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侧膝关节本体感觉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期间进入该院治疗的50例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进行观察比较,将50例观察对象分为两组,其中25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为常规组,另外25例患者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为机器人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偏瘫侧膝关节位置觉评分、偏瘫侧膝关节运动觉评分以及平衡功能评分。结果机器人组的偏瘫侧膝关节位置觉评分、偏瘫侧膝关节运动觉评分以及平衡功能评分均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在下肢康复机器人辅助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患者偏瘫车膝关节本体感觉,可以改善患者的平衡功能和肢体功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点按手法对膝关节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8年6月至2019年5月符合纳入标准的44例膝关节ACL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44例患者采用点按手法治疗,每周治疗7次,共治疗4周。在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治疗后6个月、治疗后12个月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查体感诱发电位(SEPs)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用以评估患者膝关节的本体感觉。结果:患者治疗前后不同时间内健侧SEPs、MCV潜伏期和波幅差异及角度偏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患侧SEPs、MCV随时间增加而潜伏期逐渐缩短,波幅逐渐上升,角度偏差随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疗程中患侧与健侧的SEPs、MC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患侧本体感觉信息传入障碍,进而导致运动障碍,点按手法对治疗膝关节ACL损伤本体感觉减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药定向透药疗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评估该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2名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人。对照组采取中药定向透药疗法及康复训练(以肌力和关节活动度训练为主),观察组采用中药定向透药疗法联合本体感觉专项训练(以本体感觉训练为主),所有患者于治疗前后进行Lysholm评分、膝关节疗效分级以及测定膝关节被动60°位置觉、运动觉和等张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与膝关节疗效分级优良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被动60°位置觉和运动觉、等张功率均有显著性加强(P0.05),治疗后组间的等张功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定向透药治疗联合不同的运动疗法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联合本体感觉专项训练,可提高患者膝关节功能评分及临床疗效,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有显著增强,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减轻疼痛,提高疗效,有利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利手优势习惯与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ACL)损伤因素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观察利手优势习惯对患者本体感觉功能、术后心理状态改善有无影响,从而更好地指导术后患者的运动康复效果。方法遴选2016年7月—2018年6月82例ACL重建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不同治疗阶段分别予以爱丁堡利手评价量表、心理评估量表、关节位置觉的评定,并进行统计学相关性分析。结果 (1)患者受伤原因与利手优势习惯、前交叉韧带损伤侧呈高度相关。(2)患者受伤原因与患者伤后手术前阶段的心理状态呈高度正相关性。(3)强右利手患者较弱右利手患者在体育运动中更常损伤。(4)患侧膝关节本体感觉功能与心理状态、利手优势习惯呈高度相关。结论在促进患侧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时,需要对与之高度相关的心理状态、利手运动习惯进行调节训练,以助于患肢本体感觉功能恢复;即是需要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克服种种心理障碍,依据利手运动习惯优势及劣势的特点,逐步进行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药封包治疗联合神经肌肉促进训练对半月板损伤后本体感觉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名半月板损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0人)和观察组(30人)。对照组采取中药封包治疗及一般康复训练,观察组采用中药封包治疗联合神经肌肉促进专项训练,所有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膝关节疗效分级以及测定膝关节被动60°位置觉、运动觉和等张功率。结果两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膝关节疗效分级优良率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被动60°位置觉和运动觉、等张功率均显著性增强(P0.05),治疗后组间等张功率对比具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封包治疗联合神经肌肉促进训练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通过恢复本体感觉功能,最大限度地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粘连,有利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中风患者通过电刺激健患侧肢体感觉刺激的对比,和强制性训练对患侧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存在偏身感觉障碍患者40例,排除意识丧失和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者,随机分成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康复组给予强制性训练和电刺激;对照组给予一般康复训练,采用Fugl—Meyer四肢感觉评定进行比较。