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研究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的闭经危险。方法 前瞻性对比研究51例接受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的生育期女性患者与22例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的生育期女性患者的闭经发生率及其规律。结果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组闭经率19.6%,比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组的闭经率明显增高(P=0.025),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组中,年龄大于30岁比组比30岁及30岁以下组闭经率高(P=0.0018)。结论 大剂量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时,生育期女性患者患闭经率升高,年龄愈大,闭经的危险愈高。  相似文献   

2.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以多脏器损害为主的以自身免疫为特点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小儿重症SLE(SSLE)在短期内可出现肾功不全 ,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等 ,预后差。我们采用大剂量甲基强地松龙 (MP)合并大剂量环磷酰胺 (CTX)联合冲击治疗SSLE 8例 ,现总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8例病人为 1996至 2 0 0 0年住院患儿。均符合美国风湿学会[1] 1982年及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术会议修订的SLE诊断标准。 8例中男性 4例、女性 4例。年龄最小 5岁 ,最大 13岁 ,平均 7.5岁。 4例狼疮脑损害中偏瘫 2例 ,癫痫大发作 1例 ,高血…  相似文献   

3.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血管炎二例分析谭魁麟(镇江市第一人民医院风湿科,镇江212001)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环磷酰胺;冲击疗法近年来,环磷酰胺(CTX)冲击疗法治疗某些风湿性疾病取得满意疗效,并越来越受重视。我们对2例以血管炎为主要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4.
5.
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硬化症10例陈娟(福建省三明市第一医院内科,365000)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Sclerosis,SSc)的治疗较棘手,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我们1993年1月—1996年12月用大剂量环磷酰胺(CTX)静脉冲击治疗10例...  相似文献   

6.
彭新海  韦明欣 《广西医学》1999,21(6):1092-1096
目的:观察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心脏损害的疗效。方法:将60例SLE心脏损害患者分为二组;治疗组用CTX冲击,每2周1次,每次8-12mg/kg,连用2天,累积总量≤150mg/kg,同时口浮强的松每日1mg/kg,8周后减量,每周减10%至隔日1mg/kg,再逐渐减至隔日0.4mg/kg维持。  相似文献   

7.
8.
商晓蕾  路霞 《吉林医学》2010,31(20):3299-3300
目的:探讨激素联合环磷酰胺冲击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择本次住院的34名SLE患者,在接受冲击治疗后分析危险因素,总结护理体会。结果:冲击疗法配合及时有效的护理,使患者的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冲击治疗SLE具有良好的效果,但治疗过程中需要全面、细致地护理。  相似文献   

9.
甲基强的松龙加环磷酰胺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志明 《广东医学》2002,23(3):312-313
目的 观察甲基强的松龙(MP)加环磷酰胺(CTX)冲击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SLE)的疗效及副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近6年应用MP+CTX冲击治疗53例SSLE患者的情况。结果 并发感染27例(51%),其中6例原有肺部感染加重(2例为结核杆菌感染),余21例在冲击治疗中发生感染(结核杆菌感染有3例)。MP冲击1疗程有28例,冲击2疗程有16例,冲击3疗程有9例,感染发生率依次为43%(12/28例)、50%(8/16例)、78%(7/9例)。53例中,临床缓解38例(72%),死亡15例(28%);其中死于感染10例(67%)、狼疮性心肌炎合并心衰、肾衰3例(20%)、狼疮脑病2例(13%)。结论 MP+CTX冲击治疗SSLE疗效肯定,但感染发生率高,且为SSLE死亡的主要原因;临床中,应将防治感染与狼疮治疗等同对待。  相似文献   

