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比较3种微创技术治疗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选择胆源性胰腺炎患者210例,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71例和C组74例。A组给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结合内镜下括约肌切开取石术(EST)及经内镜鼻胆管引流术(ENBD)伴支架术;B组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ECRP及EST治疗;C组给予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技术结合ECRP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记录各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和生理指标,通过随访对患者的预后情况和并发症情况进行分析。C组的疗效优于A组和B组,同时C组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好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中炎性因子水平低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和康复情况均优于A组和B组(P0.05),并发症率低于A组和B组(P0.05)。通过分析研究结果,腹腔镜下腹腔穿刺灌洗引流技术结合ECRP治疗胆源性胰腺炎具有较好的医疗效果,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高甘油三脂(TG)血症对急性胰腺炎的发生与病理损害程度的影响.方法SD大鼠静脉滴注蛙皮素(cerulein)诱导水肿性胰腺炎,静脉注射辛基苯基聚氧乙烯醚(TritonWR 1339)诱导高TG血症.将48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A组(胰腺炎组);B组(高TG血症组);C组(高TG血症+胰腺炎组);D组(高TG血症+胰腺炎+脂肪乳剂组).定期测定血清TG值、淀粉酶(AMS)值,测定胰腺湿重以及光镜与电镜观察胰腺组织病理损害程度.结果B组血清TG值最高达(5.95±0.83)mmol/L,高于A组(P<0.01),AMS值低于A组(P<0.01),胰腺组织无炎症改变;C组血清TG值及AMS值均高于A组(P<0.01),胰腺湿重测定及胰腺病理损害程度较A组加重;D组血清TG值及AMS值更高(与A组比较,P<0.01;与C组比较,P<0.05),胰腺病理损害程度更重.结论血清TG值达(5.95±0.83)mmol/L时,未见胰腺炎发生;高TG血症具有加重胰腺炎病理损害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 (梗黄 )患者内毒素 (ET)对肾功能影响以及 6 5 4 2的干预作用。方法 :30例梗黄患者 ,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给予一般治疗 (A组 )和 6 5 4 2治疗 (B组 ) ,观察手术前后血ET及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变化 ,并与 2 1例无黄疸患者进行同步比较。结果 :(1)入院时A、B两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无显著差异 (P >0 0 5 ) ,但ET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Cc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1)。 (2 )A组门静脉血ET水平显著高于外周血 (P <0 0 5 ) ,A组术后随ET水平下降 ,Ccr逐渐升高 ,第 15天ET和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 (r =- 0 5 9,P <0 0 5 )。 (3)B组用药后外周血和术中门静脉血ET水平均显著降低 ,术后保持较低水平 ,而Ccr用药后略有升高 ,术后继续上升 ,第 10天ET、Ccr两项指标达到正常水平。结论 :6 5 4 2可降低梗黄患者肠源性ET水平 ,对肾功能损害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早期内镜治疗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远期并发症.方法 将131例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44例行保守治疗(保守组),87例在72h内行内镜治疗(内镜组).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肝功能恢复时间及复发率等.结果 内镜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淀粉酶、肝功能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明显缩短(P<0.05).122例患者平均随访18个月(3~42个月),9例失访,随访率93.1%.内镜组的胰腺炎复发率0%(0/83)明显低于对照组15.4%(6/39)(P=0.001)).结论 早期内镜治疗对于轻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尤其适用于有明显黄疸、感染、结石嵌顿的病例,并能减少胰腺炎的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轻症非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手术时机.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外科自2001年1月至2007年1月期间收治的111例手术治疗的轻症非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时机分为同期组(n=53)和择期组(n=58),对比分析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情况.结果 同期组行胆囊切除术38例(71.7%),胆道探查术15例(28.3%),术后并发症4例(7.5%),其中切口感染2例,应激性溃疡1例,肺部感染1例; 择期组行胆囊切除术47例(81.0%),胆道探查11例(19.0%),术后并发症4例(6.9%),其中切口感染、膈下感染、肺部感染和胆瘘各1例.2组各有1例胆总管探查阴性,均无胰瘘和死亡病例.全部患者均随访半年,无急性胰腺炎复发病例.