射液配伍后应在2h内尽快使用,丹参注射液应酌情配伍,配伍后2h内较为稳定,其他中药注射液配伍后均较稳定。  相似文献   

9.
氟罗沙星注射液与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氟罗沙星注射液与3种抗感染中药注射液配伍的稳定性。方法:考察溶液配伍前后的外观色泽、微粒数、pH值等变化情况,并采用HPLC法考察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的稳定性。结果:氟罗沙星注射液与穿琥宁粉针剂配伍后溶液出现白色浑浊,并有沉淀析出;与双黄连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呈轻微浑浊;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后12h内溶液澄明,外观色泽、微粒数和pH值均无明显变化,配伍液中氟罗沙星经HPLC测定含量稳定。结论:氟罗沙星注射液不宜与穿琥宁粉针、双黄连注射液配伍,与鱼腥草注射液配伍其含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
培氟沙星注射液与20种药配伍的化学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培氟沙星注射液与20种药物在室温下配伍后外观,PH、微粒与紫外吸收度的变化,结果培氟沙星注射液与氨苄青霉素钠、等配伍无显著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匹胺钠在五种常用输液中的配伍稳定性。方法模拟临床使用剂量,在室温20℃、时间8h内观察头孢匹胺钠与五种常用输液配伍后的外观、pH值以及紫外吸收曲线的变化情况,同时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含量。结果8h内五种配伍液的外观、pH值、头孢匹胺钠的含量均无明显变化,紫外吸收光谱近乎重叠。结论头孢匹胺钠与五种常用输液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我国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分析现状以及特点,为中药注射剂的临床使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收集从1984年7月20日至2012年7月20日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帕累托图分析对检索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47篇,分布于62种期刊中,涉及中药注射剂35种.按关注程度分为三类:主要关注药物(A类)11种(累计构成比在0~68.03%);次要关注药物(B类)15种(累计构成比在68.03%~93.88%);一般关注药物(C类)9种(累计构成比在93.88%~100%).文献均发表与2001年以后,其中2010年与2011年数量做多(26篇);由1 12位作者完成,其中88位作者人均贡献文献仅1篇.结论 中药注射剂文献分析结果与国家统计信息相一致,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应引起高度重视,做好中药注射剂的再评价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药注射剂(TCMI)对免疫细胞致敏相关表面分子表达的影响,为TCMI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方法将雌性BALB/c小鼠用随机区组法分为对照组和12个TCMI组(分别为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葛根素组、红花组、醒脑静组、喜炎平组、舒血宁组、鱼腥草组、生脉组、黄芪组、灯盏细辛组),每组7只小鼠。按照临床等效剂量于12个TCMI组小鼠左后肢足趾部各注射相应TCMI50μL,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磷酸盐缓冲液。5d后处死动物,取左侧胴窝淋巴结制备淋巴细胞悬液,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B细胞、CD11c^+细胞及F4/80细胞比例,早期活化分子CD69、MHC11和协同刺激因子CD86、CD80、CD40及CD44分子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鸦胆子组CD4^+T细胞比例及CD69表达均减低,艾迪组CD8^+T细胞比例及CD69表达均减少,但2组B细胞比例均明显增高而其CD69表达均减低;葛根素组、香丹组和喜炎平组B细胞比例均增高而其CD69表达均减低,葛根素组T细胞CD69表达也减低,香丹组和喜炎平组CD8^+T细胞比例降低;醒脑静组CD8^+T细胞比例及T、B细胞CD69表达均减少;鱼腥草组、灯盏细辛组CD8^+T细胞与B细胞CD69表达减低;红花组仅CD8^+T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比较,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CD11c^+细胞和F4/80细胞比例均增高,红花组和葛根素组仅F4/80细胞比例升高;除舒血宁组和鱼腥草组外,其他各组CD4^+T细胞表面MHC11分子表达均明显增高;鸦胆子组、艾迪组和葛根素组CD11c^+细胞CD40表达增高,醒脑静组CD11c^+细胞CD80表达升高,香丹组和红花组CD11c^+细胞CD86表达增高,F4/80细胞CD40表达减低。与对照组比较,香丹组和喜炎平组CD4^+T细胞表面CD44分子表达增高而黄芪组表达减低;鸦胆子组、艾迪组、香丹组、红花组、喜炎平组和醒脑静组CD8^+T细胞表面CD44分子表达均增高。结论不同种类TCMI引起的胴窝淋巴结免疫细胞表面分子变化不同,对其综合考察可以为TCMI致敏性评价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我院肿瘤科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情况。方法收集我院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肿瘤科使用过中药注射剂的病历资料,采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剂量、疗程、金额等。结果在我院肿瘤科患者中应用的中药注射剂有15种,其中参麦和华蟾素使用次数最多。中药注射剂的使用疗程一般为10 d,费用在总的住院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30%)。结论中药注射剂在我院肿瘤科住院患者中应用很广泛,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药物剂型。  相似文献   

