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及药理机制.方法:选取IgA肾病蛋白尿患者3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6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给予加味黄芪赤风汤治疗.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血肌酐水平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h尿蛋白水平、中医证候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加味黄芪赤风汤可有效降低IgA肾病尿蛋白水平和中医证候积分,对血肌酐水平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分析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1年8月-2013年8月收治的92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值,各46例,参考组患者单纯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24h 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尿素氮。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5%,参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1%,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及血尿素氮明显优于参考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IgA肾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促进临床症状改善,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尿血安合剂对IgA肾病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强的松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服尿血安合剂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血清TGF-β1水平均下降,且治疗组下降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24h尿蛋白、BUN、Scr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尿血安合剂能显著改善IgA肾病患者肾功能,降低尿蛋白和血TGF-β1水平,其机制可能是抑制TGF-β1的表达和分泌,从而延缓肾小球硬化和间质纤维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收治的88例IgA肾病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医“从咽论治”理论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对比,我们发现治疗后24h尿蛋白、尿红细胞计数等指标明显下降,其中实验组下降幅度较大,组间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水平,组间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有助于改善患者实验室指标,可将其作为IgA肾病治疗的有效辅助方案进行推广虚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医“从咽论治”治疗IgA肾病的效果。方法:2019年11月-2021年3月期间,选取115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划分为观察组(58例)与对照组(57例),分别采用醋酸泼尼松(对照组)以及醋酸泼尼松联合中医药物(观察组)两种治疗方法,观察两组IgA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分别测定24h尿蛋白定量、SCr以及BUN,对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总治疗有效率达到了96.55%,而对照组的总治疗有效率为78.95%,观察组经过联合用药取得的治疗有效性更高(P <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SCr以及BUN指标没有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45%,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4%,观察组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比较少(P<0.05)。结论:对IgA肾病患者进行治疗中,以“从咽论治”理论入手给予中药干预,可以改善24h尿蛋白定量、SCr以及BUN指标,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比较高,整体治疗效果较为满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益肾化瘀汤对进展性IgA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为益肾化瘀汤治疗IgA肾病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符合标准的IgA肾病患者3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1例和治疗组18例,对照组口服替米沙坦,治疗组采用替米沙坦联合益肾化瘀汤,每日2次,两组各治疗24 w,通过比较中医临床症状综合评分、中医证候疗效、24 h尿蛋白定量值、血清CRE、eGFR和ALB水平,评估进展性IgA肾病(气阴两虚兼血瘀证)的治疗效果。结果 所有指标之前前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具备可比性(P>0.05);治疗后:(1)中医临床症状综合评分:4 w、12 w、24 w时,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均降低,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中医证候疗效: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38.10%、4.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24 h尿蛋白定量值:4 w、12 w、24 w时对比治疗前显著下降,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血清CRE、eGFR水平:12 w、24 w时,治疗组血清CRE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eG...  相似文献   

7.