结论 轻症非梗阻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在胰腺炎症控制后1~2周实施手术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内镜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3 6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分成两组治疗 ,其中 2 0例于 2 4h内行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 )、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 (EST )后用网篮取石或碎石网篮碎石后气囊取石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 (内镜治疗组 ) ;另 16例行保守或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对照组 )。结果 内镜组治疗的成功率为 95 .2 4% ,未发生与内镜操作有关的严重并发症 ,与对照组相比 ,内镜组术后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术后第 2天血及尿淀粉酶明显降低 (P <0 .0 5 ) ,第 3天降低更为明显 (P <0 .0 1)。结论 内镜治疗直接针对胆源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 ,解除胆胰管开口的梗阻 ,通畅了胆胰液的引流 ,降低胆胰管内压 ,可有效治疗胆源性胰腺炎 ,该方法微创、安全、有效 ,是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查评价成人胰胆管合流异常并探讨其和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发生的关系.方法 对照观察伴有胰胆管合流异常与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之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153例,比较其保守治疗前后的各项肝功能指标的差别.结果 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检出的32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与其余121例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的成人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患者比较.保守治疗后胰胆管合流异常(PBM)组和不伴胰胆管合流异常(NPBM)组的TB、ALT、AST、ALP、GGT都明显降低,其中ALT、AST、GGT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BM组的ALT、AST和GGT都高于NPB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胆管合流异常是导致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之一,MRCP作为一种无创的胆胰管道系统成像技术对于胰胆管合流异常的研究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8.
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内镜治疗时机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内镜治疗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时机。方法选择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1995年4月至2005年5月59例经内镜治疗的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例,分为早期治疗组(A组,<48h)31例,延迟治疗组(B组,>48h)28例。分别比较两组病例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平均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A组病例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及平均住院天数均短于B组(P<0.05)。A组发生并发症5例,B组为9例。结论重症急性胆源性胰腺炎应尽早行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早期十二指肠镜技术联合乌司他丁治疗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的价值及并发症.方法 150例胆源性胰腺炎患者中,72 h内行内镜治疗50例,72 h内行内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50例,保守治疗50例.比较其腹痛缓解时间,血淀粉酶及肝功能恢复时间等.结果 联合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肝功能恢复正常时间、腹痛缓解时间、腹部体征消失时间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明显缩短(P=0.001或P<0.001,P<0.018).三组血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352).结论 早期内镜联合乌司他丁治疗对于急性胆源性胰腺炎是一种有效而安全的方法,对于有明显黄疸、感染、结石嵌顿的病例应急诊内镜治疗;对于病情较轻、黄疸不重的患者可先保守治疗后再择期内镜治疗.  相似文献   

10.
梁鸿发 《腹部外科》2007,20(2):103-104