10.
本文报告使用大剂量环磷酰胺 ( CTX)静脉冲击疗法与泼尼松联合治疗 18例红斑狼疮( SL E)的近期疗效。治疗后 ,末梢血管炎、口腔溃疡、关节痛、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皮肤红斑、不规则发热等症状均有改善。C3、C4 水平逐渐上升 ,ds DNA滴度下降。副作用少 ,以胃肠道反应、脱发及白细胞减少为主。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uuA)水平,探讨AuuA与SLE及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对SLE病情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7例SLE患者(其中伴有LN38例),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27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uu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对34例活动期SLE患者进行随访检测,比较治疗前后AuuA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AuuA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LN组AuuA水平明显高于非LN组(P〈0.01)。治疗后随病情转归血清Auu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AuuA与SLE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诱发因素之一。动态检测血清AuuA水平对临床上监测SLE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采用抗T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T_3、T_4、及 T_)及PAP技术对19例(21例次)SLE患者皮损中T淋巴细胞亚群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活动期与非活动期 SLE 患者皮损中 T 细胞各亚群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T_4/T_比值降低,有显著性意义;同一组织中,与 T_4~+细胞相比,多显示 T_~+占优势;除真皮层外,T_~+细胞还浸润至表皮层。提示 SLE 皮肤损害与局部 T 淋巴细胞浸润有着一定的关系。本观察还发现,活动期与非活动期患者相比,皮损中 T 淋巴细胞各亚群及 T_4/T_比值均无显著性差异,推测皮损中炎性细胞浸润的程度与全身病情轻重关系不大,而与皮肤损害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改变,加强对神经精神性狼疮的认识。方强回顾分析52例神经精神性狼疮(NPSLE)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d~2个月内头部MR检查。另选取2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和27例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并与NPSLE组比较。结果NPSLE的MRI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和大片状脑炎样病变、出血、脑梗死和脑萎缩,额、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精神障碍和头痛为主要表现,片状病灶以癫痫和偏瘫为主要表现。NPSLE病例组和无NP对照组的片状病灶阳性率(P〈0.01)和病灶总面积(F=4.8433,P〈0.05)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及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好发于育龄期女性。狼疮患者合并妊娠后导致产科合并症和胎儿并发症的几率非常高。妊娠可以导致狼疮复发、狼疮肾炎及先兆子痫。而狼疮可以引起复发性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和早产。但是近几十年对于SLE患者产科合并症和胎儿并发症发生机制的研究越来越多,改善了SLE合并妊娠的结局。本文综述了SLE合并妊娠的风险及机制,提出了可能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DNA免疫吸附(DNA immunoadsorption,DNA-IA)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近期疗效。方法对12例儿童SLE患者进行DNA-IA治疗。所有患儿DNA-IA治疗前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SLEDAI)评分均>15分,为重度活动。11例患儿常规行3次DNA-IA治疗,1例行2次治疗。DNA-IA治疗前后行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ds-DNA)抗体、红细胞沉降率、免疫球蛋白、补体、血常规、肝肾功能、24 h尿蛋白定量等检查。结果 DNA-IA治疗后患儿症状体征明显好转,SLEDAI评分明显下降,ANA滴度明显下降,抗ds-DNA抗体明显下降,补体C3明显上升,红细胞沉降率和血清IgG明显下降,尿蛋白定量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gA、IgM、补体C4、血常规、肝肾功能等无明显变化。DNA-IA过程中无一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DNA-IA是治疗儿童重度活动SLE的有效方法,还需进一步的对照研究观察其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16.
宁军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5):1754-1756
目的探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6例重症SLE患者,应用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其治疗前后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A、IgG、IgM的滴度变化,以及对补体C3、C4、血常规和肝肾功能的影响。结果免疫吸附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均明显改善,吸附治疗后ANA、ds-DNA抗体和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血清补体C3、C4和24 h尿蛋白吸附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9个月,24 h尿蛋白由(3.48±3.25)g/24 h下降至(1.31±1.02)g/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例患者ANA和ds-DNA抗体滴度再度升高,其余患者仍维持在较低水平。结论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SLE,能在短时间内清除患者体内ANA和ds-DNA抗体,且较长时间维持较低水平,其临床疗效显著,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中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阳性检出率及其与病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IIF)检测。结果108例SLE患者中,ANCA阳性35例(32.5%),皆为核周型ANCA(P-ANCA),而且滴度越高临床病情越重。35例ANCA阳性组中,狼疮活动为28例(80%),73例ANCA阴性组中活动35例(47.9%),两组阳性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ANCA阳性组伴肺间质病变、肾脏病变明显高于阴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对照20例均为阴性。结论ANCA在SLE患者中有一定的阳性检出率,且与疾病的活动及肾脏受损、肺间质病变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崔鹏  徐冬  邢恬  任国华  马尚民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14):1827-1830
背景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不常见,其原因及机制尚不明确,相关研究较少,且国内未见相关报道。目的 探讨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的临床特点及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2019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诊断的393例SLE患者,其中4例出现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作为研究组,随机选取同期在本院就诊的25例未出现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的SLE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SLE合并血小板计数增多患者的性别、年龄、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确诊SLE时间间隔、血小板计数增多持续时间、器官受累数、血常规、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补体、24 h尿蛋白定量、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抗体)、抗心磷脂抗体(ACA)、狼疮抗凝物(LA)、骨髓形态学检查、JAK2/V617F基因突变、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指数(SLE-DAI)评分及脾显像结果等。结果 4例SLE伴持续血小板计数增多,患者均为女性,平均年龄(36.3±15.1)岁,血小板计数为732×109/L~1 439×109/L,中位数为903×109/L;血小板计数增多与确诊SLE时间间隔中位数为3年(2~7年),血小板计数增多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2个月(8~28个月);1例ESR升高,1例CRP升高,3例补体C3降低,2例补体C4降低,2例抗dsDNA抗体阳性,3例ACA阳性、2例LA阳性,SLE-DAI评分中位数为5分(2~10分),血小板计数增多原因1例为合并原发血小板增多症(ET),2例为脾功能减退,1例原因不明。研究组血小板计数、ACA阳性率、LA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SLE伴持续性血小板计数增多不常见,脾功能减退是主要原因,合并ET也是一项重要原因,血小板计数增多可能与ACA、LA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解毒祛瘀滋阴法防治系统性红斑狼疮类固醇性血脂异常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解毒祛瘀滋阴法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接受类固醇激素治疗后引起血脂异常的防治作用。方法:临床筛选女性SLE患者46例,随机分为初病组、中西医结合组和西药组;并按强的松剂量不同随机分为强的松低、中、高剂量组;另选20例健康女性做正常对照组。观察各组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c)和脂蛋白a(LPa)的水平。结果:①初病组与正常组比较,各项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中西医结合组与西药组比较,TC、LPa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l、P<0.05);②强的松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的T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强的松低剂量组(P<0.05);强的松低剂量组与正常组比较,TC、HDL-c、LPa、VLDL-c、LDL-c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解毒祛瘀滋阴法能有效防治SLE类固醇性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20.
血液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评价血浆置换和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47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为两组,36例采用血浆置换治疗,11例采用免疫吸附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清除效果,以及免疫球蛋白变化情况。结果血浆置换后.补体C4、白蛋白水平升高,IgG、IgA和IgN水平下降(P〈0.05),抗核抗体转阴率为23.3%,抗双链DNA抗体转阴率为55.2%。免疫吸附后,抗核抗体转阴率为33.3%,抗双链DNA抗体转阴率为66.7%。两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净化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可以清除血液中与免疫有关的某些致病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