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产妇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可在胎儿娩出后至胎盘娩出前,胎盘娩出后至产后2小时以及产后2小时至24小时3个阶段,多发生在前两期.产后出血为产妇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在我国目前居首位.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预后严重.休克较重,持续时间较长,即使获救,仍有可能发生严重的继发性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席汉综合征)后遗症,故应特别重视做好预防工作.  相似文献   

2.
姜玉华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1,24(18):2251-2252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护理的重要性。方法:对10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结果:护理措施正确能减少产后出血。结论:加强护理措施对产后出血的治愈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对69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胎儿娩出后,2 h内失血量超过400 mL,或24 h内失血量超过500 mL,称为产后出血[1]。若达到或超过1 000 mL或合并休克即可诊断为重度产后出血[2]。由于在短时间内大量失血,不仅危及产妇的生命,还可以诱发严重的产褥感染和其他并发症。现将我院13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产后出血是指在胎儿娩出后2h内出血量超过400ml或24h内出血量超过1 500ml,它是分娩期最常见也最严重的并发症。如出血得不到及时处理,严重时导致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产妇的生命。因此,产后出血的早期预防、护理、治疗非常重要。我院妇产科2010年1月-2012年6月发生产后出血68例,通过及时的抢救、有效的护理干预,均全部治愈。现将有效的护理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 产后出血多发生于产后2小时至24小时,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也是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占我国孕妇死亡的首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诊断标准: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 1.产后出血的原因 宫缩乏力、软产道损伤、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是产后出血的四大原因。另外病理妊娠及妊娠合并症  相似文献   

7.
本组18例,年龄20~38岁,孕周30~41周,其中正常产产后出现宫缩乏力,失血性休克6例;剖宫产,巨大儿1例;巨大儿合并胎盘粘连2例;多胎妊娠合并前置胎盘1例;多次人工流产后合并胎盘植入3例;胎盘早剥、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例;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合并贫血3例。出血  相似文献   

8.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其中80%以上发生于产后2小时内。产后失血随失血量、失血速度及产妇生命,休克时间过长可引起脑垂体缺血坏死,继发严重的腺垂体功能减退———希恩综合征。1临床资料我院从2005年1月1日到2006年2月28日共有250名产妇,其中初产妇170人,经产妇80人,剖宫产111人,顺产139人。其中产后出血发生1例,为剖宫产病人,经产妇,疤痕性子宫,出血量约1100ml,给予阴道用、口服、静脉用止血药,输血等一系列抢救措施后…  相似文献   

9.
1 产前、产时监护产前应定期检查,加强健康教育,进行有关高危妊娠因素及产前保健的宣教工作,提高孕妇的孕期保健意识,了解孕期相关知识,教会孕妇自我监测技能.尽可能提高孕产妇自身保健素质和技能,要认真做好产前监护,筛选出高危孕产妇,对高危孕妇加强管理,定期随访并记录.为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在妊娠期就应对孕妇做有无出血危险的估计,及时治疗贫血、补充铁剂.第一产程要密切注意观察产程,用产程图描述监测产程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处理产程延缓和停滞,于分娩前做好抢救准备.建立好静脉通道,以便用药及补液.如需手术助产或剖宫产时做好一切术前准备和预防产后出血的准备,使用催产素要专人守护,认真仔细观察滴速和胎心、宫缩情况.  相似文献   

10.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阴道流血量超过500ml者.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且80%以上发生在产后2小时内.分娩24小时后,在产褥期内发生的子宫大量出血,被称为晚期产后出血.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1/1000,虽少见,但亦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迅速大量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还可以引起垂体缺血坏死、腺垂体功能低下的严重后遗症-席汉综合征,甚至死亡.故产后出血是产后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下面重点从自然分娩产后出血作总结.  相似文献   

11.
目的:剖析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阐述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方法:全面观察产后出血病例,根据产后出血量、产后出血发生时间等指标,分析产妇出血原因,深入总结产后出血的预防与护理方法。结果:产后出血病例中大部分是由于宫缩乏力、软产道裂伤以及胎盘因素造成。结论: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属于严重并发症,在产时、产前、产后的科学护理可控制产后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2.
尹玉琴 《基层医学论坛》2011,15(12):346-346,352
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24 h内阴道出血量〉500 mL,是造成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产后出血依其时间发生的早晚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其中以产后1 h~2 h内的出血发生最多、最常见,危险性最大.要保障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必须有效地预防产后出血,降低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引起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①宫缩乏力,包括:全身因素、产科因素、子宫因素、药物因素;②胎盘因素:胎盘滞留、胎盘粘连或植入、胎盘部分残留;③软产道损伤;④凝血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3.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内出血量超过500ml者称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的首位,根据产后出血的原因可以分为早期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两种.  相似文献   

14.
产后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的并发症,居我国产妇死亡原因首位。产后出血发病突然,来势凶险,如处理不当。可使产妇在短时间内死亡,即使抢救过来也会因垂体缺血坏死,日后并发垂体前叶功能低下症,严重影响妇女健康。本文对80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了我们对产后出血的观察和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胎儿娩出后24h内失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其发生率占分娩总数的2%~3%,80%以上发生在产后2h之内.迅速大量出血可引起失血性休克,若失血过多、休克时间长,还可以引起垂体缺血坏死、腺垂体功能低下的严重后遗症称为席汉综合征,甚至死亡.  相似文献   

16.
李扬帆 《基层医学论坛》2014,(12):1553-155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116例产后出血患者的出血原因及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116例产后出血患者经过护理后,显效(症状明显减轻)99例(85%),有效(症状有所减轻)15例(13%),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无改善)2例(2%)。结论产后出血的原因多样,敏锐的观察力和娴熟的护理技术对于产后出血的护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产后出血往往发病突然而且来势凶猛,常常出于意料,如抢救不及时,常可危及产妇的生命。产后出血是引起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产后出血又以宫缩乏力性出血为最多。如何提高助产技术和护理水平降低产后宫缩乏力性出血发生率,值得广大护理人员总结探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产后出血的原因,寻找最适合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我院多例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并采取不同种类的护理方法对其进行护理.结果:产妇产后出血情况特殊,必须严格认真的进行对待.产妇出现产后出血的情况,必须立即根据其出血原因进行常规的护理,之外还需要对产妇进行心理护理、生活护理等.本院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经过有效护理均全部脱离危险,健康出院.结论:产妇产后出血的危害十分大,严重情况下可能出现生命危险,因此,必须尽快找到出血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  相似文献   

19.
产后出血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乔春艳 《中外医疗》2010,29(27):143-143
目的通过对产妇分娩期的严密监测及对产后出血的观察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妇死亡率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方法产后出血仍然是威胁孕产妇生命的首要原因。以止血、抗休克为主,加强分娩期管理,预防感染为辅。密切观察血压、呼吸、脉搏及阴道流血情况,抓住有力时机,做好产后出血的预防、监测、急救和护理工作。结果我院通过对23例产后出血患者的严密监测和护理干预,无一例产妇死亡,在临床上收到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姜虹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10):1328-1328
<正>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24h内失血量达到或超过500ml者,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导致我国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因此,我们应加强产前、产时及产后的观察及护理,积极采取各种预防抢救措施。1临床资料2006年在我院分娩1007例,发生产后出血59例,其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