目的 探讨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收治的胆源性急性胰腺炎1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轻症胰腺炎126例中,非手术治疗114例,手术治疗12例,均治愈.重症胰腺炎24例中,非手术治疗8例,治愈5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37.50%;手术治疗16例,治愈13例,死亡3例,死亡率为18.75%.重症急性胰腺炎手术治疗组的死亡率显著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 血清ALT和TBIL水平是诊断胆源性急性胰腺炎有价值的敏感指标.抉择好手术时机是"个体化"治疗胆源性急性胰腺炎转归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内毒素引起阻塞性黄疸大鼠肾功能障碍的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阻塞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时内毒素引起肾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 SD大鼠60只,胆总管结扎后,分5 d(B1),10 d(B2),15 d(B3)三组,每组各10只,同时建立相应对照组(A1,A2,A3),另30只胆总管结扎后分3组(SHUD,LAC,NS),每组各10只,分别用2 ml舒胆合剂、乳果糖液、生理盐水灌胃,连用9 d.观察内毒素、血和肾组织中内皮素(endothelin,ET)、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的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活性及肝、肾功能的变化.结果 血内毒素与血、肾组织ET含量,ET/NO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r=0.630,0.438,0.496,0.453),与肌肝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Ccr)和肾皮质血流量(renal cortical blood flow,BCBF)呈显著负相关(P<0.05,r=-0.600,-0.410).血、肾组织ET/NO比值与Ccr,RCBF呈显著负相关(P<0.05,r=-0.449,-0.558,-0.626,-0.731).血和肾组织内NO水平与内毒素水平呈负相关(P<0.05,r=-0.518,-0.441),与Ccr、RCBF呈正相关(P<0.05,r=0.422,0.496,0.400,0.659).SHUD组与LAC血内毒素、ET水平组明显降低,血和肾组织NO,NOS活性以及Ccr,RCBF较NS组明显升高.结论 OJ时内毒素可通过刺激ET的释放,提高ET/NO比值,使肾内缩血管因子与扩血管因子比例失调而损伤肾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大鼠模型血浆和肾组织内皮素(endothelin,ET)含量变化对肾功能的影响以及应用ET受体拮抗剂PD142893后的变化。方法:假手术组、OJ组及OJ+药物组共32只Wistar大鼠分别于术后5、10、15和20d(每组n=8)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和肾匀浆的ET含量,同时测定血清TBIL、肌酐清除率,对肾脏行光镜下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在OJ组和OJ+药物组中血清TBIL含量、血浆和肾组织匀浆中ET含量随梗阻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OJ组在术后5d即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随梗阻时间延长而加重并伴有肾脏病理形态的进行性改变,而OJ+药物组对比OJ组相应的改变出现的较晚;在非药物治疗组中,肌酐清除率与血浆和肾组织匀浆中ET含量呈负相关。结论:OJ时的高胆红素血症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原因之一,胆色素对肾脏有直接的毒性作用;OJ引起血浆和肾组织中ET的病理性升高,由其介导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是最终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肽类非选择性ET受体拮抗剂PD142893对OJ大鼠的肾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乳果糖对急性胆道梗阻患者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5 5例急性胆道结石梗阻患者随机分为乳果糖组 (L组 ,n =2 8)和对照组 (C组 ,n =2 7) ,分别于术前 3d连续口服 5 0 %乳果糖 (L组 )或 10 %葡萄糖 (C组 ) ,定期测定外周静脉血及术中门静脉血内毒素 (ET )浓度 ,血尿素氮 (BUN )及内生肌酐清除率 (Ccr)。结果  (1)L组在第 4天 (手术当天 ) ,第 9天 (手术后第 5天 )时外周血ET水平及BUN浓度均显著低于C组 (P <0 .0 1,P <0 .0 5 ) ;Ccr显著高于C组(P <0 .0 1)。与第 1天 (服药前 )相比 ,外周血ET水平在第 4天 ,第 9天均显著降低 (P <0 .0 5 ) ,Ccr在第 4天 ,第 9天均显著升高 (P <0 .0 1,P <0 .0 5 ) ,BUN在第 4天显著下降 (P <0 .0 1)。和第 4天相比 ,外周血ET在第 9天显著下降 (P <0 .0 5 )。 (2 )在C组 ,和第 1天相比 ,外周血ET在第4天显著升高 (P <0 .0 5 ) ,Ccr在第 4天及第 9天显著下降 (P <0 .0 5 ,P <0 .0 1) ,BUN则无明显改变 (P >0 .0 5 ) ;和第 4天相比 ,外周血ET及Ccr在第 9天均显著下降 (P <0 .0 1)。 (3 )L组门静脉血ET水平显著低于C组 (P <0 .0 1) ,第 4天两组门静脉血ET水平均显著高于外周血ET水平  (P <0 .0 1)。 (4 )L组第 4天肾滤过及肾小管功能受损发生率明显低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精氨酸对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肾功能的保护效应。方法34例梗黄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分别在术前给予一般治疗(梗黄组)和精氨酸治疗(治疗组),连续治疗7d,观察手术前后血ET(内毒素)及Ccr(内生肌酥清除率)变化,并与20例无黄疸的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病人(对照组)比较。结果(1)入院时梗黄组与治疗组外周血ET及Ccr水平比较,差别无显著意义(P>0.05),但上述两组E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Cc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2)梗黄组术后第1天血ET较术前升高(P<0.05),Ccr更趋下降(P<0.05),7d后随血ET水平下降,Ccr逐渐升高,第14天ET和Ccr两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P<0.05);(3)治疗组用药后血ET水平下降,术后保持较低水平,而Ccr用药后升高,第7天ET、Ccr两项指标已接近正常水平。