结果:康复组在21天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低频电刺激健患侧肢体争强制性训练能有效改善中风患者的偏身感觉障碍,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是临床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本体感觉训练在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本院康复科治疗的膝关节周围骨折要求康复治疗的患者8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行关节推拿牵引松解、热疗以及抗阻力训练等对症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本体感觉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患者AROM、LKSS、BB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结果:研究组患者的AROM评分、LKSS评分以及BB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膝关节平均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康复治疗的过程中,增加本体感觉训练可显著提高康复治疗效果,应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前交叉韧带自体腘绳肌腱重建术后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8年9月在本院骨科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的患者6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行常规治疗和本体感觉训练。评定采用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量表、KT2000膝关节松弛度评定、VAS视觉模拟疼痛评估量表。观察本体感觉训练对于膝关节稳定性及运动功能的影响。结果:观察组膝关节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KT2000膝关节松弛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VAS视觉疼痛模拟评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体感觉训练可以有效增加膝关节稳定性,提高运动功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膝关节损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64例膝关节损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术后均给予卧床休息、药物治疗、膝关节屈伸训练及股四头肌肌力训练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则同时介入冰敷、关节活动度训练、肌力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等康复训练,观察两组术后1年HSS评分的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HSS评分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康复介入可有效提高膝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吴恩军 《新中医》2019,51(12):222-224
简版:目的:观察针刺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治疗慢性踝关节不稳(CA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CAI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超短波加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8周。采用踝一后足评分系统(AOFAS)评价患者的踝一后足功能,进行踝关节主动关节位置觉(JPSA)、被动关节位置觉(JPSP)和运动觉(KT)评价,记录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Tecnobody本体感觉与FMA-运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分别采用Fugl-Meyer运功评定表(FMA)与Tecnobody本体感觉测试系统进行运动功能和下肢、躯干本体感觉评估,比较健侧、患侧下肢本体感觉检测指标多轴平均轨迹差(ATE)和测试所用时间(Time)的差异,并对患侧下肢本体感觉和躯干本体感觉检测指标与FMA评分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脑卒中偏瘫患者健侧下肢ATE和Time与患侧下肢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下肢ATE和Time与FMA-运动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8、-0.415,P0.05);躯干ATE、Time与FMA-运动呈中度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486,P0.05)。结论: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的下肢本体感觉较健侧差,同时躯干本体感觉、患侧下肢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存在正相关性,进一步证实了本体感觉与运动功能的关系,为今后更好地促进运动功能恢复提供了新方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前后本体感觉中关节位置觉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角度重建法对32例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急性期治疗前后关节位置觉进行测定.结果: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治疗前后本体感觉测定有差异.结论:膝骨性关节炎急性期时炎症对关节本体感觉有明显影响,导致关节本体感觉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疗法配合功能训练对前又重建术后本体感觉恢复的治疗效果。方法:行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68例,术后随机为分单纯康复训练组和针灸疗法配合功能康复训练组。经过术后3个月的康复训练,采用膝关节角度重建法对本体感觉的恢复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3个月的康复训练,所有患者本体感觉较术前恢复(P〈0.05)。在单纯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配合针灸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本体感觉的恢复(P〈0.05)。结论:针灸疗法配合功能训练可以有效地促进患者前叉重建术后本体感觉的恢复。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髌骨骨折术后综合康复治疗方法,以最大限度恢复患者膝关节功能。方法: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72例因髌骨骨折术后发生膝关节功能障碍的患者通过主动功能锻炼、被动运动训练、中药外用及手法理筋、蜡疗、冰敷、本体感觉训练等综合康复方法治疗3个月,采用膝关节主动关节活动度和Bostman膝关节评分评价康复疗效。结果:术后3个月,72例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加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ostman膝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效果:优:68例,良:3例,差:1例,优良率:95.3%。