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61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效果。方法:回顾61例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功能、脾亢症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及术后并发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脑病发生。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3例。无变化8例.全组病例脾亢症状消失。术后2个月胃镜复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消失或明显好转47例。好转14例。术后随访48例12~24个月,再出血率8.3%(4/48)。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不仅急症手术止血率高,脑病发生率低。而且操作简便。手术条件较宽,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总结12例腹腔镜下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护理。认为护理重点是术前加强卫生宣教及充分准备,术后重视生命体征、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加强引流管护理,鼓励患者早期活动,重视出院指导,是手术成功的关键。12例患者中,术后发生胃出血1例、门静脉血栓2例、皮下气肿1例,经过积极治疗和精心护理,均好转出院。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68例采用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肝功能、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半个月肝功能好转58例,无变化10例。术后随访6个月~4年,再出血率9%,全组病人脾亢症状消失。结论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疗效确切,操作简便,止血可靠,再出血率低,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5.
腹腔镜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较多,大多于出血后才就诊,此时肝功能较差,且凝血障碍很难纠正。对于此类患者来说,传统的开腹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对机体打击大,手术危险大。这类患者一般脾脏较大,常伴巨脾,且会出现较多而粗的侧支血管,在分离时稍不注意极易导致难以控制的出血,镜下难于控制,属高危难手术,一直被视为禁忌。随着手术经验的积累和手术器械的改进,腹腔镜技术也逐渐用于门脉高压症的治疗。我院2005年1月-2006年8月利用腹腔镜技术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4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配合。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2年2月至2010年11月278例门脉高压症患者脾切除加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的术前准备,器械护士、巡回护士的护理配合及配合体会。结果充分的术前准备、特殊物品的准备、对手术步骤的熟悉、敏捷的思维应变能力,以及与手术医生、麻醉医师的默契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结论良好的围术期护理,能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手术的安全性,也能降低术后的并发症,这也是手术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外科手术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临床上治疗各种原因肝硬化合并门静脉高压症,并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解除脾功能亢进的一种有效方法。由于该手术患者的体质特别差,对术前和术后的护理要求特别高,故其护理至关重要。本科2006年4月-2008年4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患者60例,均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在护理方面取得了一些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本院自1990年1月~2001年12月共收治门静脉高压症8例 ,均经脾切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后病人治愈出院 ,取得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例病人 ,均为男性 ,年龄最小为36岁 ,最大51岁 ,均有慢性肝病史 ,肝硬化 ,脾肿大 ,大便隐血++~ ++++。其中2例脾达脐平 ,有脾亢 ,血白细胞计数4×109/L以下 ,血小板(70~80)×109/L以下 ,出现贫血 ,有少量腹水。食管吞钡X线检查示 :在钡剂充盈时 ,曲张静脉使食管的轮廓呈虫蚀状改变 ,排空后曲张的静脉表现为蚯蚓样成呈串珠状影。胃镜示 :食道管静脉曲张 ;B超示 :门静脉、脾静脉扩张 ,…  相似文献   