15.
闫建坤  刘剑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3):147-148
系统收集近年来国内相关文献报道,从多层面、广角度进行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原因的分析。揭示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中变态反应是目前影响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安全和研制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临床安全、合理应用中药注射剂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3种常用中药注射剂配伍不同溶媒的稳定性,提高用药安全性,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依据临床常规使用剂量及说明书要求,将参麦、丹参、舒血宁3种中药注射剂分别与葡萄糖注射液、中性胰岛素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混溶,分别于配伍后静置0、0.5、1.0、1.5、2.0、4.0 h等不同时间点考察不同溶媒中药物的性状(颜色、澄清度)、不溶微粒(≥10μm、≥25μm)、可见异物、pH值、紫外吸光度变化情况。结果:3种中药注射剂采用不同溶媒配伍4 h内,溶液外观性状、不溶性微粒数目、pH值、紫外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均无显著变化(P>0.05),且0~2 h内各种稳定性考察指标变化最小,但丹参注射液与加入胰岛素后的葡萄糖注射液和果糖注射液配伍混溶后紫外最大吸收波长处吸光度变化较大。 HPLC法测定3种中药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含量配伍后0~4 h内含量未发生明显变化。结论:参麦、舒血宁注射液与5%果糖注射液配伍后4h内未见明显变化,稳定性较好。丹参注射液与加入中性胰岛素的葡萄糖注射液及果糖注射液应酌情配伍,尽量于2h内应用。  相似文献   

17.
马瑛  靳学婷 《中国新药杂志》2009,19(11):991-994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在我院应用的6种中药注射液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6组,即血塞通组、舒血宁组、苦碟子组、疏血通组、川芎嗪组、丹红组,分别观察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疏血通组的成本为3 419.90元,总有效率最高(91.84%),6组间增量成本-效果最低。因此疏血通组是较为合理、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8.
马瑛  靳学婷 《中国新药杂志》2006,19(11):991-994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在我院应用的6种中药注射液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6组,即血塞通组、舒血宁组、苦碟子组、疏血通组、川芎嗪组、丹红组,分别观察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疏血通组的成本为3 419.90元,总有效率最高(91.84%),6组间增量成本-效果最低。因此疏血通组是较为合理、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19.
6种中药制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成本-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瑛  靳学婷 《中国新药杂志》2010,19(11):991-994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在我院应用的6种中药注射液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6组,即血塞通组、舒血宁组、苦碟子组、疏血通组、川芎嗪组、丹红组,分别观察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疏血通组的成本为3 419.90元,总有效率最高(91.84%),6组间增量成本-效果最低。因此疏血通组是较为合理、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马瑛  靳学婷 《中国新药杂志》2007,19(11):991-994
目的: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对在我院应用的6种中药注射液进行成本-效果分析。方法:271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依据药物治疗方案不同分为6组,即血塞通组、舒血宁组、苦碟子组、疏血通组、川芎嗪组、丹红组,分别观察疗效,并运用药物经济学的方法进行成本-效果分析。结果:疏血通组的成本为3 419.90元,总有效率最高(91.84%),6组间增量成本-效果最低。因此疏血通组是较为合理、经济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