代建风  李丽  朱泉 《河南中医》2024,(4):561-565
目的:探讨IgA肾病中医证候与尿蛋白电泳、尿视黄醇结合蛋白(urine-retinolbinding protein, U-RBP)、尿免疫球蛋白G(urine-immunoglobulin G,U-Ig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1年4月至2022年5月于九江市中医医院肾内科住院的IgA肾病患者120例,根据其症状表现确定证候类型,收集各证型患者一般资料、检测各证型患者血肌酐(serum creatinine, Scr)水平,于肾穿刺活检前采集患者新鲜晨尿,测定尿蛋白检出率、U-RBP及U-IgG水平,分析IgA肾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上述各指标的关系。结果:120例IgA肾病患者中,气阴两虚证占比最高,为28.33%,其次为肝肾阴虚证、脾肾气虚证、肺肾气虚证、脾肾阳虚证,占比分别为24.17%、18.33%、15.83%和13.33%。不同证候分型IgA肾病患者病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IgA肾病患者的尿液经SDS-AGE电泳分析后共检出93例尿蛋白阳性,其中气阴两虚证和肝肾阴虚证检出肾小球性尿蛋白的概率高于其他证型,脾肾阳虚证检出混合性尿蛋白的概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研究加味当归补血汤用于IgA肾病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细胞因子聚集和肾脏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IgA肾病患者120例进行研究,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周期结束后血、尿中细胞因子水平及肾脏纤维化的相关指标水平,分析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24h尿蛋白定量(24hU-pro)、尿红细胞计数(RBC)及内生肌酐清除率(CCr)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hU-pro、RBC水平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血清纤维学指标和细胞因子水平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各指标水平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的改善效果均分别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5.00%(57/60)、81.67%(49/60),差异具有显著性(χ~2=5.175,P<0.05)。结论:IgA肾病患者采用加味当归补血汤治疗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保护肾脏纤维化,抑制细胞因子聚集,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中西医结合治疗伴部分新月体形成IgA肾病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小剂量激素对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25例IgA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予以口服泼尼松。治疗组加用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加味补阳还五汤联合小剂量激素对伴部分新月体形成的IgA肾病,能明显减少尿蛋白,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IgA 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05 年9 月至2011 年9 月在我院治疗的IgA肾病患者32 例,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在一般和对症治疗的同时,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4 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人数15,有效率为93.7%,对照组治疗有效人数11,有效率为68.8%,两组比较,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治疗IgA 肾病,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从肺论治原发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58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中医从肺论治、辨证分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抗凝、激素、免疫抑制剂、降压、保护肾功能等治疗,观察治疗后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6.7%,对照组有效率67.2%,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从肺论治原发性IgA肾病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gA净病的疗效及病理。方法:选择应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的IgA肾病100例为研究组,同期单独应用西药治疗IgA肾病患者46例为对照组,比较分析治疗组中医证型与临床病理分级的关系,疗程结束后应用Katafuchi积分比较两组治疗效果,3年后随访存活率。结果:中医证型实证患者的病理分级最低,虚证患者病理分级最高,治疗组虚实夹杂证病例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年存活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辨证与临床病理基本相符,对降低’肾活检对患者的副损伤;中药用量少、作用缓、药效长,可协同作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IgA肾病具有单纯西药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疗效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来氟米特联合中药治疗慢性进展性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自拟益肾化瘀方配合来氟米特治疗慢性进展性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IgA肾病的患者45例随机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15例,中药组予以自拟益肾化瘀方治疗,西药组予以来氟米特治疗,中西医结合组在来氟米特治疗基础上联合自拟益肾化瘀方治疗,观察3组疗效。结果治疗6个月后总有效率中药组80%,西药组71%,中西医结合组93%。各组治疗后24 h尿蛋白均显著改善(P0.01或0.05),中西医结合组更明显(P0.05)。结论自拟益肾化瘀方配合来氟米特治疗IgA肾病,近期降尿蛋白疗效显著,具有较好的耐受性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160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法治疗IgA肾病的疗效。方法:将肾活检证实为IgA肾病的患者3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60例,治疗组以补肾活血法为大法口服中药,对照组口服潘生丁,3个月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疗效。观察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尿常规(尿红细胞、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免疫球蛋白及肾功能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34例,部分缓解38例.有效49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75.6%;对照组完全缓解16例,部分缓解24侧,有效32例,无效88例,总有效率45.o%。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治疗组血尿、蛋白尿等指标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清IgA也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结论:补肾活血法是治疗IgA肾病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IgA肾病血尿及蛋白尿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益肾化瘀汤辅助治疗IgA肾病蛋白尿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IgA肾病蛋白尿患者7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口服苯那普利和潘生丁;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汤口服。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监测治疗前后24h尿蛋白定量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24h蛋白尿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未发现与中药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益肾化瘀汤治疗IgA肾病安全有效,疗效优于单独的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火把花根治疗IgA肾病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西医常规疗法和火把花根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探讨火把花根在IgA肾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将72例患者按31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火把花根,疗程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尿分析、肾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等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对照组67%,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在减少24h尿蛋白定量和尿RBC计数方面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0.001)。2组治疗后血清免疫球蛋白仅治疗组IgA下降(P<0.01)。结论火把花根治疗IgA肾病有效,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疗效明显优于单纯西医疗法。  相似文献   

17.