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方法对髌骨骨折聚髌器内固定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康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膝关节及其周围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的效果及方法.方法:研究对象为48例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患者,接受康复治疗,治疗时间平均92天.采用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rating score ) 膝关节评分法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步行能力明显提高.P〈0.05.结论:膝关节及其周围组织损伤患者经综合康复治疗后下肢的综合运动功能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肌力训练对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来本院康复医学科就诊的单侧半月板损伤患者22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1例。试验组依据表面肌电图分析结果,给予针对性肌力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肌力训练,每天2次,每次约20min,每周5d,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关节功能评分、日本骨科学分会(Japanese Orthopaedics Association,JOA)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评分及膝屈伸肌表面肌电信号来评估膝关节功能情况。结果:共21例患者完成实验。治疗后,两组患者的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JOA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评分均有明显提高(P<0.01),两组提高值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在站起过程中的腘绳肌共同活动比率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治疗后患侧与健侧的肌电信号比值均有明显提高(P<0.01),目标肌肉提高值高于对照肌肉(P<0.05)。结论:两种康复训练均能明显改善半月板损伤患者膝关节功能,可有效提高患者HSS膝关节功能评分和JOA半月板损伤治疗后效果判定标准评分,但对于腘绳肌共同活动比率改善不明显。基于表面肌电图分析结果进行针对性训练能明显提高目标肌肉的肌力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运动疗法同步等速肌力训练对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稳定性、本体感觉及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将70例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5例,剔除2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5例,剔除2例、脱落1例)。两组均针刺患侧尺泽、内膝眼、犊鼻、阳陵泉等穴,30 min后膝部穴位起针,肘部穴位继续留针,观察组予针刺运动疗法同步等速肌力训练,对照组予常规针刺运动疗法。两组均每日1次,治疗7 d为一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膝关节等速肌力屈/伸比值(H/Q)、关节位置感觉测定值(JP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膝关节Lysholm评分和H/Q较治疗前升高(P<0.001),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01);两组患者JPS和HAMA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运动疗法同步等速肌力训练可有效提高关节镜下半月板切除术后患者膝关节运动功能,改善患者膝关节稳定性、本体感觉及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中医康复治疗与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收治的200例康复期脑卒中患者作为一般资料来源,随机分为实验组(n=100)和对照组(n=100),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疗法、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穴位按摩与健侧肢体主动等康复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病情稳定48h后配合应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患侧肢体进行康复治疗。2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一个月,采用FMA评分、ADL评分、SIS评分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康复效果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得分无差异(P0.05),治疗后一个月实验组FMA评分、ADL评分、SIS评分依次为(96.42士10.52)、(88.38士12.26)、(67.71士7.37),对照组依次为(67.73士5.54),(68.57士4.53)、(45.74士5.87),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在常规给予针刺疗法、患侧肢体的被动训练穴位按摩与健侧肢体主动等康复治疗时配合使用神经功能重建治疗仪,对患者的肢体运动、日常生活能力及患者的生存质量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9.
本体感觉训练针对膝关节损伤疗效显著并受到普遍认同。但目前关于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膝关节损伤的临床报道属于低质量的疗效观察。缺乏多中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和系统评价,实验设计不完整,设计方法不谨慎,单一训练方法比较较少等问题,中医学中的传统本体感觉训练对膝关节损伤确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形意拳的三体式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PNF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膝关节过伸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1年6月~2022年6月在康复医学科住院进行康复治疗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PNF等张组合、节律性稳定及动态反转技术加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训练,改善患者膝关节控制及下肢运动功能。两组患者通过测量膝关节伸展角度判断治疗有效率,以及采用FMA-L评分量表、BBS评分量表和计算10m最大步行速度、平均步长结果来评价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改善。结果:治疗3周后,两组患者在膝过伸角度、FMA-L评分、BBS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和平均步长评估指标中分数均有显著提高,其中试验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进行PNF等张组合、节律性稳定及动态反转技术可增强膝关节周围肌肉力量及本体感觉,改善膝关节的稳定性及控制能力,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