结论 术前使用精氨酸可显著降低梗黄病人内毒素血症,提高内生肌酥清除率,对肾功能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肾移植患者血中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的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肾移植患者进行外周血ET-1和NO动态检测,将检测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并按移植肾状况和血压值再分别分组进行比较。结果:肾移植后ET-1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NO值明显升高(P〈0.01);急性排斥反应发生时,NO值较正常和慢性排斥反应者升高(P〈0.01),而发生慢性排斥反应时,ET-1值较肾功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老年慢性肾衰竭认知功能障碍患者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分析老年慢性肾衰竭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之间的关系,探讨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择45例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进行简明精神状态评估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MMSE)评估,根据MMSE评分结果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和认知功能正常组.检测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检测血肌酐、尿素氮、血红蛋白、血脂、钙、磷、甲状旁腺素等指标,计算肌酐清除率.结果 本组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者为28例;认知功能障碍组血清白介素-6、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认知功能正常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比较,年龄、慢性肾衰竭病程、血肌酐、血红蛋白、肌酐清除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表明血清白介素-6水平与MMSE评分成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微炎症反应与老年慢性肾衰竭认知障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氯沙坦和阿魏酸哌嗪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肾脏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原发性高血压合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降低的老年患者107例,eGFR15~89ml·min^-1·(1.73m^2)^-1,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为基础降压药,随机分为氯沙坦组(A组)、阿魏酸哌嗪组(B组)和氯沙坦联合阿魏酸哌嗪组(C组),观察时间为12个月。比较各组治疗前和治疗后第6、12个月及同一时间点各组间血肌酐(SCr)、内生肌酐清除率(Ccr)、eGFR和肾动脉阻力指数(RI)的差异。结果3组各级肾动脉RI均显著降低。A组SCr显著升高(P〈0.05),Ccr和eGFR显著降低(P〈0.01和P〈0.05);B组SCr呈降低趋势,Cer和eGFR有升高趋势;C组各指标无明显变化。结论氯沙坦和阿魏酸哌嗪均有肾脏保护作用;氯沙坦联合阿魏酸哌嗪可减缓Cer和eGFR下降速度,早期降低肾动脉RI,延缓肾损害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梗阻性黄疸患者手术前后血中内毒素含量、肾功能变化及胆酸钠、乳果糖和山莨菪碱的干预效应。方法 将48例梗阻性黄疸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15),胆酸钠治疗组(n=11),乳果糖治疗组(n=10),山莨菪碱治疗组(n=12);另选21例胆囊结石患者为非梗阻性黄疸对照组。观察各组手术前后血中内毒素含量、肾功能变化及药物治疗后的变化。结果 梗阻性黄疸时血中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内生肌酐清除率明显下降,各治疗组血中内毒素水平下降,内生肌酐清除率上升。结论 梗阻性黄疸时肠源性内毒素是导致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胆酸钠、服果糖和山莨菪碱可降低血中内毒素水平,对肾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内毒素血症与梗阻性黄疸病人肾功能损害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梗阻性黄疸(梗黄)病人血浆内毒素(ET)水平与肾功能的关系.方法: 动态观察30例梗黄(梗黄组)手术前后血浆ET、肌酐(Cr)、尿素氮(BUN)含量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变化,并与21例无黄疸病人(对照组)进行同步比较.结果: 梗黄组外周血ET水平显著升高(P<0.01),Ccr显著降低(P<0.01);门静脉血ET水平又显著高于外周血(P<0.05),术后5 d内ET水平降低不明显;术后第1天ET反而升高(P<0.05),Ccrr更趋下降(P<0.05),并伴有血Cr、BUN升高(P<0.05);5 d后随ET水平逐渐下降,Cor逐步上升,第15天ET、Ccr两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ET与Ccr呈显著负相关(r=-0.55,P<0.05).对照组血浆ET呈低水平,Ccr在100ml/min左右,手术前后变化均不显著(P>0.05).结论: 肠源性内毒素血症是梗黄肾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围手术期以手术后一周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