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摘要:目的:探讨基层医院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急救及护理方法,提高止血成功率,指导临床护理工作。方法:对52例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采取积极措施和精心护理及健康指导,观察护理效果。结果:48例存活,2例死亡,2例放弃治疗自动出院。结论:通过52例急救与护理,我们认为对肺结核伴大咯血患者,应积极及时抢救,并采取有效护理措施,减少窒息发生率,提高大咯血患者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8例肺结核大咯血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康复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对肺结核大咯血先兆的观察、预防及大咯血窒息的抢救等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降低大咯血所致肺结核病人死亡发生率非常重要,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转归,以确保抢救的成功。讨论: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肺结核咳血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我院50例肺结核咳血患者护理方法的总结.结果:45例患者抢救及时康复出院.结论:做好对咯血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导,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并加强对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方法:观察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抢救和治疗及细心、周到全方位的对病人进行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降低咯血致肺结核患者死亡发生率非常重要。结合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密切观察大咯血的先兆表现和发生规律,并及时给予相应护理,提高了肺结核咯血患者的预后效果和降低了肺结核咯血的死亡率。结论:肺结核大咯血是急危重症,抢救一定要争分夺秒,还要娴熟、敏锐、镇静,基础护理和心理护理可明显提高肺结核合并咯血病人的救治率和肺结核的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208例肺结核大咯血的病人实施健康教育,全面实施康复护理.方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通过对肺结核大咯血先兆的观察、预防及大咯血窒息的抢救等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指导.结果: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降低大咯血所致肺结核病人死亡发生率非常重要,从而提高患者的临床转归,以确保抢救的成功.讨论:提高了肺结核病人的生活质量,促进了疾病的康复,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结核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肺结核合并咯血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治疗与护理.方法 回顾2010年01月-2010年08月在本科收治的肺结核咯血患者3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30例肺结核咯血患者经过中西医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后,病情全部好转,咯血停止,总有效率达100%,无一例死亡.结论 积极有效地临床治疗和精心护理直接关系到肺结核咯血患者病情的转归和愈后,能缩短病程,提高疾病好转率及治愈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3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临床护理分析,积累临床护理经验.方法:对我院从2011年01月至2011年05月住院3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病情和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咳嗽、咯血,经过抗结核、抗感染、止血、止咳化痰平喘、吸氧、对症、中药等治疗和护理后临床症状消失,痰菌转阴,胸部X线检查见病灶吸收好转.结论:正确及时的抢救、治疗及护理措施可提高抢救成功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咯血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我院收治的43例肺结核并发咯血患者,对其进行有效心理护理和临床护理.结果:1例由于失血性休克死亡,其余患者全部好转.结论:有效的临床护理和心理护理可以预防和治疗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肺结核大咯血的观察及急救护理。方法:选取56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加强咯血前诱因与先兆的观察,充分做好抢救准备,在发生大咯血时实施积极有效的急救护理措施,防止大咯血窒息、失血性休克死亡。结果:通过细致护理,本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较高。结论:细致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改善大咯血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33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护理经验,探讨肺结核大咯血的护理要点和注意事项,以指导临床。方法:加强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向患者宣教大咯血时的注意事项、做好消毒隔离,防止疾病的播散。结果:经积极治疗和正确护理,除1例由于支气管阻塞致窒息死亡,其余患者全部痊愈。结论:运用整体护理程序,既利于止血,又可防各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的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分析35名肺结核并发大咯血症状患者的针对性护理措施。结果:根据抢救和临床治疗,成功病愈出院的患者有33名,1名患者转到上级医院进行手术治疗,1名患者抢救无效死亡。抢救成功率是94.3%。结论:对于肺结核并发大咯血患者进行一系列综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咯血的治愈率和大咯血抢救的成功率得到有效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的护理及健康教育的方法及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80名肺结核大咯血介入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8名,行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42名,行整体护理干预结合健康教育。随访1月-2月,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间相比,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2%,高于对照组的8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整体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结核咯血患者实施干预,可改善其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肺结核患者疾病认知程度的影响,为今后对这一特殊人群进行针对性健康教育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108例肺结核患者按照住院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给予个体化的全程健康教育护理干预.于患者出院后3个月,通过门诊随访或电话随访形式,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认知行为调查.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护理干预措施明显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肺结核大咯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肺结核大咯血患者随机分为临床护理路径管理组(实验组)和传统的医疗护理组(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满意度等指标。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效果、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临床护理路径为患者提供了优质服务,可以明显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关于对肺结核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对肺结核病人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效果;结果:提高了肺结核患者对用药指导、生活指导、消毒隔离知识指导等方面的依从性;结论:实施护理关于,及时进行健康教育,可以帮助病人正确对待疾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对合并出现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5月-2014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合并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肺结核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采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肺结核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肺结核并咯血治疗期间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全程护理服务模式对合并出现咯血症状的肺结核患者实施护理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17.
杨淑岭 《河北中医》2009,31(5):767-767
情志护理能通过调节情志来治疗脏腑疾病,中医学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密切相关。如中医古籍对情志和脏腑的关系有如下记载:“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说明不同情绪反应会引起人体脏腑失调。肺结核大咯血通常会引起患者恐惧、紧张的情绪,以致悲观、失望与自卑,最终导致疾病恶化。情志护理对于肺结核大咯血患者的恢复有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咯血是指气管、支气管或肺病变引起的出血,经口腔咯出,常见于肺癌、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空洞等患者,24小时咯血量在6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在200mL以上者为大咯血,咯血发病时起病急,发展变化迅速,若不及时救治,易出现窒息、休克等危及生命。我院近3年来收治各种病因所致咯血患者42例,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制定合理有效护理对策和干预措施,提高了疾病的临床治愈率,降低了病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研究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护理方法,提高护理疗效.方法:将248例肺结核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胰岛素治疗组和口服降糖药组,并进行常规治疗分析.结果: 患者的空腹血糖〈11.1mmol/L者166例,痰菌阴转60例,20例咯血患者,患者均未发生严重感染及窒息症状,死亡2例,使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比口服降糖药患者的血糖控制好.结论: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并做好心理护理和、饮食护理,合理使用药物,加强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预防肺结核咯血患者窒息发生。方法采用评估患者病情,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根据咯血量的多少采取相应的止血措施,防止发生窒息,失血。结果并发窒息2例,好转37例,死亡1例。结论护理对于提高肺结核咯血患者治愈率,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