9.
李桂 《中国临床护理》2010,2(2):139-141
<正> 门静脉高压症外科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治疗或预防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现行断流术和分流术各有优缺点,手术创伤大、术后并发症多是二者共同的缺陷。我院于2007年6月采用腹腔镜进行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合并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配合的体会,总结手术配合经验,提高手术配合质量。方法 回顾分析10例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手术配合。结果 改良的完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将腹腔镜手术的创伤降低至最低,使其微创的特点体现得更好。结论手术室护士熟练的手术配合,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和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下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 方法2011年2月~2014年12月期间接受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患者11例。观察其保脾断流手术前后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并发症以及手术时间、手术中出血量等指标,术后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观察再出血率和生存情况。 结果11例患者均在全腹腔镜下完成保留脾脏的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手术时间110~225 min,平均157±31 min;手术中出血30~150 mL,平均83±37 mL。术后住院时间5~14 d(平均9.4 d)。患者手术后1周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总胆红素、白蛋白和凝血功能等与手术前比较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保留脾脏的全腹腔镜选择性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患者提供了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脾部分切除术与脾完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 37例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行脾大部切除术,B组17例,行脾完全切除术。比较两组术后近期并发症、手术前后门静脉压力、血小板计数、免疫球蛋白水平差异。结果 A组术后14例(70.00%)发热,低于B组的17例(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9,P<0.05);术后A、B两组门静脉压力分别为(2.92±0.40)kPa、(2.85±0.33)kPa,均较术前的(3.83±0.45)kPa、(3.76±0.47)kPa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7.12、7.42,P均<0.05);术后2周A、B组血小板计数为(184.65±35.91)×109/L、(255.18±67.04)×109/L,均较术前的(78.92±13.42)×109/L、(77.47±18.13)×109/L明显升高,且B组明显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12.33、10.55、3.89,P均<0.05);A组术后IgM水平为(1.45±0.43)g/L,高于术前(1.14±0.24)g/L,且明显高于B组术后(0.88±0.12)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82、5.67,P均<0.05)。结论脾大部切除术联合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既能达到降低门静脉压力、解除脾功能亢进、控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还保留了脾脏部分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3.
腹腔镜脾切除(附20例报告)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黄飞  卢榜裕  蔡小勇  陆文奇  黄玉斌 《中国内镜杂志》2005,11(11):1150-1152,1159
目的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及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的方法、临床效果及优缺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腹腔镜脾切除手术病例(包括6例腹腔镜下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的临床资料。结果20例病人中有1例中转开腹,19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脾切除术或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13例腹腔镜脾切除平均手术165.0min。术中平均失血87mL,术后平均禁食1.5d,术后平均住院6d。6例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平均手术268min,术中平均失血800mL,手术后禁食2.5d,手术后平均住院8d。结论腹腔镜脾切除及腹腔镜脾切除联合断流手术是安全且效果良好的手术,手术成功的关键是术中仔细操作,控制脾蒂,防止大出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安全施行门奇断流术合理的围术期管理方法以及术中的技术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中心2010年7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107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围术期管理及其效果。结果术中失血量平均为(251.40±179.95)ml,其中肝功Child B级者失血量为(209.89±109.6)ml,Child C级者失血量为(487.50±294.68)ml,两组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输血量为(545.45±311.01)ml,其中Child B级组3例,输血率为3.30%,Child C级组8例,输血率为50%,两组输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发生肝性脑病;术后2例继发肝肾综合征。结论术前积极改善肝功能,术中有效控制出血,保护性利尿,以及术后早期营养支持等综合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对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2017年3月对36例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其中,全腹腔镜17例(腹腔镜组,n=17),开腹手术19例(开腹组,n=19)。观察两组临床指标,并于手术当天早晨及术后3、6和9 d抽外周血,检验内毒素(ET)水平、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浓度。结果与术前比较,腹腔镜组术后肠源性感染5例,开腹组2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和6 d DAO、ET和TNF-α水平较术前升高(P 0.05)。腹腔镜组术后3和6 d外周血DAO、ET和TNF-α与开腹组比较升高明显(P 0.05)。结论肝炎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行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由于受肝硬化及腹腔镜气腹等影响,可导致患者肠壁通透性增高,从而增加肠源性感染的风险。  相似文献   

16.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急性大出血5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门脉高压症并发大出血行急诊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51例均急诊行脾切除,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结果:51例均获得随访,近期死亡2例,其余49例获6个月至7年随访,无再出血者,死亡9例,余40例疗效满意。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急诊应用时,合理选择适应证,精细操作,确切断流,注重围手术期合并症的处理,可以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程莉  石春凤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0):1866-1868
目的 探讨26例肝癌切除联合脾切除及门奇静脉断流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方法 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引流液等,防止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严密观察腹部体征、切口渗液、引流液性质、腹液胆红素等指标,以及有无肝功能衰竭、胸腔积液、胆瘘、膈下感染的发生;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热、痛,防止感染;适当活动、有效的咳嗽排痰防止肺部...  相似文献   

18.
经腹联合断流治疗门脉高压症的手术并发症30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联合断流术(改良Sugiura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10月治疗的300例门脉高压症并出血的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38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2.7%,11例患者出现术后发热,腹腔大出血和胃肠道功能紊乱分别出现8例和7例,胃坏死和食道损伤各5例,门静脉血栓患者2例。结论:应用该术式后患者发生并发症少,死亡率低,远期疗效满意,是防治门静脉高压症引起的食管下端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理想术式。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