黄葵胶囊治疗IgA肾病湿热证蛋白尿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丽萍  张勇  陈建  庄永泽  杜建 《中成药》2010,32(1):18-21
目的:观察黄葵胶囊(黄蜀葵花)治疗IgA肾病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IgA肾病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2例给予黄葵胶囊4粒,3次/日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福辛普利(蒙诺)10mg,1次/日治疗,疗程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湿热证证候积分、24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的变化及肝功能、电解质、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24h尿蛋白分别较治疗前降低(0.49±0.78)g/24h和(0.4±0.76)g/24h(P<0.0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中医湿热证证候积分分别下降(0.88±1.43)和(1.94±1.63)(P<0.0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西医总有效率为53.1%,对照组为65.6%(P>0.05);治疗组中医总有效率84.4%,对照组为5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12周中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黄葵胶囊可以减少IgA肾病湿热证患者...  相似文献   

18.
马秀琴  任静静 《世界中医药》2020,15(9):1331-1334
目的:分析滋阴益肾汤辨治原发性IgA肾病的疗效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1月日照市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IgA肾病患者11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6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滋阴益肾汤加减辨证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β(TNF-β)和Th2分子[白细胞介素-4(IL-4)、IL-5、IL-6、IL-10]漂移情况,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清IgA水平变化、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滋阴益肾汤可明显提高原发性IgA肾病临床有效率,升高外周血IFN-γ、TNF-β、IL-2水平,降低IL-4、IL-5、IL-6、IL-10表达及24 h尿蛋白定量、Scr、BUN、血清IgA水平,且2组患者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益肾汤辅助西药治疗IgA肾病,可促进漂移外周血Th1/Th2系统归于平衡,从而平衡机体促炎抗炎系统,提高临床疗效,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9.
王丽伟 《世界中医药》2013,8(9):1067-1070
目的:比较泼尼松联合霉酚酸酯(MMF)结合中药汤剂与泼尼松联合环磷酰胺(CYC)治疗重症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重症IgA肾病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按随机原则分别给予泼尼松联合MMF结合中药汤剂治疗(MMF组,n=42),或采用泼尼松联合CYC治疗(CYC组n=42),持续12个月。两组患者基础病情无差异,随访时间18个月,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缓解率以及相应实验室指标如24 h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浆白蛋白、总蛋白、血脂变化,并比较两组治疗的不良反应。结果:1)临床缓解率:治疗18个月时MMF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CYC组,分别为85.7%VS 61.8%(P〈0.05);2)观察期末,MMF组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0.6±0.3)明显低于CYC组(1.4±0.5)(P〈0.05),血浆白蛋白和总蛋白(43.2±4.3和70.2±8.1)均显著高于CYC组患者(36.9±3.6和60.3±7.6)(P〈0.05);3)血脂变化:MMF组血脂较治疗前明显降低,而CYC组无变化(P〈0.05);4)不良反应发生率:MMF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明显低于CYC组(19.0%)。结论:泼尼松联合MMF治结合中药汤剂疗重症IgA肾病,临床缓解率高于泼尼松联合CYC静脉滴注疗法,能更有效降低患者24 h尿蛋白定量,改善患者血脂和血浆白蛋白水平,维持患者肾功能稳定,并且MMF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CYC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治疗IgA肾病的理想方案,为不同的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方法:通过查看中西医相关资料及临床观察,了解IgA肾病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并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IgA肾病发病机制仍不明确,西医尚无根治方法,中医药对IgA肾病的疗效肯定,中医多采用辨证论治或专方专药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是治疗IgA肾病的理想方案,取中西医治疗该病之长,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西药、中药或中西药合用,为不同的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但是这种方案的实施仍存在不少问题,如中医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标准不统一,循证医学证据尚显不足,需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